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
宁显胜;农经一班,222011303210010
分析背景: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阵痛期,很多经济学家预计这个阵痛期还会更长一些。

引发阵痛的原因很多,其中,资源的稀缺是一个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的依赖于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这种依赖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极大的受限于这种依赖。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人均分配、地域分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稀缺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的水资源概况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综合05年至11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水资源总量在2.8万亿立方米上下浮动。

其中地表水约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约为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我国水资源总量已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则更低。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态势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置于至关重要的位子上。

二、水资源地域分布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我国水资源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域分布极度不均匀。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水资源分布格局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态势和水资源需求极度不相符。

我国北方是传统的重工业地区,西部拥有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对这些地方的限制性作用极度明显。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正是这样的分布状况才使得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显得那么的重要。

除了区域分布的不均外,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稀缺的一个关键原因。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

我国广大的非季风区长期饱受缺水的困扰,而季风区则常发洪涝灾害。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这样的态势深刻的影响着国计民生问题。

图源:百度图片
三、中国每年的用水总量及构成
资源的稀缺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类对他的依存度。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我们将无以为继我们的生存。

从水利部的水资源公报中我们不难看出,每年的水资源总量总是在一个范围内上下波动,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量相对于总量而言也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程度。

但是,为什么中国还总是处于一个缺水的状态呢?水资源的总量是一个概量,在这个总量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量却只有一部分,加之之前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稀缺就显得更加的明显。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单从水资源的使用量这个数据来看,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的发现2005年至2011年这段时间里用水总量始终处于一个上升的态势。

这样的态势绝对不单单是05至11年之间的个例而是一个长期的状态,这个状态在未来还会加剧,会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断的变化。

只是结构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通过对数据的整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理发现近些年用于生态环境补水的水量在不断的增加,虽然这个量还处于占总量2%左右,比较小,但是这个变化在对缓解中国水资源危机起到长远的作用。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四、中国的水资源污染
水资源污染的成因是复杂的,但排污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1997年我国的污水排放量584亿吨,05年增加到了717亿吨,相对于97年增加了22.77%;11年的排污量为807亿吨,相比97年增加了38.18%。

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排污量还会不断的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会有所减缓。

但是面对这么大的基数,就如同中国的人口一样,再低的增长率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巨大的排污量也是未来加剧水资源稀缺的原因。

工业废水的排放、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是一个“硬数据”,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都无法回避这个数据,经济的发展本身就离不开污水的排放,因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如何在现有的排污水平下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显得极度的重要。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根据1997年度枯水期水质监测资料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GB3838-88),在评价总河长65405公里中,Ⅰ、Ⅱ类水河长占32.8%,Ⅲ类水河长占23.6%,Ⅳ、Ⅴ类水河长占27.7%,超Ⅴ类水河长占15.9%。

到2005年,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Ⅰ类水河长占5.1%,Ⅱ类水河长占28.7%,Ⅲ类水河长占27.1%,Ⅳ类水河长占11.8%,Ⅴ类水河长占6.0%,劣Ⅴ类水河长占21.3%。

最新数据显示的2011年的状况是全国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Ⅱ类水河长占35.6%,Ⅲ类水河长占24.0%,Ⅳ类水河长占12.9%,Ⅴ类水河长占5.7%,劣Ⅴ类水河长占17.2%。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水资源保护,对河流的治理,使得水污染有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是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五、水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浪费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稀缺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在此引入一个“用水消耗量”概念来论述我国的水浪费。

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灌溉用水消耗量为毛用水量与回归地表、地下的水量之差,工业和生活用水消耗量为取水量与废污水排放量及输水的退归水量之差。

2007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022亿m3,其中农业耗水占74.6%,工业耗水占11.0%,生活耗水占12.4%,生态与环境补水耗水占2.0%。

全国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2%,干旱地区耗水率普遍大于湿润地区。

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田灌溉为62%,工业为24%,城镇生活为30%,农村生活为84%。

2011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201.8亿m3,耗水率(消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为52%。

农田灌溉耗水量2078.9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4.8%,耗水率62%;林牧渔业灌溉/补水耗水量283.8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8.9%,耗水率74%;工业耗水量354.0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11.1%,耗水率24%;城镇生活耗水量150.4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4.7%,耗水率30%;农村生活耗水量245.5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7.7%,耗水率85%;生态环境补水耗水量89.2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2.8%,耗水率80%。

水消耗是造成最大浪费的根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用水消耗量至关重要。

六、对策
解决水资源的稀缺问题,是一个困难的、复杂的过程。

但是这也是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在此,我将针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一)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减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耗水量。

年人均用水量是一个刚性指标,查阅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指标各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基本稳定在430到460之间,并且这个数据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想通过缩减该指标来减少水消耗是很难实现的。

与这不同的是万元国内生产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总值的耗水量,05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水量304m³,到2011年这一指标降到了129m³,下降了54.27%。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断减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水量是一个解决我水资源稀缺和经济高速发展、耗水巨大的矛盾的重要方法。

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
(二)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用水消耗量。

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在适宜地方发展喷灌、滴灌、地膜覆盖等手段,减少水资源的损耗。

2010年和2011年海口市共投入资金2701万元,建设了咸谅坡高效节水配套工程、遵谭镇大桥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石山镇美福坡节水灌溉工程和遵谭镇龙合坡节水灌溉工程等18 个项目,建设机井、水塔机电
及管道、渠道等。

这些项目建成后,可改善海口市羊山地区12990亩农业灌溉面积,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290亩,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方式比传统的大水漫灌要节水50%以上。

(三)发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据介绍,四川石化项目选择先进可靠、能耗低、污染轻的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了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性。

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全部采用法国得利满公司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回用率大于70%。

(四)适当兴建水利设施,认为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不均。

但是必须注意评估其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不对本地区生存环境造成过度影响时合理利用人的后天性改变自然为人类谋福利。

参考文献:
1)先进污水处理技术超70%污水循环利用;成都晚报
2)有了滴管灌溉既节水又省力;海南特区报
3)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4)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5)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6)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7)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8)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9)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10)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11)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