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方法创新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选择与实践创新
声屏世界2024/2争鸣与探讨热点扫描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选择与实践创新阴辛百哲摘要:在当今全球化发展浪潮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仍存在国际形象“他塑”、信息流转“逆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中国话语常常处于失语状态。
鉴于此,文章从传播的不同层面深入探究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选择与实践创新,以切实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灵魂之根,凝结着五千年的深邃智慧与历史沉淀,是人类文明共同的文化遗产与绚丽瑰宝。
在新时代,我们应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当代价值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不仅是自身文化交流的需要,更是全球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文化这一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文化体系的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成为促进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力量。
增强国家文化自信的需要。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更是增强国家文化自信的关键途径。
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于对本国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与充分肯定。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不仅能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也能加深全球人民对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及现代发展的深入了解。
这种国际层面的认知和认可,可以进一步增强国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由此形成的内外共振可实现一种文化自信与国际认知相互增强的良性循环。
加强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仅可为全球人民呈现多维度、立体化的中国形象,而且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
一方面,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上,中国文化与其他各国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优秀文化元素,不断促进自身更新和发展。
文化交流如何增进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
文化交流如何增进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已成为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来说,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是提升其全球影响力的关键途径。
文化交流能够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直观地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展览、艺术演出、民俗活动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精美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展览,如陶瓷、刺绣、剪纸等,能够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到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独特追求;精彩的武术表演、杂技演出,则能展现出中国人的力量与灵巧;而富有特色的民俗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能让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团圆意识以及丰富的民俗内涵。
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树立中华文化的正面形象。
在过去,由于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和文化差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华文化存在误解和偏见。
而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可以让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
例如,在影视作品方面,制作精良、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影视剧能够打破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一个真实、多元且充满活力的中国。
同时,文化交流中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能够让外国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友善、热情和包容,从而改变他们对中国的看法。
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同时也将自身的独特价值传递给其他文化。
比如,在音乐领域,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创新,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时尚设计方面,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时尚理念的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品牌。
这种融合与创新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从而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被接受。
教育交流也是增进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课程,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
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的观点:
1. 尊重传统,继承发扬。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这些传统是我们的根基和文化自信的源泉。
我们应该尊重和继承这些传统,同时也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发扬光大。
2. 创新发展,积极推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文化创新,鼓励各种形式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3. 面向世界,开放包容。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开放包容,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元素,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4. 注重教育,培养人才。
文化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和推动,我们应该注重教育,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包括艺术家、学者、技术人员等。
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
5. 加强交流,促进合作。
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和合作,我们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我们应该尊重传统、继承发扬,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拓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途径
拓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途径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国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在提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人们经常谈到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还需要努力拓展途径,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坚持“软硬兼修”,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力。
发展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是增强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当今世界,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够广为流传,就能在国际舆论中获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
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力,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引进和开发先进传播技术的力度,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同时,按照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战略重组,加快建设若干个在国际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话语权的新闻传媒集团,实行跨国、跨区、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实现各种媒体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多重开发、多重利用、高度共享。
除了传播技术、传播手段等“硬件”建设,从业者素质等“软件”建设也不可忽视。
应积极培养具有丰厚人文素养、扎实专业功底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采编人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且熟悉现代传媒规律的经营策划人才,熟悉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新闻传播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推动“借船出海”,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
目前,有大量的海外华文媒体分布在世界各地。
数据表明,海外华文媒体在绝对数量和分布广度上并不亚于英文媒体,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海外华文媒体为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及其后裔提供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他们参与到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列中来。
与国内媒体对外宣传的方式相比,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的方式和途径更加多样,更加贴近当地受众的习惯,不仅在海外华人圈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当地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1、提升文化的凝聚力。
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要拥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也就是现如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会凝聚成社会共识,表现出文化发展最主要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任务。
2、提升文化的吸引力。
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展示出该国家或是该民族特色的文化吸引力。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依附在语言和其他载体上,逐渐凝固和演化成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这种文化环境引导她的国民的行为,达到协调整合社会的作用,并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提升文化的普及力。
也就是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我们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有意识地引导广大民众喜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终使其成为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有意识的加强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学习力度,在教学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展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使他们自觉愿意接受和欣赏。
二、振兴中国文化产业目前形势来看,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特征,我们要找准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满足人民对文化的要求,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首先我们要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文化产业的管理办法,尽量减少政策办法中不足的地方。
其次是深化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文化自己的道路。
最后就是加大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设立规范化的文化产业组织,政府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的建议
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的建议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的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的建议。
一、提升中文教育水平中文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需要提升中文教育的水平。
学校应该加大中文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学好中文。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移动教学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提高中文受众的数量和质量。
二、丰富文化活动多元化、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比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展览、国际文化交流会、中外文化艺术大赛等活动,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在文化活动中要注重创新,和当今世界的文化相融合,传递出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的中华文化。
三、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途径之一。
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我们可以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华文化,进而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四、借助海外华人众所周知,海外华人是中华文化在海外推广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海外华人的作用,通过海外华人的帮助和支持,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
比如,可以组织国际性的华人文化团体,借助海外华人在当地的资源和人脉,拓展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五、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广中华文化的又一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广中华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需要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手段,做好中华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工作,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之策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之策1.引言1.1 概述中国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尽管中华文化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在国际上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中华文化的国际知名度相对较低。
与欧美国家的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有待提高。
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厚而多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形式、历史故事和价值观念等。
然而,由于历史、语言和文化差异,许多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其次,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尚需加强。
国际交流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互鉴与交流。
然而,当前中华文化在国际交流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华文化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促进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因此,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策略。
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如开展文化推广活动、加强网络媒体宣传、开设中文教育课程等,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引进国外文化资源,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拓宽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的人类文化宝库。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更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清晰且有逻辑性的结构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简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简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最根本的途径是通过以发展文化业为重点的文化建设,即不但要提升硬实力,还要发展壮大文化业,以求在全球文明竞争中取得重要优势并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族自信和国家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二是加强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开放、合作、共赢的文化发展路径。
要改革创新思路,提高文化市场开放水平,创新文化部门的工作方式和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各界参与民族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能。
三是建立多元文化的共识体系,构建中国、东方、世界三种文明类型的多元文化共识体系,围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入研究,完善文化强国的理念、目标、政策和实践的共识体系。
四是强化创新力和文化创意力。
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独特特色,把宗教传统文化、地域性文化、民族文化等优秀文化传承与国际文化交流、创新和互通有无融合,加速形成国际化文明格局,推动文化新时代的到来。
五是把中国文化宣传投放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宣传中国文化的势态。
把海外华人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作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节点,充分展示、传播中国文化,使更多区域性的海外市场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形成中国文化影响力辐射到各地的格局,赢得全球文明竞争的制高点。
六是充分发挥外交手段,坚持平等互利、平衡文化交流,同外国拓展文化交流空间,促进文化交流的合作多样化,使我们的文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比较优势的地位。
最后,还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动情报畅通、共享有度,严禁色情暴力等不良元素的滋生,以及努力营造绿色、友善的公众文化环境,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飞跃发展。
简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影响力的措施
简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影响力的措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影响力的提升是当前我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方面。
如何通过文化的方式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本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分步骤阐述以下措施。
一、加强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是重要的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手段。
通过向国际传播中国文化,可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文化输出的力度,如加强对外汉语教育,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
二、提升文化内容的质量文化质量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我们应该重视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还可以提升文化的含金量,为文化输出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文化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是提升中华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入外来文化元素,使得我们的文化更具多样性,让更多的国家愿意关注和接受中国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多元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四、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文化中去。
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文化创作和创新的支持,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五、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文化交流和合作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影响力的有效措施。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中去,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
如派遣文化使节、主办文化交流节等。
最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影响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征文
如何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征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国际交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变得至关重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提升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传媒手段来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可以将中华文明推广到世界各地。
通过开设专门的中华文化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我们可以向全球用户展示中华文明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同时,制作多媒体的视频、动画和短片,将中华文明的传统艺术、音乐和舞蹈等内容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其次,注重语言教育的普及也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重要途径。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通过设立中文学校、中文角、中文电台等学习及启蒙机构,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文,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感受中华文明。
此外,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并向全球范围内的图书馆和书店出版发行,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
进一步,文化交流和活动也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节庆、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
引进国外的文化活动,与国内文化相结合,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融合,将会有助于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于中华文明的扶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同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支持中华文明的传播和推广。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华文化推广活动,引导公众对中华文明的关注和喜爱。
总结来说,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通过多元化的传媒手段、语言教育的普及、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以及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等手段,可以使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出去,与世界各国的文明进行对话和交流,实现中华文明的全球传播。
数字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应用案例
数字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应用案例数字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创新应用和传播手段,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国际舞台,提高文化软实力。
以下是一些数字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应用案例:
1.在线文化教育平台:创建在线文化教育平台,通过数字化的方
式向国际用户介绍中华文化,包括语言、历史、艺术等方面的课程。
这种平台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虚拟体验等方式,使用户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
2.虚拟博物馆和展览: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
术,创建虚拟博物馆和在线艺术展览,让国际观众可以在不同地域通过数字手段亲临中华文化的展览。
这有助于推广中国传统艺术、手工艺等。
3.数字化古籍和文献: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中国的古籍、经典文献
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图书馆,使国际用户可以在线访问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4.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在国际知名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
上,通过创意的文化内容吸引国际用户,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这包括介绍传统文化、美食、旅游景点等内容。
5.数字化演艺和表演: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演艺和表演的创新,包
括数字舞台、虚拟演出等,将中国传统舞蹈、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呈现给全球观众。
6.在线游戏与互动体验:创作以中华文化为题材的在线游戏,通
过互动体验方式,让国际玩家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故
事和文化元素。
这些创新应用案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使中华文化以更直观、丰富的方式传播到国际社会,增强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交流如何增进中 华文明全球影响力提升
文化交流如何增进中华文明全球影响力提升《文化交流如何增进中华文明全球影响力提升》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展开。
对于中华文明而言,积极参与和推动文化交流,是提升其全球影响力的关键途径。
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当世界各地的人们接触到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时,他们能够打破偏见和误解,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认识中国。
比如,通过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绘画等,外国人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于美的独特追求和表达,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这种直观的感受能够超越语言和地域的限制,在心灵层面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文明并非神秘莫测,而是充满人性和温暖。
文化交流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文化交流,这些宝贵的财富可能会被埋没在岁月的尘埃中。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如故宫、长城等,它们不仅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生动写照。
通过国际文化展览、旅游推广等活动,这些建筑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让他们亲眼目睹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从而对中华文明产生敬佩和赞赏之情。
文化交流还能够促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融合与创新。
在交流的过程中,中华文明可以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元素,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中华文明也能够将自己的独特理念和智慧贡献给世界,推动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比如,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在与西方医学的交流中,不断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而中国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等理念,也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冲突等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教育交流在提升中华文明全球影响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中国历史、文化等课程。
他们在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同时,也成为了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文化交流如何增进中 华文化全球影响力
文化交流如何增进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文化交流如何增进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成为了促进各国相互理解、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对于中华文化而言,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还能显著增进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文化交流是一座无形的桥梁,它跨越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
通过文化交流,我们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比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当这些艺术形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时,能够吸引外国观众的目光,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汉语的推广对于传播中华文化起着关键作用。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通过学习汉语,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和哲学。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设立,为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在孔子学院里,不仅教授汉语的语法和词汇,还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
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
影视作品也是文化交流的有力载体。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如《流浪地球》《琅琊榜》等,不仅在国内取得了高票房和高收视率,还在海外收获了不少粉丝。
这些作品通过精彩的剧情、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文化元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它们让外国观众看到了一个现代而又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从而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传播在文化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小说散文,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由于语言障碍,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法被世界所熟知。
通过专业的翻译,将中国的文学作品推向国际市场,能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19年第1期文化建设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在当今中外经贸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新时代创新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首先是明确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中国当前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有木秀于林的骄傲,也有风必摧之的烦恼;有长风破浪的自信,也有不进则退的忧患。
目前,中国的GDP 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正以每年近7%的增长速度追赶美国的经济总量。
随着中国GDP 总量的增长和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体现出的高超能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韬光养晦,今天,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向世界宣介自己的主张、弘扬自己的价值、讲好自己的故事。
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有关注也有猜疑。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采取怀疑态度,“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掠夺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中国搭便车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偏见更是屡见不鲜。
尤其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进行了误读。
有国外媒体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误认为中国在搞“地缘政治”、谋求“全球霸权”。
之所以如此,有文化差异的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较量。
出现舆论杂音、噪音的地方,正是对外传播应该着重用力之处。
从国际舆论格局看,西方话语仍居强势地位,西方四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占据世界新闻发稿量的绝大部分份额,西方国家在传播观念、传播手段上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详细分点解答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详细分点解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分点解答:1. 推广中华文化: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鼓励学校、媒体、社会团体等多种渠道深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 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国家对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
通过设立奖学金、成立研究机构、培训课程等方式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文化事业的人才,提升国家文化领域的实力。
3. 文化进出口: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鼓励文化机构、艺术家、文化企业等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文化活动,举办文化展览、演出、讲座等,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4. 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鼓励文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设计,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增加文化产业的对外输出。
5. 建设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设立文化中心、库展馆,举办国际文化论坛、文化节等,吸引外国人士来华学习、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6. 文化外交: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增强国家的整体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派遣文化使节、文化代表团等走出国门,宣传中国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成就,通过文化合作和文化交流建立友好关系。
7. 强化法律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文化作品的盗版和侵权行为。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文化产业的权益,促进文化创意活动的繁荣。
8. 文化创意产品推广:鼓励设计师、艺术家、创作者等开发创意产品,推动中华文化相关产品的创意设计和推广。
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产品的展览、比赛等,为中华文化赋予时代特色。
9. 教育与人文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和人文交流。
建立中外学术交流项目、留学生交流机制,促进不同国家的学者、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
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
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体系。
中国的汉字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工具,其表达方式、韵律及意境特点,深受许多国家人民喜爱。
为了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推广和传播汉字文化,为推进“汉字经济”和中文教育全面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一、推动汉字文化走向世界推广汉字文化是增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学习和运用汉字,一些国际友人不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汉字文化,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促进中文教育全面发展。
中文教育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载体。
我们应当通过举办中文教师培训、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增加中文交流与合作等措施,为华文教师和华文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学习资源,提升中文教育的质量。
2、加大汉字文化的推广力度。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推广、举办各种汉字文化展等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和特点,让汉字成为世界绘社会文化独特的符码之一。
3、倡导异国汉字学习风尚。
鼓励和推动国外学子、学者积极学习汉字,并培养他们汉字使用的习惯,不仅能有效提高汉字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还能促进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
二、创新汉字创意产业汉字除了传统的文化性使用,也具有创意性使用的特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也能够产生创意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推动汉字经济发展。
可以针对汉字文化,开发汉字商标、汉字文化衍生品、中文网络语言、汉字动画及游戏、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展览等商业化产品,打造一个全新的汉字经济体系,从而扩大汉字的经济价值。
2、发展汉字数字化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汉字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市场潜力,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汉字智能化应用—如汉字输入法,智能汉字识别,以及汉字互联网爆款表情包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要靠文化传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却没能很好地屹立于国际之间。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要靠文化传承还是文化创新,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留下的物质和精神总和,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只是外国人停留于中国文化表象,而是去认同中国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以及内核。
文化传承绝不仅仅是指单纯的老一代将文化传给下一代,文化的苟延残喘不等于文化传承,而更重要的是为文化提供适应它生存发展的土壤.,使其具有旺盛生机。
我方认为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要靠文化传承,理由有三。
第一,文化传承更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
在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每个中国人都在无形中充当了中国文化的符号,而传承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认同自己的文化,从而自发的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进而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
相比于灵光一闪而来的创新的可遇不可求性与不稳定性,这种循序渐进的稳固的向世界渗透中国文化的方式才是我们所主要依靠的。
第二,文化传承更能展示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而中国文化的精华才是真正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主力军。
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确实能够提高中国文化的关注度,但这些表层的创新不还是在为所传承的中国文化精华而服务,这不正为我们分清了主次吗?“快餐盒包装的饺子”虽然可以让更多外国人对中国饺子产生新鲜感,但是假若没有传承的原汁原味的春节文化作为作为强有力的支持,那一时的关注度能等同于国际影响了吗?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吗?第三,如今我们很不愿意看到,许多当代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都失去了信心,而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将中国文化立于国,再推向世界呢?我们今天是不是更应该培养一种对自己文化的信心呢?相信我们文化的精华可以引领国际潮流,可以影响世界。
那么我们抱着这样的态度来传承文化,发展社会,不更是一种良性发展,不仅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也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吗?。
简述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简述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办法: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仅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化多样化背景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作重点。
2、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双重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物质生产领域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而且是精神生产领域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3、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领域的创新,首要条件是形成一个使尽可能多的人们竞相迸发创新智慧、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4、认同自身文化。
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
就此而言,无论是“以洋为美”“唯洋是尊”的西式教条主义,还是妄自菲薄、数典忘祖的文化虚无主义,抑或是目光狭隘、妄自尊大的文化保守主义,都是对文化认同的背离、对文化自信的侵蚀,必须摒弃。
5、包容外来文化。
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程度。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既得益于其所创造的辉煌文化成果,也得益于其有容乃大的文化气魄。
从文化发展趋势看,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任何文化都要在共存中求发展,因此越具有包容精神的文化,就越能获得持久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的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的方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智慧。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以及影响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地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诗词、音乐、绘画、书法、戏剧、舞蹈、哲学、医学、武术等领域,它们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这使得其在国际舞台上具备了较高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通过文化交流的途径,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中国的书法、绘画和剪纸等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使得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如“和为贵”、“仁者爱人”等,广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影响他国的文化和艺术表达,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的茶道、太极拳、京剧等文化元素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为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力的方法为了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从而为其在国际交流中赢得更大的声誉和影响力。
其次,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心得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心得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发现以下几点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1. 增强文化自信:首先,我们需要对中华文明有自信。
要了解和欣赏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技成就。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真正的理解和认同,才能更好地传播给其他人。
2. 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学习外语和了解外国文化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习外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提高沟通的效率。
同时,深入了解外国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将中华文明推广给外国人。
3. 制作高质量的媒体内容:媒体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传播渠道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制作高质量的媒体内容,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和关注。
这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以及社交媒体上的内容等。
优秀的媒体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学习。
4.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文明的发展。
这包括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机构、学术机构和艺术团体的合作,以及参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
总之,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通过增强文化自信、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制作高质量的媒体内容,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
此外,还有几点可以帮助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5. 利用现代科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平台来传播中华文明。
通过建立中文网站、制作文化视频、推出文化APP等,我们能够将中华文明的知识和价值触达更多的人群。
此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论坛,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化观察,也是利用现代科技推广中华文明的有效途径。
6. 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为了吸引更多人对中华文明的关注,我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方法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参与全球文化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次提到“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一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责任担当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定信念。
迄今为止,如何破解“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一全新课题,虽然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相关研究成果很少,这既反映了该问题研究的难度,也迫切要求我们抓紧研究、攻克难关。
一、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形成条件及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利因素分析增强中华文化国家影响力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分析和把握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条件。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要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接受,首先应当有清晰的价值观定位,使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和吸引力。
同时,还要根据他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标准、现实需求,通过成功的翻译、发达的文化产业、先进的传播能力进行有效传播。
此外,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小,还与该国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提升该国文化影响力具有潜在的作用。
具体来讲,一是要有具有吸引力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文化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任何民族文化能否被外部世界广泛接受,主要取决于其价值观的普适性和吸引力程度。
“‘二战’以后,美国的流行文化风靡全世界,除了这些文化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外,最主要的是这种文化形式所承载的精神内涵。
”[3]“崇尚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始终是美国电影的一大主题。
在新型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电子游戏中,美国的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体现得很充分。
全世界的人们,通过美国的流行文化,看到了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青年人的创业机会,激发起人们对民主自由的向往。
”[4]88,194因此,民族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确立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即使文化传播有基本主题,也通过富有吸引力的价值观来体现文化的独特性和先进性。
二是要借助成功的翻译。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是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环节。
“没有翻译,各国的文化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流通,但因为有了翻译,才使各国文化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发生影响,这是翻译更高层面的价值。
”[5]但是,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到两种社会文化,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
真正成功的翻译,必须超出语言表层的局限,从更高更广的文化层面来进行翻译研究。
三是要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和贸易体系。
文化产业兼具意识形态和商品双重属性,文化产品输出不仅会带来丰厚利润,而且还能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带出国门。
任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扩张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都与其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贸易输出分不开。
比如,“在美国,文化产业是支柱产业,并在各个领域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它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
文化软实力,既给美国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更实现了美国观念和价值的对外强力渗透。
美国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美国的军事、美国的武力来形成的,而是靠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和美国人的办事方式、行动原则来形成的,而这,恰恰是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化传播来成就的。
”[6]59因此,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来推销文化产品,是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面。
四是有先进的传播能力。
多样化的传播渠道、高超的传播艺术是传播能力的核心构成。
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是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到文化的传播范围、影响范围和影响效度。
在当今世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传媒集团,对于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主动权至关重要。
五是比较符合他国实际需求。
这里的需求包括现实需求和审美需求两个方面。
所谓现实需求,是指特定的民族文化对于其他民族的现实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所谓审美需求,是指该民族文化能够被对方所理解并产生美的享受。
因此,传播民族文化必须有“量身定做”的意识,只有真正符合他国民众需求的文化才能在异国他乡具有感召力和生命力。
六是强大的经济实力。
任何民族文化要走向世界,固然与文化及蕴含文化元素的载体力量直接相关,也与该国经济实力是否强大密切关联。
一方面,经济实力可以为文化“走出去”提供物质前提;另一方面,经济本身具有“溢出效应”,一个国家经济实力越强,其文化就会越引起普遍关注,外部吸引力和影响力也会更大。
一般来讲,“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可能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要素,但不大可能会拥有强大的‘软实力’。
……物质上的成功使得一种文化和思想变得具有吸引力,而经济和军事上的失败则会导致缺乏自信和特性危机。
”[7]因此,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
文化要真正走向世界,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始终是硬道理。
当前,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首先,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不可抗拒。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频繁,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跨越了国界障碍。
其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世界眼球开始转向东方,世界各国在关注中国发展模式、分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球性机遇的同时,也在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尤其是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与中国在国情上具有相似性,在西方文明走向衰弱日益明显的背景下,他们非常乐意学习中国经验和中华文化,并形成了空前的“中华文化热”。
再次,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张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倡导以和谐为导向的“不结盟、不称霸、不争霸、不当头、不当附庸”的发展理念,这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的精神旗帜,而且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可,并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广泛的认同基础。
最后,随着科学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文化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共识,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文化的普遍重视,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前提。
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现状评估及原因探析客观评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尤为必要。
1.文化“走出去”现状评估。
近年来,我国努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国家艺术创造引导扶持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与扶持规划”、“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工程”等相继实施。
文化“走出去”进入“试水”阶段,电影、出版、演出、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文艺界人士开始瞄准不同国家民众的审美需求,用世界眼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对经典剧作进行创意包装,通过商业化、市场化渠道营销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比如,舞剧《红楼梦》和《风中少林》、舞台剧《功夫传奇》、歌剧《杜十娘》、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蓝猫”卡通系列品牌等在海外都引起强烈反响。
如今,文化贸易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力推手。
“有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
2010年整个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人民币。
图书出版权输出引进比从2005年1:7.2缩小至2010年的1:3,出现明显改善。
2003年至2010年期间,逐步建成的8个文化中心举办的大文化范畴活动达3000余起,参加中心汉语、武术、舞蹈等各类教学培训的学员达3万多人;驻在国部级以上政要出席活动约500余起,在配合外交大局、传播中华文化、树立国家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
”[8]但是,客观地讲,我国文化“走出去”模式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我国采取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手段致力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如文艺团体在国外演出,在各国巡回展出的中国文化周进行文化推介,在世界各国创办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化等。
这些都有力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但也要看到,它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成本过高,参观者不能身临其境地亲身感受文化,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我们在看到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日趋客观和积极的同时,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西方国家已经完全正面地看待中国。
中国文化要真正变成国家实力的组成部分,不是使外国人猎奇式地偏好中国文化表象化的东西,而是必须要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基本价值的体认。
”[9]另外,由于西方国家在科技、国际传播能力、文化产业、舆论话语权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有限,文化产品与海外知名文化品牌相比差距很大,文化贸易逆差仍然存在。
2.文化“走出去”困境的原因探析。
一是重文化交流轻文化贸易现象长期存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和现代文化市场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国际化文化贸易营销体系建立滞后,外向型文化产业集团、世界级文化品牌没有形成,文化“走出去”的长远整体规划不够,这既造成文化对外贸易的巨大逆差,也极大制约了文化的国际传播。
二是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对文化生产力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
在坚持发展的过程中,过度强调经济发展,突出“硬实力”建设,没有把“软实力”置于战略层面来认识,没有看到文化的经济功能,没有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以重视和发展。
有的甚至认为,随着GDP的增长,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会水涨船高,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三是意识形态纠结的长期困扰。
文化走出去,人们最直观的认知,就是要让文化产品走出去。
那么,究竟作为文化核心构成的价值观要不要走出去?政治制度、发展模式要不要走出去?这些问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四是在加入世贸之前,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程度还不高,物质产品的国际化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加入世贸之后,我国还一度过于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对其商品属性认识不足,这使文化产品对外输出一直存在难以逾越的认识障碍和误区。
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我国对外贸易还主要是停留在经济科技方面。
五是对中华文化的开发整理不够。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对中华文化有深入了解,善于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推介给国外民众。
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对中华文明中所蕴含的普遍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文化“珍品”和当代社会先进文化的开发利用不够,还没有形成一批代表国家水准、体现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