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专业代码:620401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应能够胜任各类型企业的产品销售工作、市场调研工作、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等岗位工作。
2、就业岗位(群)
营销业务员、市场营销策划专员、市场调研员、销售代表、客户服务管理员等。可在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金融贸易机构、非盈利机构和政府部门等从事市场研究、营销管理、广告策划及其推广实施以及相关管理工作,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参加专升本考试。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我们确定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几方面:一是营销业务员;二是市场营销策划专员;三是市场调研员。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现代经济学、工商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具有现代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的市场营销专门人才,具备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谈判与推销技巧、消费心理学、营销策划等专业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知识的,能在工商企业第一线从事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及营销管理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4、培养规格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确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悉工商企业市场营销及管理所需的经济、营销、管理等方面基础知识;
(3)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技能要求:
(1)具有在工商企业第一线从事市场营销、营销主管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2)通过企业营销师(三级)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3)具有获取信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须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
(5)应取得种技能证书:营销师(三级)、英语应用能力(B级或以上),普通话二级乙等。
(6)具有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技能;
(7)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应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8)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素质要求:
(1)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
(2)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进取精神。
(3)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职业道德。
(4)具有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抗挫能力。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分析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基础上,以模块化课程设置来适应职业能力结构的变化,实现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
2、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3、市场营销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
4、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构建以“职业技能本位”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本专业框架课程共设置5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桥梁课、专业框架课、素质教育课、综合实践课。各课程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学分是学校提供的选课学分,大于该模块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从中选择所有必修课的同时,可选择部分选修课以达到该模块的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毕业应取得该模块的最低学分(包含本模块的全部必修课程学分和部分选修课程学分)。
各个模块中高职课程要层次分明、形成梯度,课程和职业资格标准有效衔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想,同时,有效地配合选课制度,改变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分制。
(1)公共基础课(为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根据专业需要,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重点地有选择地学习专业桥梁课与专业框架课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与中职课程相衔接,使学生达到专科学历的文化知识水平,为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打好基础。主要包括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该模块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2)专业桥梁课:主要为本专业类中职、中专、技校层次的学生设置的衔接课程,通常是专业基础、主干课。
(3)专业框架课:主要为本专业知识课和技能课。其中专业框架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框架选修课是为学生就业和学习兴趣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岗位的职能、业务设置。
职业能力模块的课程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在专业范围内,沿核心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向进行综合和发展,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
实际工作中的意识和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课程可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企业的工作项目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开发一些校本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向高级技能水平发展,实现中、高职技能训练与培养相衔接。
(4)素质教育课(人文课程为主)
以人文课程为主,兼有科技、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
(5)综合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