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管理发展历史
业务流程管理
向知识型转变
节省时间金钱
BPM是提供业务流程建模、自动化、管理与优化的准则与方法。一个成功的BPM方案包括正确商业 领导和技术的组合,可以大幅缩短流程周期(有时高达90%)和降低成本。这种效果在跨部门、 跨系统和用户的流程中尤为突出。从技术的角度看,一个独立的BPM系统能够轻易地与现有的应 用软件如CRM、ERP和ECM相集成,而无需重新设计整个系统。
向知识型转变
企业老板经常环顾员工下班后空荡荡的办公室,问自己我的企业还剩下什么,还值多少钱。而业 务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固化流程,让那些随着流程流动的知识固化在企业里,并且可以随着流程的 不断执行和优化,形成企业自己的知识库,且这样的知识库越来越全面和深入,让企业向“有生 命会呼吸”的知识型和学习型企业转变。如一个新进入公司的员工,他能够通过企业业务流程管 理系统很快地熟悉企业及企业的业务处理,并且可以通过流程固化形成的知识库不断充实自己及 提高处理流程的难度和水平。
管理社区
管理社区
BPC是Business Process Community的缩写,全名是业务流程社区
管理方法
工作流 面向文档
面向业务 面向EAI
工作流
工作流描述了在BPM空间内人与人的交互和人与系统的交互。根据独立分析师Sandy Kemsley所 述,工作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BPM的初始阶段。“一开始就有工作流,”Kemsley在她站的第二 专栏中写道。“更确切地说,在预先确定的流程图有一个扫描过的人与人之间交互的路由文档。” 在当代BPM的大背景下,工作流和EAI(企业应用集成)平起平坐,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 人的集成。工作流BPM旨在优化业务流程中以人为本的活动。这些措施包括活动监控,流程治理, 正如BPM的成因,是对未完成文档向下进一步处理的编制。
【流程管理】解读:流程管理,国内外有何差异
解读:流程管理,国内外有何差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逐渐取代传统的职能管理,并在企业界得到普遍的应用。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而在我国流程管理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流程管理的认知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对流程、流程再造、流程管理等有较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流程管理理念有较成熟的认识,对流程管理的推广应用有较为科学的实践方法。
我国对流程管理的引入和应用相对较迟,对流程管理的概念及技术应用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
如许多企业认为,实施流程管理应该在原有业务流程基础上进行调整、修补,否则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混淆了持续改进与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原有的职能管理、科层管理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是一场管理革命,只进行局部的改良是不行的。
流程管理发展现状差异流程管理在国外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成功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业务流程,开始认识到流程和知识是利用其资源取得更高的绩效和价值的关键,流程管理已成为大势所趋。
我国企业进行的流程管理只是一种技术的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还没有真正形成。
企业内部还存在很多实行流程管理的羁绊,使技术运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如企业组织结构仍保存了金字塔状的集权控制模式;所谓的业务流程是按职能部门运行而不是按工作流程运行,没有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部门之间界限分明;自动化程度不平衡,信息传布不畅等问题。
对于我国传统的制造企业,虽然为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开始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甚至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但这些传统企业原始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未改变,已成为最主要的障碍。
因此,如何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将管理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关键问题。
流程管理发展历程差异国外流程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3个阶段:流程管理的萌芽和发展阶段;流程管理的初步形成阶段;流程管理的系统和成熟阶段。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
行业应用趋势:行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行业化
定制化
• 行业特点: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提供行业化的流程管
• 定制功能: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功能和界面
理系统
• 系统集成:与其他企业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
• 行业模板:提供丰富的行业流程模板,方便用户快速创
协同工作
建流程
企业需求趋势:智能化、一体化管理平台
• 数据安全:需要保障系统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如何克服不足:持续改进与优化
持续改进
优化系统
•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系统效果,持续改进和优化流程
• 技术升级:定期升级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流程改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 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安全措施,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和满意度
关键成功因素
经验教训
• 领导支持:企业领导层对系统的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
• 需求分析:在实施前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
• 员工参与:员工积极参与流程改进,提高了系统的接受
系统
度
• 持续改进: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和优化流程,确保系统
效果
如何借鉴成功经验:适用于自身企业的实施策略
分析自身需求
• 需求分析:分析企业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流程管理系统
• 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跟踪任务的进度和状态
• 手动分配: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手动调整任务分配
• 预警提醒:当任务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送预警提
醒
流程设计与优化
流程设计
流程优化
• 流程模板:提供丰富的流程模板,方便用户快速创建流
• 流程分析:系统可以自动分析流程的效率和瓶颈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学(马工程)
一、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
(二)管理思维的权变观
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 化而变化。
一、科学管理研究
泰勒认为,当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工人每天的实际产量只为他们劳动能力的1/3,而造 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必须从三个方面做文章。
劳动使用不当,包括工作分配不合理和劳 动方法不正确
由于薪酬和工人本性等原因,工人不愿干 或不愿多干
招聘与培训
一、科学管理研究
(二)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完成并超过定额的
按高工资率付给。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标准得到报酬,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 劳动。
一、科学管理研究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实践方案
观察和分析
确定问题本 质
建立控制
建立数学模 型
验证最优解
找出最优解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当代管理理论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出发:
制度视角的研究
技术视角的研究
一、制度视角——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一)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企业,甚至其他社会组织,不管组织性质差异 多大,都采用了科层制的等级结构和职能制或事业部制的组织形 式?
强迫性 机制
组织
趋同
社会规 范机制
流程管理发展的当代趋势
■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1期■发展战略一、流程管理的起源与发展流程管理(BPM—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是一种以顾客为导向,通过跨职能协作,不断提高企业所有流程增值能力的系统化管理方法与技术。
流程管理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但是,流程管理思想的萌芽却源远流长。
伴随着这种萌芽的出现,一系列流程管理技术也逐渐浮现和发展。
根据各个时期流程管理的特点,流程管理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流程管理的萌芽和发展阶段;流程管理的初步形成阶段;流程管理的系统和成熟阶段。
在流程管理发展各个阶段,先后出现了多达数十种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本文只对各阶段出现的带有标志性的流程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作一简要分析,并对其演进的趋势作出总结。
流程管理思想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泰勒时期。
20世纪初,泰勒提出的流程思想隐含于实际工作和方针手册的条款中,当时的流程管理思想被称为“方法和过程分析”(MethodsandProceduresAnalysis)。
伴随着科学管理的出现及管理科学的发展,流程管理作为管理本身的一个属性,也自发的萌发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流程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F.Drucker)对此曾有高度的评价,他认为,“科学管理的出现开创了运用知识来研究工作流程的先河”。
泰勒首先倡导对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这种思想成为工业工程的主要思想。
在工业工程领域,制造工作被分为设计、加工、装配和测试四种活动。
流程管理在当时主要是指对原料加工、零件加工、分装和总装活动在整个车间内的组织和物流工程的控制。
二、流程管理的演进趋势从整个演化历程来看,流程管理将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最核心的概念,而流程管理技术则成为管理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主流技术。
业务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简称BPM)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工具,用于优化和改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绩效。
它通过对业务流程的规划、分析、实施和监控,追求流程的连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业务流程管理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实施过程,并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一、概念:业务流程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的一种方法。
它将组织架构、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相结合,通过对流程的规划、定义、改进和监控,实现业务的高效运作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业务流程管理中,流程是核心,通过流程的可视化和量化,能够更好地识别问题、改进流程、提高效率。
二、目标:业务流程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通过对流程的分析和改进,及时发现问题,消除瓶颈,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原则:1. 以客户为导向:业务流程管理要始终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追求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流程设计和改进,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 简洁高效:业务流程应该精简高效,避免繁琐和冗余的环节和步骤,确保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3. 持续改进:业务流程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识别问题、改善流程,实现业务效率的提升和创新。
四、实施过程:1. 流程规划:确定流程的范围和目标,明确流程的输入、输出和关键环节,建立流程的基本框架。
2. 流程分析:对现有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挖掘问题和瓶颈,识别改进的机会和潜力。
3. 流程改进:基于分析结果,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和复杂性,增加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支持,提高流程的效率。
4. 流程实施:在改进流程之后,进行实施和推广。
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流程的顺利运行。
5. 流程监控:通过对流程关键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机会,持续跟踪流程的运行情况和效果。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1) 古典管理2) 现代管理3) 当代管理1. 古典管理理论1.1 科学管理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 任务管理法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 要做什么2) 怎样去做3) 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 行为指导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
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1) 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2) 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3) 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4) 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5) 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
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 工作定量系统泰勒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模式来规范并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表现。
流程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前景
流程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前景一、流程思想与新型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以及难以捉摸的外部环境导致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层级式管理难以适应市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哈默和钱皮出版的《再造公司》(1993)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和流程管理(MTP)的思想,向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和传统的层级式管理发起了挑战。
他们将流程定义为: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客户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流程管理强调各经营流程间的相互匹配和对所有流程的总体规划。
其基本思想是: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强调流程的整体性;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倡导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建立优质服务的毫争优势;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让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并对员工授权;要彻底改造抛弃旧观念,建立新的企业观。
在流程思想影响下,企业纷纷开始应用流程管理,对企业原有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剔除了无效环节,缩短了流程时间,使流程更合理;同时,企业管理层级减少,对流程的管理更加灵活,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流程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前景建立在流程管理理念基础上的业务流程再造提倡的是以顾客导向进行组织变革,鼓励员工授权以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核心是要为企业构建把顾客的需要放在中心地位的流程体系。
它包括:要求从订单到交货(提供服务)的企业的一连串作业活动,按照“所有工作活动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的原则,打破原有的科层组织中的职能和部门的界限,使企业的活动重新构建在跨越职能部门和分工界限的“顾客需要导向”的基础上。
要求重新检查不具有价值增殖的作业活动,简化或合并非增殖的部分,剔除或减少重复出现和不需要的流程所造成的浪费,并将所有具有价值增殖的作业活动重新组合,优化企业的整体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中国移动业务管理及管理知识发展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 化、智能化、精细化的业务管理将 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02
中国移动业务管理知识体 系
业务战略规划
战略分析
对中国移动所处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竞争对手、客户需求、 政策环境等,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方向。
战略制定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中国移动的战略目标、策略及实施计划,确 保公司战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培训与发展
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素质 和能力。
绩效管理
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方法,激励员工发挥潜 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
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
财务预算与报告
制定财务预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确保公司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 准确性。
成本控制
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降低公司成本支出,提高盈利能力 。
客户服务管理流程
客户信息收集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客户 信息,包括联系方式、 需求偏好等。
客户需求分析
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 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 为后续服务提供依据。
服务质量标准 制定
根据客户需求和公司战 略,制定服务质量标准 ,包括服务响应时间、 服务效果等。
服务实施与跟 踪
提供具体的客户服务, 对服务过程进行跟踪和 监控,确保服务质量达 标。
04
风险管理
05
决策支持
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业务 发展需求,制定财务预算 。
对公司的收支情况进行管 理和监控,确保公司财务 状况良好。
对公司的资产进行管理和 维护,确保资产的安全和 完整。
针对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 进行预测和识别,制定相 应的应对措施。
为高层领导提供财务数据 支持,协助领导做出科学 决策。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起源、演进及发展趋势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起源、演进及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08-4-3 作者: 郭忠金李非来源: 万方数据关键字: 业务流程再造演进趋势一、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起源18世纪英国经济家学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劳动分工原理”,提出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产最,其理由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分工可以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第三,简化劳动和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
亚当·斯密的分工论蕴涵了最朴素的流程理念。
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并很快被世界范围的管理者们普遍接受。
分工理论和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的实践和发展的主要代表为:(1)亨利·福特将其应用于福特公司,形成了汽车流水作业线并使生产效率倍增;(2)阿尔弗雷德·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构建了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加强了部门管理。
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全球化的浪潮日益增强,基于3C(顾客、竞争和变革)为特征的三股力量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科层制管理”造成的流程分工过细、追求局部效率、流程环节冗长、部门壁垒森严、忽视顾客利益等使其越来越难适应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实践成为了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催化剂。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因此诞生。
“再造”(Reengineering)的概念源起于MIT在1984到1989年间进行的一项名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的研究。
当时,基于以3C(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三股力量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科层制管理”也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
该研究项目旨在借助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力为企业管理指明方向。
1990年迈克尔·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Renglneenllg 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的文章,文中提出的再造思想开创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
流程管理理论演进
通过优化教育培养流程,提高教育培养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优 秀人才。
社会治理
通过优化社会治理流程,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 进社会和谐发展。
05
流程管理理论的未来展望
流程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流程管理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实现流段
发展时间:20世纪中叶至今。
主要理论
发展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业务流程的 优化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迈克尔·哈默的企业再造理论,提 出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 思考和彻底性的重新设计,以实 现显著性的绩效改善。
詹姆斯·钱皮的企业流程重构理论 ,强调通过跨部门、跨职能的流 程管理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
流程管理理论演进
• 引言 • 流程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 流程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 • 流程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 • 流程管理理论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流程管理理论演进
01
探讨流程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流程优化到现代的流
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研究目的
02
分析不同阶段流程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优劣,为现代企业提供借
详细描述
流程是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的一系列有序步骤的集合,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要素。根据不 同的分类标准,流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重要性和关键性可以分为战略性流程和经营性流程,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辅助性流程等。
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总结词
流程管理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组织的战 略目标。
跨学科研究
建议未来的研究应加强跨学科合作,引入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 法,如人工智能、心理学等,以推动流程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 展。
业务流程管理(BPM)发展历史
? 跨部门的水平集成 ? 部门内的垂直集成 ? 以过程组织虚拟项目组 ? 基于分析型数据的决策管理 ?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 基于活动的过程管理
BPCI体系结构
BPCI的功能模型
初级市场
市场 经营
战略管理
研发
设计
生产 销售
分销
客户 服务
增值市场
成本网络
时间网络
知识创新
网络 质量网络
BPCI与企业优化
Workflow --EAI --BPM
工作流:以线性顺序完成任务:
STEP1
STEP2
STEP3
EAI解决了企业之间数据的访问, 但是没有考虑人的交互。
SYSTEM 1
SYSTEM 2
SYSTEM 3
Workflow --EAI --BPM
BPM:人、流程、技术的统一
STEP 1
SYSTEM 2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6.921.6.9Wednesday , June 0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2: 34:0922:34:0922:346/9/2021 10:34:09 PM
IT体系结构
? 适应性 ? 开放性 ? 快速实施 ? 决策辅助支持
持续视图
? 战略管理与实施持续特性 ? 业务拓展持续特性 ? 客户需求变化持续特性 ? 知识学习持续特性 ? 数据资源重用持续特性 ? 相关技术进步持续特性 ? 资源投入持续特性
竞争视图
? 新产品/服务竞争优势 ? 个性化产品/服务竞争优势 ? 市场拓展竞争优势 ? 交货期竞争优势 ? 成本竞争优势 ? 质量竞争优势 ? 知识学习竞争优势
全流程管理
全流程管理全流程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优化和整合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和更好的顾客服务质量。
它是一种集成、全面和连续的管理形式,通过全面优化整个生产过程和价值链,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高满意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流程管理的定义、历史、特点、实施步骤和方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一、全流程管理的定义全流程管理是一种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将所有流程、活动和决策点打通和优化,从而实现全面管理的方法。
它是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流程设计、执行管控、协同优化、信息化支持和生态共融等方面。
其目标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丰富顾客需求,实现企业生态的共赢。
全流程管理的实施涵盖从产品开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涉及企业内部、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等多方面的协作。
全流程管理的方式是通过优化流程,确保达到协调、增长、控制、满意度和创新等多重目标。
二、全流程管理的历史全流程管理是在认识到传统的单一流程策略对企业效益的负面影响后出现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企业为了实现卓越绩效,最常采用的方法是专业化。
不同的职能部门相互独立,各自进行协作和协调,但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
然而,这种方法其实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在现代化时代的发展需要。
在90年代,人们开始注意到竞争压力,不断增长的供应链和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增加。
这种背景下,企业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运作方式,从而更精简、整合和协调所有的环节。
当时的Toyota生产方式成为大热门,其成功主要是基于对全流程的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全流程管理的特点1、全面性:全流程管理的目标是从整个生产、销售、库存、物流、客户服务等多方面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
同时,它涉及到管理的各个层面,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
2、系统论的观点:全流程管理是从系统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
它认为企业是一个大系统,由不同的部门、工作流程和人员构成,而且每个层面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古典管理理论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问题劳动使用不当工人不愿意干或不愿意多干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原因改进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按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经营和管理经营包括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的原则(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分权力和责任权纪律纪统一指挥指统一领导领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员的报酬酬集中中等级制度等秩序秩公平公人员稳定稳人员的团结团首创精神首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通常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权力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思维的系统观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从不同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服务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管理思维的权变观管理因环境不同而变,没有普遍适用的管理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管理本质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决策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决策准则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好“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组织活动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可以进行程序化决策非例性活动不重复出现,如新产品开发、生产规模扩大等,需要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组织的协调机制相互调适直接监督工作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规范标准化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官僚支援幕僚意识形态或文化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创业型组织专业型组织机械型组织多角化组织创新型组织政治型组织使命型组织当代管理理论组织趋同理论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塞尔茨尼克指出,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表现为集体的协作劳动形式,有集体协作劳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随之形成各种管理思想。
应该说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与人类社会一样历史久远。
作为管理理论的管理学的形成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这一阶段;二、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三、管理理论丛林是指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是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四、战略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剧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五、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学习,198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颁布的ISO 9000系列标准为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实施指南,2000年修改颁布的ISO 9000系列标准提出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遵循的八项原则;六、学习型组织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90 年代以后,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管理理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管理理论出现了,并形成了许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6))、业务流程再造(BPR)、标杆超越法(benchmarking)等。
从管理理论百年发展历史来看,质量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而全面质量管理也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90年代以后的理论和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等都可以看成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有关人的认识和假设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从最初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到人际关系学说的社会人假设,以及后来的“复杂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9
业务流程管理(BPM)发展趋势
产生背景
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善(BPCI) 企业业务过程管理(BPM)定义和内容 企业业务过程管理(BPM)市场和产品
流程管理的起源
农业化 社会
工业化 社会
劳动分工
协作
工艺流程
流程管理
背景---企业发展的组织趋势
部门之间的障碍
连接客户和业务伙伴 协同性 人的协同与智能决策参与
背景---现代企业特征
虚拟特性 细分市场的联合,组织构成的虚拟
动态特性 客户是企业服务的对象--客户需求变化 市场机会是企业增值的直接载体--市场变化 信息技术是企业运作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变化
协调特性 面向全球化经济,协调能力--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客户、合作企业、竞争企业、环境
中间件 环境 网络、操作系统
BPCI模型
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善(BPCI)
问题对象 目标定位 变化模式 显效程度 实施频度 IT作用
BPCI
BPR
客户需求
基本业务
过程
自顶向下核心对 象渐进改善
过程
大范围核心对象 激进变化
增量型
突破型
持续 重要
一次 关键
BPCI的多视图特性
BPCI体系结构
BPCI的功能模型
背景---现代企业运作
战略管理--总体--成功的战略管理 业务过程--载体--持续改善的业务过程 信息技术--支撑--和谐、互动的支撑环境
企业信息化方法--- 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善 (BPCI Business Proces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企业信息化软件---企业业务过程管理(BPMS)
IF STEP 2
SYSTEM 3
STEP 3
BPM = 协同 + 工作流
BPM = Collaboration + Workflow 强调人通过存取信息的决策作用 可区分三类 Process:
-- 一般的管理性Process -- 事务/交易 Process -- 协作性Process
Web-Based Workflow 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和借鉴
工作流系统,能支持良好定义、静态的例行过 程,但缺乏集成、协同、信息存取和共享利用 、及如何扩充至企业外部
企业应用集成和中间件技术,解决系统集成问 题,但带来了管理和实施的复杂
企业需要新的管理架构 BPM: 灵活、敏捷、透明、集成、 业务流程的流畅化、自动化
背景---企业应用系统的发展(2)
流程特定的应用系统(ERP) 流程定制的应用系统(CIMS) 流程设计的应用系统(BPM)
信息系统(MIS----Date) 集成系统(CIMS---Date+Process) 业务系统(BPS----Date+Process+Man)
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善(BPCI)
MIS AS-IS
企业业务计算机化
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善(BPCI)
As-is BPR
To-be
IMS
实施
企业过程再工程(BPR)
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善(BPCI)
As-is BPR
运行模型
生成
运行系统
BPR
BPCI
BPMS
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善(B
IT发展
BPCI: 根据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善企业的管理 改进生产业务过程,使之适应变化的市场
不可预知的
- 专业化管理 - 文化: 团体行为
网状结构
有机组织的结构
- 是今天的主要模式 - 类似生物组织的网络结构 - 市场环境经常的改变 - 知识组织 -文化: 富有创新的极新颖的, 快 节奏的 个人的特性
背景---业务流程的新特性
复杂性 涉及物流、信息流、 业务逻辑及事务处理
动态性 客户和市场条件变化 分布性 跨越多重部门、应用、企业
(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信息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总结
分布性(Distributed) 并行性(Concurrent) 协同性(Connected) 实时性
复杂性 分布性 持续更新 新的问题
背景---企业应用系统的发展(1)
局部企业应用系统,只涉及BP的局部需要,如 ERP、MIS、OA
什么是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defines, enables, and manages the exchang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semantics of a business process view that involves employees, customers, partners, applications and databases. -Darcy Fowkes,BPMG
BPCI与企业优化
市场
输入
环境、政策(约束) 企业
输出
市场
企业优化
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系统分析
信息集成 功能集成 过程集成 系统集成
计调决 划度策
系统优化
市场分析
BPCI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l快速的开发和维护业务软件--保证持续的业务变化 l应用系统的适应性及可扩展性 l 开发语言和平台无关性(互操作性) l遗留系统、购买的软件包以及新的电子商务应用相集成
BPCI的特点:面向企业管理流程 构成要素(活动、过程、资源)为对象进行改善分析 强调改善的持续性、表现出增量型的显效
与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是相吻合
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善(BPCI)
应用需求
应用系统
IT
应用需求
应用系统
IT
支持BPCI的开发方法 应用系统
中间件 环境 网络、操作系统
BPR模型
业务过 程重组
IDS Sheer
业务流程
企业之间的障碍
电子商务
背景---企业组织特征
树状结构
一维空间结构
- 来源于军事和官僚政治系统 -高度面向功能 - 市场环境是稳定的和可预测的 - 严格的等级制度 - 文化: 命令
矩阵结构
多维空间结构
- 显得及其主动 - 主要面向目标 - 市场环境是不稳定的和
Workflow --EAI --BPM
工作流:以线性顺序完成任务:
STEP1
STEP2
STEP3
EAI解决了企业之间数据的访问, 但是没有考虑人的交互。
SYSTEM 1
SYSTEM 2
SYSTEM 3
Workflow --EAI --BPM
BPM:人、流程、技术的统一
STEP 1
SYSTE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