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世界近代史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课后练习题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单选题
1.(2019·福建高三月考)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

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

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
2.(2020·全国高三课时练习)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由此可见
A.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远航探险促进了经济发展
3.(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新大陆的金根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

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达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根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網、茶叶和瓷器。

这表明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4.(2019·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期中)16世纪初,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6,而欧洲是1:12。

据此,欧洲各国将套取黄金作为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经济策略,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明确规定贸易的一定比例是用白银购买中国黄金。

这种经济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导致了白银的大量外流
B.推动了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阻碍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19·河北冀州中学高三期中)《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
C.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D.三角贸易的形成
6.(2019·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全球通史》指出:“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ー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作者认为导致中西方远航强烈反差的根源在于
A.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
B.双方统治者治国思想的不同
C.君主专制化程度的差异
D.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差异
7.(2020·江西高三期末)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

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8.(2020·全国高三课时练习)19世纪50年代卡尔霍恩提出以一致多数取代联邦宪法中的简单多数从而赋予南方以绝对否决权,以双元首制保障南方的特别利益,形成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

如此,则美国将从历史时间1787年倒退回1781年,这遭到林肯的坚决抵制。

林肯反对的原因是其A.可能导致美国联邦的和平解体
B.违背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维护了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
D.违反了1787年的宪法的规定
9.(2020·全国高三单元测试)“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

”材料中的“它”
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10.(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三月考)“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

适当的法律和由法律治国比依赖专制者的智慧或公众分裂日飘忽不定的意愿都更公正、更稳定。

多数人的意志并不必然有益于多数人,而且操纵多数人的意志比操纵少数人的意志还容易。

”符合上述材料观点的说法是
A.凌驾于法治之上的民主非最佳选择
B.直接民主不能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利益
C.民主政体虽有缺陷但远胜专制政体
D.只有民主没有法律不符合民众心理
11.(2020·全国高三单元测试)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提法是“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

”公社有的委员甚至认为巴黎不是全法国的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自治市而已,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

巴黎公社这些主张
A.混淆了公社与国家之间的区别
B.折射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D.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
12.(2019·铁岭市清河区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

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

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
B.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13.(2019·宾县第一中学校高三月考)1880年—1914年间,美国增长率在6倍以上的20个行业中,13个是新兴部门。

这些新兴部门的产值增长17.6倍,相当于整个制造业增长率的4倍。

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

材料表明
A.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
B.大企业在新科技运用中占主要地位
C.科学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
D.科学技术改变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
14.(2019·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据十九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

该报告揭示了
A.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
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
15.(2020·全国高三课时练习)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

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

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16.(2020·全国高三课时练习)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

材料表明
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
B.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
C.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
D.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
17.(2020·全国高三单元测试)马克思曾这样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
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
C.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
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
18.(2020·全国高三单元测试)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

该项调查结果表明
A.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
B.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C.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己经成熟
D.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减缓
19.(2020·全国高三单元测试)“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共产党宜言》中这段话
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
B.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C.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
20.(2020·全国高三单元测试)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材料表明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
B.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发生变化
D.西方学者逐渐认同社会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21.(2019·浙江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材料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而且在商品生产上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选集》第2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同列宁在共产主义革命问题上认识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哪些实践活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创新?
22.(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是一个包含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的概念,因此与历史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在特定的坐标系参照下进行;历史又是一个包含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概念,所以史学研究必须围绕这些层面或维度来展开。

——《历史观念、历史书写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明
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

因为仅仅凭借作者的说辞不可确定是否真实,所以需要寻找更多佐证,所以D符合题意。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它为趣闻,所以不可能证据确凿,所以A错误。

而C忽略了它的意义所在,趣闻并非就是虚假传言,所以C错误。

它的存在有其价值,所以B错误。

综上,本题选D.
考点:史学素养与能力·历史研究·史料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近代科学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新航路开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东方,而不是处于出超地位,故A错误;当时处于工业革命发生之前,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贵金属的流出欧洲,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欧洲与东方的贸易状况说明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金银比价仍然只有1:6,而欧洲是1:11或1:12”可知,当时的中国银价较高,导致白银流入了中国,这推动了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点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⑴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⑵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⑷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可知,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频繁,特别是与美洲的贸易往来,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拓展,故选B。

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即在十三行兴盛之后,排除A;十三行的兴盛并非民间贸易的结果,而是西方以国家为主导的对外扩张的结果,故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进行,与十三行的兴盛没有关联,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主要是为了寻找黄金;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造成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形态的不同,D选项符合题意;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并非是主要原因,A选项排除;西方国家是商业立国,中国是农业立国,最终还是体现在社会经济形态上,双方统治者治国思想的不同还是经济形态在政治上的反映,B选项排除;君主专制化程度的差异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家”是指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白色”是指1781年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君主权力大,故C项正确。

A项只解释了其革命性,没有解释其保守性,故排除。

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现代化并没有共同发展,其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故B项排除。

德国的社会革命的有限的,对工人运动是不容忍的,故D项排除。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卡尔霍恩主张重建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以双元首制保障南方的特别利益,会使美国由联邦制退回到邦联制,故遭到林肯的坚决反对,故A项正确;林肯反对卡尔霍恩的主张,主要是为了维护联邦制,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是涉及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题干未涉及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排除C;材料强调林肯反对卡尔霍恩的主张,主要是为了维护联邦制,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使美国由联邦制退回到邦联制”“从历史时间1787年倒退回1781年”,联系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解答。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

”可知,弘扬古典文学艺术,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文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B正确;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智者运动,A错误;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是启蒙运动,C错误;设计出资
本主义社会蓝图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故D错误。

10【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叙述了民主和专制都有一定的弊端,并不是民主制就代表正确,它也需要一定的限制和制约,这一约束的内容和方式就是法律,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直接民主的内容;C选项错误,这是对材料的曲解,材料强调如何避免这种现象,而不是论述制度的优劣性;D选项说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观点。

11【答案】B
【解析】题干这些主张反映了巴黎公社政治上不成熟,意味着其失败的必然性,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但“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这些主张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权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巴黎公社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故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已经提出的结论还要求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已经不符合时代背景的观点进行修改,并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观点,因此其具有自我批评与革新的精神。

故B选项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革新精神,A选项并未完整概括材料信息,错误;马克思主义原理不只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等,C选项偷换概念,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革新精神,D选项并未完整概括材料信息,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

1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880年-1914年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从得出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排除A;B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的变化,排除D。

14【答案】D
【解析】材料“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说明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否,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救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城市卫生工作,并没有说明是工业革命引起的缘故,故B项错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来看,英国人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即社会文明进步应当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故答案为A项。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对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认识到贫富分化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即认为工业革命应推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材料“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强调的是巴黎公社对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推动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诱发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与马克思主义无关,C选项排除;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7【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等信息来看,马克思认为只要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际上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制度,排除D项。

18【答案】D
【解析】据材料“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等信息可知,人民生活困苦,生活费极低,D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到“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可知,社会生产力提高了,A错误;据材料显示织机普遍使用,英国机器化生产普遍推广,B错误;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故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还不成熟,C错误。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为资产阶级生存的根本条件是雇佣工人,能够由于工业的进步而联合起来,等到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了,从而无产阶级成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这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材料主要是揭示无产阶级斗争的,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表明的是由于工业的进步,工人阶级走向联合,不是批判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故D项错误。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