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摘要: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两岸关系,克服文化认同的困难和阻碍,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两岸

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

统一。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认同;两岸关系;交流合作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本为一体,台湾文化深深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台湾作家李敖2005年访问大陆时写下了《台湾无处不中国》一诗,对此是个很好的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子民,台湾社

会与大陆社会一样都是在中华文化基础上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共同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一直是维系两岸人民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成

为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因此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以有力地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一、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范畴,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狭义的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

形成的,体现该社群的心理、精神、气质和独特追求的生活方式、生存样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总和。[1]广义的文化则包括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活动的总和,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科技、宗教、道德、艺术等多个范畴。本文的讨论主要在狭义范畴展开。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为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一方面,中华文化由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诸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百越文化、闽台文化等等)构成;另一方面,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多的区域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统一体,决定了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刚健、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努力向上的拼搏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容仁厚的精神,要求合理地对待人

际关系、民族之间和思想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他使人们可以在大千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兼容开放精神,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文化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

在不断吸收和融合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中得以发展。同时,它还源源不断地输出自身的文化能量,给异质文化以影响。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古至今中国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吸纳与回馈,

对西方文化学习与借鉴的过程。“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追求统一”的历史意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统一并非一般的政治选择和一时的政治诉求,而是在华夏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是牢牢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沃土之中的民族情感,是中华

民族世代相传的基本社会理念和普遍的价值观。

二、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汉字为符号,以汉语为媒介的中华文化深

刻地影响了两岸人民的生活。“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台湾特色的优秀文化的确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两

岸应该共同努力,来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2]台北“国家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认为,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所谓的台湾文化。中华文化是根基、是范畴、是特色,是台湾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阳光与空气。[3]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宗同源,自古以来由于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的一体化,使台湾的文化深深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首先,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与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和

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步。今日之台湾居民,除早期住民(或称“山胞”)之外,都是近三四百年来中国大陆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祖先主要来

自福建和广东,通过垦猎、商贸、随军、避战、婚嫁等陆续迁入台湾,并在台湾繁衍后代。据1926年12月31日的人口统计,当时全台人口3751600人,其中祖籍为福建省者3116400人,占83.07%;祖籍广东省者586300人,占15.63%;其他籍人48900人,占1.3%。福建籍人口中,闽南人约占97%。[4]特别要指出的是,大陆移民台湾的浪潮前后持续200多年,这种移民不同于国际移民,而是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同一民族,而且主要是同一行政区划内进行的。他们把大陆的社会生活完整地移植到台湾。在此基础上,与台湾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台湾文化。台湾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处处表现出中华文化的特征,秉承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再生能力。

其次,台湾之中华文化根基从未断过。台湾因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在历史上,遭到外国的多次入侵和殖民统治,他们对中华文化进行摧残,推行殖民文化。特别是日据台湾时期,推行“皇民化运动”,禁止写汉字、说汉语、唱民族歌曲戏剧,取缔汉语学校、禁止办汉文报刊,取消中国传统节庆,烧毁汉族信仰的神像。同时,蓄意篡改台湾历史,倡导大和文化,培养皇民意识,企图彻底消除中华文化在台湾的根基。但是,历史并不以侵略者的意志为转移,在遭受外族多次入侵和殖民统治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反而在屈辱中得到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成为反侵略、反割台、反殖民统治的重要武器。从日本占据台湾、实行殖民同化政策伊始,台湾有识之士

就发动以“读汉书、写汉字、作汉诗”为中心的汉学运动,在“皇民化运动”甚嚣尘上的时候,台湾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以各种形式传承中华文化。

1945年台湾光复后,中华文化传统在台湾也得到新的确认和重建。一方面,清除日本殖民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恢复汉语学校、加强国文教育和国语教育,大力推行普及国语运动,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大陆著名文人参与其中,对台湾文化的重建做出重要的贡献。1949年12月,国民党政权退据台湾,随之入台的有百万军队和军政人员,还有大批文化人士以及大量的文化资产。国民党为了表明自己是“法统”的代表,以自己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真正继承者自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做了一些有益的事。特别是随着台湾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推广和提升。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当局还成立了“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客观上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再次,两岸文化的精神纽带相同。儒家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是台湾文化的基干与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学是其主干,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至今仍起着重要作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把儒学传统中基于春秋大义的道德观念、注重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主张经世致用的王道理想带到台湾。郑成功去世后,陈永华继续弘扬郑成功的儒学精神。他在台湾建太学,并令各地设学校,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