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正式

合集下载

童趣教案(多篇)

童趣教案(多篇)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认识童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童趣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童趣的定义与特点童趣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童趣在教育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讨论:什么是童趣?分享:童趣在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充满童趣的教学活动第二章:童趣的故事欣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故事欣赏,培养对童趣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取童趣元素2.2 教学内容童趣故事的选择与欣赏童趣故事的分析与讨论童趣故事的创作与分享2.3 教学活动故事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篇童趣故事故事分析:学生分享对故事中童趣元素的看法故事创作:学生分组创作自己的童趣故事并进行分享第三章:童趣的绘画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童趣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童趣的能力3.2 教学内容童趣绘画主题的选择与创作童趣绘画技巧的指导与实践童趣绘画作品的展示与评价3.3 教学活动绘画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童趣主题绘画技巧指导:教师示范童趣绘画技巧并进行实践指导绘画创作:学生进行童趣绘画创作并进行展示第四章:童趣的游戏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游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具有童趣的游戏的能力4.2 教学内容童趣游戏设计原则童趣游戏设计方法童趣游戏设计的实践与评价4.3 教学活动游戏设计原则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游戏设计原则游戏设计方法学习:教师介绍童趣游戏设计方法并进行实践指导游戏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具有童趣的游戏并进行展示与评价第五章:童趣的语文教学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语文教学的能力5.2 教学内容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语文教学实践与评价5.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语文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六章:童趣的数学教学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数学教学实践与评价6.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数学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七章:童趣的自然科学教学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能力7.2 教学内容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自然科学教学实践与评价7.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自然科学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八章:童趣的社会科学教学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社会科学教学的能力8.2 教学内容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社会科学教学实践与评价8.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社会科学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九章:童趣的艺体教学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艺体教学的能力9.2 教学内容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艺体教学实践与评价9.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艺体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十章:童趣教育的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童趣教育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对童趣教育的反思能力10.2 教学内容童趣教育的优点童趣教育的不足童趣教育的改进方法10.3 教学活动优点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童趣教育的优点不足分析:学生讨论童趣教育的不足反思与改进:学生分组进行童趣教育的反思与改进方案设计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童趣教育展开,分别从童趣的定义与特点、故事欣赏、绘画创作、游戏设计、语文教学应用、数学教学应用、自然科学教学应用、社会科学教学应用、艺体教学应用以及童趣教育的总结与反思等十个方面进行阐述。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

(2)领悟作者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童趣细节,激发学生的思维。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的时光总是充满了快乐和趣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童趣》,作者就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感受那份纯真和欢乐。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沈复(1763 年—1825 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

清代文学家。

他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童趣》就出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小组交流,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4、重点字词讲解(1)余忆童稚时余:我稚:幼小(2)能张目对日张:睁开(3)明察秋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鸟兽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藐小:细小纹理:花纹和条理(5)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6)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作(7)心之所向向:向往(8)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有的果然:果真(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抬强:同“僵”,僵硬(10)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白色(11)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12)使之冲烟而飞鸣冲:冲着(13)作青云白鹤观观:景象(14)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15)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五)理解课文1、思考:作者围绕“童趣”写了哪几件事?明确:作者围绕“童趣”写了三件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精品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精品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童趣》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理解,对童趣的描述、描绘和体会;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段落大意;学习并运用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童趣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

2.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部分成语和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对童趣的描绘和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充满童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a.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b. 教师引导,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

2. 阅读文章,整体感知a.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分析文章,深入理解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段落大意。

b. 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

4. 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巩固知识a.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童趣》2. 段落大意:一、童年的美好回忆;二、童趣的描绘;三、童趣的意义。

3. 重点词汇与成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趣味盎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词汇,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在运用成语和词汇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童趣的成语和词汇,进行积累和学习。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与社会》中的《童趣》一课。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回忆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描绘出充满童趣的画面;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与纯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描绘出充满童趣的画面。

2.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照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3. 讲解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童年的乐趣。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典型例句,分析其写作技巧,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描绘一个自己童年的美好画面。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完成一篇描绘童年趣事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童趣》2. 主要内容:童年的美好与纯真描绘童趣的方法与技巧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童年趣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童年的乐趣,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童趣,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童趣 教案(1)

童趣 教案(1)

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趣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开发童趣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设计和实施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供有趣的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2.学生: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电脑、纸和笔。

三、教学内容3.1 童趣的概念童趣是指教育活动中充满童年时期的快乐和乐趣。

童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童趣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和灵活。

3.2 童趣教学的方法和技巧1.创造有趣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与的环境。

2.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设计互动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4.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5.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3 有趣的教学活动设计1.故事讲解:讲解有趣的故事,通过跟随故事情节,学习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游戏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语言的运用和交流。

3.创意绘画:利用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科学实验: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科学原理。

5.团队合作活动:设计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或小练习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导入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和示范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

4.学生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教学拓展:设计拓展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童趣初中语文课文《童趣》教案

童趣初中语文课文《童趣》教案

童趣初中语文课文《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童趣》。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童趣》的朗读和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童趣》的文本。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

3.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引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兴趣。

(2)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讨论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童年生活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体会,对童年生活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和作品质量。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1)教师提供其他描述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王子》等,供学生选择阅读。

七年级语文《童趣》的教案

七年级语文《童趣》的教案

七年级语文《童趣》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童趣》的主题和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童趣》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童趣》,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解释生词和难点。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训,强调重点和难点。

2.2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引导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童趣》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材料学生课本《童趣》。

笔记本和文具。

相关图片或故事资料。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速度。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进步情况。

4.2 教学反馈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

作业反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具体的评语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测试反馈:教师在测试结束后给予学生详细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提高方向。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童年故事或趣事。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讲解自己的童年经历和趣事,增加学生的了解和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或成长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关于童趣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童趣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童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童趣的概念,培养幼儿发掘童趣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幼儿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寻找和发挥童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在合作中与他人分享童趣。

二、教学内容1.童趣的定义和特点2.寻找童趣的活动3.分享童趣的经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童趣的概念和寻找童趣的能力。

2.教学难点:帮幼儿理解童趣的特点,并引导幼儿寻找和分享童趣。

四、教学过程1. 打开话题引出“童趣”这一话题,让幼儿说说自己对童趣的理解。

(5分钟)2. 讲解童趣的定义和特点让幼儿听一听老师对童趣的定义和特点。

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童趣?童趣有什么特点?(10分钟)3. 寻找童趣的活动让每个小组自己商量一个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这个游戏或活动寻找和发挥童趣。

(20分钟)4. 分享童趣的经历让每个小组的孩子分享自己的活动经历,分享的方式可以是展示图片、讲解游戏规则、表演等。

(25分钟)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到童趣是可以随处可寻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分享让我们更加快乐。

最后鼓励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寻找和发挥童趣。

(5分钟)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对简单的定义可以进行简化、重点讲解童趣的特点、指导幼儿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童趣经历等。

同时,对于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要给予耐心和支持,给幼儿更多关爱和赞美,增强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开展。

《童趣》国培教案

《童趣》国培教案

《童趣》国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趣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童趣场景,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中所描述的童趣场景的体会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童趣场景的理解和体会。

2. 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情景表演。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童趣》。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童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测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4. 情景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反思。

6.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完成作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景表演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景表演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评价标准:(1)课堂表现评价: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

《童趣》国培教案

《童趣》国培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童趣》国培教案学科领域:小学语文课时安排:每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童趣》,了解和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童趣》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资源:1. 课文《童趣》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作文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分享童年的趣事。

2. 引入课文《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童趣》,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步骤三:词汇和句式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学生跟读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四:主题和情感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课后复习。

二、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童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互相评价。

四、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童趣主题活动,如童趣运动会、童趣绘画比赛等。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3. 学生互赠童趣小礼物,增进彼此的感情。

五、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童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童趣》教案优秀

《童趣》教案优秀

《童趣》教案优秀《童趣》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歌曲,感受歌曲中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习歌曲,激发音乐情感,体会歌曲所描绘四季美丽的景色和童年乐趣,能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歌曲意境。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感受节拍(休止符),能与同学合作初步感知二声部声响。

教学难点:节奏的准确和休止符的停顿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授1、谜语引入(媒体出示谜语)师:上课之前老师献给大家猜个谜语:有个伙伴真奇怪,每年忙着转不完。

转得大地变新颜,转得人们换新衣。

聪明的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朋友是谁?(出示“四季”)2、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3、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为什么?师:其实,每个季节都挺有趣的,不是吗?请看······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画面(配背景音乐四季童趣伴奏)。

师导入:春夏秋冬是那么多姿多彩,其实春夏秋冬里还有许多童年的趣事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春夏秋冬里去寻找四季的童趣。

(出示“童趣”)师:(初听歌曲)请欣赏歌曲《四季童趣》。

欣赏后告诉大家,歌曲当中有哪些童年趣事,边听边用你的动作或者表情来告诉大家。

..................河边嬉戏......摘果子......玩雪橇......(依次播放四幅图片)师:看着这些孩子们玩的那么开心,我们也跟着他们开心的。

拍手再体会一下童年的快乐吧!(听歌曲第二遍,学生拍手伴奏)师:看起来大家听得很开心,谁能用四个表示温度的词来说说对对应的四,(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说的真好,不如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生:......师:请大家翻开书P,首先请同学们自己看看曲谱,边听边试唱一下,看有哪些节奏是你觉得难唱准的,圈起来告诉老师。

童趣教案优秀10篇

童趣教案优秀10篇

童趣教案优秀10篇《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几个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步骤:一、联想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感知积累(一)指导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

请一位同学试着读。

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

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

师强调指导。

(二)学生自由诵读(三)概括课文内容。

(四)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五)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成语有哪些?三、品读赏析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

四、探究讨论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五、延伸拓展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六、总结收获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童趣》的教案(精选9篇)

《童趣》的教案(精选9篇)

《童趣》的教案(精选9篇)《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难点:1.创编活动。

2.有感情地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

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

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地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

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1(交流、处理、试唱)四、创编活动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 ‖ 6 1 2 3 │ 5 6 │ 5 3 2 1 │ 6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听着音乐下课。

《童趣》教案篇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

教学理念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创作。

表演《四季童趣》教学基本要求1.这首带有通俗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演唱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不要按小节或音节为单位进行学唱,不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话说童年,拓展延伸篇一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童年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飞逝不见的箭;童年是一颗方糖,甜在心里;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童年是那无忧无虑四处游荡的风;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地摇啊摇;童年是奶奶的传说充满好奇与幻想……教师小结:你们看,我们每个人说一句很美的话,组合起来还是一篇散文诗呢!理清叙事顺序,探究感悟意趣篇二1、学生集体背诵全文,思考、交流:⑴文章首句叙写自己童稚时获得的“物外之趣”,依朗读时对句意层次的把握,分析第1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⑴课文第3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什么?⑴第4段中“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句中庞然大物指什么?所拔之山,所倒之树又分别指什么?⑴课文分叙部分描写了儿时哪些“物外之趣”?⑴文中有哪些描写作者神态的句子?表现出儿时的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明确:⑴文章开篇仅用32个字,以“物外之趣”总摄下文叙事,行文简洁。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看不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⑴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林”指丛草,“兽”指虫蚊,“丘”指土砾凸者,“壑”指土砾凹者。

⑴句中的“庞然大物”指癞虾蟆,所拔之“山”指土砾凸者,所倒之“树”指草。

⑴文章分叙部分描写的“物外之趣”有:①观蚊成鹤。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第一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童趣》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清代文学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动描述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并鞭驱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后将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实知识点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力争为后面逐渐加长加难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的诵读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如“鞭”“驱”“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

2.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当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语法”,这些新课标中的要求在目标1和3中得以体现。

目标3则力求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物外之趣”。

2、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突破方法:导入时辅以歌曲,再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多遍朗读,每一遍朗读都有一个目标,由浅入深,培养语感,感受领会“物外之趣”。

探究时步步深入,由文章到生活注重课内外的链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领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应当提示朗读节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品位童趣。

2、合作探究法:在落实课文的翻译,赏析课文,生活链接时都可以引导小组相互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文章主旨。

五、课时设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应当设计为两课时。

但为保证本篇说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把它设计为一大课时,把前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后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也是可以的"。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童趣》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

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

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

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

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基于以上分析和设想,我的设计是:教学目标1、朗读以至背诵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童趣》教案(优秀6篇)

《童趣》教案(优秀6篇)

《童趣》教案(优秀6篇)《四季童趣》是一首儿童歌曲。

由秦全华作词、刘卫平作曲。

收录于《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中。

四季童趣公开课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内容:《四季童趣》教学要求: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能用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创编歌词和节奏型。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内容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收集代表本组季节的歌,认真演唱,并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媒介准备:多媒体,小黑板,VCD光盘,音响系统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用音乐问候同学们!(加上动作和笑容,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轻松)同学们回应。

二、课前引导师: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橇。

一年四季快乐多,季季都有新歌谣。

今天老师要组织大家来个《歌曲大比拼》,你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演唱课前收集的代表本组季节的歌,哪组唱的最多就获胜。

学生分组表演三、新歌教学1、谈话导入春夏秋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不同的季节留给我们不同的记忆,同学们,谁说一说,在四季里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学生交流在不同季节里有趣的活动)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它向大家展现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眼中充满童趣的四季,听一听,歌中唱到的活动有哪些是你熟悉的?(揭示课题,板书:四季童趣,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曲。

)(多媒体课件展示)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3、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初步熟悉歌曲。

4、复听,播放多媒体或VCD(童声齐唱)。

5、教学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视唱歌谱,教师及时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地方。

6、教学歌词,先按照节奏读一遍歌词,再跟着钢琴唱歌词,特别要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准确性。

表现好力度记号的要求,如“鱼虾螃蟹……笑声在追赶”由mp到mf 再到f,要不断推向高潮。

7、在基本唱熟后提问:怎样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趣”呢?启发学生从声音、演唱形式、力度速度等方面考虑。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童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在田野间捕捉蜻蜓、蝴蝶的趣事,展现了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书、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童年游戏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生字词的读音、意思。

3. 精读课文逐段阅读课文,分析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连线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口语交际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童年描述一下你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一件事,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我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和表哥一起去捉泥鳅。

那天,我们拿着小桶,来到稻田里,泥鳅滑溜溜的,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捉到几条。

虽然衣服弄脏了,但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关于童年游戏的资料,下节课分享,增加学生对童年生活的了解。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体会作者的童真童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细节描述的理解和体会。

2. 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童趣,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童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主题,讨论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6. 练习写作:从生活中发现童趣,进行写作练习。

7.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8.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童趣》原文及相关注释。

2. 教学多媒体:相关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童趣案例,供学生参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完成课文朗读和内容理解。

童趣初中语文课文《童趣》教案

童趣初中语文课文《童趣》教案

童趣初中语文课文《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认识到童年的美好和珍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童年的怀念和珍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追求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童趣》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卡片。

4. 写作练习的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童年回忆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美好和珍贵。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卡片,学生进行认读和学习。

(2)通过例句和实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4. 课文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方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一篇小作文。

2. 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它写一个句子,并画出相应的图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表情和流畅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树根吗?树根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正是这不同的形状,给人们提供了想像的空间,而艺术家便借助想像把它雕成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就是根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件作品。

这些作品都是想像的结晶,也可以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自己的语言把根雕作品的画面描述出来。

(学生回答)尤其是天真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想像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像力的文章——《童趣》。

(二)作者简介
沈复(1763~?)中国清代散文家。

字三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一生为幕僚。

《浮生六记》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三)文言文导读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
2、用心领会,能见言而知意
3、积累文言词汇
(四)给生字词标音
童稚(zhì)藐小( 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云端(lì)
怡然称快(yí)凹凸(āo tū)土砾(lì)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癞虾蟆(lài há ma )
(五)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例如:一、主谓之间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二、动词和宾语之间
2、见/藐小之物
三、修饰成分和中心语之间
3.必/细察其纹理
(六)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然后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蹲其身,使/与台齐。

7、见/二虫斗草间。

8、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然后再请个别同学来读,并给予相关指导
(七)翻译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果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

4、兴正浓
5、方出神
6、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的;仔细观察
8、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暗自、暗暗;在
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脖子;通“僵”僵硬
10、徐喷以烟。

慢慢地;用
11、果如鹤唳云端。

果然;鸟鸣
12、以丛草为林。

把……当作,把……看作;树林
13、兴正浓
兴趣
14、方出神
正好,正在
15、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抽打;驱赶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注意按照我们早上教给你们的划分节奏的方法来指导朗读。

二、文言文句子翻译六法
⒈扩:单音词扩成现代汉语双音词
如:能张目对日。

能张眼对太
够大睛着阳。

⒉换: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

如:昂首观之。

抬头看它们
⒊留: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人地官名)
⒋删: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副词。

果然鹤也—果真是鹤
5.用自己的话讲清文言意思
如:怡然称快。

高兴得连声叫好。

6、补:省略内容或关联词补出来。

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
7、调:特殊句式调换顺序
三、疏通文意
分小组讨论并翻译课文
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能看得清最细微的事物,(只要)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线条和花纹,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然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观看它们,脖子因此而变得僵硬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
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一幅青云白鹤图观赏,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此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凸出来的土块当成丘陵,凹的部分当成山沟,想象着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四、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只要善于观察事物就会有物外之趣、
2.主要讲了作者童年三件趣事。

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

——观蚊如鹤
2)在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
3)见癞蛤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蛤蟆
六、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如:丛草—树林虫蚊—禽兽土块—峰、谷
(2)丑—美。

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七、如何寻找物外之趣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

“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

它是一种精神体验。

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

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

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八、多角度思考问题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是将它处死?
参考答案
1、珍惜生命,热爱小动物。

2、处置有度。

3、不忍心。

九、知识梳理
见藐小之物(助词,的)
之心之所向(助词,名词和动词之间,不译)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它,指蚊子)
以虫蚁为兽(wéi,作为、当作)
为为之怡然称快(wèi ,介词,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wéi,被)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它的)

蹲其身(代词,指自己)
做青云白鹤观(景象)

昂首观之(看)
以丛草为林(把)

徐喷以烟(用)
十、解释下列成语。

明察秋毫:视力好极了。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随雷声一样
十一、课外延伸
1.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的经历?给大家谈谈一的童年趣事。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十二、教师总结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

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拓展训练:
丰富的联想想象,能让人产生愉悦,作者写自己的观察之趣是“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你也作这样的观物游戏,还能怎样写呢?试写三百字的短文。

(家庭作业)提示:
以小见大的角度,还可以写:以细流为江河、以小池为大海,以蚯蚓为巨蟒,以猫为虎,以寸土为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