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大全(12篇)WORD版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85cde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3.png)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摘要:只要有效的建立起人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一定基础,进而在教育方面实现新型理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改革1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增强自身素养、提升道德观念、完善心灵净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宗旨。
所以,发扬人文精神、以及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中需得以体现,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教研人员需快速解决的现象。
1.1人文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现阶段的重点现如今,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中国伟大繁华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也得以体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世界现代先进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中心。
高中语文教学以指导学生领悟突出的作品,了解汉语语言的特点,写作精华文学作品为重点。
综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充分结合,使语文教学在发扬人文精神,促进文化繁荣上成为重要方式。
1.2响应国家方针对人文精神的重要培养20xx年,国务院印发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优先、看重能力、鼓励发展全面。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灌输人文精神的目的是,解放学生思想,不拘束于应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步发展。
灌输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观念,完善自身素养。
所以,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提升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灌输人文精神。
1.3人文精神教育在新课改中内容增多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力度在我国高中新课改中加强。
在课改内容上注重来源于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发挥语文教学在人文精神教育的载体性、人文性及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共10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331b5116fc700abb68fc58.png)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
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
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
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
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
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
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大全(10篇)-精选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大全(10篇)-精选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d65b2e7dd88d0d232d46a07.png)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大全(1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大全(10篇)以下10篇小学语文论文是由小编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的有所帮助!(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论文摘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正文部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
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
语文教学论文-论文网(精选18篇)
![语文教学论文-论文网(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c08d8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4.png)
“闻”与“嗅(臭、M)”的历时替换研究 2016-01-08
被字句中“被”的句法功能 2016-01-08
山穷水尽疑无路,曲径通幽天地宽――对阅读教学指导感悟现状的思考 -12-27
山东临沭方言的声、韵、调调查简况 2015-12-27
谈有效的语文教学 2015-11-24
浅析汉语方言的保护 2016-06-19
书法与语文教学的连通关系探讨 2016-06-19
浅析《山海经》中的“尸”与“巫” 2016-06-14
稍微和略微 2016-06-13
传统的也是经典的’―浅谈传统语文教学中意会性的现实意义 2016-04-13
探究“句调”的教学技巧 2016-04-13
《诗经》异文古今字研究 2016-03-27
简论训诂学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作用 2016-03-19
词典能否收录数字词探析 2016-03-19
创新视野下语文教学评价新思路的探讨 2016-03-19
小篆字形记号及记号字分析 2016-03-14
论“给我”和“把我” 2016-03-04
无中生有锦上添花―浅谈阅读教学中文本空白的运用 2016-02-23
两周铜器铭文的语言特色 2015-11-18
篇2:浅谈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论文网(精选18篇)
篇1: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浅论转注中的会意形声造字法 -08-02
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新思考 2016-07-03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6-06-27
浅析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6-06-23
202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范文15篇
![202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范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b868aef242336c1fb95e68.png)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范文15篇【一】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摘要:小学教育阶段不仅是知识累积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健康心态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任何科目的教育都需要包含心理健康引导。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素质。
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意义,本文详细分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一、引言伴随着社会的开放性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越发明显,同时呈现过度且单一的现象,例如家长过多地施压给学生,过度追求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不—学生本身的成长以及人格、习惯的培养。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再加上小学语文木身的特殊性,在其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和价值。
二、小学语文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效性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教材中总共有1 2册1 2本书,其中主要是以略读课文为主。
通过对教材分析之后发现教材结构安排是通过精心设计而得,编者也非常注重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以从浅至深的方式学习,教材中包含了科学、社会、自然、人文、艺术等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的内容,例如描写人物的文章中,有—保家卫国的,有勤奋刻苦的,有朴实善良的。
这一些人物形象都是完善学生心理的教学案例,教材本身可以说就是一本心理健康引导书。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仍然需要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的应用能力,毕竟小学语文课程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1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其内容主要包含五种爱,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然、爱科学以及爱自己。
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这一些情感内容,并借助课文当中的“爱”引导学生形成对爱的正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陶冶学生爱国爱人的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pdf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pdf](https://img.taocdn.com/s3/m/13cae0d33c1ec5da51e27043.png)
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 1.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教师首先可以从学生方面入手。
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都不相同,再加上其课前准备的程度也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要尽可能地预测随时会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再思考具体的对策,为丰富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做好必要的准备。
2.明确目标。
教师要考虑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要注意的问题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能会收到怎样的教学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预设为生成预留空间。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时可以把教案进行优化。
很多完整的教案并没有考虑到预设之后的生成资源,这会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整理教案时要为课堂的教学预设留有充足的空间。
二、构建互动平台,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生成 生成性资源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共同体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课程资源。
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过程性和灵活性,很难促进生成性课堂资源的生成。
因此,要想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活动,随时注意课堂的动态,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生成。
此外,语文教师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上,应该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活动中去发现、整合相关的信息,形成并且有效地把握、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
这样做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够促进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资源的生成,构建高效率的课堂。
三、设计问题是使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就需要把课堂变成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研究性的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精选(1)【13篇】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精选(1)【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978732ee06eff9aef80753.png)
浅谈如何在语文环境中学习汉语拼音拼音教学只有放在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开发儿童的智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在语文环境中学习汉语拼音一、指导看图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拼音部分,不管是声母,还是韵母,或是音节词,都附有色彩艳丽的图画。
这些图画或摹形、或示音、或表义。
他们一般比较简单,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观察起来难度不大。
在教学时,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看懂图意,了解它和所学拼音知识的关系,并用语言把图画内容表达出来,借此让学生初步接触汉语拼音的形和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用学过的音节口头组词,发展学生词汇。
一年级学生虽然刚入学,但他们已认识许多事物,掌握了一定的词汇。
因此,在拼音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头组词,发展学生的词汇,从而发展语言和思维。
如教学整体音节“yi”时,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学生可以说出诸如“医生、阿姨、椅子、文艺、艺术、已经、以后”等大量词语。
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些词语中的“医、姨、椅、艺”等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这样,不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掌握了拼音中读准调值的难点,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三、利用童话、儿歌等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开阔眼界。
在拼音教学中,正确读准调值,始终是一个难点,而单调地反复练读又枯燥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这时教师可以用讲童话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让学生用学过的音节词口头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拼音教材中的音节词,一方面是巩固拼音的拼读,另一方面也是为发展学生语言、认识事物提供感性材料。
教学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正确拼读外,还应充分利用这些音节和插图,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表达能力。
如教“he hua”(荷花)时,除了教学生正确拼读,明白图意,还应让学生口头说话。
学生可以说“he hua”很美丽,也可以说成“我非常喜欢“he hua”。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最新8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66f6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a.png)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最新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要适度不理性或过度地使用音乐,会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无意注意,会使得教学效果本末倒置;还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强烈反感,产生“怎么又是这”的感觉,从根本上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有的可能会出现负效应。
课堂音乐原素的运用不只是为了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花哨,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有特别是地学习到语言,凸显语文教学的本位性质。
所以,一节课的音乐和配乐不宜过多,要合理调配达到天衣无缝。
二、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要适时要选择最佳适当的时间播放音乐,这也更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不能脱离教学设计而胡乱配乐,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月光曲》的教学考师在本课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全班学生在《月光曲》的优美音乐中感性“触摸”。
到一课结束前,老师又安排了听音乐写感受,首尾呼应,学生有心理上的准备与认同,做到有话可写,有章可循,才使得书面语言的运用落到了实处——这就很好地做到了在适当的时间当中做合理的配乐。
在课堂开始部分要使用音乐,迁移导入,把学生引入意境,而在课后配乐朗读课文时既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使学生保持了很好的学习状态,又能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实现口语交际的愿望,做到“课虽已毕,趣却犹存”。
因此我们深刻领悟到音乐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把握这种教学设计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和搞好学科整合,服务好本学科的顺利教学。
(一)导入时的需要教师在导入时可以配乐放音,可以先欣赏一段相关的音乐,也可以播放一段视频,用声图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
(二)读和背诵时的需要学生在朗读或是背诵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播放课文的主题音乐,用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性。
(三)写作时的需要习作课时教师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可以播放与习作题目相匹配的音乐,亦可播放轻音乐,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她们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免费)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29b2f03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8.png)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免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要发挥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以及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为此,笔者提出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然而,很多教师在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方面,总是流于形式,而缺乏深入的研究,不能很好地利用互动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法;教师研究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学习之一活动中所参与的各种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所碰撞出的新的火花,这种交流碰撞就可以称为互动。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以后,人们更加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互动,由此取代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互动教学。
新的互动教学法具体参与的主体有教师、学生、文本等,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本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这几种互动的效果呢一、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
所谓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其中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
因为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才能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亲切感和学习的欲望,教师对学生才会更有爱心和耐心。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总是喜欢和自己的老师作对,对自己的老师总是看不惯,甚至非常反感,又怎么会对这位教师的教学信服呢,怎么会愿意听这位老师的课呢如果一位老师对一些学生非常反感,甚至和这位学生之间有过节,那么教师又怎么能做到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呢这样也会影响他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这样,师生之间的氛围才会非常和谐,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遇到生活有困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尽量做到有耐心的帮助他们。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老师把习题讲解了好几遍他都还不会,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着急,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而要学会反思,为什么学生还不会是他没有认真听,还是自己讲的太难,不符合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要善于安慰学生,给学生信心。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十篇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700781f46527d3250ce095.png)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十篇本文是一篇语文教学论文,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
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
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一引言(一)选题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①“工具性”意在明确学生“因何而学”;“人文性”则揭示了学生“如何去学”。
两大主题也构成了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完整过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在于:“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重视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开展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活动。
” 我国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普遍偏低,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考试中仍是一个非常大的困扰,甚至是长时间攻克不下的主要难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十分缓慢。
究其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恐怕还是因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应有的有效策略。
通过研究发现,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的过于完整,错误地以为只要掌握了系统的语文知识就自然而然能够形成语文阅读能力,因而在阅读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力求讲透讲深,似乎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的任务就是把阅读的文本内容咬碎嚼烂之后再喂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识记教师讲解的文本内容。
因此,掌握教材内容、知识点,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甚至成为唯一目标。
中小学的教师教学论文(精选12篇)
![中小学的教师教学论文(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bbbc7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0.png)
中小学的教师教学论文(精选12篇)中小学的教师教学论文(精选12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一起来看看中小学的教师教学论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中小学的教师教学论文篇1摘要:新课改标准要求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师生地位发生明显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成为主导。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技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
关键词:教师技能;教师素养;核心素养培育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是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标的,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成为这一任务完成的具体实施者。
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而言,他们在接受新知识、健全思想人格等方面都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教育的方法、手段都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加以改进。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等方面加以提升。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
[1]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其实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因为数学所研究的理论概念不同于语文、政治等文科类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学生理解和运用比较困难,必须有教师加以解析和指导。
但是,教师解析和指导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而这个技巧就是教师所应该探寻的教学技能。
一、教学语言的优化教学语言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这是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表述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成果。
一方面是对普通话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普通话。
其实,很多地区都有方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知转换,而是用方言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符号等的识记都是以方言的形式进行,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与其他人对相应的知识进行交流表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语法正确,流畅通达。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d93f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8.png)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综合技能。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输出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能力表达方面找到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近几年应试教育的压力比较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上,而疏于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方面,对于语文课时和课业的安排也不够充分。
这也导致教师在比较短的课时里除了授课不能很好的兼顾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课业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的针对性安排,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放在重点。
学校和教师的这种应试态度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的长远发展。
(二)学生自身对提高表达能力的认识不足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教师和学校所采取的态度,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表达能力的不重视。
再加上我国的教育体制尚不完善,学生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技能,但是很多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另外一方面就是由于学生缺乏深入认识,所以对于语言表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师有限的语言表达的训练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一)鼓励学生的口语表达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仅包括书面表达也包含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为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做好关键的铺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a2ab1ae5763231126fdb1157.png)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第一篇:小学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开放识字一、开发资源,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叫“语文书”的怪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我校学生有部分来自农村,家长多做些小生意,门面里有许多物品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
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会有多么高兴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有时还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扩大识字量。
二、寓认于玩,活动中识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教学“喜”字,用猜谜语的形式出现,老师出示谜面“一口吃掉十颗豆豆”,学生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猜出谜底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字。
在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如在教学“趴”时,一名学生说他可以编个字谜“八只脚”。
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三、识用结合,练习中识字。
新课标指出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早进行阅读。
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以达到两千余字。
教师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学欣赏》,开设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儿歌、故事欣赏与创作》,如让学生阅读注音读物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创作中用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十八篇)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十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6c69e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d.png)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十八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创造宽松环境,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就需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到在一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轻松活跃就需要老师有效地结合学情,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也只有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学生才能以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其中。
高中生喜欢直观形象化的知识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小品表演、课堂游戏、朗读比赛、情景表演等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评价机会和评价空间,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还缺乏一定的交际技巧,再开口评价的起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对学生进行适当、正确、积极的引导评价,由此建立起学生课堂评价的信心。
在学生基本开始参与评价之后,还要适当采取小组竞赛、大组交流等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评价能力,掌握评价技巧,提高评价信心。
二、强化评价引导,给足评价时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开展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评价的有效、真实。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往往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手段比较单一,很少给学生评价的机会,造成学生开口困难,敷衍心理较为严重。
另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堂评价,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价,说得不好还会遭来同学的鄙视,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明显不足。
为了让课堂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有效的了解学情,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对于处在中下层的学生来说,鼓励他们,并且让他们多评价,在课堂上保证他们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课堂评价的机会。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做到引导为主、激发潜能。
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评价的难度,在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上提出相关的要求,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开放性评价,不约束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评价习惯和评价能力。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6篇)-语文论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6篇)-语文论文-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2cdc1b6137ee06eef91805.png)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6篇)-语文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语文字词教学方法一、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慢功夫,就像燕子筑巢一样,需要一点一滴地垒起来。
汉字学习靠的也是日积月累,要懂得“贪多嚼不烂”的道理,绝对不能急功近利。
字词的积累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
坚持每天学一点儿,每天懂一点儿,每天积累一点儿。
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将来厚积薄发。
字词教学一定要以一带三,不能就一个字论一个字,就一个词论一个词。
例如长春版教材《犀粪蜣》一课的教学,文中有“晨曦”一词,“曦”字很难写,历来是学生最容易写错的一个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个字拆开,让学生先学习“羲”,知道“羲”指东方或东南方。
“日”与“羲”联合起来表示“东方或东南方的日光”,或表示“春季或春夏季的日光”。
“曦”的本义:东南方的日光,或春夏季的日光,并鼓励学生查找“伏羲氏”的资料。
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认识了两个汉字,同时又了解了“伏羲氏”的故事,既学习了汉字,又渗透了中国文化。
另外,文中还有“撬棍”一词,“撬”非常容易写错,教师可以将“撬”和“橇”进行对比教学,先让学生认识“毳[cuì]”字,知道“毳”的意思是指人体表面除头发、阴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细毛。
让学生总结出这两个字虽然字形相似,有共同的部件,但是由于部首不同,词义大相径庭,词性也不同,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如此教学,相信学生不会再误写这两个字了。
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散学生思维,可以以词语其中的某个语素为词头或词尾,让学生再找几个类似的词,补充学生的学习内容。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别用“撬”和“橇”进行组词,也可以再找几个带有“毳”字的汉字。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启发学生勇于提问题,比如,在教学长春版教材七年上《〈论语〉八则》一课时,了解孔子是教学的重点,孔子的名字也是学生识字的媒介。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精选9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36c7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3.png)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精选9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
”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
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
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
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
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
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
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二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能够参加中心小学中层岗位的竞聘演讲,给大家汇报我教育工作中的探索和追求,我要表示两层谢意。
首先要感谢xx市教育局、xx镇党委政府,是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我创造了这次演讲的机会。
我还要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是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工作的倾力帮助和鼎立支持,才使我过去的近十年的行政工作之路走得十分坚实。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大全(通用10篇)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大全(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943f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e.png)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大全(通用10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大全(通用10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论文篇一一、组织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举办语文知识运用比赛,比如针对一二年级,将易错字、形近字精心编排成组词语的形式,考察学生在字词基础方面的运用能力;针对中高年级,以读写结合点为主要内容,考察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得知低年级学生的组词掌握较好,错误较少;而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小部分学生能写出真实情感,立意新颖,结构完整,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三、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在认真批阅、精选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予以充分的肯定,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写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提升作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有一个熟悉得可以下笔千言的世界,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这个独特的内在的世界,从实践的层面尝试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独特的内在的世界”。
写作的目的是自我思想情感的表达,怎样让自己的表达更精彩、更吸引读者。
语言是载体和工具,只有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作为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教师在作文讲评中要把握好讲评的重点,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经过讨论,大家会深刻地地认识到:写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语文考试,更是为了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只有养成内视的习惯,才会发现生活的真,才会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时才能真正地抵达心灵。
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a0e77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9.png)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15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1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
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
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
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
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
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
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论文大全(12篇)(篇一)语文课堂教学运用讨论法应注意的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虽然,讨论法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广为运用。
但是,就讨论法的运用而言,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那么在运用讨论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讨论的设置1、讨论环节的设置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传统课堂教学总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形式,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千篇一律,即“讨论加回答”。
教师纷纷追赶这一时尚,不管什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都运用讨论法。
讨论时,学生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讨论后,大家又七嘴八舌地抢着发言,可谓是热火朝天。
但是这种讨论的实效如何呢?教师不应把讨论法当作一种教学的点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法,不能盲目随意,使讨论流于形式,而不见实效。
讨论法的应用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在教材的重难点处、在理解的疑惑处、在学生能够有“发现处”、在学生可能发生争论处等具体教学中难度较大,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地方可以设置讨论的环节。
谨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服务的,不可滥用。
2、讨论主题的设置要有价值。
有的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的设置一个讨论题,或干瘪无意义引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或过于高深,不知从何讨论起,或与本课教学无关,没有教学意义。
我们设置讨论题时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所设置的讨论题在内容上要注意整体性,要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价值,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让学生讨论:“父亲是如何教我爬下山崖的?”就没什么价值,也引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
如果讨论:“父亲不直接把我抱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试着分析一下。
”就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能讨论出新意。
3、教者在设题的同时要明确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歧,并明了自己如何引导。
有些教师设置讨论题时总是一厢情愿,想当然的认为讨论就应该按照某种“路子”走下去,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不熟悉造成的。
也是对设置讨论的不尊重。
既然是讨论,就会出现分歧,有些分歧甚至于会很大,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预想好会有哪些分歧,该如何化解为好。
当然,讨论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分歧,这是就更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引导。
二、讨论前要做好相应的工作1、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明了讨论的目的和要求、讨论的方法,必要时搭建科学的平台,提供相应的资料。
为便于学生的探究,除课本资源外,应尽可能多渠道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启发思维的背景资料、相关资料等各类学习资料。
2、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是讨论的基础。
学生没有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思考,就不会有有价值的讨论,也就不会有有价值的收获。
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
如有的教师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先是教师和学生读一读诗歌,学生还没有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就让学生串讲诗歌大意,这种教学是无意义的。
学生没有和文本的深层对话,就去生硬的阐释诗歌内容,其学习价值很低。
不要担心花时间给学生深入思考会影响进度,实际上学生深入思考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讨论的质量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三、讨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目前的一些课堂讨论是“伪讨论”,教师强制学生一起向预设的答案进发,不允许学生发表有悖于教师要求的自我言论,这种讨论不是真实的讨论,是以讨论的形式完成以往的一言堂的内容而已,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
不允许不同意见,就无从形成新的见解,反而更加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不能得到尊重,自然对讨论失去兴趣。
例如某教师教授《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讨论时提出“我”的父母在叔叔游手好闲的时候讨厌他,在他有钱的时候希望他回来,在他破落的时候躲开他,这看不出资本主义的“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人们的正常反应。
教师立刻就强调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就是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
实际上人性中的美丑才是作者要在这篇文章中深入探讨的,教师一定以过时的政治角度去解读它,而且强迫学生接受,天长日久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就会对讨论失去兴趣。
只有鼓励学生不断的说出他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才能在讨论中不断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才能使学生达到进步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兴趣,才会越来越喜欢讨论,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2、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差异作为展开讨论的资料。
(1)、教师不是讨论的核心,他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介入讨论。
在讨论进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进行的当儿,有错误给以纠正,有疏漏给与补充,有疑问给予阐明,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
”(叶圣陶)但是教师决不是讨论的核心,核心应该是学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纠正错误,走向正确,逐步提高认识。
如在教授《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学生提出“小桥流水人家”是温馨的快乐的景象,看不出作者的哀伤。
这时就会有很多同学产生相同的疑问,这时候教师不要急着给予回答,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体味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可能就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相类似的诗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在古典诗歌中这是一种写法,让学生在分辨中得到正确的认识,这时教师再教给学生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了。
(2)、学生之间的差异更是良好的讨论“资料”。
没有差异就不会产生讨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对生活的情感、个人的语文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必然存在差异,同处一个课堂之中,这种差异就会产生争议,这种争议正是课堂讨论的物质基础,有了争议就会有讨论,有了讨论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
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一定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并想办法将其变成很好的教学资源。
3、讨论中少给些掌声,多引导学生反思。
有些教师习惯在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掌声,掌声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有益于鼓励学生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掌声过多也会产生疲劳,学生也就不再以此为意了。
掌声代表着鼓励,在讨论中,除了对发言者的鼓励之外,我们是不是更应多重视引导学生反思。
反思我们的思考应该更有益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更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度。
我们讨论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大家各抒己见,而是在民主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清晰的交流思想,,引导思想认识的进步。
四、讨论后应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价反思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讨论后应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价、反思。
这种反思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对话。
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语言表述过程进行检验和反省的过程。
这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时间久了,学生会逐步形成反思自我、超越自我、促进自我不断发展的动力。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快乐的。
让师生在共同讨论交流中,得到精神欢歌,得到心灵的愉悦吧。
(篇二)“语文课堂教学”新探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也尤为重要。
当前,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十几年,面对新的课改大环境,语文课堂教学也相应发生了转变。
为此,笔者从语文课堂、教师、学生等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究和思索,力争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以及为同行提供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特征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新课程、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等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
然而,我们在这些“活”的试验课堂氛围中,往往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语文双基知识;片面强调个性而忽视及时引导;讲台做秀,失去自我等等。
究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敢放手,对学生卡的过死,没有给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方式及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究,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一、语文课堂成为学习乐园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出兴趣,教出味来,还要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与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变愿学为乐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所谓的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是意味着平等参与,平等对话。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释放,洒脱驰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比如在学习了蒲松龄的《狼》一文后,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狼的“狡黠”的形象。
临近下课时我启发学生,除此之外,狼是否还有正面的形象,值得肯定的形象呢?第二节课伊始,一位学生找到了一篇名为《母狼的智慧》的文章,文中写了一头母狼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子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而另一位学生则找了名为《狼与鹿》的故事,人们为了保护鹿杀死了那里的狼,结果因为人类破坏了生物链反而使鹿的数量骤减。
这样的语文课堂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一方快乐的天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教师由主导者成为引导者新课程提出:“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
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
只有这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有所着落。
作为新课程实践的广大教师应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合作中学习,教师不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权威的形象出现,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传统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其角色行为表现为:1、建立一个接纳支持性的宽容课堂气氛,以便和学生平等对话,在协商中建构有意义的世界。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