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读后感(一)一直都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里流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而《人与永恒》就体现而来周国平先生对人和自然生态的关系来着手,用了关怀的角度看问题。

提醒着人们要爱护珍惜自然。

《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下面我将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最喜欢句子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谈谈我对这些句子的感想。

周国平先生是个爱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从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

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

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

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

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

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

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

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听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听作辱骂。

”我们喜欢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欢笑。

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种能力能给人带去欢乐,我们在羡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时却忘了原来不苟言笑的我们也有这种能力。

正如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幽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幽默而已。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

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

读书笔记(人与永恒 周国平)

读书笔记(人与永恒 周国平)

读书笔记书籍信息; 《人与永恒》周国平著作家出版社【摘抄】《人》10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

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

【感悟】细细咀嚼这番话,发现作者是一个很有自身主见、有自身独特想法的人。

他说他喜欢仰望星宿去不愿做星宿。

乍一看此番话会有种不明所以的感觉,但再细看几遍,我却悟到了一种特殊的感受。

作者大概是把“星宿”比喻成一种名人——一种高高在上、在众口传阅中完美无瑕、十全十美的人。

在我看来,完美一词只能用于追求而不能用于评价。

因此,我对完美的人存在一种比较怀疑甚至有一种厌恶的观点及感受吧。

歌德曾说过,“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

”古语也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者自身也不愿成为那样的人,在他看来,一个拥有缺点的人才是一个更好的人,不,应该说那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类。

作者包容自己不足之处,是因为他懂得改善自身,让自己变得更好。

人无完人,我们只是简简单单的人类,弱点及不足是我们与生俱有。

我们并不用掩饰不足,恰恰相反的我们要勇于发现并改正。

这样的我们才能变得更强。

【摘抄】《真实》25也许,只有当我们扮演某个角色露出破绽时,我们才得以一窥自己的真实面目。

【感悟】这句话之所以打动我不是因为它的用词有多华丽,句子有多优美,只是因为它的直白。

他赤裸裸的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在社会中的我们。

不过,当我们在嘲笑大人们在商场中、在官场上总是戴着一副面具掩饰自己虚伪的内心的同时,为什么不看一下自己,我们又何曾没有虚伪过,掩饰过。

由小时候的天真烂漫童言无忌,到现在话语学会了在脑海中自动过滤一遍再说出口的我们,在岁月的洗礼下也逐渐变得光滑。

或许我们童心仍在,天真尚存,但这些改变却是你所无法掩饰的。

但有人会认为,这种变化应该称之为进步,称之为成长,称之为成熟。

可我却觉得,这样的我们会越来越懂得人情世故,会在岁月中变成一个更虚伪的自己。

或许有一天,转过身来,看着漫漫人生长路,会突然发现我们已变成一个自己也不认识的人。

经典书籍《人与永恒》的优秀读书笔记5篇

经典书籍《人与永恒》的优秀读书笔记5篇

经典书籍《人与永恒》的优秀读书笔记5篇《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索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给大家带来经典书籍《人与永恒》的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经典书籍《人与永恒》的优秀读书笔记1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讨论尼采的同时,顺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异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呈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宽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宏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珍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心情大多是相像的:欢乐与哀痛,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头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惊。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查找一路走,“生”在脚下连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信任,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始终是不朽的传奇。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遗忘,再牢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

人与永恒读书随笔

人与永恒读书随笔

人与永恒读书随笔读书是我们学生的头等大事,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书是知识的宝库,读书的益处十分的多。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人与永恒读书随笔,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天,我要谈谈我读周国平先生的哲理随感集——《人与永恒》的一些所思所想。

周国平先生的这本《人与永恒》,乍看之下,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这本书很好读。

这个”好读”是从书的结构形式上来说的,这本书不厚,大约260页,分为26个主题。

在每一主题又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里面大都是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短的不过十来字,长的也就一百来字,在当今这个社会发展变化飞快,人心浮躁,阅读也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

读这样一本书可以说比较轻松容易;二是这本书有点意思。

这个”有点意思”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写这本书的作者有点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周国平先生,虽然研究的是哲学,但是天性不喜欢做深奥的学问或实际的事务,总是被一些例如生与死、爱与孤独等大而无当的问题所吸引和折磨,欲罢不能,六年里随手写下一些小杂感,每次写完就锁进抽屉,谁也不让看。

没想到这些小杂感最后汇总起来,就成了这本书。

其次,书的内容有点意思。

就像作者说的,”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

在人类心目中,永恒又是最大的谜。

”而且,又由这人与永恒两个最大的谜,派生出了诸如爱与孤独、幸福和痛苦、女人和男人、自然和生命等无穷的人生之谜。

上述这些”谜”都是你、我平时日常生活中都会面对、思考的问题,而且作者又赋予文字以自我生命的体验和灵动,读起来既非常亲切,又富于哲理,所以说”有点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不过因为这本书很好读和有点意思,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好似读教科书或者专业书籍一般,那么严肃。

我们可以边喝咖啡,边听音乐,边阅读这本书;也可以躺在草坪上或者在乘坐飞机、火车等旅途中,百无聊赖时,打开这本书进行阅读;也还可以邀请三五好友一起阅读,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我则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坐在台灯明亮的书桌前,或者躺在温暖舒适的被窝里,安静用心地去阅读。

【笔记】读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有感

【笔记】读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有感

【关键字】笔记《人与永恒》读书笔记这本书只有薄薄的181页,但是,却花了我不少时间去阅读它。

尽管,我最后将它读完了。

但是,我仍不敢说,我读懂了它。

然而,尽管在这片海滩上,我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拾到贝壳的孩子,但我仍愿不自量力地将我之所得展示在人前。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但是,我认为生是一种并不深刻的存在,而死才是生的终极。

试想一下,假如人的生命是不息的,那么,生的一天,两天,甚至十年又因何而珍贵?正因为会死,人才穷其一生去创造价值,如此生才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死还成就了生的意义。

还曾在《人生哲理小品》这本书上看到老宣说,“人生就是离了母腹走向坟墓的过程。

”可见,死终究是人最后的归宿。

周国平在他的小书里说,“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

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

”可能是因为年轻吧,路还很长,我还不曾想到因最终会死而同情自己。

但是,我却因经历别人的死而心生感触。

其实,对于死,人并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给带来的伤心绝望,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最终会死,而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眼前死去。

我看到过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向上天祈求,让他们代替孩子死。

这让我觉得,许多人其实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担心他人死。

然而无论是谁死,最后大家也都“殊途同归”:死。

曾经,我因为一个至亲的离世而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正如无人不知的谁都必须死,我也深知这个道理。

但是,就是不能释怀。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老师对我说,“人就是这样的,来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该做的事,他也就走了。

”多么微妙,我顿时放下心中所有的阴郁。

死,未必应该悲伤的。

它有时,只是按程序办事而已。

我们人赋予它各种惨白的情感,有时真是太自作多情了。

如果,我们豁达一点,心平气和一点,死不也是平常事么?其实,我一直疑惑,为什么我们总要谈论幸福与痛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夹杂在幸福与痛苦之间,并且也是我们经历得最多的,不是平淡吗?白岩松也说,“我们的日子80%都是平淡的。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人与永恒》读后感最近读了《人与永恒》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个超有智慧的朋友聊天,不过这个朋友总是说些让人深思的话,搞得我这脑袋里像有几只小蚂蚁在爬,痒痒的,忍不住一直琢磨。

书里对人性的探讨可太有趣了。

它说人啊,有时候善良得像个小天使,看到路边的流浪猫都想抱回家喂饱;可有时候又会冒出点小邪恶,比如会嫉妒同桌考试比自己分数高。

我就想起自己,有次帮邻居老奶奶提东西,心里那叫一个美,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大好人。

结果没过几天,因为朋友得到了我一直想要的限量版玩具,我就偷偷在心里嘀咕,这情绪变得比翻书还快,真是有点不好意思。

关于爱情的部分也让我直点头。

它说爱情就像一场甜蜜又危险的冒险。

两个人好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冒着粉色泡泡,一起吃个冰淇淋都像是在天堂。

可一旦吵架,就像暴风雨来临,恨不得把对方变成一只小老鼠,一脚踢开。

我爸妈就是这样,平时恩恩爱爱,可偶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我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好笑又无奈。

还有对死亡的思考,这可有点沉重,但又不得不让人正视。

书里说死亡就像一扇神秘的大门,门后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我就常常想,等我老了,头发花白,牙齿掉光,那时候面对死亡会不会害怕呢?会不会后悔自己没多吃点好吃的,没多去几个好玩的地方呢?读这本书,就像是拿着一面镜子,把自己照了个通透。

我发现自己有好多小毛病,也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觉得人生就是吃喝玩乐,现在才知道,原来背后还有这么多深刻的东西值得去思考。

这《人与永恒》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悄悄地在我心里种下了思考的种子。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琐碎日常,无论是开心的欢笑,还是难过的泪水,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并非绝对,而是在不断交织与转换。

对于生命的进程,从出生时的懵懂,到成长中的探索,再到面对未知的死亡,都需要我们以更坦然和智慧的态度去接纳。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它让我这个原本稀里糊涂的人,开始慢慢走向对人与永恒的深入探寻之旅,而且我还挺乐意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看看还能发现什么新奇的感悟呢。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
《人与永恒》是一本探讨生死和人生意义的哲学作品。

这本书引发了我对于生命的深思,让我对存在的意义和终极目标有了更深的体会。

书中提到,人生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和满足,而是通过追求更高的境界来
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故事,展示了各种追求和价值观的不同。

有的人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有的人追求艺术和美的追求,还有些人追求真理和智慧。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对于每个人来说,追求并实现自
己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通过创造、艺术、科学还是其他途径,我们都可以为
这个世界做出贡献。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死亡对于人们追求意义和幸福的影响。

作者认为,通过面对死亡
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生命并意识到时间的宝贵。

而知道有限的时间使得我们珍
惜每一刻,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人与永恒》不仅是一本启示录,也是一本思考人生意义的指南。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
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要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追求真理
和美好的活着,我们可以与永恒连接在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总之,读完《人与永恒》后,我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意识到每个人
都可以通过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这个世界
做出贡献。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激励我更加努力地追求
真理和美好的生活。

读周国平《人与永恒》摘记+感想

读周国平《人与永恒》摘记+感想

读周国平《人与永恒》摘记+感想言行不一,使我们丢失的是真诚;心口不一,使我们丢失的是安宁;知行不一,使我们丢失的是自强。

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人生了病,会变得更有人情味一些。

一方面,与种种事务疏远了,功名心淡漠了,纵然是迫不得已,毕竟有了一种闲适的心境。

另一方面,病中寂寞,对亲友的思念更殷切了,对爱和友谊的体味更细腻了。

疾病使人更轻功利也更重人情了。

一天是很短的。

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一部分。

一生也是很短的。

年轻时的心愿,年老时发现只实现很小一部分。

今天的计划没完成,还有明天。

今生的心愿没实现,却不再有来世了。

目的只是手段,过程才是目的。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

幸福喜欢捉迷藏。

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寻找它。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把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寻找它。

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

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

对于人生,我们无法想得太多太远。

那越过界限的思绪终于惘然不知所之,不得不收回来,满足于知道自己此刻还活着,对于今天和明天的时光作些实际的安排。

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或者说,当我们改变了对命运的态度,命运也随之潜移默化地改变。

因为命运和幸福一样,在你我心中,在你我的感受里。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

也许,宽容自己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平静。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恒》读后感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周国平,感觉他是个很深刻的人,读他的作品时仿佛在和一位睿智的哲人交流,不过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尚未达到,大部分是像在听讲座一样,听他把人生哲理回归自然生活,然后娓娓道来……《人与永恒》,字数不多,看完之后却有一种上了一个档次的感觉。

全书由12个小主题,分别是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真实、艺术、诗、美、人生、幸福和痛苦、超脱、幽默,每个小主题下面有几十段文字,少则十来个字,多的也不过一两百个字,随感集嘛,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特真实的感觉。

围绕一个一个主题而已,有些话你可以不赞同,看看而已,权当了解作者的思想,有些话你很赞同,就多看一遍,吸进自己的大脑,带着这样的随意心情来读《人与永恒》,悠闲自在,受益匪浅!虽然在宗教信仰方面,我不太赞同作者的观点,但是,我却无法否认作者给我们读者带来的那份宁静,甚至是份超然。

12个主题中,我最喜欢是“幸福与痛苦”。

一开始作者就说“幸福的和不幸的人呵,仔细想想,这世上有谁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谁是绝对不幸的?!”的确如此,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幸福与痛苦其实是很难说的清的,回望逝去的事情,无论是使人幸福的,还是令人痛苦的,无论它们曾经是如何地让我们激动不已或悲痛欲绝,隔了一段时间了,它们都归于美丽。

那时候我们便会恍然大悟:原来,幸福和痛苦的差别并不像当初想得那么大。

原以为它们水火不容的,没想到它们水乳交融,幸福的回忆夹着忧伤,痛苦的追念掺着甜蜜。

幸福与痛苦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人气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人们的偏见,准确地说是没有深度的人们一味地追捧幸福,却又不明白什么是幸福,给幸福二字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实,幸福是因人而异的,而且,真正的幸福都是在痛苦中破茧而出的,换句话说,我们不可以把幸福与痛苦看得太肤浅。

周国平说:“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快乐。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笔记范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笔记范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笔记范文五篇#《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先生的作品,这本富有哲理意味的随感短文集,从许多方面给人以启示。

而最为让人注目的当属标题,即“人与永恒”的探讨。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明知人生苦短,却一直在不懈地寻找着永恒,而对“永恒”的执着从古至今未曾间断。

古代帝王寻丹问道,是为了让自己短暂的人生得到无限的延续,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于是,在对“永恒”的追求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形式——既然生命无法延续,那就保留死去的肉体(奇特的保尸术应运而生);既然肉体无法保留,那就保留无形的精神(各种文艺作品应运而生),于是乎,人类成了唯一有语言及文字记载,并且掌握高深医学的物种,而这种对“永恒”的执着却往往让人苦不堪言。

首先,人类陷入了“执”,这种“执”会演变为固执,让人在对永恒的欲望和现实的不可得之间苦苦挣扎,特别是当亲历生命消逝的过程时,那血淋淋的现实会敲碎那看似坚强的心,让人不得不因面对这种对“永恒”的“不可得”而悲从中来。

其次,人在对永恒的追求中,编织了太多象征着美好意义而实际上毫无意义的网,我们用这些网去网住别人,也网住了自己。

我们总是喜欢自欺欺人地以为赋予某件事情一个高尚的意义,就会使之成为“永恒”(比如爱情),而事实上,该消失的仍然会消失,“短暂”是我们不可抗拒的命运。

而正是这种矛盾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性。

人们总说“人生如戏”或者“人生就像一本书”,当我们初次看到这两句话时,总是喜欢把关注点放到“戏”和“书”所暗含的内容上,认为人生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并且充斥着巧合与荒诞,然而,却忽视了“戏”和“书”都会有“唱完”和“看完”的一天。

人生就是这样,无论多么精彩或是多么糟糕,无论人生的“书”的末尾是句号、问号、叹号还是省略号,它所表达的都是无奈的结局,而作为结局,它的意义已经随着它的消亡而消亡,但是人们却偏偏想要这个结局延续,这就使人生具有了荒诞性,父亲们希望子承父业,可却忘记了自己与孩子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却想强加到另一个人身上,强迫必然带来反抗。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读一本好书,写下读后感,以下就是来自笔为整理的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散文集【第一篇】:《人与永恒》读后感“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含意的人动物。

”在苍茫大地上,有朝生暮死的飞虫,有乔松之寿的乌龟,当然,也有居于其间的人因。

有趣的是,只有人类惶恐于此命——长生不老,是人们追寻的终极。

可是人们殊不知啊,人,本就是永恒的。

每个人出生,老去,死亡,又重新投胎为人,如此往复,不正是永恒的吗?已经得到了永恒,每一个瞬间才变得重要、值得珍藏。

若是为了追求永恒的而忽视永恒中的每一个segment,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我压根都不太喜欢哲学,一年特别是在半年第三世界哲学史的熏陶后,更是闻哲学色变。

与其他哲学家相异,写信给周国平的文字不是写给他们“圈内人”看的。

西方哲学用生动的文字表达高深的哲学思想,是周先生的一大本领。

《人与永恒》算是他的一些随笔,你却能看出他领悟的那些人生的真谛。

周国平人与永恒家教随笔【第二篇】:《人与永恒》读后感初次接触周国平,是在很久之前,书店看到他的桑泰《妞妞》,翻了介绍,知道是写他女儿的。

又一次去书店,看到小半个展馆放的都是他的书,才知道他写过许多书,了解到他是学哲学的。

后来关注王小波,看小波的书,也认得了那句名言“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遂对其另眼相看,也开始热议他的书。

去年曾淘到一本《妞妞》,鼓气再三,还是没敢翻开,实在怕自己承受不了要不然那种悲伤。

如今发现他的书旋即再版,没流泪还是出手了,就从《人与永恒》这本有名的随笔集开始探寻他的罢。

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里面是一条一条的随笔,按照相似的主题并肩分类到一起。

第一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二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三条……第四条……好吧,我不抄了,看这情形,只怕要抄上以大半本书了,改变策略,这本还是加入里头书的行列,时常翻看、多多回味吧。

他的文字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不愧是学过哲学的,感觉他的话都好有哲理啊,有些需要闭上双眼,驱除杂念,仔细地咂摸咂摸其中的滋味。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但令我万没有想到,文字的巧妙排列组合竟然渗透出如此令人叹服的人生哲理。

“人是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具有什么意义的生物,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但也正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对自己的存在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

”人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其实可贵的并不在意义本身,而是在于寻求的过程~生或死,爱或孤独,自然或生命,真实以及美,等等,这些都是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读完了这本书,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思考,尤其是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不断玩味。

我喜欢那些用随笔散文等形式写作的作家,仿佛徜徉在哲学的天地里。

他们的文章里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感情和自然感悟,有更多的直觉以及洞见。

作者的伟大在于他的朴实。

看了《人与永恒》后,更觉得他的朴实是我所向往追求的,谁都会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感觉的。

一直渴望恬静而平和的生活,不需要太多欢笑,同样也不要有太多痛苦;一直害怕遇到困难阻碍,害怕跌宕起伏,狂风大起的海面将我整个淹没。

看了《人与永恒》才明白过来,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什么,是生命力居然如此乏弱~周国平先生通过平淡的叙述,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看法及两者的关系。

虽然只是几段文字,但却足以撼动我的心灵,让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以前的人生产生种种思考。

人渴望平淡,不是真正喜欢这种显得有些无聊的生活,不是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

相反,正是因为人们向往精彩纷呈的人生,从而产生了惧怕得不到,害怕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那有为何不接受平淡呢,至少这样做不会有所谓的失败。

书里说道:“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承受不住大喜大悲,是害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和磨难。

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

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

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

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1500字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1500字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1500字你,我,他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今年,南方的干旱,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给人以希望是人情,给人以温暖是爱心,让我们献出一点爱心,我们的力量或许是微薄的,但是点滴之水可以汇聚成爱的海洋。

一直都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里流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而《人与永恒》就体现而来周国平先生对人和自然生态的关系来着手,用了关怀的角度看问题。

提醒着人们要爱护珍惜自然。

无论是人间的爱还是超人间的爱。

火总有灭的那一天,而人也总有离世的那一年,当希克厉追随着卡瑟琳的脚步离去,在另一个世界同游的时候,你会感叹,眼前冷冷清清的凄美,丝毫不逊色于那场风暴一般呼啸而过的爱恋。

《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三顾茅庐:一天刘备听说在深山里住着一位卧龙先生(诸葛亮,字孔明)学问渊博就想请他出山帮忙助他一臂之力,可第一出去没在家去桃园了,第二次去还是没在家,第三次去在睡觉,到下午两点才起床,可刘备还在等最后卧龙先生出来了,随刘备下山。

但其实整部小说中堂吉诃德却并不是一个完全疯癫时刻不清醒的人,他实属介于现实与理想、理智与疯癫之间。

作者在一些章节借由他偶尔的情形道出了所有清醒的旁人都不曾领悟的道理,诸如对黄金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以及关于文武两行的论述等等。

这同时也是现实照进文学里的影子,在文章开头的背景里有叙述。

这不免让人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小说,他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

这些生动的文学形象,虽有东西文化以及时间和历史背景上的差异,但他们都同有一个特质,替作者活灵活现的演绎出了心里的话,而他们单薄荒唐的话语和行为之下暗藏的也正是一个健全的时代所应该拥有却严重缺失的灵魂。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第一篇:读书笔记爱心永恒第二篇:人与永恒第三篇:人与永恒读后感第四篇:《人与永恒》个别片段第五篇:人与永恒-读后感更多相关范文爱心永恒——读《教海漫记》有感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在我的书架上已经躺了4年之久了,是我xx年去上海听课时买的,读过的时间也久了。

这次要写读后感,又重新翻了一遍,使我感动不已。

《教海漫记》全书分四局部: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及其它篇。

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玄妙的新名词,全部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叙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一篇篇读来,似一杯茗茶在手,清谈高雅,给人以气假设神闲之感觉;一次次重读,又会有新的感受在心头。

于老师崇拜思考,“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给予我很大的启发。

我时常在思考,于永正老师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爱心永恒!这是我在读完《教海漫记》后蓦然闪现在脑海中的4个大字。

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

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

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乐、同悲。

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孩子。

在《目中有人》这个小故事里,于老师告诉我们,在上课前,他会用眼光扫视一遍全班学生,对个别思想不集中,或者随便讲话的人,他会立即做出反响,但不会直接批评,往往是以表扬同桌来到达警告他的目的。

于老师说这是“敲山震虎”。

好一个,敲山震虎哦,教育的艺术就在这里。

作为老师,就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做到目中有人,要公正,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包容他们。

于老师懂得宽容。

他在《忍耐宽容》一文中说到: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

有一年,他接了一个5年级的班,前任班主任就告诉他,这个班“不好教”。

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天上课,就有学生搞怪,于老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送给学生一个坦诚的微笑,化解了危机。

在他的引导下,班级慢慢走上轨道,与以前大不相同。

于老师牢记赞可夫的话:“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自制。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是美国著名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宏大的想象力而著称。

小说讲述了人类在未来的宇宙中探索和发展的故事,以及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人类与永恒的思考,阿西莫夫带领读者深入思考人类的本质、命运和未来。

小说中,作者通过设想一个名为“永恒”的组织,这个组织可以通过时间旅行来改变历史,从而影响未来。

这个设定引发了读者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的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思考。

在小说中,阿西莫夫通过描述永恒组织的运作和人类与之的互动,展现了人类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探索。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探讨了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在小说中,机器人被描绘成具有高度智能和情感的存在,他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主仆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通过对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的描绘,作者呈现了人类与科技的关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另外,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对人类的社会和政治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对未来的探索和对命运的思考。

在小说中,人类社会被描绘成高度发达和和谐的存在,人类对未来的探索和对命运的思考也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描绘,作者呈现了人类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探索。

总的来说,《人与永恒》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想象力的作品,通过对人类与永恒的思考,作者呈现了人类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探索。

这部作品不仅在科幻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对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思考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深入思考人类的本质、命运和未来,从而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相关推荐《人与永恒》读书笔记(通用14篇)《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人与永恒》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的阅读。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篇1一直在琢磨精心挑选哪本书来写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在无数次的抉择与舍弃中终于邂逅一本与我产生共鸣的书籍,其中周国平先生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人生的展望和总结,对于我这个正处于人生萌芽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颇有感悟和启迪的,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沉淀的心情细细咀嚼字里行间的深邃灵魂的洞悉,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在他生命的尽头对人生经历和体验的呐喊和思量,周国平先生正由于历经生活与事业的不断磨练而羽翼丰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浓缩的精华—《人与永恒》。

《人与永恒》这本书对于周国平先生来说感到十分出人意料,他提到是他随笔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他根本没想到要发表,但后来却成了最受欢迎之作,许多读者包括我在内都十分喜欢这本书,都把它翻烂了,或者把其中的许多句子抄在笔记本。

它对于作者而言,记录的仿佛是思念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脑里,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怀疑,因此获得了包括我在内的读者的喜爱。

《人与永恒》是作者许多年里陆续写下的,对于对于同一问题难免有不同的说法,会给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恰恰是这种不想抹平矛盾,追求表面统一的不同寻常的做法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找到了在人性与人生之间的那一丝真实和平衡。

人生种种大谜,谁也不可能找到最终的谜底,也许每个谜都有无数个谜底,因而就没有谜。

似乎周国平先生的兴趣就在于猜谜,而当每次似乎谜底被猜中,却发现真正的谜底游离我们后退一步时,我们就觉得这谜底更有趣了。

全书的标题来源于书中的第一个题目最后一个题目的合并。

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

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两极之间有幻化无穷的人生之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书名:《人与永恒》作者:未知阅读时间:2021年9月《人与永恒》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作品,作者未知,内容涉及人类存在的意义、时间与永恒的关系以及个体与宇宙的联系。

阅读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首先,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思考。

作者通过深入探讨人的自我意识、思维和感知能力,揭示了人类是如何理解世界和感受自我存在的。

书中提到,人类始终在探索、思考和掌握自身的存在。

我们不仅是简单地存在于世界中,更应该去思考我们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对于自己的存在是否有着独特的目的和使命?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而《人与永恒》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时间与永恒是本书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者试图通过时间的观念来探究我们个体的存在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关系。

时间是我们感知世界、经历生活的媒介。

然而,在时间的背后是否存在着永恒,我们在永恒中是什么样的存在,这些问题让我不禁陷入痴迷。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理论探讨,引发了我对时间和永恒的思考。

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有终结的时刻,但永恒是否与我们个体的存在有关,是否与我们的精神或意识有着某种联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最后,本书探讨了个体与宇宙的联系。

作者提出,我们个体的存在不仅与自己相关,也与整个宇宙息息相关。

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与宇宙的存在相辅相成。

个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的体验,更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缩影,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是宇宙运行的一部分。

这个观点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们的存在与宇宙的关系,使我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个体的存在,同时也更加关注宇宙整体的存在。

综上所述,《人与永恒》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作品。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思考,并开始关注个体与宇宙的联系。

时间和永恒的关系也成为我思考的重要议题。

本书让我明白,我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体的体验,更与整个宇宙的存在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周国平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他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文字优美而富哲理。

本书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录。

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在于字字珠玑而又凝炼传神,就这个意义而言,周国平的随感少却了浓重的雕琢气,少却了老于世故的圆滑,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

作者把自己十
年来写的一些生活随笔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文章关于爱情、生活、孤独、诗、生死等人生常遇到的问题,虽然作者是一位哲学博人,但是书中并没有艰深的哲学术语,相反都是浅白的词语,用生花之笔精雕细刻地写下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困惑,也许其中就有你所想的!
这本书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诸如生命,痛苦,爱??周国平的文字是送给热爱生活,情感深沉丰富,追寻人生价值探求生命意义的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他的这本随感集被评为陶冶性情最应阅读的十本书之一,也在于其中谈到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

这种哲学式的人生解读,既不是一种世俗的圆滑哲学,也不是游离于尘世之外的出世哲学,而是追寻幸福感悟生活,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更贴近一个有着痛苦心灵的人的哲学。

正如在书中所说:“人是唯一
能追问存在之意义的动物。

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人是
万物的尺度。

’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

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同一,无法衡量。

用人之外的事物吗?人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意义的寻求使人陷入二律背返。

” 周国平在谈到《人与永恒》时说:“我自己喜欢它,是因为它完全是无意为之的产物,脑中闪过一个思绪,一点感想,我就随手记了下来,心态非常自由。

它记录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是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的,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惊疑,我想也许正因为此,就也获得了读者的喜欢。

” 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1962-196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广西深山老林中。

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
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而闻名,但其最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辩性为主,出版各类著作20余种,几百万字。

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迷者的悟》等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近日出版有心灵自传《岁月与性情》。

除了哲学著作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
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而他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美丽,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

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

周国平是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人与永恒》是他最受读者欢迎,也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录,也是他的第二本书,对于周国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1987年出版以后即长销不衰,在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新版序一版序二版序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真实哲学艺术诗美人生幸福和痛苦超脱幽默读书写作天才女人和男人婚姻感觉态度思想信仰精神现象世态人情死时间和永恒
《人与永恒》

人是惟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

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把自己当做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

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作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同一,无法衡量。

用人之外的事物吗?人
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的存在的意义。

意义的寻求使人陷入二律背反。

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

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我们读英雄探宝的故事,吸引我们的并不是最后找到的宝物,而是探宝途中惊心动魄的历险情境。

寻求意义就是一次精神探宝。

维持和繁衍生命是人的动物性,寻求生命的意义则是人的神性。

但人终究不是神,所以,意义是一个悖论的领域。

其中,生与死、爱与孤独是两项最大悖论。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

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在极其无聊的时间,有时我会突然
想到造物主的无聊,是的,他一定是在最无聊而实在忍受不下去的时候,才造出人来的。

人是他的一个恶作剧,造出来替他自己解闷儿。

他午休无止地活在一个无始无终的世界上,当然会无聊,当然需要解闷儿。

假如我有造物主的本领,当我无聊时说不定也会造一些小生灵给自己玩玩。

让我换一种说法——
这是一个荒谬的宇宙,永远存在着,变化着,又永远没有意义。

它为自身的无意义而苦闷。

人就是它的苦闷的产物。

我想,人生种种大谜,谁也不可能找到最终的谜底。

说不定每个谜都有无数个谜底,因而也就没有谜底。

我的兴趣在猜谜,而当我每次似乎猜中了谜底,却发现真正的谜底似乎又离我后退了一步之时,我就觉得这谜更加有趣了。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爱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须爱许多次。

??你是深谷,一次爱情就像一道江河,许多次爱情就像许多浪花。

你是浅滩,一次爱情
只是一条细流,许多次爱情也只是许多泡沫。

自然和生命
1 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椎嫩的青草,树木抽出了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

记得小时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几粒黄豆或牵牛花子,当看到小小的绿芽破土而出时,感觉到的也是这种心情。

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
唉,人的心,进化的最高产物,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在这小小的绿芽面前,才恢复了片刻的纯净。

2 现在,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

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

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

走在街上,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

我们总是活得那
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

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

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

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实。

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

3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淼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

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

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

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

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

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一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

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
旅游业因之兴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