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合作学习浅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合作学习分组小组交流
摘要:合作学习是建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的最好机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表现自主、与同学合作、与同学沟通交流从中体会成功,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直接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学科学合作学习浅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个的人所能够完成的越来越有限,交流合作就成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换句话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

然而,今天的小学生出生在2000年以后,从小生活在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的充分关怀和呵护下,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充分张扬着自己的个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根深蒂固,合作的机会少之又少,为此,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和强调的新型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合作学习,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

正如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所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教育学生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
学会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合作学习正是建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的最好机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表现自主、与同学合作、与同学沟通交流从中体会成功,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分组汇报”成了教案中的固定组成部分,成为课堂教学的固定组成部分,似乎只要说分组就是合作学习,课堂上常常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就“翁”声一片,看似在激烈讨论,相互合作,其实并不合作。

一说分组实验,立刻转身各自拿起器材,总有个别学生主宰“合作”过程,开心的时笑出声,不开心时争抢器材,教室里乱成一团。

汇报结果时,要么,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当观众;要么,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

课堂上热闹非凡,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变得形同虚设,直接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创设适合分组合作的问题情境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小组讨论也是三四五高效课堂所提倡的的方法之一,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而事实却是这个问题并不需要讨论,这种分组讨论流于
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仅仅是为了套用某种教学模式或是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实告诉我们教无定法,不能因为教学改革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就生搬硬套优秀的教学模式,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这种“凡是遇到问题就用小组讨论”的固定思维方式限制了课堂教学实效,使课堂教学陷入了固定模式的禁锢中,与教育改革的初衷恰恰相反。

实际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需要的时候才能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多下功夫,从深入的挖掘教材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问题,避免过于明确只有唯一答案或是过于宽泛没有主题让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的同时给定范围,给定主题,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让他们去探究,让他们去解决,这样可以加大合作学习的力度。

在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二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杠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说“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于是我就势提出“是不是我么提到的所有的杠杆都可以省力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我们刚才讲到的撬杠、起子、指甲钳等杠杆的认识很统一,但是对于跷跷板是否省力有了不同的意见,有的指出小孩的一方是省力了,否则不能把大人翘起来;也有同学提出大人的一方并没有省力,他只是翘起了一个小孩。

大家各抒己见之后认识慢慢得到统一,各小组内部都得出“不是所有的杠杆都省力”的结论,有了这样的共识,再讲钓鱼竿也就容易理解了。

教学实际告诉我不要为了合作交流而合作交流,很多情况下可以由一个人完成的学习内容就不必去小组讨论,即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又能给真正的问题留出合作交流的余地,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二、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
制定规则是合作学习完成的保证。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在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基础上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为此,我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

同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

在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的简单机械实验教学中,我规定每一组的甲同学准备实验器材,他要列出实验器材然后与其他同学商量是否够用,哪些是需要到实验器材室取的,需要自己准备什么,然后利用大课间准备好;乙同学负责列出实验操作步骤,与同学交流实验步骤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严谨性,做到实验步骤的完整可行;丙同学负责具体的实验操作,其他同学在他操作的同时观察实验现象;丁同学记录实验数据,然后与同组的同学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在之后负责汇报。

完成试验后同学的角色顺次向后轮换。

这样小组合作活动中做到责任到人,小组成员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并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他人、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让每个组员的价值作用都得到了发挥,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三、学会倾听和表达,促进合作交流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是大家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合作小组的荣誉,体会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要为小组出力,才能使的小组探究取得成功。

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会倾听是基础。

由于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强调自我的社会环境中,对别人的观点和做法漠不关心的大有人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强调会倾听,在其他同学发言时不随便打断,要有礼貌,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重要的是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重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要学习结合其他同学的发言,经过自己的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进行交流合作要让学生学会表达。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却又不一定能够很好的表达。

因此出现一些急于抢答的学生和一些沉默的学生。

急于抢答的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而在一知半解时做出片面的回答。

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肯定他的长处,同时婉转的提示他要给其他同学留出思考的时间,要把自己的想法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清楚。

沉默的学生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发言有种种顾虑,怕己的发言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

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引导他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他的长处用肯定和赞赏使他有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同组的同学为他鼓掌,使他感觉到小组中的快乐,愿意与小组合作交流。

正如老师们常说的那样“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