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湘教版)3

合集下载

2-3大气环境

2-3大气环境

(4)大气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 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 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 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地面白天温度不 会过高,而大气的保温作用又保证了地面夜间温度不会过低, 减小了地面的昼夜温差。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吸收 反射 弱作用的三种形式 散射 “3”指 太阳暖大地 大气对地面保温作 用的三个物理过程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第二章 ·第三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6)大气保温和玻璃温室保温的原理是否相同? 同是保温作用,但原理并不相同。大气保温作用主要依 赖大气逆辐射把地面辐射的热量还给地面;而温室的玻璃却 通过阻止空气在室内、外对流而起到保温的作用。
第二章 ·第三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特别提醒:(1)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第三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2)我国新疆地区流行这样的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新疆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我国新疆 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晴天多,降水较少。白天太阳辐射强, 地面获得热量较多,气温较高;到了晚上,大气逆辐射较弱, 因而地面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第二章 ·第三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知识点 3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 时又持续向外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它是对流层大气增 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 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 绝大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第三节 大气环境第1课时 大气的分层及受热过程

第三节 大气环境第1课时 大气的分层及受热过程

2、反射作用 、 3、散射作用 、
云层、 云层、尘埃 特点: 特点:无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特点:具有选择性 蓝紫光最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 思考: 思考: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 易被散射。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 易被散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思考:
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个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 增强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御霜冻)
思考: 思考:
1.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云, 白天多云,对太阳 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夜晚多云, 夜晚多云,大气逆 辐射作用强。 辐射作用强。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 热量散失多,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
一、大气的组成
B 水汽
固体杂质
干 洁 空 气 A O2
其它
N2 78%
C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天气晴朗
平稳
电离层能反射无
高层 平流层以上的 大气气压很低、 距地面远,受到引力
线电波,对无线电
大气 范围
密度很小

通信有重要作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18 年 12 月 22 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 卫星在距离地面 1 000 千米的低空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图。据此,完成(1)~(2)题。
A [大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地表温度
B.维持生物的呼吸
C.保护地球生命
D.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 12 月 8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 测的新旅程。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 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D 4.C [第 3 题,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等特征,将大气自 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 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0 千米处气压约为 80 百帕,而近地面的气压约为 1 000 百帕,两处气压值相差较大。第 4 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平流 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探索第一节认识宇宙的历程第二节不同的宇宙观第三节宇宙大爆炸假说第四节恒星的演化第二章认识星空第一节恒星天空第二节星座第三节认识星空第三章天体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星系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太阳概况第四节九大行星第五节月球第四章地球的演化第一节地球的年龄第二节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三节大地构造假说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高中选修二第一节海水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的相互作用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第一节海底形态第二节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第三章海岸和海岸带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第四节我国海岸带的开发第四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第四节海洋动力资源第五节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第五章海洋灾害与海洋资源环境问题第一节海洋灾害第二节海洋污染第三节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我国的海洋第三节我国的海洋权益第四节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高中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城市化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概述第二节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三节城镇整体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节人居环境第二节商业布局与居民生活第三节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第四节城市文化设施布局与居民生活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高中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一节地理信息与地理学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构成与功能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一节地图投影与地图特点第二节遥感工作原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第四节遥感应用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GIS概述第二节GIS基本操作第三节地图数字化第四节GIS查询与分析第五节专题制图与地图输出第六节GIS展望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GPS的产生第二节GPS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三节GPS接收机第四节GPS的应用第五章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第二节数字地球。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教学设计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锋面天气系统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锋面天气系统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GIS软件,组织学生进行锋面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天气现象,如寒潮、台风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锋面的基本概念、分类(冷锋、暖锋、静止锋)及特点,结合课本插图,让学生对锋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讲解锋面过境时天气的变化规律,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不同类型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能力,学会运用GIS软件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实际锋面天气系统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锋面天气系统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类型的锋面,归纳总结其共性和特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记录近一周内本地区的天气变化,分析可能受到的锋面天气系统影响,完成一份天气分析报告。
要求:报告需包括天气现象、锋面类型、影响范围及应对措施等内容,字数不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课程标准解读1、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课程标准解读:(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模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复杂多样的气候。

“标准”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而是通过举例的形式,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反映出“标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的理解和把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位于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继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之后的第四课时,在本章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整章内容的核心,从最简单的热力环流深入到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环流,难度最大,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为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2、主要内容与内外联系:(1)教学内容:本课时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三部分分析探讨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内外联系:第一部分内容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第二部分是气压带、风带形成部分的深入。

浙江省普高高一地理湘教版作业本必修一参考答案

浙江省普高高一地理湘教版作业本必修一参考答案

浙江省普高高一地理湘教版作业本必修一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B2. D3. A4. B5. C 6 .D7. A8. B 9.⑴①海王星②木星③地球④水星⑤火星⑥天王星⑦金星⑧土星⑵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或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行,轨道为近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⑶②⑧①⑥②④⑦10. B11. A12. A13.(1)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2)金星。

理由:因为金星与太阳的距离、赤道半径、质量、体积、公转周期等数据与地球最接近。

(3)假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减小,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会减弱,地球外围的大气就会逃逸到太空中,地球上就不会有适当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也不会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上也可能不会出现生命物质了。

14.(1)能够使“可见宇宙”的范围扩大。

(2)“大麦哲伦”在地球上对太空进行观测,中间有大气层阻隔,而“哈勃”在太空直接观测;“大麦哲伦”比“哈勃”的成像清晰度高10多倍。

(3)说明人类对神秘宇宙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对科学真理执著地追求。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1)电磁(2)紫外可见光红外(3)可见光(4)可见光2. A3. B4. A5. B6. A7. C8. A9. D10. B11.(1)略(2)11(3)黑子数目增多时,太阳活动处于活跃期,太阳大气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几率增大。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1)N—S南北两极点(地心)(2)箭头略逆(3)正西(4)不偏转(5)A=B=C=D A=B>C=D2. A3.(1)地球上除了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地方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小,到极点减为零。

(2)40 000(3)1 4474. D5. B6. B7. C8. A9.(1)北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90°W90°E(3)9231292314922 21(4)0°180°10. C 11. A 12. B13.(1)略(2)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轨道黄道(公转轨道)(4)近日点1快14.(1)北极星(2)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赤道23.5黄赤交(3)太阳直射23.5°N~23.5°S15. D16. B17. A18. C 19.(1)6月22日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2.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气象事件,如台风、干旱等,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大气知识,如“大气压力是如何随高度变化的?”、“风向是如何形成的?”等。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气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运动规律,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基本特征、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风向与风力的形成、气候系统等。针对这些知识点,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气相关知识。
4.总结学生提出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的大气”。

3.3 大气热力环流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3.3 大气热力环流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2)在上图中画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
(1)不合理。 理由:甲地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卫星城镇或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受热力环流影 响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2)如图
03 风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atmosphere
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 流泪”的生活小窍门,这是真的 吗?如果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所洋蜡 以葱烛 眼处和 睛气洋 不流葱 流往之 泪下间
运形 动成
热 力 环 流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气压
任意高度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一般以百帕(hPa)为单位
大气上界
C B
空 气 柱
2.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总是由 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在垂直方向上气流的垂直 运动与气压的高低无关。
大气热力环流易错辨析
3.自然界中大气热力环流的近地面风向在一天内都会发生变化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山谷风和海陆风存在日变化 ,白天是谷风和海风,夜晚是山风和陆风。 城市热岛环流因为一天内气温总是城市中心高于 郊区,因而近地面的风总是由郊区吹向城市。
低压 B’

大气水平运动 气压 /hpa
500
同一海拔 近地面
地面
风 C 高压

风 低压 A
热A
高压 B
冷B
1010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太 阳
能 量
辐来 射源

表 冷
根 本
热原 不因

大气 垂直 运动 (升降)

湘教版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大气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2.掌握大气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3.了解大气层的温度、压力和湿度变化规律4.理解大气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难点:大气层的温度、压力和湿度变化规律三、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材:准备与大气相关的课件和教材2.实验器材:气温计、气压计等3.其他:图片、视瓶等辅助教学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真实的大气现象或图片,引入大气层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兴趣2.讲授:通过课件和教材讲解地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大气层的基本知识3.实验:利用气温计和气压计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大气层的温度、压力和湿度变化规律4.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大气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层的重要性和作用5.总结:对整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6.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掌握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和视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大气层知识的讲解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大气层的温度、压力和湿度变化规律3.讨论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气层的作用和影响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2.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情况3.问答互动:利用问答方式进行互动,检查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掌握情况七、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

以上是针对湘教版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的教学设计,通过科学的教学目标、过程安排和评估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球大气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地球大气的复杂结构和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互动活动和实验。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材分析】本课为新教材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章内容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两章内容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

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

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综合思维: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4.地理实践力: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板书:引言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

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

板书:大气的组成一、大气的组成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西
亚欧大陆 副 亚洲(印度)低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压
太 平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30°N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度以南地区 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季风环流的形成
思考
什么是季风? 2 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3 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 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思考: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是什么? 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与 等压线之间是什么关系?加上摩擦力呢? 地面与高空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hPa)
过境前天气: 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天气: 连续性降雨 过境后天气: 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
气转晴
2004年11月6日一场大风带来的沙尘天气,继续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中央气象台7日上午11点钟发布的沙尘暴 预报称,受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的共同影响,当日白天到 次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北部,包括北京和天津的部 分地区,东北地区中南部将有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 和东部偏南地区、河北北部、辽宁、吉林西部和黑龙江南 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华北南部和黄淮 的大部地区将有浮尘或扬沙天气。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思考
阅读课本52页活动
思考四
上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压
1。对流层和平流层各自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3。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KM
高 层 大 气
50
25 12
O3层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 阳 辐 射 波 长 范 围
复习: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个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第一步:
假设: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思考二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 存在地转偏向力,迫使运动着的大 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 偏转,这样能否形成单圈环流呢?
第二步:
假设: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自转,有地转偏向力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占太阳辐 射能比例 总体波长范围:0.15~4微米 紫外光 7% 可见光 50% 0.40~0.76 红外光 43% 大于0.76
波长 小于 0.175 (微米) 0.175 ~0.40 经过大气 层时发生 的情况
几乎完 全被上 层大气 吸收
绝大部分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 对流层大气中 被臭氧层 大气分子所散射,水汽、 的二氧化碳、 吸收 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 水汽、云和浮 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 尘,可直接吸 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 收相当数量的 接到达地面 红外光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产生了气压差异————-空气 的水平运动





受热
高 冷却
地面
冷却
注意:


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但不同高度上的 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大
3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6
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2 1
4
东北信风 赤道低压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成因 热力
气流运动 上升
对气候的 影响 形成降水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
下沉
干燥
南北纬60 °附 近
动力
上升
多固态降 水
南北极附近
热力
下沉
降水稀少
风带 低纬信风 带 中纬西风 带 极地东风 带
分布
风向 东北 西南 东北 东南 西北 东南
对气候的 影响 干燥 成云致雨 冷、干
3、影响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位置: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 气削弱少,且光能集中→得到的太阳辐射强。 下垫面状况: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不同,新雪反射率最大。 气象因素:降水量越多,年日照时数越少,得到的太阳辐射 就越少;反之则反。
A
B
大气上界
地 球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程短—大气削弱少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气压状况
气旋
反气旋
中心气压低,外围 中心气压高,外围 气压高 气压低 顺时针向外辐散 下降 晴朗
水平方向上气流运 逆时针向内辐合 动方向(北半球) 垂直方向上气流运 上升 动方向 天气状况 阴雨

锋面气旋与天气

讨论:为什么锋面往往与低气压系统结合在一 起?
以北半球为例
丁 高 甲




分布 赤道南北各5 ° 的范围
思考: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
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的 光区(波长)范围 大气成分
思考三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有规律的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也跟着做相应的移动呢?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结论: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
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 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 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 气候状况

暖气团
冷气团
阅读思考:什么是锋面? 为什么暖空气总是锋面之上? 锋面主要分为哪两种类型?
•冷锋与天气
暖气团
冷气团
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形成的 锋.冷气团在运动过程中是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随高度的增加,逐渐产 生水汽过饱和现象,以致产生阴雨天气
讨论回答: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三大组成成分 作用
含量21%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干 洁 空 气 水


二氧化碳 臭氧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区
作用特点
吸收 水汽、二氧化 作用 碳(对流层) 反射 作用 散射 作用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有选择性 红外线区 各种波长都 被反射 蓝、紫色光 最易被散射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一定的 选择性
大气的保温作用 间 大气上界
等压面 1 2
2000米
4
A
受热
B
冷却
地面
1、3、4、2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A、B哪受热,哪冷却?

阅读课本48页活动:
思考 上海地区温度分布规律和原因 画出上海城区和郊区的空气运动方向
A 郊区 B
市区
A 郊区 B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 大气吸收 地 气 面 逆 辐 吸 射 收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 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天气有什么不同?

冷锋天气
过境前天气: 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过境时天气: 阴天、降水、刮风、降温 过境后天气: 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
降、天气转晴
暖锋与天气 暖气团 冷气团
暖锋
什么叫暖锋? 暖锋的雨区位置在哪儿? 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暖锋? 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