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合集下载

昆明东川一_四棵树铜矿成矿规律

昆明东川一_四棵树铜矿成矿规律

2010年第29卷第4期416 419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昆明东川一、四棵树铜矿成矿规律薛力鹏(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云南昆明650021)摘要:落雪组是主要含矿层位。

底部过渡层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主,中部含较多铜矿结核,顶部发育网脉状铜矿。

具层控性,铜矿的规模与地层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强层控性;海相沉积;运移改造;成矿规律;云南昆明东川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10)04-416-05矿区处于扬子板块西缘、康滇地轴云南段北端,南北向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与东西向宝九断裂所夹持的中晚元古代断隆地块内昆阳裂谷系(会理 东川拗拉槽),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北部与会理昆阳群相连,褶皱构造表现为宽缓复式向斜与紧密同斜扇形及倒转背斜。

据构造形迹可划分为:落雪 因民复式褶皱带,滥泥坪-汤丹-新塘断裂褶皱带,杉木箐-拖布卡褶皱破碎带。

1成矿地质背景区域上,东川所在的昆阳裂谷系西界为绿汁江断裂,东界为小江断裂,南界为红河断裂,向北延至四川会理、会东地区。

昆阳裂谷是由一系列南北向隆起、凹陷组成,由小江断裂、宝台厂 九龙断裂、麻塘断裂和普渡河断裂四条主干断裂控制。

卫片上,矿区位于以小江为轴线的蝶状构造西翼,而蝶状构造应是深部存在热源的地面表征。

矿区西部普渡河断裂左旋张扭性质与东部小江断裂左旋压扭性质,使东川块状隆起有向南东推移的趋势。

由于受南部晋宁运动后固化的近东西向宝九断裂的阻隔而向上逆冲,形成两个向南西收敛、向北散开的弧形褶皱构造带,即:茂麓 落因 九龙弧形构造带(内弧,由相对紧密的弧形背斜组成,西侧为宽缓的基多向斜),和滥泥坪-汤丹-新塘-拖布卡弧形褶皱构造带(外弧,由一系列紧密背向斜组成。

因受到宝九及黄水箐断裂的夹持,背向斜常被错断,局部发生倒转甚至翻卷,在滥泥坪-白锡腊一带大致东西走向,汤丹-新塘转为北东,并为小断裂所切,拖布卡 播卡为近南北向)。

东川金江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东川金江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东川金江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发布时间:2021-09-06T11:45:28.74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作者:丰俊霞[导读] 东川又称天南铜都,是我国著名的铜矿区,金江铜矿位于东川铜矿区北部,北临金沙江丰俊霞内蒙古包头市核工业二0八大队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摘要:东川又称天南铜都,是我国著名的铜矿区,金江铜矿位于东川铜矿区北部,北临金沙江,是东川铜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站石、尖子溜口两个矿段,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中昆阳群黑山组和青龙山组,岩浆活动强烈,构造裂隙极为发育。

赋矿地层为青龙山组白云岩,矿化出露于人占石背斜两翼。

关键词:东川铜矿区;昆阳群;青龙山组0前言云南作为矿产资源大省,但近几年来东川、个旧等城市的资源枯竭已拉响了资源储备的警钟,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矿产品原料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前提条件下,加大找矿力度,寻找隐伏矿体,或者寻求接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保证以矿为原料的资源行业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质特征1.1区域地质背景按2010年《云南省构造分区图》划分,东川铜矿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华夏陆块区、上扬子古陆块上的三级康滇基底断隆带之四级落雪褶皱基底隆起北部;据《云南省区域地质志》,东川铜矿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之滇东台褶带的南北向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与东西向宝九断裂所夹持的中晚元古代断隆地块内昆阳裂谷系。

地壳厚度大,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复杂,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据构造形迹可划分为:落雪—因民复式褶皱带;滥泥坪—汤丹—新塘断裂褶皱带;杉木箐—拖布卡褶皱破碎带;南部盖层构造为上震旦统陡山陀组、灯影组,经晋宁运动后呈缓倾斜不整合覆盖于昆阳群地层之上。

东川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云南段的北端,该区俗称“东川裂陷盆地”,裂谷的形成经历了初始地堑一断裂坳陷一沉降坳陷一挤压封闭四个阶段[2],各阶段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不仅为矿床提供热源,而且提供深源矿液,有利于铜的迁移和沉淀,从而形成各种控矿类型的裂隙矿。

昆明市东川区店房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昆明市东川区店房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昆明市东川区店房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本文要就东川区店房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

标签:铜矿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铜矿床东川区店房铜矿位于东川区北部,轿子雪山东面的小江西岸山坡地带,属滇东北中深切割的斜坡地带,“V”字型地貌发育,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本区属扬子—华夏陆块区—上扬子古陆块—康滇基底断隆带—落雪褶皱基底隆起。

在进一步寻找“拖布卡式”的金矿勘查中,在茨坪子-老村发现了Au、Cu等多元素组合异常,具一定的浓度分带和浓集中心,该地区剥蚀较浅;成矿地质背景主要在中元古界昆阳群美党组-因民组浅变质岩中;断裂构造发育,异常位于断裂带交会部位,可能是受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化引起,提出深部可能有隐伏的含铜矿体存在,具有一定找矿意义。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本區经历了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各期强弱不等的构造运动,长期稳定持续沉降的陆相浅海环境加上裂谷深断裂活动形成本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

本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巨厚的盖层;北东向、东西向、南北向褶皱、断裂遍布全区,其中南北向壳深断裂、北东向壳深断裂、东西向壳深断裂,对本区的成矿、岩浆活动、陆内造山作用起主导作用,成矿条件十分有利,铜铁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广泛,以铜、铁矿为主。

区域成矿带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区的昭通-曲靖铅锌成矿带中部。

经历了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各期强弱不等的构造运动,长期稳定持续沉降的陆棚浅海环境加上裂谷深断裂活动形成本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

本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巨厚的盖层;北东向、东西向、南北向褶皱、断裂遍布全区,其中南北向壳深断裂、北东向壳深断裂、东西向壳深断裂,对本区的成矿、岩浆活动、陆内造山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2矿体地质矿区位于小江断裂带西部边缘,拖布卡复式向斜的东翼。

主要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中部浅变质岩系,构造线呈近南北向,总体构造相对较简单,显示为向西倾的单斜构造。

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彭昭银;敖燕飞;张文方【摘要】东川矿田是我国滇中地区重要的铜矿产地,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复杂,成矿条件优越.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及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归纳总结了滥泥坪铜矿控矿规律,并结合坑/钻探工程验证成果,进一步总结了矿区找矿标志.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昆阳群地层,陡山沱组一段(Z2d1)、落雪组一段(Pt211)、因民组三段(Pt2y3)分别赋存有滥泥坪式铜矿、东川式铜矿及稀矿山式铜铁矿,层控性显著;②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及赤铁矿,因民组铜矿石以热液脉型构造为主,落雪组铜矿石则以沉积型构造为主;③矿床严格受地层、构造(褶皱、断裂)及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为火山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④矿床继承了矿集区矿床的典型特征,具有裂谷、岩浆岩、构造、盆地、层位、岩相共6个找矿标志,本部矿段—白锡腊矿段过渡区域及Ⅲ#矿体群北延区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铜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作者】彭昭银;敖燕飞;张文方【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滥泥坪铜矿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云南东川铜矿田是滇中地区著名的铜矿集区,区内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构造运动,形成了“喷流—沉积”及“沉积—改造”2个系列上百个铜(铁)矿床[1-4]。

东川铜矿开采历史悠久,前人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20世纪60年代,部分学者研究认为东川铜矿受岩浆侵入活动控制,属中温热液型矿床[5];20世纪70—90年代,众学者倾向于认为矿床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6-8];20世纪90年代,部分学者通过对昆阳裂谷演化的研究,将东川矿田自上而下划分为“稀矿山式”(火山—喷流沉积)、“东川式”(热卤水沉积)、“桃园式”(沉积—改造)及“滥泥坪式”(沉积建造)4种矿(化)床,之后,“观音山式”铜矿的发现,将原先的“四层楼”更新为“五层楼”铜矿组合[9-12]。

试论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试论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试论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摘要:云南的东川矿区属于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因其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且构造运动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这些因素均为良好的成矿条件。

为了保障找矿作业的效率,本文重点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点,从地层构造和围岩蚀变两个层面入手,总结矿区地质特点,并且对矿床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矿床成因与地层、褶皱构造、环形断裂构和侵入岩层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进行找矿作业时也可将上述因素作为主要参考项目,在此基础上还明确了矿区找矿标志,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找矿作业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铜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云南东川矿区具有十分悠久的开采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相关学者便围绕岩浆活动对矿床的影响展开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火山活动与矿床存在密切联系。

此后,又通过对裂谷演化过程的研究,将原有的四层楼矿床结构划分为五层楼矿床结构,对铜矿层进行了进一步划分,相对来说找矿效率明显提升。

但在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已经探明的资源被消耗殆尽。

因此,极为有必要探索更深层的矿床,对找矿标志的明确是保障找矿效率的重要基础。

1.矿区地质特点1.1地层构造该矿区出露的地层包括前震旦系混阳群因民组、落雪组和黑山组等,上覆震旦系陡山沱组与灯影组之间以角度不整合形式接触,陡山沱组根据岩性特点可被分为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灰白色砂泥质、黑色泥质、黄灰色泥质和灰黑色白云岩,底部属于滥泥坪铜矿的集中分布区。

因民组的岩性特点决定了其与落雪组交汇的位置形成了工业矿体的赋存区,其中落雪组为矿产主要分布区。

在矿区之内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断层有纵向和横向两组,这两组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岩体和矿体产生了切错影响。

在纵向结构中有一处主要断裂,下盘属辉绿岩侵入界面。

横向结构与矿体相交,致使矿体被形成斜角走向,产生破矿构造。

虽然,目前已经查明的因民组以及落雪组的断层均被判定为破矿构造,但其中的矿体交汇位置有变富的趋势,且在落雪组的二段构造破碎带中分布有铜矿矿体群。

云南东川因民铜矿金矿化特征及成因初探

云南东川因民铜矿金矿化特征及成因初探
史文胜 ・ 曹新志 蔡 志超 连永牢
l 。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武汉,4 0 7 ; 2武警黄金第五支队,陕西西安 ,70 0 304 。 1 10
提 要 因民铜矿发育两种金矿化类型:一是铜矿 的伴生金 ;二是热液构造蚀 变岩型 。化探样 品
分 析 结 果显 示 ,金 矿 化 主要 赋 存 于金 箔箐 断 层 上 、下盘 的 角砾 状 蚀 变 岩 内,空 间上 受 岩 性 和 断 裂
中图分类号 :P 1.l 6 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5 9 (0 8 1 0 2 0 0 6— 26 20 )0 — 0 3— 5
因民铜 矿是 东川地 区三 大矿 山之一 ,长期 以开发铜金 属为主 。金 矿化 是在 采铜 生 产及专
门性 的地 质找矿基 础上 发现 的 。根据 产 出特征 可将其划 分为两种 类型 :一 是层状铜 矿 的伴 生
剪切带: l. 因背斜破碎带 :1. 麓断层;1. 】落 2茂 3 向斜 :l. 4倒转背
斜:1. 5金矿段及其代 号 (— :新山一§ xM 家沟 ,Q :七 角地 ,J :蒋家 湾 ,L凉水棚 , 一 ~ x 小水井 ) 63— :1.93金藿砂异常:l.O 1毛家冲 74一 版 砂异 常;墙. 杉术箐 角砾 简 ;l. 9剖面及其编 号;2. O 地名
构造的双重控制 。 区拖布卡金矿的成矿地质 背景与本 区相似 , 邻 在成矿地质 年代上作 以类比推测 , 认为喜马拉雅期是主成矿期。另外通过对光片镜下和化探原 生晕样聚类分析研 究,发现构造蚀 变 岩型金矿化具 明显的 多期 多阶段 性及 热液特征 。
关 键 词 固 民 金 矿化特征 热液成固
l 研 究 区地 质 概 况 及金 矿 化 信 息

云南东川铜多金属矿区聚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探讨的开题报告

云南东川铜多金属矿区聚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探讨的开题报告

云南东川铜多金属矿区聚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探讨的
开题报告
本文的题目是《云南东川铜多金属矿区聚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探讨的
开题报告》,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深入,人们对于矿床形成机制
和成因分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云南东川铜多金属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区之一,其富有矿产资源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
了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因此,对该矿区的聚矿构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云南东川铜多金属矿区聚矿构造的分析
和探讨,探究该矿区的成矿规律和成矿过程,为其后续矿产资源的开发
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通过对矿区地质、岩相、古生物、构造和矿床特征方
面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了解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成因机制;
2.资料分析:对矿区的前人调查和科研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取
矿床的基本信息和矿床特征;
3.模型解析: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构造解析等方法,探究矿
区的聚矿构造特征和成因规律。

四、预期成果
本文预期可以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云南东川铜多金属矿区
聚矿构造特征和成因机制,进而揭示其成矿规律和成矿过程,并提供科
学的找矿方案,为该矿区的后续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云南东川天生堂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云南东川天生堂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233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云南东川天生堂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林迎洁1,徐 强1,林芝奎1,赵海俊2,程增涛1(1.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 南京 210007;2.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4100)摘 要:云南东川天生堂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东川块状隆起区,区内构造环境隶属扬子古大陆边缘裂谷-昆阳裂谷带。

矿区铜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昆阳群黑山组下段角砾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发育,走向北西向,倾向南西向。

矿体的形成与构造活动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附近均可见钠长岩体发育,且距岩体较近位置矿体品位相对较富,次级构造也是矿脉产出的有利部位。

矿区以原生矿为主,氧化矿少量产出。

本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定为变质叠加热液交代型矿床,且预测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天生堂铜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云南东川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7-0233-2收稿日期:2021-09基金项目:江苏省地勘专项资金,项目名称: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天生堂-竹箐凹子铜矿详查,文件号:苏财绩[2017]3号。

作者简介:林迎洁,女,生于1986年,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天生堂铜矿床隶属于云南省东川区铜多金属矿集区播卡矿田,区域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东川块状隆起区;区内构造环境隶属扬子古大陆边缘裂谷-昆阳裂谷带(鞠昌荣,2013),矿区东侧的超壳断裂即甘洛-小江断裂南北延伸总长度达800公里,并具有形成较早、长期活动特点;矿区内次级皱褶、断裂极其发育。

播卡矿田主要出露中元古界中昆阳群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及青龙山组地层。

地层提供成矿物质,后期构造、岩浆活动为本区含矿热液的迁移、沉淀、富集提供了理想场所和热源,最终形成丰富的铜等矿产资源(陈刚等,2014)。

1 矿区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中昆阳群黑山组下段(Pt 2kn 2h 1)(下伏含矿层位因民组、落雪组在矿区范围内地表未出露)。

浅析东川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浅析东川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变质 为绿泥石黑云母岩、 绿泥石化 白云岩等。辉绿辉长岩多发生 钠化、 钾化 、 绿 泥石 化 、 绿 帘石化 、 黑云母化 、 透 闪石化 、 阳起石 化、 碳酸盐化等蚀变 。
石 中。 绢 云母 0 . 0 0 5 0 . 0 2 m m, 不均匀 、 大致 定 向分 布 于 岩 石 中 。 有
时石英 、 白云石呈不规则 团块状 、 透镜体状顺层 产出 。铜矿体 多 呈似层状 、 沿层透镜状产 出, 数 目较多 , 规模 不大 , 矿 石 中主要硫 化矿 物为辉铜矿 、 斑铜矿 , 次为黄铜矿 , 尚有少量黄 铁矿 、 铜蓝 。 氧化矿物 以孔雀石 为主 , 黑铜矿次之 , 硅孔 雀石 少量。矿石矿物 多呈稀疏浸染状、 细脉状分布于 白云岩 中。矿 体的富集往往与硅 质 白云岩的厚度成正 比, 硅 化白云岩尖灭 , 矿体也 随之尖灭 。
近:
2 . 4 围岩 蚀变
落雪组赋矿围岩为硅质 、 砂泥质 、色 带 , 具硅化 、 碳酸盐化等综合蚀变区。 发 生硅化 , 与蚀变岩体接触带有范围不大 ( 宽度小于 5 0 m ) 的滑石 2 . 7 找矿标 志 化、 透 闪石化 、 绿泥 石化 、 黑云母化 、 碳酸 盐化等蚀变 现象 , 局 部 从 成 矿 地质 背景 、 成矿 环境 、 富 集 规 律 和 控矿 因素 的研 究 中 ,
草岭弧形褶断带西段, 属 马鞍桥背斜的西延部分 。矿体主要赋存
于落 雪 组 白云 岩 中 , 属 东川 式 层 控铜 矿 床 。
2 . 1 地 层
矿区 出露 的地层 主要是元古界 的震旦 系陡 山陀组和 昆阳群
因 民组 、 落 雪 组和 黑 山组 。
粒度在 0 . 0 2 ~ 0 . 0 5 am。不透 明矿物 0 r . 0 0 1 0 . 0 2 mm, 星散分布 于岩

东川落因矿区小溜口火山杂岩金铜矿化特征研究

东川落因矿区小溜口火山杂岩金铜矿化特征研究

东川落因矿区小溜口火山杂岩金铜矿化特征研究高泽培;满昆良;任运华【摘要】落因地区小溜口火山杂岩由于火山喷发中心的差异及断裂构造和岩浆多期活动,其岩石组合混杂,相互关系复杂,多年以来对其研究程度不高,并忽视该火山杂岩的找矿工作.经过笔者近年来的地质工作,对火山杂岩的成矿特征及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找矿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As a result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arious volcano eruption centers and multiperiodic activity of faulted structure and magma, Xiaoliukou volcanic complex rock in Luoyin area has confounding rock assemblages and complicated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therefore the researchers had little interest in it over the years and prospecting in the volcanic complex rocks has being neglected. Based on the former works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gain the new understanding 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mineralization in volcanic complex rocks, and new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prospecting【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2(026)005【总页数】8页(P376-383)【关键词】金铜矿化;火山杂岩;落因破碎带;小溜口;云南【作者】高泽培;满昆良;任运华【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0六队,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云南省有色地质三0六队受矿权人委托开展小溜口火山杂岩的地质找矿专项工作,通过一年半的现场工作,发现小溜口火山杂岩中的金矿化与富钠次火山侵入岩体-钠长(斑)岩存在直接关系,并通过坑探和钻探验证金铜矿体的存在,取得找矿的新认识和新突破。

云南省小水井铜金多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云南省小水井铜金多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地质 工作 则 始 于 2 0世 纪 6 O年 代 中后 期 , 四川 省 地 6 4 k m, 昆明 2 6 0 k m, 仅 有 山 路通 行 , 交 通 不便 。 质局第 区测 队编 制 出版 了 1: 2 0 0 0 0 0会 理 幅 区 2 0 0 3 —2 0 0 4年 , 进 行 了 1:2 5 0 0 0土 壤 地 球 化 学 测
摘要 : 云 南 省 小 水 井 铜 金 多 金 属 矿 床 产 于 东 川 铜 多金 属 矿 集 区 。 矿 区土 壤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表 明 , 在 小 水 井 铜 金 多 金 属 矿 床 所 处 的 因 民 组 和 黑 山组 中 , ( C u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1 3 3 ×1 0 和 1 6 8 × l 0 , 变异 系数 分 别 为 0 . 6 3和 0 . 5 9 ; ( Au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8 . 7 ×1 0 和 4 . 0 ×1 0 , 变 异 系 数 分 别为 0 . 7 l和 0 . 6 1 ; C u的 富集 系数 分 别 为 2 . 2 0和 3 . 6 8 , Au的 富 集 系 数分 别 为 1 . 3 1和 1 . 0 1 ; C u 和
化学异 常查证 及进 一步 开展地 质普 查 、 详查 工 作 , 相
继发现 一大批 金 、 金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铜 及 铁 等矿 体 。2 O 1 O年 , 进
行 了小水 井 铜 金 矿 1 :1 0 0 0 0土 壤 地球 化 学 剖 面 异常查 证 工 作②。本 文 在 前 人 工 作 的基 础 上 , 就 小 水井铜 金矿 床土壤 地球 化学 特征 和成矿 机理 进行 深
实 际情 况 也 非 常 吻合 。研 究 表 明 , 区内构造 不仅控制地 层和岩体 的分 布, 同 时控 制 铜 金 多 金 属 矿

青海东昆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青海东昆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青海东昆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对金属矿藏的需求将不断增强,合理有序开采利用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使其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这是当前金属矿行业的重要任务。

青海东昆仑地区蕴藏大量多金属矿床,如何科学探矿并有序的开采和利用,使得我国宝贵的多金属矿藏最大化服务于经济发展,并可持续生产。

本文尝试对该区域矿床特征研究及成因分析,以便在今后于该矿区以及其他矿区工作中,提供些积极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多金属矿;成因分析;矿床特征1 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1.1 基本地况地层(1)位于青海东昆仑地区的多金属矿,蕴育丰富的铁矿及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矿石大部分储藏在O.St和O.S大理石岩,围岩腐蚀侵变多有矽卡岩化与蛇纹岩化。

地层构造属青海东昆仑地区NWW向构造带,长期滑落逆向推拉运动,生成叠瓦态推覆体与结构岩,形成地域断块外露,形成中澳陶世滩山群碳酸盐组、晚岩炭帝傲苏碳酸盐石,一套浅海碳酸盐沉积和上覆晚岩炭世断带接触,后者分布矿区党部区段,岩石组断层磁异常带状散布,为利于铁矿储位。

(2)矿区地层结构简便,褶皱显示成单斜结构,断层多为区域性的NEE向断带分支断裂,北西西走势,断面北斜约40度。

于地表层侵蚀破碎,能见到不很强的硅化/褐铁矿/黄铁矿化等侵蚀矿化显现;于探井以碎裂石、结构角烁石状态展现为主。

有的断裂呈区域NEE向断带分支裂层。

矿区以花岗岩、灰白斜长花岗以及灰白、肉红二长花岗,与地表散状布置,为铁多金属矿床底板,构成金属矿形成因素。

1.2 矿石地质特征(1)矿体接触变质岩为主体,于印支侵蚀岩石影响,散至侵蚀岩和地层接触线周边,矽卡岩外露位置都处在矿体勘测区周边,属区域内重要的含铁矿底层体,是矿区铁多金属矿主要成因,地质性属透辉/矽卡/石榴岩石等,其中蕴含大量锌/铅/铜/磁铁矿等(2)款式构成指;网状/脉状/稠密/块状构成等。

网脉状构成;磁黄铁矿体的构成特点。

脉状构成;磁黄铁/黄铜/黄铁等矿体,该类构成是矿石的最主要构成方式。

东川地区铜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东川地区铜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装备维修技术》2020年第4期— 449 —东川地区铜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杨惠玲1杨发贵2(1.云南玉溪迈特实业有限公司 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勘查分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03) 摘 要:东川矿区是我国著名的铜矿区,素有天南铜都在之称,具有悠久的勘查、开发和地质研究历史。

矿体主要以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青龙山组中,矿石以黄铜矿为主。

金江铜矿位于东川铜矿区北部,是东川铜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对区域地质及矿山地质特征的研究,了解矿化特征,矿体规模,控矿规律,进而对矿区找矿前景进行评价。

关键词:东川;铜矿;找矿潜力1 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内基底岩系为强烈褶曲成厚度近万米的昆阳群浅变质岩,盖层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二者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区内地层以元古界地层为主。

新生界出露第四系;中生界为三叠系;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元古界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及中元古界昆阳群。

其中昆阳群为该地区主要含矿层位。

在区域上,东川属昆阳裂谷系的一部分,总体属于会理—东川拗拉槽东段之东川断陷盆地,裂谷的西界为绿汁江断裂,东以小江断裂为界,南以红河断裂为界,向北则延至四川的会理、会东地区,以麻塘断裂为界。

区域内地史上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喷发、喷溢、侵入活动均有,且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

这些岩浆活动与区内大多数铜铁矿的形成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在因民组底部的火山-沉积杂岩中赋存有著名的稀矿山式铁铜矿,该类型铁铜矿与其上赋存于落雪白云岩中的东川式铜矿的形成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地层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在人占石形成近南北向的背斜,两翼地层倾向分别向东西两侧倾斜。

主要出露中昆阳群青龙山组、黑山组、落雪组,其中青龙山组为矿区铜矿主要含矿层位,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炭硅质板岩建造。

2.2 构造东川矿区是位于康滇地轴的东部边缘,从大的构造形态上看,似为地轴东部的活化带中的块断山、地块,四周受有纵横交错的深大断裂所制约,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延展的落因构造破碎带。

云南东川地区地质演化与铜矿区构造特征分析

云南东川地区地质演化与铜矿区构造特征分析

云南东川地区地质演化与铜矿区构造特征分析我国是一个贫矿国家,尤其是铜矿的储藏量不足世界的6%;同时,我国铜矿的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富矿较少。

这也直接导致了可以利用的铜矿资源更为贫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老矿山的深层与周边探矿迫在眉睫。

在探矿的过程中区域的地质演化与铜矿区构造特征能够为探矿与开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云南东川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地质演化以及铜矿区的的构造特征进行总结与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探矿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标签:地质演化构造特征云南东川1引言东川铜矿是我国著名的产铜基地,享有“天南铜都”的美誉。

东川铜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西缘,属于昆阳中元古代大陆裂谷内会理-东川东西向裂陷槽东端的一个梯形断陷盆地[1,2]。

该断陷盆地以同生断层为边界,东部和西部以南北向小江断裂和普渡河断裂为界,南部和北部以东西向宝九断裂和麻塘断裂为边界,四条边界断裂控制了东川梯形断陷盆地(图1)。

2东川地区地质演化根据不同矿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将东川地区地质演化分为如下三个过程:(1)基底阶段(距今大约2500Ma)[2]。

东川运动使该区基底基本形成,同时Cu的总量分布也基本定型。

(2)裂堑阶段(距今大约2000Ma)[2]。

主要是通过地球内力作用对已形成的基底进行改造,并形成后期的褶皱与断层,是该区成矿的重要时期。

该时期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首先,地球进入冰山时期,利用冰山时期的分割作用使该区形成现阶段的地质特点;其次,火山活动填补了由于冰川活动所形成的沟壑,并形成以伴生矿为主体的多元地质结构;最后,利用地球内部动力将岩浆渗透入更为细致的空隙中,在形成整体地质特性的基础上形成了穿刺结构。

(3)挤压收缩阶段(距今大约1800Ma)[2,3]。

此阶段作用时间较长,并形成新褶皱。

由于此阶段形成的过程更为缓慢与柔和,其形成的褶皱多被保存至今。

3东川铜矿区构造特征矿区构造特征以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以及刺穿构造等形式呈现,具体的构造特征如下:3.1断裂构造东川铜矿区断裂十分发育,目前已探明断层为32条[4],以南北向及东西向两组断裂为主,且规模巨大,控制了铜矿区构造格局,使该区呈断块状展布。

云南东川稀矿山式铜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_李元龙

云南东川稀矿山式铜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_李元龙

第32卷第2期2013年3月岩石矿物学杂志ACT A PETROLOGICA ET M INERALOGICAVol.32,No.2:167~179M ar.,2013云南东川稀矿山式铜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李元龙,胡煜昭(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云南昆明650093)摘要:稀矿山式铜铁矿床是东川铜矿中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前人研究程度较深,但对矿床成因观点不一,为探讨其铜铁矿层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对稀矿山式铜铁矿的硫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并对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硫化物中的D34S值变化较大(从-10.9j至15.9j,均值为0.455j),根据D34S值的不同可分为3种:¹在?4j之间(15件),具陨石硫特征;º?(5~8)j范围内(6件),受火山沉积作用影响;»>10j和[-10j 范围内(2件),说明硫源以岩浆作用(火山喷发)为主要来源,部分为海水硫酸盐及地层生物硫。

稀矿山式铜铁矿床的碳具有幔源特征,指示有地幔物质参与成矿作用;磁铁矿D18O V-SMOW值变化在113j~918j之间,均值41875j,组成特征则反映矿床属于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成矿作用与岩浆、海相化学沉积、海底热液等作用有关。

关键词:物质来源;同位素示踪;稀矿山式铜铁矿;云南东川中图分类号:P5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524(2013)02-0167-13Isotopic tracing of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Xikuangshan type ferro-copper deposit in Dongchuan,Yunnan ProvinceLI Yuan-long and HU Yu-zhao(Department of Eart h Science,Kunming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Kunming650093,China)Abstract:The Xikuangshan type ferro-copper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deposit type in the Dongchuan copper mine.Althoug h previous researchers m ade detailed investigations,the origin of this kind of deposit rem ains con-troversial.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genesis and sources of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its ferro-copper layer,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Xikuangshan type ferro-copper deposit and studied its iso-tope geochem istry.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D34S in sulfides(from-1019j to1519j,w ith an av-erage of01455j)can be div ided into three g roups:¹values betw een?4j(15pieces),w 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itic sulfur;ºv alues in the range of?(5~8)j(6pieces),influenced by the volcanic sedimenta-tion;»values in the range of>10j or[-10j(2pieces),sugg esting that sulfur came mainly from the rock magm a(volcanic eruptions)and subordinately from seaw ater sulfate and stratigraphic biolog ical sulfur.The car-bon of the Xikuangshan type ferro-copper depos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tle-derived carbon,implying that mantle m aterial participated 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T he D18O V-SMOW values of m agnetite chang e between 113j and918j,w ith an average of41875j.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 isotope indicate that the deposit belongs to the volcanic sedimentation-exhalation deposit.The main ore-forming source came from volcanic收稿日期:2012-09-29;修订日期:2013-01-24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云南东川铜矿科学基地研究资助项目(20091107-7);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团队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李元龙(1985-),男,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专业,E-mail:1033518600@;通讯作者:胡煜昭(1964-),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沉积盆地资源、能源勘查和研究,E-mail:huyuzhao155@。

滇中东川地区观音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滇中东川地区观音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滇中东川地区观音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矿产资源的日益稀缺,矿业公司的找矿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矿床的成矿规律的研究和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滇中东川地区的观音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

滇中东川地区的观音山铜矿床成矿规律比较复杂,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岩石类型和岩性分类成矿规律:在观音山铜矿床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区周围的花岗岩和辉绿岩,因此,需要研究不同岩石类型和岩性对成矿物质的形成和运移的影响,以便确定合适的找矿方向。

二、构造类型成矿规律:在观音山铜矿床中,地下水主要通过构造裂隙进入矿区,因此,需要研究不同类型的构造对地下水运移的影响,以确定可能产生热液效应的区域。

三、成矿物质来源和萃取成矿规律:在观音山铜矿床中,主要成矿物为黄铜矿和黄铁矿,成矿物质大多来自矿区周围的火山岩和沉积岩,需要研究不同矿物质来源和萃取方式的影响,以选择适合的找矿方法。

根据观音山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可以提出以下的找矿方向:一、在矿区周围寻找大型的花岗岩和辉绿岩体,研究不同岩石类型和岩性对成矿物质的形成和运移的影响,寻找可能产生热液效应的区域。

二、在观音山铜矿床周围寻找沉积岩和火山岩,研究不同矿物质来源和萃取方式的影响,以选择适合的找矿方法。

三、研究不同类型的构造对地下水运移的影响,寻找可能产生热液效应的区域。

总之,观音山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研究对于矿业公司的矿产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研究成矿规律,针对性地选择找矿方式,才能够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

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包括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推断出未知的事实。

因此,对数据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进行数据分析的相关数据和数据分析方法:一、销售数据分析:1. 销售额、利润和毛利率的计算和比较。

这可用于发现哪些产品卖得更好,以及哪些产品的利润率更高,从而为以后的营销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东川矿区多因复成成矿系统及找矿意义

东川矿区多因复成成矿系统及找矿意义
过对 前人 研究成 果 和近期 找矿实 践 的分 析 , 总结 出本 区
东川矿区经历了多期构造体制的转换 , 从伸展( 元 古代) 一挤压( 晋宁运动) 一伸展( 晚震旦) 一挤压( 喜山运 动) 一伸展( 新生代) , 发展演化经历了初始裂陷成堑 、 断 裂坳陷 、 沉降坳 陷和挤压收缩封闭等 4 个演化阶段 , 发 展演化各个 阶段 皆伴随着不同程度 的火山活动 , 且活 动周期长 , 岩浆活动的高峰为因民期和晋宁晚期 , 其中 因民期 以火山岩为主 , 晋宁晚期 以侵入岩为主 。多次 火 山喷发和喷流 、 后期岩浆侵入 、 谷内断陷盆地的沉积 作用 、 构造岩浆带形成热异常区等诸多成矿因素 , 多种 矿体类型 、 多 成 因类 型 、 多 控 矿 因素 、 多成 矿 作 用 和 多 成矿物质来源的矿体常产于同一矿床( 段) 中, 表现 出同 源性 、 继 承性 、 阶段性 的 内在 联 系[ 3 ] 。 多种矿体类型与不同演化阶段的火山—沉积建造相 对 应地形 成 了“ 五楼 多梯 ” 的成矿 系列 , “ 五楼 ” 层 状矿 即
东川矿 区资源丰富, 金属矿产 以铜为主 , 已发现铜 矿床 、 矿点达 1 5 0 多个 , 次为铁矿床、 矿点有 1 8 个, 铅、 锌 矿床 、 矿点 有 1 0 多个 , 金 矿 点有 4 个, 而且 , 铜 矿 中 的伴
生 银金 属 量 1 6 8 9 t , 伴生 金 属 还有 锗 金属 量 9 8 t 、 镓 金 属
环境 、 构 造、 火 山作 用等 因素控矿 。根据 该 区成矿 规律 和控矿 因素 , 总结 出区 内找矿靶 区及找 矿地段 。
关键词 : 东川矿 区; 多 因复 成 ; 成矿 系统
中 图分 类 号 : P 6 1 1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5 7 1 6 ( 2 0 1 7 ) o 2 — 0 0 6 9 — 0 4

云南东川铜矿床成因机制及其成矿特征研究

云南东川铜矿床成因机制及其成矿特征研究

THEORIESANDRESEARCH理论与研究-82㊀-云南东川铜矿床成因机制及其成矿特征研究谭韬作者简介:谭韬(1992-)ꎬ男ꎬ汉族ꎬ云南镇雄人ꎬ硕士ꎬ成都理工大学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ꎮ(成都理工大学ꎬ四川成都610059)摘㊀要:东川铜矿床构造控矿㊁控岩作用明显ꎬ同时ꎬ岩浆及热液活动频繁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ꎬ重点分析了矿区的断裂结构面力学性质及对矿体的影响ꎬ同时结合滇中地区及昆阳裂谷的构造演化史ꎬ恢复了矿区的构造变形史ꎻ并应用岩浆岩地球化学原理及方法ꎬ建立了基性辉长岩类的岩石类型判别和大地构造环境判别模式ꎮ矿区内断裂极为发育ꎬ构造类型多样ꎬ特征明显ꎮ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为高钦㊁富碱的碱性辉长岩类ꎬ辉长岩类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特征ꎻ同时ꎬ样品具有明显的δEu正异常ꎬ这可能是由于深源岩浆上涌后处于地表高氧化状态下岩浆发生分异演化引起的ꎮ关键词:构造特点ꎻ构造演变ꎻ岩浆ꎻ地球化学特点ꎻ云南东川铜矿床中图分类号:P618.4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2-0082-01㊀㊀1㊀绪论东川铜矿床是我国国有的大型铜矿区ꎬ年产粗铜9500吨ꎮ东川铜矿主要由落雪㊁汤丹㊁因民㊁滥泥坪㊁新塘等大中型铜矿床构成ꎮ铜矿床主要的范围是东起小江ꎬ西至普渡河ꎬ南抵雪岭㊁北达金沙江ꎬ在前人的不断努力的下ꎬ并发现㊁勘查铜矿床㊁矿点148个ꎬ共累计以探明查清楚的铜储量为391.4万吨ꎮ云南东川铜矿床是我国最重要铜矿生产基地之一ꎮ2㊀研究区地质概况东川铜矿床位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地槽型沉积建造中ꎬ铜矿主要产于昆阳古裂谷中段的断陷盆地中ꎬ其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元古宇时期地层ꎬ其次为古生界㊁中生界时期的地层ꎬ其范围分布较小ꎬ位于铜矿床雪岭一带以及小江的东岸地区ꎮ在一些地台和沟谷区地层为第三系和第四系ꎮ3㊀矿床围岩蚀变控矿岩层属于低变质岩相ꎮ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ꎬ围岩蚀变类型为硅化㊁白云岩化㊁重晶石化㊁绿泥石化㊁黑云母化和碳酸岩化等ꎮ东川铜矿床围岩蚀变的矿体上盘围岩为紫红色砂泥质白云岩夹薄层钙砂质板岩㊁凝灰质白云岩㊁条带状沉凝灰岩等ꎬ矿体下盘围上岩为沉凝灰岩㊁铁质凝灰质板岩㊁火山角砾岩ꎮ4㊀矿体特征4.1㊀矿体规模㊁形态㊁产状ꎮ东川铜矿中最主要的铜矿体分为东川式和稀山式两种ꎬ其两种铜矿体主要赋存于雪落组和因民组ꎬ主要呈现平行状态ꎮ铜矿矿体呈层状㊁似层状分布ꎬ矿体总体较连续ꎮ矿体为矿区内主矿体ꎬ主要工业组分为铜ꎬ共生铁ꎬ伴生金和银ꎮ由两种矿石类型构造且具有很明了的分带:下部为铜的ꎬ上部为铁的ꎮ矿体赋存中上部ꎬ容矿岩石为伊利石蚀变岩㊁钠长石岩㊁铁质㊁及赤(磁)铁矿层ꎮ矿体呈层状㊁似层状产出ꎬ具膨大缩小现象ꎮ总体走向3500^3550ꎬ倾向南西ꎬ倾角580-800ꎬ平距150-250mꎮ4.2㊀矿石及矿物特征ꎮ东川铜矿床中的矿物组合是铜的硫化物以及铁的氧化物ꎬ主要的矿石矿物是黄铜矿㊁斑铜矿等ꎮ铜矿石的构造主要为脉状㊁层状㊁网状和侵染状ꎮ5㊀成矿作用分析5.1㊀成矿背景概述ꎮ东川铜矿床的构造环境和地质条件优异且主要位于沉积建造中ꎬ在遥感影像图上ꎬ清晰可见的南北向㊁东西向和北东向的断裂褶皱带等裂谷的二级构造控制了火山一岩浆活动中心和矿化集中区ꎮ5.2㊀控矿因素ꎮ东川铜矿是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中的层控铜矿床ꎬ其主要赋矿层位是因民组㊁落雪组㊁黑山组和陡山沱组ꎮ层状铜矿体严格受地层控制ꎬ层控特征明显ꎮ本文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㊁成矿环境㊁富集规律的研究ꎬ认为构造㊁岩浆岩也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因素ꎮ1㊁构造:在东川铜矿床中构造作用对于矿体的形成和控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同生断层控矿:同生断层控制了铜矿体及铜铁矿体的贫富变化ꎬ主要表现为:断层上盘矿体富厚ꎬ随着离断层的距离渐远ꎬ矿体逐渐减薄直至尖灭ꎮ(2)构造裂隙控矿:在大多数情况下ꎬ构造裂隙是脉状矿体形成的主要通道和容矿空间ꎬ并且脉状矿体在东川区铜矿床中比较富裕ꎮ(3)后期构造对矿体的叠加改造:在后期岩浆热液作用过程中ꎬ沿断裂面附近的矿体受热液作用的叠加而富集ꎮ2㊁岩浆岩:东川矿区的晋宁 澄江期辉长岩岩体具有铜㊁铁矿化ꎬ并且与后期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ꎬ且辉长岩与铜铁矿体形成关系密切ꎬ是东川铜矿区成矿的重要的控矿因素之一ꎮ5.3㊀矿床成因ꎮ东川铜矿是典型的层控矿床ꎬ它的矿源层是因民组的泥砂质白云岩夹板岩ꎬ而矿产富集段则是在雪落组下部的泥砂质白云岩和含藻白云岩ꎮ东川铜矿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地槽沉积建造中ꎬ呈一复式背斜ꎬ矿体主要是赋存于背斜的顶部㊁倾伏端ꎬ矿体走向主要受断裂带控制ꎬ产状较陡ꎮ5.4㊀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ꎮ通过对东川铜矿的成矿背景㊁富集规律以及控矿因素的研究ꎬ可得知昆阳裂谷成矿系列的控制因素为: 裂㊁火㊁构㊁盆㊁层㊁相 ꎬ构成东川式铜矿的成矿模式ꎮ裂:裂谷带形成了区域成矿带并控制其分布ꎮ6㊀主要结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ꎬ以及对前人知识的总结ꎬ为东川铜矿区提供理论指导和找矿的思路ꎮ(1)层控型铜矿床以黄铜矿㊁斑铜矿为主ꎬ主要产于落雪组底部过渡层沙泥质白云岩以及下部含藻白云岩中ꎮ(2)昆阳裂谷型铜矿的控矿因素为 裂㊁火㊁构㊁盆㊁层㊁相 六字的控矿条件ꎮ按照 找层㊁定相㊁查变㊁分带 的找矿方法符合六字的找矿方向ꎮ(3)因民组的火山凝灰岩㊁落雪组的含藻白云岩都是沉积型同矿的矿源层ꎬ后期深部热液流体则是铜矿化改造并且富集的主要因素ꎮ(4)根据昆阳裂谷铜矿成矿系列的主要控矿㊁成矿条件可归纳为 构㊁火㊁层㊁相 等宏观的找矿标志ꎮ参考文献:[1]㊀高辉ꎬ裴家荣等.海相砂岩页岩型铜矿成矿模式与地质对比—以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阿富汗纳克铜矿为例.地质通报ꎬ2012.08.05[2]㊀张少云ꎬ肖锋牛ꎬ易飞ꎬ邓辉.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地质与勘探ꎬ2012.03.15[3]㊀方维萱ꎬ杨新雨ꎬ郭茂华.岩相学填图技术在云南东川白锡腊铁铜矿矿段深部应用试验与找矿预测.矿物学报ꎬ2012.03.15[4]㊀衣成利.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昆明理工大学.2010.05.01[5]㊀宴建国ꎬ莫向云ꎬ杨灿ꎬ薛力鹏.云南东川 观音山式 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云南省有色地质局60周年学术论文集ꎬ2013.06.01。

东川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东川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东川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摘要]本区铜矿化有三种成因类型:㈠与酸性钠质火山岩有关的"海底火山喷气热液型";㈡与钠质次火山岩有关的铜、钴金矿化;㈢钠长斑岩型铜矿。

矿化与钠质火山期后热液有关。

各坑道资料显示:矿化向深部特别是钴、金矿化有扩大增强的趋势。

铜、金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共消长。

但是铜、钴不存在共消长关系,二者富集地段趋于分离,铜、钴不是同一次矿化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体成因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14-21矿区地质本矿区位于鸡多向斜的东端,落因破碎带(大致呈南北向展布)的中部。

破碎带内出露地层为元古代中昆阳群的青龙山组、黑山组、落雪组、因民组及下亚群的小溜口组(八O年王承尧提出),地层呈近南北向的单斜层状平行落因破碎带展布。

本区岩浆岩以喷出岩为主,可分为熔岩、火山碎屑岩及次火山侵入岩。

1.1熔岩类(1)细碧岩:为本区主要的熔岩类型,是组成“小溜口组”的主要岩性之一,分布很广。

岩石呈灰绿-深灰绿色,微-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气孔及杏仁构造,成分以斜(钠-更)长石为主,暗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

(2)角斑岩(浅色钠质熔岩):分布很少,仅见于2922-3000坑道公路及2597中段坑口附近。

岩石呈肉红-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气孔发育并呈管状分叉,充填物为镜铁矿等。

镜下观察,岩石主要由细-中晶条柱状钠长石组成,含少量暗色矿物、磁铁矿和石英。

1.2火山碎屑岩类主要是富钠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是组成“小溜口组”的主要岩性之一,其中,凝灰岩-沉凝灰岩根据SiO2含量和矿物成分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细碧质、角斑质及石英角斑质等亚类,火山角砾岩根据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简单角砾岩(b1)和复杂角砾岩(b2)。

沉凝灰岩中往往含有部分碳质等,是矿区金铜矿化的主要赋存岩性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川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本区铜矿化有三种成因类型:㈠与酸性钠质火山岩有关的”海底火山喷气热液型”;㈡与钠质次火山岩有关的铜、钴金矿化;㈢钠长斑岩型铜矿。

矿化与钠质火山期后热液有关。

各坑道资料显示:矿化向深部特别是钴、金矿化有扩大增强的趋势。

铜、金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共消长。

但是铜、钴不存在共消长关系,二者富集地段趋于分离,铜、钴不是同一次矿化作用的产物。

标签: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体成因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1矿区地质
本矿区位于鸡多向斜的东端,落因破碎带(大致呈南北向展布)的中部。

破碎带内出露地层为元古代中昆阳群的青龙山组、黑山组、落雪组、因民组及下亚群的小溜口组(八O年王承尧提出),地层呈近南北向的单斜层状平行落因破碎带展布。

本区岩浆岩以喷出岩为主,可分为熔岩、火山碎屑岩及次火山侵入岩。

1.1熔岩类
(1)细碧岩:为本区主要的熔岩类型,是组成“小溜口组”的主要岩性之一,分布很广。

岩石呈灰绿-深灰绿色,微-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气孔及杏仁构造,成分以斜(钠-更)长石为主,暗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

(2)角斑岩(浅色钠质熔岩):分布很少,仅见于2922-3000坑道公路及2597中段坑口附近。

岩石呈肉红-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气孔发育并呈管状分叉,充填物为镜铁矿等。

镜下观察,岩石主要由细-中晶条柱状钠长石组成,含少量暗色矿物、磁铁矿和石英。

1.2火山碎屑岩类
主要是富钠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是组成“小溜口组”的主要岩性之一,其中,凝灰岩-沉凝灰岩根据SiO2含量和矿物成分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细碧质、角斑质及石英角斑质等亚类,火山角砾岩根据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简单角砾岩(b1)和复杂角砾岩(b2)。

沉凝灰岩中往往含有部分碳质等,是矿区金铜矿化的主要赋存岩性之一。

1.3次火山侵入岩
1.3.1钠长(斑)岩
岩石呈浅灰-灰白色,细晶结构,局部呈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钠长石,偶见少量钾长石,暗色矿物一般含量很少,局部密集,主要为黑云母或角闪石,副矿物有钛磁铁矿、电气石、金红石及磷灰石等;是矿区金、铜、钴矿化的主要赋存岩性或成矿物质来源。

1.3.2辉长辉绿岩
为本区最主要而常见的次火山侵入岩类型,分布广泛并受到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

岩石呈灰绿-暗绿色,细-中晶(岩体中心呈粗晶)辉长辉绿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暗色矿物有角闪石、辉石、黑云母及磁铁矿等。

1.3.3辉绿(玢)岩(脉)
为晚期脉岩,分布较广泛,多沿NE或NW向次级构造裂隙充填,厚度一般小于1-3米,最薄0.05米,延伸稳定,倾角往往较陡或近于直立。

岩石呈灰绿色,颜色较为新鲜,细晶辉绿结构或含斑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50-70﹪),往往见有少量钾长石斑晶,暗色矿物有角闪石、及磁铁矿等。

本区火山活动总的趋势是,从钠质基性熔岩(细碧岩)→富钠质中酸性熔岩(角斑岩、很少)、凝灰岩→富钠次火山侵入岩(钠长岩或钠长斑岩)。

其后有一次较长间断,又一次基性次火山活动(辉长辉绿岩),伴有强烈的气液爆发、隐爆,伴有大规模的角砾岩形成,最后有基性脉岩(辉绿岩)沿裂隙贯入。

由细碧岩到角斑岩、凝灰岩,表现为SiO2、Na2O增高,Fe2O3+FeO、MgO降低,符合一般岩浆由基性到中酸性分异的特点。

钠长(斑)岩由于强烈碳酸盐化,使其化学成分表现为Al2O3低,MgO、CaO、CO2高。

若扣除碳酸盐(主要是白云石)成分,则其SiO2、Na2O、CaO、MgO含量接近中酸性凝灰岩,说明二者皆为岩浆分异晚期火山活动的产物,形成时间接近。

这一阶段岩浆期后有以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为特征的热液活动,并伴有铁、铜硫化物为主的矿化。

2小溜口地区成矿机理及成矿规律
东川小溜口地区因民组地层以下钠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存在,确定了角砾岩的成因与火山活动有关,为东川式铜矿与火山活动的成因联系提供了依据。

进而,将小溜口、燕子岩的铜钴(金)矿化、稀矿山式铁铜矿,以及东川式层状铜矿从成因上联系起来,可建立一个火山沉积成矿系列。

(见示意图)
小溜口地区成矿过程应是多旋回—东川、晋宁、华力西(澄江)、燕山、喜马拉雅山成矿作用、且受剪切破碎带控制的高钠“层控型”金多金属矿。

即小溜口地区金多金属矿是赋存在东川昆阳群因民组之下、小溜口组深灰-灰黑色凝灰岩或凝灰质白云岩段和浅灰-灰白色钠长岩段的金多金属矿源层,后在东川运动(1800±Ma)、包子铺运动(1400±Ma)、晋宁运动(1059±Ma、718±Ma)、澄江运动(616±Ma)、加里东运动(575±Ma、453±Ma)、燕山运动(122±Ma,74.4±Ma)、喜马拉雅山运动(40.24±Ma,59.93±Ma)等多期次造山运动的改造而成的高钠“黑层型”及“次火山岩型”金、铜、钴多金属矿,成矿基底是“昆阳拗拉谷”。

导矿
构造是近SN向的落因破碎带,成矿构造是NW向的金泊箐、吊楼梯等断裂破碎带。

小溜口地区金矿化属黑色页岩中含金石英-黄铁细晶岩建造,黄铁矿作为主要的载金矿物,沿深大断裂带进入,由于黑色层中的炭质对金有强烈的吸附作用,把可溶金的络合物还原,进而形成金的矿源层。

黄铁矿明显具有立方体的外形,较少立方-五角八面体的外形,并受裂隙带的控制。

晋宁运动除表现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底辟刺穿及推复构造,表现为因民组及与之紧密伴生的角砾岩体向上刺穿到上覆的昆阳群各组地层中。

在这一过程中,因民期形成的火山气液爆发和次火山隐爆角砾岩体受到强烈的改造、转移,并有晋宁期限的次火山岩浆和热液的迭加。

在刺穿体边缘可以混入上覆地层围岩的角砾(如:复杂角砾岩中出现赤铁矿角砾就是很好见证)。

综合上述特点,小溜口、燕子岩的铜钴(金)矿化主要产在“小溜口组”中、上部偏酸性的钠质火山凝灰沉积岩中,与火山作用晚期钠长(斑)岩次火山侵入及其后的热液活动有关。

矿化热液活动以硅化、碳酸盐化、钠化为特征。

燕子岩含铜石英碳酸盐脉中的石英爆裂法测温及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可知,含矿热液为弱酸性(PH值:5.67-5.82)NaCl型,成矿温度较高,爆裂温度为380-420℃。

矿化类型应属于火山期后热液矿化。

矿化与钠质火山期后热液有关。

据本区层状火山岩组合、岩浆演化,将火山岩划分为上、下两个旋回。

上旋回,发育于小溜口组,岩石组合序次为细碧岩—斑碧质、石英角斑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白云岩、板岩。

下旋回,见于燕子岩区,岩石组合为石英角斑岩—石英角斑质碳质沉凝灰岩—含铁锰。

硅质岩。

小溜口地区火山沉积环境为火山口外缘相,火山岩主要形成于造山带和岛弧区火山岩构造环境。

从火山岩系列判断、分析,该区富钾熔岩、凝灰岩属岛弧靠大陆一侧环境;富钠细碧岩、凝灰岩产生于岛弧近海沟一侧或岛弧中部构造环境,即火山作用处在板块缘的消减带。

从3100至2472(标高)各坑道样品的品位分布及相关关系来看,矿化向深部特别是Co、Au矿化有扩大增强的趋势。

Cu、Au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共消长(见下表)。

但是Cu、Co不存在共消长关系,二者富集地段趋于分离,不是同一次矿化作用的产物。

Co与晚期热液黄铁矿有关,而与黄铜矿无关。

归纳本区铜矿化有三种成因类型:①与酸性钠质火山岩有关的“海底火山喷气热液型”,见于燕子岩区。

矿体呈脉状、网脉状,厚度>17米,铜平均品位2.98%,铜精矿含金1.18g/t,含银205g/t。

铜矿化与热液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有关,金矿化与含铬白云母化有关。

这类含金铜矿是本区有找矿前景的新类型。

②与钠质次火山岩有关的铜、钴金矿化,为小溜口区主要矿化类型,它产出在浅成变钠质辉绿岩体上盘的蚀变钠长岩带中,含钴0.14%,矿化成脉状。

③钠长斑岩型铜矿,含铜斑岩脉侵入于层状火山岩铜矿层内,铜品位0.3~0.5%,具明的绢云母化、硅化。

3找矿标志
根据矿区金矿的成矿条件与规律,总结出小溜口地区金的找矿标志主要有如下几条:
构造破碎带标志:矿区金泊箐、吊楼梯等NW向断裂破碎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也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岩性段标志:小溜口组深灰-灰黑色凝灰岩或凝灰质白云岩段和浅灰-灰白色钠长岩段(由该火山岩带入)是主要的赋矿岩性段,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围岩蚀变标志:硅化、黄铁-黄铜矿化、碳酸盐化、钠化、碳化及褐铁矿~孔雀石化是有利的成矿叠加因素,也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富铜矿化标志:小溜口组火山杂岩段中的富铜矿化与富金矿化关系密切,形影相伴,是寻找富厚金矿的前提或直接标志。

含矿岩性:
小溜口组金铜矿(化)体主要分布在两个岩性段中,即灰黑色的含碳凝灰质白云岩段和浅色的钠长岩段,二者在空间分布上相贴近,成矿方面存在因果关系,即次火山岩-钠长岩是矿源层,而含碳凝灰质白云岩是容矿层;岩浆岩(火山岩)成矿作用—中性钠长岩脉在容矿层中的侵位是成矿必备条件。

小溜口组金铜矿化情况来看,矿化除受到岩性控制外,还受到构造的控制,即矿体(化)的富集程度与后期的构造叠加改造作用有关,主要受NW向的金泊箐断裂破碎带构造控制,目前已知的矿(化)体主要赋存于金泊箐断裂破碎带中,吊楼梯断裂破碎带亦发现有金铜矿(化)体、特别是钴矿体。

上述各种蚀变复合、叠加位置,往往是矿化最佳的地段,也是最好的找矿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