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
对新教材的感悟与思索

对新教材的感悟与思索叶邑镇中学郭毅培地理新教材以崭新的理念为基石,以创新思维为经脉,力图开拓新颖、实用、科学的地理教改之路。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乘上与时俱进的东风,让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学工作者为之振奋。
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年多的教学积累,感悟颇多,采撷几点,拙陋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材体现了地理的本质特点,以新思维引导新的教学实践新教材编写的初衷,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单纯为了叫学生学到多少地理知识,而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即“用中学,学中用”。
这是我教学的出发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摈弃灌输式的教学,而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寓丰富的地理活动于单纯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这样就大大激活了课堂气氛,使地理教学更具情趣,充满活力。
由此,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真正步入了用心去感悟,理性去思索的学习轨道。
从教学的互动走向情感互动,实现了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这正是新教材期望达到的效果。
二、以新方法验证新的教学理念学习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能力融为一体的综合表现,而并非简单的理论知识的叠加,它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地理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得到的能力是综合的,学到的知识也纵横百科,全面的。
地理教学改革也是在不断发展、探索、更新。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学生用一种方法不行,要用两种,直到一百零一种方法”。
而新教材的教改之路何尝不是如此。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智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这本身就是一句关于培养学生个人素质的至理名言,只不过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本意。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单靠在校的八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我在全班开展了人人做读书笔记的活动。
可以是摘录式,也可以是卡片式,或者是日记。
我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制卡片等方式把这项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一个学期下来,当你看到凝聚着学生自己心血和智慧的一本本读书笔记和地理知识卡片时,你看到了希望,也有收获的喜悦。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维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维近几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之上。
新课标的实施,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新的教育方向,激发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过去的教育思维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规则的制定者的角色,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和遵守。
而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出发,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新课标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各门学科通常是独立的,学科之间的联系很少被强调。
而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这也促使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设计出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打下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础。
新课标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注重的通常是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的核心变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素质教育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

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实验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初一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思维

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思维【摘要】新教材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首先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方法来立足新教材,使教学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
通过创新教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并促进师生间更加积极的互动。
结论指出,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思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不断更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并培养创新的教学思维,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思维、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师生互动、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发展。
1. 引言1.1 新教材对教学的重要性新教材对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新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能够使教学更加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全面和最新的知识。
新教材引入了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不断更新的新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保持教学的活力和竞争力。
新教材还能够促进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立足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教学思维的作用教学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是促进教学创新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学思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思维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思维。
教学思维影响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教学思维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学方法可能更适合某种教学思维。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维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

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镇巴中学教师郗必联十一月一日至十日,我同本校李斌老师一起赴西安,参加了为期十天的新课程培训,这次活动由陕西省教育厅委托陕西师大主办,而我所在的化学科又由师大教师干部管理学院及化学与材料科学院承办。
短短十天中,主办方为我们安排了听取专家学者的报告,参观化学实验,观摩课堂教学及讨论交流等丰富的培训内容。
使自己得到提高和充实,收获颇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课改势在必行我省教改从2007年开始,己有四个年头,与会学员普遍反映,新的课改难以操作,面临高考,缺乏实效性。
为此,专家学者几乎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对这场至上而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端正思想,树立新的理念,踏踏实实的提高个人的素养、学识、能力以便尽快地融入教改的洪流中。
二、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新的教学观念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学习,这样全统地的教育方法,或多或少有悖予此,那么,就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提倡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在讨论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获取知识和正确的结论,强调自主学习,要求每节课让所有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收获。
三、校本教研,新的课题新的课改赋于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空间。
现在的教材,并不是绝对唯一的版本,具有选择性,灵活性,因此,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及所在学校,可以结合本的实际依据自身条件,或当地的社会环境,灵活选择教材,自己设计编撰教材,这样,校本教研,校本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四、有关困惑1、新课改进行数年,我个人并没有从本质上转变观念,如何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如何适应新的教育棋模式,需要做的很多。
2、新课改如何面对应试,条件不具备,如何进行教改,如何解决百年树人与急功近利的矛盾。
3、使用多媒体就是新课改吗?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传统教育是否一无是处?新的课改是不是只追求一种形式?4、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其自身能力,教师引导地位是否就不重要?就好比登山,推一把就上去了,而非让他自己费时费力的爬?最后提点建议:以后学校应多给年轻教师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多看看,多学习,因为未来的教育属于他们。
新课标下新课堂的40个新思维

新课标下新课堂的40个新思维作为新课标下新课堂的教育者,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以下是40个新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一、探索思维1. 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2. 推理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和演绎来解决问题。
3. 反思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4. 好奇心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二、合作思维5. 团队合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和成果。
6. 共享思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群体智慧的发挥。
7. 听取他人意见的思维: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尊重不同观点,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
8. 跨学科思维: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问题,拓宽知识边界,培养综三、创造思维9. 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通过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11. 想象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预测未来,创造新的可能性。
12. 反传统思维: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四、批判思维13.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评估证据,做出合理的判断。
14. 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找出解决方案。
15. 信息思维: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辨析能力,避免盲目接受和传播错误信息。
16. 问题解决思维:鼓励学生主动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实践思维17. 实践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际问题18. 动手能力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创造力。
19. 实验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新教材 新思路 新理念

新教材新思路新理念——新课标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后感(葛美安安徽省桐城市南演中学,桐城市2314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材的编写应以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为依据,采纳标准中的教材编写建议,尽量选择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作为素材,要反映数学的价值,能表现出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笔者执教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多年,深感本套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下面就本套教材的特点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利用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抓住学生认知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和富有挑战性的文字语言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诱发学生追根求源,不断探究,不断创新。
例如,教材每一章的首页都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导图,文中多处巧妙地插入“比一比”、“想一想”、“试一试”等挑战性语言,这种编排可谓匠心独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向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广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
从实际中探究出来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经拓展到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他们开始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根据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广泛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充分反映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材内容涉及银行存、贷款问题;税收问题;股市行情分析问题;通讯问题;交通问题;工、商业利润问题;球赛问题;杠杆平衡问题;质量分数问题等等。
新教材培养思维拓展学习视野

新教材培养思维拓展学习视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载体,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视野的拓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拓展学习视野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教材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拓展学习视野。
首先,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材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而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思考和推理。
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新教材通过设置不同种类的阅读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推理分析等思维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材中,新教材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供问题情境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更加注重思维的运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新教材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更加注重多元化与综合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学习视野。
例如,在自然科学教材中,新教材增加了一些现代科技的知识,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在社会科学教材中,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狭窄的舒适圈内,而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世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此外,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力之一,而新教材在设计中也加入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元素。
例如,在技术类教材中,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在艺术类教材中,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通过开展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勇于尝试,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
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学习者的条件来看,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以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由学生自身主动性及自我控制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习不仅是“知道什么”或明白“要懂得什么”,而还在于“能够做什么”和“会做什么”;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的学习应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全体的学习,面向运用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的学习。
因此,从这些全新的学习观出发,就需要我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做法。
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二、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思维 新挑战——关于新教材的若干思考

神享受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总之 , 我们应 通过多
种手段 、 多种方式 、 多种途 径不 断激 发学生 学习 数学
的兴趣 , 让大家感受 到数学 中充 满 了美 , 数学也 是一
门生动 活泼 的科 目, 以取得更好 的教学效果. 三、 围绕过程与 方法 。 强学 生创造 性思 维的 形 加 成 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 习是再创造 、 再发 现的过 程 , 必须 要有 主
程. 对此 , 我们要有深 刻的认识 , 要立 足学 生终 身发展
以及参与未来竞 争的需 要 , 切实 转变教 育思 想 , 树立
以育人 为本 的观念 , 适应 时 代发 展 和科 技进 步 的要 求, 着力培养学生 的创 新精 神 和实践 能力 , 进学 生 促
的全面发展 . 教师教学 思想 的转 变是用 好教 材 、 搞好
维普资讯
★新 论视 窗
新教 材 新 理 念 新 思 维 新 挑 战
关于新教材 的若干思考
广 西百 色德保 初 中(3 7 0 苏 雪 美 5 30 )
新教材在带来新 理念 、 思维 的 同时 , 中学 课 新 给 堂也 带来 了强烈的震撼 , 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 的机 遇和挑战. 如何 领会新教材 , 握新教 材 , 把 使教法 改革 兴趣有极大 的帮助. , 七年 级数学 第一 章节 中加 如 在 入 了“ 走进 数学 世界”从 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 的实际 ,
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 , 在蓬勃发展 的教育 改革 中
充 分 展 示 新 教 材 的 魅 力 呢 ?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 学 习 和
实践 , 笔者认为应注意 以下六点.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维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维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可以说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合作精神,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它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引领学生们走上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新课标倡导“因材施教”,强调师生双向互动。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
新课标强调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
这种教育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法。
新的教育模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渠道和学习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学生除了通过传统的课堂学习,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索、搞科研、参加竞赛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自己。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而新课标的推出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传统的学习模式注重个体的学习,而新课标则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标注重素质教育。
旧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音乐、艺术、体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新教材新体系新理念浙江版教材介绍

• •
目标之三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 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 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目标之四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2019年:北师大,华师大 2019年:人教、河北、湖南、江苏 2019年:浙江、上海科技(安徽)、山东
不同版本教材的异同
相同点:
——编写依据相同——课程标准 ——所含的数学内容和总体要求基本相同
不同点:
——内容呈现的先后次序和呈现的方式(教学设计)不同 ——课时安排不同 ——对一些内容要求度的把握不完全相同。
• 不足:教材知识不衔接不到位、教学不好把握。 • 担心:中考难操作、与高中教学不衔接。
数学家:有不同看法
教育部领导:
• 课程改革不能不改 • 改革不能失败 • 改革中要不断调整,边改边
完善,要继续推进
结论: 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没有问题
二、浙江版教材的体系、特点和编写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教材多样化,已通过审 定可投入使用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
新课程实验: 2019-2019 实验阶段 2019-2019 推广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推广进程
全国:2019年37个实验区
2019年10-15% 2019年65-70%
2019年35% 2019年100%
浙江省实验推广进程
2019年秋季:宁波北仑、金华义乌、杭州余杭 2019年秋季: 全省11个市55个实验区
识透新教材 贯彻新理念论文

识透新教材贯彻新理念摘要: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中学数学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转变。
这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与旧之间总会产生磨擦与碰撞,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教育教学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数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教材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
而且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新教材,新思维,新态度,新方法

《新教材,新思维,新态度,新方法》摘要: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新教材于2017年9月在初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新教材独具精心,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思维上均带来了新的改变,新生事物已经来了,我们就要开启自己的新思维,也许过程有些艰难,有些漫长,但是必须得“变”,只有一线教师敢“变”,新教材才有希望,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敢于开启新思维,使用新方法,“知变”、“敢变”、“善变”,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新教材于2017年9月在初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新教材独具精心,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思维上均带来了新的改变。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看到教材的变化,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开启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真正适应教材变化。
不顽固、不僵化、不倒退,始终以全新饱满的姿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新变化;思想品德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的全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犹如一阵春风,为原本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既然是一场全新的旅程,我们就应该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全新的态度去对待它,不要拘泥于老教材,更不能对新的改变视而不见,学会放开心胸,勇敢地接受变化,做新教材的开发者。
一、关注教材变化,做到“知变”2017年9月,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在全国的初一年级正式开始投入使用。
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领导部门对这版教材的编写高度重视,新教材的编写倾注了一大批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的心血,经过反复修改,终于与大家见面。
新版教材从《思想品德》变为《道德与法治》,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进行编写,紧随时代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一)突出法治教育从教材名称的字面调整上,我们明显地看到新教材比以往更突出了法治,這也是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八年级下册是一本宪法专册,以专册的形式进行法治学习,突显了对法治教育的重视。
新教材 新特点 新理念

新教材新特点新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
新教材是这一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新颖的特点和独特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新教材的特点和理念。
新教材具有积极进取的特点。
传统的教科书通常是固定的,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而新教材则以丰富多样的资源为基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如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新教材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增加,单一学科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教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和融合,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知识。
通过学习一门学科,学生也能够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新教材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传统的教科书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新教材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设计,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线。
通过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教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新教材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传统的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新教材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通过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创建多种互动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
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开放创新”。
它强调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强调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强调开放创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种理念的引入,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机械性和刻板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灵活和有效。
新教材以其积极进取、综合性、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特点,以及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开放创新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多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新课程 新课堂 新思维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研究新课程,上好新课堂,建立新思维应成为每个教师进一步探索的主题。
一、把握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理解和把握新教材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
化学新教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1)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科学探究”不仅仅是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方式(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动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时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维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维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快速的变化中。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新的一轮教育改革已经提上了日程。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这也就是新课标。
新课标的出现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新课标强调了素质教育,不再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表明教育不再是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符合新时代的需求,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一成不变的,思维乏味,缺少创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往往被教材所左右。
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被加强,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相应的发生改变。
学生们不再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开始主动思考,研究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过去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传统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教师的话语权更高。
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学方式则更加多元化,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让学生在更加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
总之,新课标意味着教育改革,意味着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升级。
教师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思维模式去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而学生们也要积极适应课程的变化,开拓自己的思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教师和学生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教育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下文简称新教材)终于在2001年走进了中学课堂。
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与旧之间总会产生摩擦与碰撞,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实验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如,在初一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
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
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三、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证明的思想脉络,体会数学证明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
3.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现的一题多解的例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过程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和思考方式的共性,最终上升到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高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
如第三章"a能表示什么"一节中,有一题是通过火柴棒摆正方形来研究正方形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答案虽然一样,却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
如讲"水位变化"这一节时,在引导学生探讨完例题后,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寻找与例题相似的数据处理问题,像股票的涨跌、潜艇的沉浮等。
由学生自行设计数据表格、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给出评价,做成一个小型的数学报告或数学论文。
通过这种开放性课题的研究,学生既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
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如,讲到"可能性"这一节时,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率进行研究,比较各种形式的彩票中奖率的高低。
6.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精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应精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地开展新教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也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新教材中安排"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新教材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为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应用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趋势,及时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等等。
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还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如,在初一数"几何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立体、形象、直观地讲解几何体的各种要素,有条件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程制作课件。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
对此,我们不能轻易地进行否定,而应该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
如,初一数学"绝对值"这一节中的"试一试",教材中提到"|a|"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并未学习字母能表示数,所以学生难以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把这部分题目挪到下一章去做;二是引导学生自己从书中其它章节找答案、找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采取了回避困难的态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有悖于新教材的宗旨。
我们应当选择第二种方法,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法改革中,我们还应防止矫枉过正,避免走进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的误区。
研究表明,课程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教师切实有效的实施。
在创新意识强烈的优秀教师眼里,教学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一门艺术,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体会到教学之乐。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
我们相信,在广大园丁的努力配合下,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