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研习调研报告
初中历史问题式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问题式教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问题式教研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问题式教研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式教研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问题式教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观念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素养。
3.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式教研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 优化教学过程问题式教研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初中历史问题式教研的实施策略1. 问题的设计(1)问题的类型: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包括知识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等。
(2)问题的来源:问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教师、学生、社会热点等。
(3)问题的难度:问题的难度应适中,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2. 问题的提出(1)课堂提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
(3)课堂展示:学生通过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 问题的探究(1)查阅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2)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分析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 问题的解决(1)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问题的本质。
(2)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拓展思维。
四、案例分享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 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4.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探究这些问题。
初中历史课实践探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实践探究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实践探究历史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探究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课实践探究进行深入探讨。
实践探究的原则1.学生主体性原则:在实践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2.教师引导性原则:教师在实践探究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3.实践性与历史性相结合:实践探究活动要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批判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在实践探究中,要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探究的内容1.历史事件再现: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历史资料搜集: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历史论文撰写:指导学生撰写历史论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术素养。
4.历史知识竞赛: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实践探究的步骤1.确立主题: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历史主题。
2.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践探究任务。
3.实施探究:引导学生按照探究计划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4.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实践探究成果,进行交流与评价。
5.总结反思:对实践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探究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实践探究的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等。
2.成果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表达能力等。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实践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施实践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式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式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式学习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及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多以叙述历史事件、人物为主,缺乏对历史规律、历史观的引导;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体验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及特点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等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探究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问题性:学习过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实践性:学习过程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5.创新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式学习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式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2.设计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历史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体验历史。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指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实践探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实践探究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实践探究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的实践探究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实践探究,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课程理念与目标初中历史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整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探究。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如历史与地理、文化、艺术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3.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评价与反馈1.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采用期末考试、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进行评估。
3.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1.教学研究与学习:教师应积极参与历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2.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学生反馈与教育实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结合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实践探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相信初中历史教学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做出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探究(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探究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探究历史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人物事件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庞杂。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往往难以全面覆盖所有教学内容,这就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1.2 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3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历史事件的年代久远,学生往往觉得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2.1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历史学科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
同时,课程内容的安排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2.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我国历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这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
2.3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这使得教师和学生更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更注重记忆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策略:3.1 优化课程设置建议增加历史学科的课时,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历史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1.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难以消化。
2.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3.课堂氛围压抑,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4.历史素养不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局限于课本,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历史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从而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问题可以是针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也可以是关于历史人物的性格、观点、评价等方面。
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确保讨论的深入进行。
最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4.实践环节,提升历史素养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开展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历史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5.总结评价,促进持续发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态度、能力、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世界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然而,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兴趣培养。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体验历史,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手段,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主题的研究、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教学评价与反馈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思考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指导学生改进不足。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兴趣培养。
关于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为了认真总结我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市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的目标、任务、策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16年,我对全市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
主要形式有:课堂随机督查下校听课、期初视导下校听课、与教师座谈、建立全市初中历史教师公用信箱、建立初中历史教师QQ群、问卷调查、教师业务知识考试、征集教学设计和案例、举行全市初中历史学科教研活动等。
经过一年的调研,对我市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现状有了清楚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教师队伍状况表格一:历史教师年龄结构状况(2012—2016年)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总人数20—30岁30—40岁2272412402422467(3.08%)97(42.73%)5(2.07%)87(36.1%)3(1.25%)85(35.42%)3(1.24%)86(35.54%)2(0.81%)42(17.07%)40—50岁50—60岁103(45.37%)20(8.81%)131(54.36%)18(7.47%)136(56.67%)16(6.67%)136(56.2%)17(7.02%)166(67.48%)36(14.63%)表格二:历史教师专业与非专业状况(2012—2016年)年份20122013总人数227241专业人数及百分比74(32.6%)75(31.12%)非专业人数及百分比153(67.4%)166(68.88%)20142015201624024224681(33.75%)74(30.58%)76(30.89%)159(66.25%)168(69.42%)170(69.11%)表格三:历史教师业务称号状况(2012—2016年)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总人数227241240242246XX市讲授能手55555XX市优秀专业人才7610111144444XX市优质课一等奖XX市学科带头人1719131326XX市教学能手3143444453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问题:一是我市初中历史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教师太少,40—50岁的老师所占比例最大,也就是说中年教师是我市初中历史教师的主力。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恐惧心理。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繁杂,学生难以记忆和理解;同时,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过于片面,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缺乏批判性思维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批判性思考。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兴趣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兴趣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如历史故事会、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研究,让他们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发展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形成独立的历史观念。
4.提高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3篇)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3篇)第一篇: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意在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课堂,改变课堂知识灌输的问题,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本文从初中生历史学习的现状出发,对问题探究教学进行了应用探索,重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课堂的互动能力,促进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探究;进步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创造和谐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问题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常常过度的依赖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课堂参与能力,缺少与教师互动的能力,为了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初中的历史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的问题意识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激昂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向教师主动提问,教师也要创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敢说、敢问。
在面对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应当认真聆听,仔细回答,对于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与表扬,尤其是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提供问题的答案,还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渠道,并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针对西安事变中热点问题“西安事变后,你认为是放蒋还是杀蒋?”在班级内组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根据事实旁征博引,针砭时弊,在课堂氛围内进行激烈的辩论,这样的知识辩论以及口才提高综合的锻炼学生的能力。
不仅如此,初中的历史教师对于课堂提问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害怕自己出错而不敢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为了规避学生这样的错误心理,初中的历史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应当正视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坦诚的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亲切的与学生沟通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真正的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亲自指导学生使得学生看待历史问题产生正确的观点和持有正确的意见。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初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作为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学生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1.情境教学法:历史是一门时空跨度极大的学科,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历史事件中。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氛围,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讨论教学法: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作为案例,详细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过程及其影响。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4.比较教学法: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发现历史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丰富与拓展1.结合时事: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分析现实问题。
2.融入文化: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跨学科教学:历史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名著、观看历史纪录片,增加历史知识的积累,提高历史素养。
三、学生评价的多元化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2.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实践活动、历史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3.自主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探究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探究摘要: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随后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更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和需求1.认知水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开始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他们对历史事件感兴趣,但往往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
2.兴趣与动机:初中生对历史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受限于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更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所吸引。
3.情感态度:初中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但有时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形成片面或偏激的观点。
4.价值观: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历史教学应当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三、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系统,但部分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历史背景和因果关系的阐述,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
2.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较少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兴趣不高。
3.教学评价:初中历史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4.教师素质:部分历史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存在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初中历史教学改进策略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注重历史背景、因果关系的阐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历史课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因此,本次调查报告旨在研究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2.1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实地观察和访谈,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2.2 调查对象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市某区12所初中的八年级学生和历史教师。
以每所学校的一个班级为调查样本,共计120名学生和12名历史教师。
2.3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程度;•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学生对历史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历史教师对历史课程教学现状的看法;•学生和教师对历史课程改进的建议。
2.4 数据收集和分析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访谈和实地观察则记录详细的内容并加以整理。
数据收集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3.1 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仅有25%的学生对历史课程表示很感兴趣,58%的学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
另外,17%的学生对历史课程不感兴趣。
这表明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程度普遍较低,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历史知识掌握得较好,48%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一般,17%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较差。
可以看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加强知识的教学和巩固。
3.3 学生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关于学生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培养,57%的学生认为一般,15%的学生认为较差。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摘要:本文以探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探讨了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分析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了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学科特点;认知规律历史学科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时代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应从创设情境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故事、事件、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孙中山的革命事迹,让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在激发学生兴趣后,教师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时,教师可以提出:“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发挥成员的作用。
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展示成果,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应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对自己进行检查和改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实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实践历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化、塑造公民意识的重要使命。
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更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将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具体目标包括: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提高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处理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注意:1.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2.注重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3.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下是一些建议:1.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设置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问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2.作业批改: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3.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实践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实践在当今社会,历史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更是关键。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都在这个阶段形成,因此,如何在这个阶段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一、探究实践的理念1.学生为本: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
4.多元化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实践的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5.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他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6.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探究实践的案例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为例,进行探究实践。
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远古居民是如何生活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远古居民的遗迹,让学生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生产方式。
5.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远古居民,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他们的生活。
6.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远古居民遗址,加深对历史的感受。
历史教学实践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的实地调研,对历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剖析。
二、调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历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本报告选取某地区中学为调研对象,对历史教学实践进行调研。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某地区中学的历史教学进行深入了解。
1.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历史教学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2. 访谈:选取部分教师、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3. 课堂观察:对部分历史课堂进行观察,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教师教学观念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历史教学有一定的认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教师对历史学科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方法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3. 师资力量调研发现,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数量较少,且教师年龄结构偏大。
此外,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历史学科的研究不够深入,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力。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开展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素养。
初中历史教研员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调研背景为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我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对全校各年级的历史教学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状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教学计划与备课(1)教学计划:了解各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的制定情况,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备课:了解教师备课情况,包括备课时间、备课内容、备课方式等。
2. 教学实施(1)课堂教学:观察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2)作业布置与批改:了解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包括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反馈等。
3. 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学习效果等。
(2)教师评价:了解教师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满意度、教学反思等。
4. 教学资源(1)教材使用:了解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包括教材内容、教材版本等。
(2)教学辅助材料:了解教师使用教学辅助材料的情况,如课件、教具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教学计划与备课(1)教学计划:各年级教学计划制定较为合理,进度安排基本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备课:教师备课时间充足,备课内容丰富,备课方式多样。
2. 教学实施(1)课堂教学: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量适中,难度适中,教师批改认真,反馈及时。
3. 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2)教师评价:教师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满意度较高,能够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4. 教学资源(1)教材使用: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较好,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调整教学策略。
(2)教学辅助材料: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存在问题1. 部分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2. 部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式学习(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式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式学习摘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
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学生兴趣;综合素质历史学科是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变迁、传承文化精华的学科。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发展。
为此,本文提出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二、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1.学生为中心: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2.问题为导向: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与创新: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合作与交流: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实践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引入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自主探究:学生根据问题,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3.教师引导: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成果展示:学生将探究成果以报告、演讲、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5.评价与反思:教师和学生对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注意事项1.尊重学生个性: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
2.合理分配时间:教师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
3.注重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课堂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研习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问题既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
历史学科由于其特有的过去性和不重复性,以及缺乏实用性、实践性,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枯燥乏味。
因此,有必要把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教学法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的状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联系身边的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就把探究学习和问题教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于是在青铜峡市二中实习期间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八年级六个班同时实行,并配以相应的加分机制,教学效果很好。
一、历史“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
它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进而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使原有的历史知识经验、技能结构和精神品质得以改善、升级,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行为。
这种教学方式把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教学内容化作各种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与初中历史新课标具有一致性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与现代意义上的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换言之,问题式教学法体现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方法是:“……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这与现代意义上的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几乎是一致的。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解析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和释疑;二是教师运用教学技术设计创设新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于中学生具备的历史知识和课下预习历史时间都有限,要让他们提出既符合课堂教学目标又有一定深度和兴趣度的问题来,显得尤为困难。
本教学法倡导教师课前设计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探究。
提问策略
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性,而且要做到“五度”。
1.适宜的广度
历史教材的内容都较为纷繁复杂。
教学法不是要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设计成问题,如果这样,就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结果一堂课下来,大多问题都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领会。
所以我们提问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以便深化知识,强化思维训练,力戒面面俱到。
如讲授《鸦片战争》,我就主抓三个问题,即(1)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3)中国战败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样,一堂课就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合理的深度
一般说来,教师不要向学生提那些不假思索就可回答或书上有暗示性答案的问题,课堂提问应做到难易深度合理,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有利于学生深刻地透彻地理解问题,深刻地领会教材中所反映的实质性的东西。
如我在讲授《中法战争》时,就把“为什么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个问题作为最主要的提问,因为这个问题深度合理,而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则几乎涉及全课的知识点和以前学过的中外史知识,广度也适宜。
至于提问该达到怎样的深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又要符号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3.多变的角度
“教无定法”。
课堂提问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在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处,在新鲜点上,适当地变换提问的角度,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如我在讲授《戊戌变法》这课中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时,我在教材只从改革方本身的角度分析的基础上再设计以下两个问题:(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为什么能取得胜利?(2)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何一成一败?这样一来就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把中国历史事件放到整个世界历史中对比分析,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答案也更丰富多彩,最终学生思维也会更灵活。
4.适中的密度
古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我们在课堂中的提问,也应当如知时节的春雨,而不要一堂课一直问个不休。
应注意提问的密度与节奏,我们要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
不要以为提问多多益善,把以前的“满堂灌”变成“灌堂问”。
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应在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时设计好关键性的精当的提问。
密度不单是指问题少而精,而且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间隔。
有教育家提出,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再提下一问。
也就是说提问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
5.渐进的梯度
课堂提问时我们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浅易的问题回答上找到“成功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探讨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相反,提问不讲究梯度,时不时迸出一两个难题,如突兀之时,学生一时无法回答,整个课堂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如讲授戊戌变法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时,我们可以设问:光绪皇帝是不是支持变法?光绪皇帝为什么不支持变法?光绪皇帝是不是维新派?这样三个问题可谓有梯度、合理。
若我们直接提第3问,学生就难以回答好。
因此,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将其分解成一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小问题,层层推进,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能照顾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去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作答,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组织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析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由发展,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扼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而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始终处于能动的、自觉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可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因此,本教学法把课堂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展示问题、师生讨论、归纳知识点和练习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
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只有探究的时间充足了,学生才能充分地开动脑筋,深入地展开讨论,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所以,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是课堂实现探究的前提。
其次,课堂探究的形式应当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每个问题充分的发言和交流,展示他们所知道的一切。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探究性问题,可由学生自行解决;对于一部分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答案,但要注意精讲少讲,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终归纳出本课的知识要点或正确结论。
最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新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在开始实施阶段,不要拘泥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要在课本的知识上进行补充和重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具体的某一节课上,要有学生完全提不出问题的教学安排和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师生之间的配合就很默契。
教学反馈是问题探究式历史教学的必要环节。
我设计一份表格,以问题的形式搜集教学效果反馈,一方面能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教学互动;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整个教学环节有始有终,完善教学过程。
历史课堂教学反馈表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使问题探究式教学不只停留于形式,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的教学效果。
总之,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为核心的初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历史“问题教学”的革新发展。
它突破了囿于“师生问答”的传统问题教学,突出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师不但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