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扩散原理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Sis
表示晶格上 的Si原子
As受间隙和空位 扩散两种机制控 制,氧化时的扩 散受影响较小
4、发射极推进效应(Emitter Push effect)
Phosphorus
Boron
✓ 实验现象:在P(磷)发射区下的B扩散比旁边的B扩散快 ,使得基区宽度改变。
✓ A+IAI,由于发射区内大量A(P)I的存在使得反应向左进 行,通过掺杂原子A(P)向下扩散并找到晶格位置的同时, 释放大量的间隙原子I,产生所谓“间隙原子泵”效应,加快 了硼的扩散。
例: 预淀积: 950 oC 通源 10-20 分钟,N2 再分布: 1100 - 1200 o C干氧+湿氧+干氧
2)液态源磷扩散
2、液态源扩散

利入用高载温气扩(散如反应N2管),通杂过质液蒸态汽杂在质高源温,下携分带解着,杂并质与蒸硅汽表进 面硅原子发生反应,释放出杂质原子向硅中扩散。
1)液态源硼扩散
• 源 硼酸三甲脂 B[(CH3)O]3
• 在500 oC 以上分解反应 B[(CH3)O]3 B2O3 + CO2 + H2O + ... 2B2O3 + 3Si 3SiO2 + 4B
3)所需离子注入的杂质剂量 可以推算出
该剂量可以很方便地用离子注入实 现在非常薄的范围内的杂质预淀积
4)假如采用950 C热扩散预淀积而非离子注入 此时,B的固溶度为2.5×1020/cm3,扩散系数D=4.2×10-15 cm2/s 该预淀积为余误差分布,则 预淀积时间为
即使
但是预淀积时间过短,工艺无法实现。应改为离子注入!
1 )OED:对于原子B或P来说,其在硅中的扩散可以 通过间隙硅原子进行。氧化时由于体积膨胀,造成大 量Si间隙原子注入,增加了B和P的扩散系数
(1+2)Si+2OI+2V↔SiO2+2I+stress
A+I AI
2)ORD:对于Sb来说,其在硅中的扩散主要是 通过空位进行。
氧化注入间隙间隙和空位在硅中复合 硅中空位浓度减小Sb的扩散被抑制
3)砷
✓ Ⅴ族元素,施主杂质,半径与硅相同, ✓ 扩散系数小,仅磷、硼的十分之一。
✓ 在高掺杂情况下也不引起畸变。
✓ 在硅晶体中,砷激活量低于掺杂量,电激活浓度达 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1 ㎝-3
适宜于浅结,精确控制
扩散掺杂工艺
✓气态相源扩散(gas source) ✓液态源扩散(liquid source) ✓固态源扩散(solid source) ✓旋涂源扩散(spin-on-glass)
箱型
由于非本征掺杂的扩散系数在 掺杂边缘迅速衰减,因而出现 边缘陡峭的“箱型”分布。
3、氧化增强/抑制扩散(oxidation enhanced / retarded diffusion)OED/ORD
✓ 对于B,P来说,在氧化过程中,其扩散系数增加。
✓ 对Sb来说,扩散系数减小。
✓ 双扩散机制: 杂质可以通过空位和间隙两种方式扩散
些杂质在缺陷处淀积会产生漏电 ),固溶度达5×1021 原子/㎝3。
✓磷的本征扩散系数主要由中性 空位V0作用决定。
✓高浓度磷扩散时浓度分布有三 个区域。主要是磷离子与V0,V,V=三种空位的作用造成的。
温度为1000 ℃时,尾区 的扩散系数比本征情况 下的扩散系数大二个数 量级。因此磷常作为深 结扩散的杂质
在杂质浓度很高
时,扩散系数不
箱型
再是常数,而与
掺杂浓度相关
扩散方程改写为:
Ⅲ、Ⅴ族元素在硅中的扩散运动是建立在杂质与空位相互作用 的基础上的,掺入的施主或受主杂质诱导出了大量荷电态空位 ,从而增强了扩散系数。
n型掺杂
p型掺杂
1000 C下,非本征扩散系数:
非本征掺杂扩散系数比本征掺 杂扩散系数高一个数量级!!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扩散 原理概述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费克定律解析解的应用
本征扩散时,理想边界条件下的解。实际情况需要修正,如: ✓高浓度 ✓电场效应 ✓杂质分凝 ✓点缺陷 ✓…
如何判断对费克定律应用何种解析解?
✓当表面浓度为固溶度时,意味着该分布是余误差分布 ✓当表面浓度较低时,意味着该分布是经过长时间的推进 过程,是高斯分布。
✓载流子领先于杂质离子, 直到内建电场的漂移流与 扩散流达到动态平衡。
所以,杂质流由两部分组成:
, 以n型掺杂为例 内建电场

并假定杂质全部离化,有
场助扩散方程: 其中h为扩散系数的电场增强因子:
当掺杂浓度远大于本征载流子浓度时,h 接近 2。
电场效应对于低浓度本体杂质分布影响更大
2、扩散系数与杂质浓度的关系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他因素
Fick’s Laws: Only valid for diffusion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Simplification !
1、电场效应(Field effect)——非本征扩散
如果NA、ND>ni(扩散温度下)时,非本征扩散效应
✓电场的产生:由于载流子 的迁移率高于杂质离子, 二者之间形成内建电场。
注意:在引入扩散源后作推进扩散时,常常会在硅片上表面 有一氧化层或其它覆盖层保护硅片,使硅片中的杂质不会 挥发到大气中去。
1、气态源扩散
利面用硅载原气子(发如生反N2应),稀释释放杂出质杂气质体原,子杂向质硅气中体扩在散高。温下与硅表 气化态锑杂(质Sb源H3()剧、毒乙气硼体烷) :(磷H烷2B(6)P等H4)、砷烷(AsH3)、氢
例题:CMOS中的p阱的形成。要求表面浓度Cs=4x1017 cm-3, 结深xj=3 mm。 已知衬底浓度为CB=1×1015 cm3。 设计该工艺过程。
离子注入 +
退火
解:1)假设离子注入+推进退火 假定推进退火获得的结深,则根据
该数值为推进扩散的“热预算”。
2)推进退火的时间 假定在1100 C进行推进退火,则扩散系数D=1.5×10-13 cm2/s
常用杂质硼(B),磷(P),砷(As)在硅中的性质
1)硼 B: III族元素,受主杂质,
1150 ℃时固溶度达 2.4×1020 原子/cm3
D0=1 cm2/s
Ea=3.46 eV
✓高浓度掺杂


✓如考虑场助效应 ✓ h 电场增强因子
2)磷 ✓Ⅴ族元素,施主原子,有吸收 铜、金等快扩散杂质的性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