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
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
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辩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每当看音乐节目时,除了享受美妙的音乐之外,最爱看乐队的指挥。
那剪影般指挥家的身影处于乐队的中心,那挥洒的自如的双手,有时抑扬顿挫,有时行云流水,诺大的乐队在他(或她)的指挥下,各种乐器纵横交错而又丝丝入扣,轻重缓急而又声声落榫。
在城市交通各个交叉路口,过去经常看到交警用他们的双手有条不紊的指挥交通。
他们的动作虽然没有乐队指挥那么刚柔相济,但他们的肢体语言标准规范,有利地疏通了城市交通。
说到肢体语言,使用的最多的是那些失语者和聋哑人。
哑语也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这样才能便于交流。
曾经在大陆风靡一时的声乐组合小虎队,他们演唱的歌曲《爱》,倾倒了无数的观众。
他们一边表演哑语编排的舞蹈动作,一边唱着情歌,真是太潇洒了。
他们把肢体语言发挥的如此美妙,已经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成为了边歌边舞的经典。
而有些所谓的歌星一上台就像个小丑,扭动每一寸肢体,满场飞奔跳跃。
自己蹦扎了还不算,还要煽动台下的观众一起骚动,真是歌唱不足,动作有余。
中国的汉语,一般是四声发音,(很多地方语言声调更多)语言丰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充分发挥语言的要素,所以肢体语言运用的相对较少。
而老外就不同了,他们的声调单调,所以就动用面部的肌肉和手势来弥补语言的不足。
因此,老外的表情和动作就比我们中国人要丰富的多。
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国有独特的相声艺术,而国外的哑剧就很流行。
舞蹈,是肢体语言的最高境界。
只要你稍微懂得舞蹈的含义,就会非常迷恋舞蹈艺术。
从童话般的简明动作到抽象的形体艺术,那些具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生活的场面。
我们一般人虽然不能上台进行舞蹈表演,但我们可以作为观众,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欣赏舞蹈艺术,不也是很美妙的事吗?
二、同学们知道哪些肢体语言?
三、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避免目光接触——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等
点头——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
摇头——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
晃动拳头——愤怒或富攻击性
鼓掌——赞成或高兴
打呵欠——厌烦
手指交叉——好运
轻拍肩背——鼓励,恭喜或安慰
搔头——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满意
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
抖脚——紧张
双手放在背后——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环抱双臂——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1]
第二课时
手部动作
手势是沟通中的重要肢体语言之一。
在社交中适当使用手势配合口头语言,会起到更佳的交往效果。
所谓手势,指的是人的两只手所做的动作。
由于手是人身体上最灵活自如的部位,所以手势是肢体语言中最丰富、最有表现力的。
我们日常用的手势有三种:指引。
用以引导来宾、指示方向的手势。
其做法是以右手或左手抬到一定高度,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肘部为轴、朝一定方向伸出手臂。
鼓掌。
用以表示欢迎、祝贺、支持的一种手势。
其做法是以右手掌心向下、有节奏地拍击掌心向上的左掌。
夸奖。
用以表扬他人。
伸出右手、翘起拇指、指尖向上、指腹面向被称道者。
还有致意(告别):五指自然并拢,抬起小臂挥一挥;表示无奈:双手摊开等。
同学们知道哪些手势语言?
挠头——尴尬、不确定、健忘、撒谎。
食指和中指摸住脸,大拇指和无名指托住下巴——你没有抓住他感兴趣的要点、重点,无法说服对方,不感兴趣、不同意你的说法、观点。
但是在努力克制自己。
双手抱于胸前、交叉于胸前——敌意、批判、否定、预防。
双手抱于胸前、交叉于胸前,手掌握拳——同上,再加上有强烈的敌意。
双手抱于胸前、交叉于胸前,双手抓住大臂——不安、紧张、消极、拘谨、紧张。
双手抱于胸前、交叉于胸前,大拇指向上露出——自信、优越感。
手臂打开,手掌向上摊开——真诚、无奈、需要你的相信(任)、无辜。
手插进裤袋(牛仔库)——不想说话,有意隐藏什么。
手臂前伸,手心向下——权威性(我最大、听我的)
露出食指(指人)——迫使他人妥协、压迫感。
单臂交叉于胸前——缺乏自信、与他人保持距离,告诉他人自己感觉良好。
双手交叉放于胯前——加强安全感(感觉不安全)
整理袖口——不安、局促、紧张(缓解紧张)
双手抱于胸前、交叉于胸前,放在桌子上——拒绝接受(收)
双手打开,平直放于桌上——接受、愿意接收。
摩擦手掌——迫不及待、我没让你失望吧?
交叉十根手指——失落、有挫折感。
尖塔形手形——(曾经或现在)身居高位、权威、自信、信心、自大。
托盘式(双手托住脸)——讨好、恭维
背手——权威、自信。
背手,一只手抓另一只手臂——抓的位置越高,越有挫败感、愤怒(心里在说:管好你自己吧)、找自控。
双手插衣兜,露出大拇指——处于优势、高贵、优越感。
双手插后裤袋,留大拇指在外——想把优势和权利隐藏起来,防备、优越感。
用手支撑头——厌倦。
用手指敲击桌子——厌倦、急躁、想得到答案。
拍后颈——厌倦、厌烦、沮丧。
★轻轻的接触对方的手臂,不要超过三秒,可以让对方接受、听从你的话(去办事)。
★手在椅子的扶手上不断的摸——不想再听、想站起来(走)、不耐烦。
这里再介绍几种会遇到的手势含义,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意思,应该加以区别。
举大拇指手势,在我国,右手或左手握拳,伸出大拇指,表示“好”、“不简单”、“了不起”等,是赞赏、夸奖的含义;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拇指向上表示“不错”或“行”、拇指朝下是向司机示意搭便车;在希腊,拇指上伸表示“够了”、拇指下伸表示“厌恶”,急速竖起大拇指则表示让对方“滚蛋”;在意大利,表示数字“一”。
举食指手势,将左手或右手握拳,伸直食指。
是引人注意的手势。
在开会时,若想发表意见和看法,可用这个手势;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召唤服务员时也可用。
多数国家表示数字“一”;在新加坡是“最重要”;在法国是表示“请求提问”;而在澳大利亚就是“请再来一杯啤酒”。
“V”形手势,用食指和中指向上伸成“V”形状,拇指弯曲压在无名指和小指上。
在世界大多数地方是示数“二”;现在较为流行的表示是“胜利”的意思,但要手掌心向外。
当手掌向内,就是贬低人、侮辱人的含义了。
“OK”手势,将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其余三个指头伸直的手势。
在多数国家和地区是伸手示数“零”或“三”的意思;在美国和英国则是“赞同”或“称赞”;在日本、韩国、缅甸又是表示“金钱”;在泰国就表示为“没问题”或“请便”;在法国是“零”或“毫无价值”;在印度就是“正确”或“不错”;而在突尼斯却是表示“傻瓜”;在巴西等南美地区则是“粗谷、下流”;在中东地区指“同性恋”。
拍肩、头手势,只适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有鼓励的意思。
同辈之间使用,表示友情和恳请帮忙。
若由下对上,就是不分尊卑、有失礼仪了。
男女有别,男士就更不适宜对女士使用此肢体语言了。
手势宜少不宜多。
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
如:在大庭广众之前双手乱动、乱摸、乱扶,或者玩弄头发、咬指尖、折衣角、抱大腿等,都是应当禁止的不稳重手势。
当然,在他人面前掏耳朵、搔头皮、剔牙齿、抠鼻孔、抓痒痒等手势就更不可取了。
另外,打响指是一些人在兴奋时的动作,这种习惯最好也要改一改。
有人碰到熟人或是招呼服务员,常常用打响指来表示,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用好手势,助你社交一臂之力,留下举止儒雅的良好印象,开拓自我发展的更大空间
第三课时
笑容
初次见面,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有一个威力强大的“武器”,那就是笑容。
通过笑容判断人也是我们的心理倾向之一。
若一个人笑得天真烂漫,我们会认为这个人的性格也很天真烂漫。
有很多朋友不太擅长“笑”,笑起来很不自然,甚至“皮笑肉不笑”,这样不但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搞不好还会起到反作用。
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镜子前重新确认一下自己的笑容。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笑容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但实际上,通过训练是可以加以矫正的。
美妙的笑容是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一个“诀窍”。
“笑由心生”,即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是最自然、最美的笑。
因此,和人交往时,必须心存善意。
心中的善意以笑容的形式反映在脸上,对方自然会感受到你的善意,并形成良好的印象。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现代医学也认为,笑,对人们的健康长寿有着十份密切的关系。
笑的好处是:
1.增加肺的呼吸功能;
2.清洁呼吸道;
3.抒发健康的情感;
4.消除神经的紧张;
5.使肌肉放松;
6.有助于散发多余的精力;
7.驱散愁闷;
8.减轻“社会束缚感”;
9.有助于克服羞怯心理;
10.笑能助人们适应环境,乐观的对待生活。
真心的笑容——眼部肌肉会收缩(虚假的笑,只有嘴角向上翘)
撒谎的笑容——两侧脸部的笑容程度不一致。
紧闭双唇的笑容——不愿意分享秘密(心中的真实想法不愿意说)。
低头、眼斜上看——俏皮的笑。
挑眉的笑——自大、不屑、否定、不同意见。
猜笑的含义
第四课时
眼睛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来解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惯用的一种方式。
很多眼部活动并不难理解,如横眉竖眼,眉目传情,泪眼汪汪等。
那你知道上图的眼部动作是什么含义吗?
古往今来,人们对眼睛一直抱着浓厚的兴趣。
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
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膫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这说明,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显示出来。
黑格尔则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
文学作品中,关于眼睛的描写灿若繁星。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眼睛的清浊,可以折射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
经常表现为睡眼惺忪的人,反应及灵敏度会差一些;而表现为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相对会显得聪明伶俐。
在中国的面相里,有“眼正心正,眼斜心斜”之说,并认为大眼睛的人,通常个性较为大胆直爽;小眼睛的人,通常个性较为谨慎;三角眼的人,通常占有欲较强,且富有心计。
瞳孔的大小也是常需观察的,一般认为瞳孔大者感情丰富。
眼神交流也是沟通必不可少的前奏。
情人的眼神是含情脉脉的,失恋者的眼神是有幽怨的,绝望者的眼神是空洞的,奸人的眼神是阴鸷的,乖孩子的眼神是顺从的,英雄的眼神是刚毅的。
眼神可以杀人,虽是夸张的说法,但我们若被陌生人盯久了,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西方有位建筑家,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抽象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其原意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
果真偷窃事件大大减少。
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作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威胁,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
在教育领域,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看出他的心理状态,同样是看着老师,但开小差的学生往往目光较为呆滞涣散,且眼球几乎没有转动;同样,如果一个教师如果不尽量与每个学生有眼神交流,经常没有被注视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会不太好。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眼神。
如果你想对方对你的印象深一点,你就要看他久一点;如果你想在谈判中获胜,你得眼神坚定点;如果你想表示对对方有兴趣,你得使自己眼睛变亮点。
如果你看到这儿觉得累了,你得闭上眼睛,让它轻松点。
撒谎——眨眼的正常频率为每分钟6到8次,撒谎时次数明显提升。
斜视——感兴趣、不确定、不相信、怀疑、敌意。
暧昧的目光——从正常三角区,扩大到嘴、颈部、领口。
威严的目光——正常三角区的上方。
向右看——回忆。
右下看——自言自语。
瞳孔突然放大、突然缩小——撒谎
第五课时腿部动作和其他
下肢动作增加——撒谎
立正站立——不知可否
双腿叉开站立——显示气概
稍息的站立——脚尖所指的方向就是真实想去的地方。
双腿交叉——不打算离开,拒绝接近。
翘二郎腿——心绪已经不在你的身上。
4字腿——自信、支配、优越感、放松、年轻的心态。
双手抓住4字小腿——争胜、顽固。
脚裸相扣——抑制、缺乏自信、恐慌、害怕、控制自己。
两腿交缠——害羞、胆小。
点头的作用——激发对方讲话的欲望。
(要慢点头)
轻抚下巴——激发对方讲话的欲望。
高昂的下巴——傲慢、傲不驯
叉腰——准备、威慑、志在必得、自信、成功者、挑衅。
耸肩——无奈、道歉、不知道。
大拇指在皮带里——攻击、支配、较量。
骑在椅子上——支配、想控制什么、需要保护。
弹弓式——冷酷、自信、自认无所不知、自认高人一筹、在我的掌握中
准备起跑姿势——肯定、想起来、感兴趣。
第六课时中外对比
A.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
(1) 跺脚
汉语意义:气愤;恼怒;灰心;悔恨英语意义:不耐烦
(2) 观众和听众鼓掌,表演或讲话人也鼓掌
汉语意义:谢谢,互相表示友好感情英语意义:为自己鼓掌,被认为是不谦虚
(3) 目不转睛地看
汉语意义:好奇;有时是惊讶英语意义:不礼貌;使人发窘;不自在
(4) 发“嘘”声
汉语意义:反对;责骂;轰赶英语意义:要求安静
(5) 拍别人的脑袋
汉语意义:(少见;一般见于成人对孩子)疼爱;(对成人或青年,会引起反感,是侮辱人的动作)
英语意义:安慰;鼓励;钟爱
B. 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
(1) “过来”(叫别人过来)
中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
美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
(2) “丢人”“没羞”(半开玩笑)
中国的肢体语言: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的,
美国的肢体语言: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的背面。
(3) “我吃饱了,’(吃饭后)
中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美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
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
(1)顺指甲
意义:重大思想负担;担心,不知所措
(2)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
意义:挑战;蔑视
(3)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
意义:警告别人不要作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
(4)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几次
意义: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表示强烈反对
(5)眨眼(很快地合上一只眼,微微一笑点点头)
意义:表示会意;赞许;鼓励;传递信息;团结等
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
(I)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的鼻子
意义:“ 是我”,“是我干的”(西方人认为这个手势有点可笑)
(2) 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遮着嘴(一般是老年人用)
意义:说秘密话(有时没有明显的意义)
(3 )两只手递(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东西给客人或别人
意义:表示尊敬
(4) 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
意义:表示感谢
(5) 伸出两个竖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往往在戏曲中出现)
意义:男女相爱;匹配良缘
这里所举的例子不全,但是可以说明肢体语言的差异,也说明了解另一种语言中的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对肢体语言的研究有助于对语言的研究,对前者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后者的理解,有些权威人士认为两者相互依存.在多数情况下这是对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动作与说的话可能不一致,口头说的话与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这时要借助其他信息或从整个情景中猜测说话人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肢体语言都要放在一定的情夙下去理解,忽视了整个情景就会发生误解。
作为外语学习者,在学好外语知识的同时,还应多了解一下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交际。
在此汇总几种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有些与国内习惯一致,但有些情况与国内不符,必要时,大家也只能“人乡随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