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全词;赏析诗歌化无形为有形、设问、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以体悟词人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词的节奏、押韵和情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化无形为有形、对比、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体悟词人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学会深入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抓住诗眼,宏观上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愁苦)。

然后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体会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人浑厚强烈的滔滔不绝的愁苦。

接着让学生带着“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强烈的愁呢”回过头去赏析前六句。

赏析前六句时让学生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找到词句中不合生活常理之处,找到解读诗句的突破口,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让学生明白愁具体有哪些。

之后,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出词人为什么心中充满着如一江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浑厚而强烈的愁苦。

最后进行拓展迁移,巩固化无形为有形写法与还原比较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是啊,只有用血泪写成的诗歌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具艺术感染力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来欣赏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写成的千古绝唱。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全体齐读,教师点评,指导朗读:1)读题目,引出词牌,把握节奏、重读、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李煜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掌握《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调和情感色彩。

4.掌握《虞美人》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2.理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演唱《虞美人》的抑扬顿挫和情感渲染。

教学难点1.理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理解《虞美人》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3.控制演唱《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律和韵律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4.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3.唱诵演练法: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课程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李煜和《虞美人》产生兴趣。

第二步: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讲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分析《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第三步: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1.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要素。

2.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第四步: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2.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组交流和分享。

第五步:总结课程回顾李煜词的创作和《虞美人》的历史背景,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1.默写《虞美人》的词牌和韵律要素。

2.回答课堂上的讨论题目,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李煜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课文《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虞美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2. 能够体会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感慨,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虞美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的同时,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勾画出不懂的词语,并尝试解决。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诗歌的结构、语言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5. 实践练习(5分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仿写一首小诗,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虞美人李煜美生命感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背诵诗歌。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尝试仿写一首小诗,题目为《美人》,要求结构、表达方式与课文相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实践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煜的生平事迹,欣赏他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 李煜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解读《虞美人》这首宋代名篇。

2. 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3. 感悟《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学会欣赏和鉴赏宋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宋词《虞美人》2.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

3.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古筝演奏《虞美人》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代和南国的氛围。

同时,展示虞美人花图片。

2. 导入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了解虞美人花吗?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回答。

3. 学习宋词《虞美人》教师给学生分发《虞美人》的词,让学生独立阅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一遍。

4.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描写和情感。

5.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与什么相关?有哪些文化内涵?让学生讨论和发表看法。

6. 再次欣赏《虞美人》教师再次播放《虞美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这首词的美和情感。

7.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教师教授学生《虞美人》的韵律和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词的前两句。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词2. 虞美人花图片3. 古筝演奏《虞美人》音乐五、课堂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个人点评;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关于虞美人教案3篇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1.本文是自读课文,但是,却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学的第一首词作。

较之以初中所学的三首词(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除了在背诵和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外,重点应放在通过语言来品味词中情景的况味,进一步分析词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从而引发学生对词章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潜心涵咏的诵读习惯。

2.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线,结合评议,抓住词义要旨,分组讨论意境构成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3.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补充。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进行延伸阅读。

4.自制多媒体课件,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梳理知识要点。

5.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历史故事。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

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下面,让我们开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7篇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设想:两词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属于教学课文范畴,《蝶恋花》属于自读课文。

可以合并两词一块进行教学。

“词别是一家”板块选有宋词四首,萃集了宋词精品,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风格,从中把握词人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

学习__,主要是理解两首词风格,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目标与要求: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教时设置:1教时第一教时要点:了解词的有关文学常识,赏析,积累字词,背诵过程:一、导入(学习要求)二、了解词的有关常识:词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词的结构:词牌——标题——填词,词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写词当然就叫填词了。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仅是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

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

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还有秦观、李清照等。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或写山水融情于景。

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三、赏析第1首《虞美人》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第三代国君。

“好声色,不恤政事”,被宋朝灭国;人称李后主。

相传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阴历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

他最为传诵的名作《虞美人》、《相间欢》、浪淘沙》等几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称他为“词帝”。

2、听配乐朗读3、自读4、赏析(1)这首词里有一个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试找出来加以品味。

(愁,亡国之愁。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美人》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

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五、品味诗歌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欣赏和分析诗词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亡国之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虞美人》的相关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 让学生讨论《虞美人》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 拓展延伸:让学生比较《虞美人》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虞美人》的艺术价值。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虞美人》,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比较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虞美人了李煜教案

虞美人了李煜教案

虞美人了李煜教案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分析:《虞美人》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心灵的歌吟”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是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

词从唐朝后期开始兴起,《虞美人》正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

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词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职学生在诗词鉴赏学习中往往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积累不足,鉴赏时往往脱离作者及其时代背景,不能挖掘出原作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是学生普遍缺乏鉴赏兴趣,因而只能停留于表面的东西,无法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优点:该班学生班级凝聚力加强,比较活跃,与教师的互动性较好,动手能力较强。

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回顾词的发展,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分析,领悟词的意境,理解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词的鉴赏能力和知识搜集整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意象象征意义的分析,领会作者创设意境、抒发情感的手法和风格1、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以及原文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以及原文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以及原文《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虞美人》也是九年级语文下册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虞美人》的教案设计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初中虞美人 李煜教案

初中虞美人 李煜教案

初中虞美人李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3.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

2.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李煜的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提问学生对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词的特点和魅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状态。

2.讲解诗的题目“虞美人”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三、诗句解析(15分钟)1.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象和意境。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忧伤、思念等。

四、诗歌朗读与欣赏(10分钟)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心中的美人,可以是真实的人或抽象的象征。

2.让学生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美人的思念和情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李煜的《虞美人》,使学生了解了词的特点和魅力,通过诗句解析和诗歌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情感。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但在诗句解析环节,部分学生对诗句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

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

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

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板书)二、介绍作者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

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

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

(2)了解唐代诗人李煜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3. 诗歌表达技巧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含蓄意境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资料和参考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煜的生平背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李煜及其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李煜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2)分析诗文内容:意象、情感、哲理等。

(3)解析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

5. 课堂练习学生回答与诗文相关的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背景知识和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分析、解读和欣赏诗歌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 写一篇关于李煜诗歌特点的短文。

3. 选择一首李煜的其他诗作,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4.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的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煜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这首诗的时期。

2. 诗的逐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诗的背诵和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难点: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意境。

2. 诗的背景介绍:简述诗人李煜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这首诗的时期。

3. 诗的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和默写: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这首诗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3.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图片、音乐等。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春天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自主地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相关内容。

2. 教具:准备投影仪、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这首诗,了解诗的背景和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意境。

2. 回顾与总结: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诗的背景和意象进行简要总结。

虞美人李煜赏析教案

虞美人李煜赏析教案

虞美人李煜赏析教案【篇一: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虞美人》过关课教案语文组高73届杨玲瑞【导入新课】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

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展示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姓名:李煜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

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

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无限悲哀伤感【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

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

古代诗歌选修《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虞美人》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会。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时代背景的关联。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与《虞美人》相关的资料,如诗歌原文、注释、译文、背景介绍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虞美人》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煜及《虞美人》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虞美人》,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字词、意象、意境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诗歌主题思想,探讨作者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相关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虞美人》,背诵并默写诗歌。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李煜的诗歌,下节课分享阅读感悟。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类似诗歌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八、教学拓展1. 相关诗歌: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古代诗歌,加深对古代诗歌的了解和欣赏。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一等奖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一等奖
通过学习悲化背景,增强对 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悲情主题的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关怀和情感体验,对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养具有积 极意义。
06
课堂互动与练习设计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虞美人》中悲情元素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意象,如“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等,感 受其中蕴含的悲情氛围。
判性思维。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采用讲授、讨论、诵读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教学。
02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 音频等教学辅助手段,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 动性。
0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小组活动,发挥 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04
课后布置相关阅读材料 和作业,巩固和拓展学 生的知识和技能。
02
艺术手法鉴赏
01
02
03
词牌格律
介绍《虞美人》的词牌格 律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词 的音韵美。
表现手法
分析词中运用的比喻、象 征、对比等表现手法,提 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言风格
品味李煜词的语言风格, 如自然流畅、婉约柔美等, 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05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文学 中悲情主题探讨
悲情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地位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亡国 之痛和人生感慨。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 深深怀念和无尽感慨。
其他优秀作品
除了以上两首作品外,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虞美人》词作,如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作品, 都展现了《虞美人》词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二、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和乐府一样是配音乐的。

后来它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为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为“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字数多少)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虞美人》教案——王成奇汉语言文学0501班 200501031107教学目的:经过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育,该阶段的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有了大致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古代文学素养,能够独立的解读一些浅显的古代诗词,并能自主的解读其中一些疑难问题,初步具备了探究和思考能力,所以对该阶段的学生古代文学的教育,具体的词、句不是问题;侧重点在于进一步加强其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歌赋的热爱,以及创设解读文章的主体情境,使其融入词人创作时的情感思绪中,感受作者投射在词中的浓浓情绪,以及挖掘诗文中包含的巨大情感;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熏陶其高雅的审美情感,使其明白,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和幽深含蓄的审美特点——重点着落在情感培养上。

教学重点:1、通过引导理清思路,了解李煜生平遭际,揭露身世对其创作的巨大影响。

2、通过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当时今非昔比的悲惨处境,了解其词情感内涵。

3、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

明白本词特色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煜的《虞美人》。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国自古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中,王朝不断更替,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那就是帝王文学。

一般而言,开国帝王的诗歌往往充满了豪气,比如汉高祖的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诗直抒胸臆,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给帝王诗歌开了个好头。

而亡国之君的的诗歌呢,则往往随着国破家亡的坎坷遭遇而沾染上了哀怨忧郁的情调,比如李煜的声名,以一首情感含蓄幽怨的《虞美人》,承载一江春水向东流,穿过时空,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名字也随着他的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位南唐后主的词艺。

一、《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李煜身份简介:1、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也是五代时出色的词人。

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

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想苟且偷安。

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亡。

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978年,李后主被毒死,年42岁。

(史料记载,李煜的死也正是因为他的这首词)2、李煜一生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

自从被俘虏后,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情感真挚,亡国之恨油然而生,“日夕以眼泪洗面”,所以改变词的为哀怨伤婉,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洗掉了花间派的绮罗香泽,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其后期词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等为代表作。

三、《虞美人》写作背景当李煜满心哀愁的写下这首词时,他已经在北宋国都汴梁呆了许多年了。

此时,他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李煜《破阵子》)的南唐国土,也早已经成了赵宋的州郡,自己又是寄人篱下的俘虏。

虽然开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迫害,但那种被囚禁多年灰暗的心态,总会让他感到结局的悲惨。

所以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即使做了长期被软禁的政治俘虏,也没有对新朝奴颜卑膝,唱过一句赞词,而是更多的对曾经故国的声声叹惋,乃至后来一定程度的醒悟。

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结局正如他之前预料的那样悲惨。

四、《虞美人》译文——着重把词人此刻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刮起了东风,不忍回首往事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身心长久以来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经改变了,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你问我的愁苦有多少,我的愁苦恰如不分昼夜,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

(前一节课,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对李煜和他的创作有了大概的了解。

他有双重身份,首先,他是一个亡国之君,被俘虏后,处境今非昔比,受尽了国破家亡后的耻辱;其次,他是一个出色的词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词章;当李煜满心哀愁的写下《虞美人》这首词时,他已经在北宋国都汴梁呆了许多年了。

此时,他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李煜《破阵子》)的南唐国土,也早已经成了赵宋的州郡,自己又是寄人篱下的俘虏。

虽然开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迫害,但那种被囚禁多年灰暗的心态,总会让他感到结局的悲惨。

李煜的处境正应了一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他这种前后巨大反差的人生经历,恰好为他的诗词提供了创作素材、以及酝酿了他的幽深哀怨的感伤气质。

现在我们就以《虞美人》的创作特色为具体的例子,共同来感受他的词的魅力。

)五、本词的创作特色。

1、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作者的发问很有特色。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这三问,每一问都是李煜自己设问,再由自己回答。

这意味着什么呢?它表明了李煜一个人孤独而又绝望的心情。

第一问: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一问里面,很明显,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春花秋月”反而心烦,他希望快点结束。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古诗词里面,“春花秋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许多诗人和词人都借它们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心情,但是李煜为什么就是要它们结束呢?这是因为“情随境迁”,春花秋月确实是美好的事物,但是词人个人的处境却是今非昔比。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这个称号本身就含有羞辱讽刺的味道。

历史上,亡国之君的生活非常的悲惨,时时刻刻受到监视和骚扰。

李煜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个囚徒,他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多年的担惊受怕使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了,这些曾经美好的事物在词人的心里已经改变了颜色。

原来的锦衣玉食,以及在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宫女陪伴下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多增加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因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快点结束才好。

因此,词人的这第一问,看似简单无奇,但是它却饱含了李煜这许多年来的心酸苦辣,以及国破家亡后的悔恨悲愁,他感情的极端悲苦也就显而易见了,也为全词铺垫了情感幽深哀怨的基调(第一个设问为全词铺垫了什么样的基调)。

第二问往事知多少。

面对春花秋月这些美好事物无穷无尽,而我们的人生却很短暂,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开花谢、月缺月圆而长逝不返。

他转而想到过去,向人发问:我还能记得多少过去美好的事情呢?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他的“往事”内容和广泛。

在这里,(李煜所怀念的往事到底是指什么呢?)自然,是指他在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的一切活动,比如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

可是人生短暂无常,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

接下来,李煜自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东风”点明时光依然在不断消逝,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

也照应了开头,表明他是在起“东风”的季节变化中引起无限感慨的。

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用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作者为什么用“又东风”,而不是“又西风”,或者“又北风”呢?我们知道李煜原来的国家在宋的东南方,“东风”从字面上讲是“从东面刮来的风”,对李煜来说,东风完全可能是从南唐故国送来的风。

这里暗示这词人经过多年亡国的耻辱生活后,有了一丝丝复国的幻想。

但是“又”字同时显露了词人对自己年岁又空度了一年、却无能为力的感慨,这过去的一年里他什么也没有做成,也就隐含作者即使更加心切的怀念故国,但对故国已没什么作为了。

潺潺流逝的时间和短迅即逝的生命是人生伟大梦想的天生死敌,作者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缺而长逝不复返,而复国的梦想也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了。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被囚禁在小楼上的李煜,依靠栏杆、眺望远方,对着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对故国的思念,涌上了心头。

但他只能完完全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对故国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这些曾经熟悉的事物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那个流连欢乐的有情人,已不复当年的风采神韵了。

“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之后的无限怅恨之感。

第三问:问君能有几多愁。

词人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后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使情感抒发达到了极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虽然作者连续用了三个问句。

但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以多个问与答的的创作形式,使情感层层叠加,曲折回旋,唤起读者百转千回后的共鸣。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就不仅仅是一江春水?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2、美妙的对比。

本词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过去的欢乐和荣耀,与今天凄楚暗淡的生活。

得出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第一组对比:春花秋月——往事“春花秋月”是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而“往事”则是人世间短暂无常的。

两者千差万别,以宇宙的无限去比较人生的有限,表明了造物主的造化弄人,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

第二组对比:小楼东风——故国明月小楼东风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故国明月则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

第三组对比:雕栏玉砌——朱颜改雕栏玉砌,喻指故国美好事物永恒存在;但是以前那个在这样美好事物前流连忘返的人却已经容颜衰老了。

两者相比,清楚地表露了作者对人生心灰意冷的暗淡心态。

全词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3、比喻的手法,抽象化的感情渲染。

比喻使得抒发情感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