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施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与施肥》(8031)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土是万物之母,土壤是地球上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基础。肥是土壤之质,是土壤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是保证土嚷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土壤和肥料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灵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更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物质组成、转化、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关系的科学,肥料学是研究植物营养原理、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以及配方施肥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土壤肥料学是农学、园艺、茶学、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林学、城镇经济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土壤的性质,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和肥料的性质,在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潜在功能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既保证各类怍物的优质、高产,又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功能退化,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土壤的形成、组成、理化性质,及其对植物供应和协调养分条件与环境条件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中、南部主要土壤的性质,以及常用肥料的成分、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与施用技术、植物营养原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肥料,以及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为合理开发、管理土壤资源,恰当安排作物布局,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为学习者,从事自己的专业奠定土肥方面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土壤肥料学”涉及到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农学、植物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多门类学科。因此,土壤肥料学的前续课程主要有化学、物理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气象学和地质学等,后续课程有栽培学、耕作学、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法学、育种学、昆虫学等。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与组成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
(1)气候与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土壤的组成
2、一般了解:土壤的形成
3、一般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剖面和土壤的形态组成
4、熟练掌握:气候与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以及土壤的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
1.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2.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3. 土壤的组成,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土壤肥力,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发生层,土体构型。2.理解:土壤形态组成。
3.简单应用: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第二章成土矿物、岩石与土壤矿物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
(1)与土壤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矿物和岩石
(2)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分类
(3)各类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2、一般了解:
(1)常见矿物和岩石的元素组成
(2)风化难易、风化产物对土壤母质和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
3、一般掌握:
(1)与土壤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矿物和岩石
(2)掌握土壤次生层状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
4、熟练掌握:
(1)土粒和质地分级的依据和标准
(2)各类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及利用改良
(二)考核知识点
1. 与土壤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矿物和岩石
2.土壤次生层状粘土矿物
3. 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分类
4.砂土、壤土和粘土类的生产性能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和白云石
2.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片岩,卡钦斯基简易土粒分级和土壤质地分级
3.简单应用:高岭石和蒙脱石
4.综合应用:砂土和粘土的生产性能与合理利用、改良
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与呼吸类型
(2)掌握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3)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
(4)重点掌握有机质对肥力的贡献与有机质的管理
2、一般了解:
(1)土壤生物的种群
(2)土壤腐殖质的提取与分组
3、一般掌握: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与呼吸类型
(2)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3)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
4、熟练掌握:
(1)有机质对肥力的贡献与有机质的管理
(二)考核知识点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与呼吸类型。
2.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
3.土壤腐殖质的分组与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肥力的贡献与管理。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
2.理解:C/N比值对有机物矿化的影响,胡敏酸与富里酸的基本特点
3.简单应用: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4.综合应用:有机质的管理。
第四章土壤化学性质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
(1)土壤酸碱性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2)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改良
(3)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
(4)土壤酸碱缓冲性
2、一般了解:
(1)土壤胶体的特点与作用
(2)土壤酸碱性的指标
(3)植物对土壤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的适应性
3、一般掌握:
(1)握土壤胶体的电性与阳离子代换性吸收性能
(2)熟悉土壤酸碱性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3)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
4、熟练掌握:
(1)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耐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2)土壤改良
(二)考核知识点
1.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电性、阳离子代换量及代换性阳离子的有效性。
2.上壤酸碱性的强度与数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土壤中的主要氧化还原体系与缓冲体系,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
4.土壤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改良。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内表面,永久电荷与可变电荷。
2.理解: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代换性吸收性能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酸与水解性酸。土壤盐基饱和度、含水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