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总结材料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办学彰特色科学发展塑品牌
泉州市盲聋哑学校
泉州市盲聋哑学校创办于1895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学校赢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学前、小学、中学、职业中专于一体的特殊教育示范学校。目前学校占地73.2亩,新校舍建筑面积38500平方米,现有35个教学班,在校生305人,教职工103人,教师学历达标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67人,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位均居福建省特教学校首位、全国前列。近年来,学校以构建和谐校园为重点,促进学校内涵建设;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努力实现学校“十三·五”办学目标,不断推动泉州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完善特教办学体系
站在特教前沿,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课题就是学校如何发展?路在何方?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确定我们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
1、明确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我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办学精神,根据学校客观条件,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牢固树立育残成才的办学宗旨,坚持人文管理和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特教办学和市场导向规律,逐步实现构建海西残障自强者摇篮的办学目标、以残而有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策略目标,紧紧围绕学校“一二三四五”工程建设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完善的办学体系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
2、积极推进特教两头延伸,逐步完善特教办学体系。
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缺陷、不同特长残障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固本强基、惠民政策、项目带动、课题载体、校企联合等措施,不断推进特教两头延伸,多元发展,逐步完善特教办学体系。
(1)巩固义务教育。“十二•五“期间,我校不断优化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改善残障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环境,认真落实“二免一补”的惠民政策,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残障学生生活补助额度,发挥了固本强基的作用。同时,鼓励外来工残障子女入校学习,享受与本地区生源同等质量的学习条件和政策教育,确保残障适龄青少年儿童的入学率达98%,巩固率达100%,促进我市特殊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2)发展学前教育。学校在巩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视盲聋学前教育,自2001年盲聋学前独立设班以来,积极施行口语、语训、游戏、情感教育、生活指导、亲子教育等教学内容以及多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究工作。同时加大学前教育教学资源的配套力度,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2005年我校入选中央教科所与美国帕金斯盲校合作项目校之后,通过合作研究的项目带动和课题载体作用,我校盲聋学前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聋童语训及康复训练,盲童学前行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3)普及高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已无法满足残障学生教育需求,同时为满足残障学生受到高等教育的迫切期望,1998年我校实现普职高分离,采取提前介入、专业引导、加强辅导等措施,大力开展普及高中教育,自2001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以来,学校已输送了54位优秀毕业生分别到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州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公众广泛关注。
(4)做强职业中专教育。学校于2000年开办盲聋职业中专,通过市场调研,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学生特点,开设不同的职业课程,与企业联合定向培养,组织教师编写出符合盲聋生特点和实际的校本教材,构建教育、康复、就业培训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设置推拿按摩、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及开设3个职业培训实习场所。并建立劳动技能鉴定站,至今已有200多名学生通过职业培训取得劳动技能等级证书。让他们走上社会后,找到自身发展的路子,成为生活的强者。
(5)适当开展残疾人成人教育,构建残障人终身学习体系。利用学校职业教育资源,对社会残疾人进行短期职业培训,以充分发挥特校的综合服务功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校
“谁拥有一流的师资,谁就赢得了21世纪特教发展的时空”,这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宗旨,学校始终坚持以“和谐、严谨、爱生、奉献”的优良教风,把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师培训,实行校本培训与外派培训相结合,每年基本实现每位教师外派轮训制度,实施“蓝青工程”和师徒结对制度,支持教职工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促进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实施读书工程,提高育人能力;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构建人力资源强校,近年来从部属师范类高校引进优秀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8人,学校善于识才、育才、用才、树才,使他们的潜质得以发挥,至今不少教师已经成为教学骨干、行政管理,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后劲保障;同时开展岗位练兵,实行周公开课制度,提高业务素养;启动名师工程,打造优秀团队,加强人力资源强校的建设。近年来,有42名优秀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在泉州市各届特
殊教育“教坛新秀”评选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教师撰写的专著、论文有285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出版和发表,目前学校已培养了市学科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2名、市教坛新秀6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科配套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三、深化特教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的聋教材已无法满足残障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还没有适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完整的特殊教育教材时,建设地方、校本教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我校进行了两次教材改革,并由此带动了课程的改革,建立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潜在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运行机制,使课程体系从静态的走向动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以适应现代课程发展的要求。
1、加快教材改革步伐,促进完善学科课程的形成。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2003年我校首次采用普教教材,积极开展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教材)内容按照盲聋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教材处理方法,根据普教教材中的知识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同时,吸收特教教材中的可取之处,使得普教教材与特教教材很好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从而促进学科课程的形成。为提供适合每一位残障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学校严格执行《福建省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计划》和《福建省特教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确保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开齐开足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学科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合理安排活动课程,发挥特长优势,促进全面发展。认真贯彻《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根据活动课程规定的内容、形式,结合学校实际,做到一是科学合理安排活动课程,二是课内外相结合,三是绝不因活动课程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类型综合化、形式多样化、管理常规化,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活动课程体系。通过活动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有 393人次的学生在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得好奖项,其中声乐《盲童的心愿》、《悠悠端午情》、《海峡情》等在省特教学校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和创作奖;聋生的舞蹈《扬帆闹海》在福建省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荣获二等奖,盲生的《单簧管波尔卡》、《牧童的歌》、《聚散俩依依》获得三等奖;《偶趣》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章天财等五位盲生的南音节目荣获第五届省残疾人文艺会演第一名和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三等奖,黄明英、刘顺治等十位盲生多次在我市中小学南音比赛中获得好奖项,学校也连续被评为市“南音教学先进单位”。学生在各级美术书法比赛中成绩优异,林艺欣等7位聋生获得福建省特校学生手工绘画比赛一等奖,19人获二、三等奖;邱于格等6位聋生分别获得福建省首届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大奖赛一、二、三等奖。学生在运动场上摘金夺银,共夺得金牌32枚、银牌26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