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说知识树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的亚洲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的亚洲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的亚洲的知识点亚洲,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关于亚洲的各种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亚洲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的交界处,南部和东南部环海而居,西边与欧洲相连,东北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的面积达到了44,579,000平方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之一。

亚洲的地形和气候多种多样,主要有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由于亚洲地域广袤,可以说几乎拥有世界上的所有气候类型。

二、亚洲的历史文化在古代,亚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亚洲孕育出了许多重要的文明,比如中国的文化与古埃及文化。

在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的兴起使得中东地区成为了文化中心之一,同时也促进了亚洲的贸易发展。

亚洲还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如中国的长城和秦始皇陵、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富士山、泰国的暹粒古城等等。

三、亚洲的经济发展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亚洲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地之一,相比之下,亚洲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也在积极的推动着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亚洲的宗教文化亚洲是世界上宗教多样性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其中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其中佛教、印度教和道教起源于亚洲。

宗教对于亚洲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形成了独具特色和深厚底蕴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

五、亚洲的文学艺术亚洲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人物。

中国的唐诗宋词、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泰国的史诗《拉玛显》等作品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

除了文学,亚洲的艺术形式也非常丰富。

中国的文化中国画、日本的浮世绘、印度的印度教艺术和伊斯兰教艺术等都是世界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必背知识点一、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 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经度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跨寒、温、热三带,但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3.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西隔乌拉尔山脉与欧洲接壤,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二、地形特征1. 地形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 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悬殊。

3. 世界之最: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除南极洲外)。

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

三、气候特征1.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等。

2. 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主要在中、西部。

气候类型南北差异大,东西差异也大。

四、河流特征1. 流向特征: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2. 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

黄河、长江、湄公河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流入太平洋。

恒河注入印度洋。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五、分区与国家1. 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个地区。

2. 重要国家: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组成,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其他:如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俄罗斯 (地跨亚欧两大洲)等。

六、人文环境1. 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粤教版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粤教版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粤教版知识点复习一、日出之地亚细亚洲①亚洲的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 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 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二、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1.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热带(95°E—140°E 10°s—23°26’N), 跨南北半球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地处亚洲东南部。

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三、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1)悠久的历史位置范围: 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 印度洋以北的地区, 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内陆国: 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国家临海国: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岛国: 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

居民为白色人种四、世界石油宝库西亚1.重要地理位置: 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交界地带, 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

(见世界地理P41图)。

2.认识两个海峡:⑴、土耳其海峡: 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⑵、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 被称为“石油海峡”。

3.干旱的农牧业:⑴、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 所以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⑵、著名的畜产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知识点全面复习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知识点全面复习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位置和范围1.雄踞东方的大洲⑴半球位置①亚洲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从东西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

③从南北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⑵经纬度位置①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②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跨高、中、低纬三个纬度带。

③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⑶海陆位置①东临太平洋②南临印度洋③北临北冰洋④西北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2.亚洲的范围⑴界限①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②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③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④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3.世界第一大洲①亚洲的面积亚洲面积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边岛屿,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②亚洲地理分区亚洲地域如此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二、自然环境1.亚洲的地形⑴地形特征从亚洲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高原、山地约占全州总面积的3/4,全州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处——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⑵主要地形区①主要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②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③主要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④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等2.亚洲的河流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被誉为“巨河之洲”⑴亚洲河流的分布特点①水系结构呈放射状。

(完整版)亚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亚洲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亚洲》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亚洲概述一、位置与范围1、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经纬度位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1)跨纬度:80°N~10°S——南北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2)跨经度:25°E~170°W——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海陆位置(1)亚洲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

(2)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

4、亚洲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二、地理环境1、地形地势(1)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亚洲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最高高原是青藏高原,其主峰是珠穆朗玛峰)(2)地势起伏大,高低最悬殊,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面倾斜延伸,中间高,四周低。

(3)大陆东缘有岛弧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河流湖泊(1)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2)内流流域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荒漠和半荒漠地带。

3、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原因:①跨纬度广,有寒、温、热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②东西距离长,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差异明显;③地形复杂多样,加剧了气候的复杂程度。

](2)季风气候显著:[原因:亚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上,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东亚:夏季风—东南风,冬季风—西北风;南亚:夏季风—西南风,冬季风—东北风。

①温带季风气候:35°N~55°N,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②亚热带季风气候:25°N~35°N,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③热带季风气候:10°N~25°N,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3)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温带面积最广阔,有广阔的陆地远离海洋。

七年级下册亚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亚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亚洲知识点总结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中华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等。

对于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亚洲知识点是必须要学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七年级下册的亚洲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方面1. 亚洲的位置亚洲是跨越北半球和东半球的大陆,是世界最大的洲,南北约为8700公里,东西约为11000公里。

与亚洲接壤的洲有欧洲、非洲、大洋洲。

2. 亚洲的自然环境亚洲的自然环境十分复杂,包括沙漠、森林、高原、山脉、平原等等。

其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针叶林和落叶林都分布广泛,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3. 亚洲的人口亚洲是世界上最多人口的洲,根据联合国统计,亚洲的总人口约为44亿。

在其中,印度和中国的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分别为13亿和14亿。

4. 亚洲的主要国家亚洲国家众多,其中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和印度,地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

此外,日本、韩国、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也是亚洲的重要国家。

二、历史方面1.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医、诗词、书法、绘画、茶道等等。

中国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2. 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也十分悠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早期印度时期。

印度文化中,印度教是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另外还有佛教、锡克教等宗教。

3. 清真教文化清真教文化是伊斯兰文化的一部分,它产生于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

在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文化影响深远,例如在建筑、艺术、科学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4. 亚洲其他国家文化除了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外,亚洲还有其他国家的文化,例如日本的武士道文化、韩国的汉文化等等。

三、经济方面1. 亚洲的主要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亚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是亚洲的重要经济体。

此外,也有一些新兴经济体,例如印度和印尼等国家。

2. 亚洲的主要贸易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21个亚太经济体。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树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树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 树
https://
REPORTING
• 世界地理概况 • 亚洲地区地理特征 • 欧洲地区地理特征 • 非洲地区地理特征 • 美洲地区地理特征 • 大洋洲和南极洲地理特征
目录
PART 01
世界地理概况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大洲与大洋
亚洲内陆地区有许多内流河和内流湖,如塔 里木河、青海湖等。这些内流区域由于地形 闭塞或气候干旱,河水最终不能流入海洋。
亚洲旅游资源介绍
01
自然景观
亚洲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高山、大河、森林、草原等。著名的
自然景点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长江三峡、桂林山水等。
02 03
人文景观
亚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众多人文景观。著名的历史遗迹有长城、 故宫、泰姬陵等;宗教文化景点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民俗风情则有 中国春节、日本樱花节等。
02
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如埃及的金字塔、南非 的开普敦桌山等。
03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如大象、狮子、长颈鹿 等,是观赏野生动物的绝佳之地。
04
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表演也是非洲旅 游的一大亮点。
PART 05
美洲地区地理特征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北美洲地形地貌特点
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和山 地。
美食文化
亚洲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风味独特。著名的美食有中国川菜、粤菜, 日本寿司、刺身,韩国泡菜、石锅拌饭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丰富多样, 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PART 03
欧洲地区地理特征
REPORTING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说知识树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说知识树

二、新课标对本章 教材的要求
过程与 方法
知识与 技能
七 年 级 地 理 下 册 总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描述 讨论竞赛等活动,启发逻辑思维, 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读图 1 、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 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尝试 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 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面积。 2、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亚洲的地形 大洲。 2 2、通过在地图上旅行的方式, 、了解亚洲的地形与水系概况 和河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及其特点;学会描述某一区域的 爱之情和对我们所在大洲的自豪 认识主要地形及河流,培养学生 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的特点;运 感。 用地图及相关资料简要分析亚洲 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 地形与河流分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亚洲气候特点的学习, 3、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点及影 力。 响因素;学会分析地理图表。 认识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3、模拟考察,分析气候特点。
亚洲地形 与河流分 布的相互 关系
亚洲 的地 形与 水系 概况 及其 特点
亚洲的 地形和 水系
某一区域的地 势变化及地形 分布特点
大陆性气 候分布广
气候类型 复习多样
亚 洲 的 气 候
季风气候 显著
亚洲的位 置特点
亚洲地形分 布与河流的 关系
教学重点
亚洲地势 对河流的 影响
亚洲气候 特征及成因
2通过在地图上旅行的方式认识主要地形及河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了解了解亚洲的气候经历经历理解理解认识认识了解了解亚洲的地形和水系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亚洲地形气候水系会读图会分析图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地图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持久的学习兴趣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合作交流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地形和水系亚洲的气候亚洲的位置亚洲的范围某一区域的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亚洲水系概况及其特点知识体系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相互关系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气候类型复习多样亚洲地形分亚洲地形分布与河流的布与河流的关系关系亚洲的位亚洲的位置特点置特点亚洲气候亚洲气候特征及成因特征及成因亚洲地势亚洲地势对河流的对河流的影响影响亚洲地理位置分布特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地形地势和河流的关系亚洲地形河流分布特点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知识结构合理内容合理组合建立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且便于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内容安排具有一定的弹性除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外教材还安排了一定的自学和阅读内容以利于教学的灵活性教材编写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从提出问题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简明通俗生动亲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课程目标
西阳中学画知识结图 讲教材活动
仁爱版地理下册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渑池县西阳中学 张向梅
1 本章在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材的要求
3 本章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特点
4 本章教材的学情分析 5
如何处理本章教材
6 设想理想的地理课堂
一、本章在教材中 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知识 储备 心理 障碍 学习 态度 科学 探究 思维 能力 学习 方法
错误 经验
五、如何处理 本章教材
三说—说建议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 特征,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程,
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 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 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 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 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视地理教学 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 的利用 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上册
由总到分 奠定基础
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细化和提升
八年级下册
认识大洲
基础
了解地区
走近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课程目标
认识大洲
了解地区 了解地区 走近国家
认识大洲
走近国家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 2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 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 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 经济的实例。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 响。 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4 5、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5 6、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3、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 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 发展等问题。 6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4、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 7 8、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8 9、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 平衡的。 9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化。
七 年 级 地 理 下 册
第九章 极地地 区
地位和
作用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是新仁爱版《地 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 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 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 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 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 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章是学生学习区域地 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 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 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 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 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新课标对本章 教材的要求
过程与 方法
知识与 技能
七 年 级 地 理 下 册 总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描述 讨论竞赛等活动,启发逻辑思维, 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读图 1 、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 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尝试 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 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面积。 2、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亚洲的地形 大洲。 2 2、通过在地图上旅行的方式, 、了解亚洲的地形与水系概况 和河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及其特点;学会描述某一区域的 爱之情和对我们所在大洲的自豪 认识主要地形及河流,培养学生 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的特点;运 感。 用地图及相关资料简要分析亚洲 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 地形与河流分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亚洲气候特点的学习, 3、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点及影 力。 响因素;学会分析地理图表。 认识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3、模拟考察,分析气候特点。
南纬11度
内容特点
西亚
3、亚洲的 分区
北 亚
中 亚


南 亚
分 中 亚, 东 南 亚, 东 西 南 北 亚
第二节 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内容特点
它们在哪里? 哪里值得我们自 豪?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青藏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里海 贝加尔湖 死海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北纬30度
内容特点
地 势 特 点
六、构建理想的 地理课堂
温馨 的港湾
文化 的积淀
理想 的课堂
探究 的乐园
展示 的舞台
动感 件完成
美化课件
欢迎批评指正!
北纬30度
地形以高原和 山地为主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多由中间流向 周围的大样
第三节 亚洲的气候
内容特点
气候特点:
•1、气候最复杂 2、大陆性气候 分布最广 3、季风气候显著
四、本章教材的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前五章是以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 地图的基本技能为主,而本章将上册所学的 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 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 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 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对学生的概括分析能 力要求较高。
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第 一 节 : 亚 洲 的 地 理 位 置
教学 重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 难点
亚洲地理位置分布特点
第 二 节 : 亚 洲 的 地 形 和 水 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 学 难点
亚洲地形、地势和河流的 关系
教学重难点: 第 三 节 : 亚 洲 的 气 候 教学 重点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
亚 洲 课 标 要 求 知识与技能 认识 理解 了解
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亚洲的气候
亚洲 亚洲地形、气候、水系
会读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
会分析图
在日常生活中会运 用地图
课程目标
分析概 括能力
信息 收集 能力 观察 能力 信息 交流 能力 信息 处理 能力 提出问 题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亚洲地形 与河流分 布的相互 关系
亚洲 的地 形与 水系 概况 及其 特点
亚洲的 地形和 水系
某一区域的地 势变化及地形 分布特点
大陆性气 候分布广
气候类型 复习多样
亚 洲 的 气 候
季风气候 显著
亚洲的位 置特点
亚洲地形分 布与河流的 关系
教学重点
亚洲地势 对河流的 影响
亚洲气候 特征及成因
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 值观
课程目标
合作交流 的意识
战胜困难 的信心决 心
持久的学 习兴趣 与情 价感 值态 观度
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 度
三、本章教材的知 识体系和内容特点
知识体系
我们所在的大洲 ——亚洲
亚洲 的地理位置
亚洲的 地形和水系
亚洲的气候
知识体系
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的位置 亚洲的范围
知识体系
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 教学方式和方法 突出地理学的 “地域性”和“综合性” 特征 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 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 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 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 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
教 材 处 理
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 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 鼓励学生对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 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 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 难点
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内容安排具有一定的 弹性,除了课程标准 要求的内容外,教材 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 还安排了一定的自学和 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阅读内容,以利于教学 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的灵活性 内容合理组合, 建立了具有内在 逻辑关系且便于 学生学习的 知识结构体系
内容特点
教材编写从学生 身边的熟悉的地 理事物入手,从 提出问题导入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课文简明、通俗、 生动、亲切。
知识结构合理
内 容 特 点
第一节 亚洲的地理位置
内容特点
出示东半球和西半球图,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知道亚洲的所在的半球位置。
赤道分南北


内容特点
出示亚洲及邻洲、濒临海洋图,分析亚洲的海陆位 北纬81度 西经169度 东经 26度 置和纬度位置。 围 三 洋, 连 两 洲, 两 洲 隔 海 望 东 西 长, 纬 度 广, 世 界 最 大 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