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多篇)
童趣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认识童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童趣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童趣的定义与特点童趣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童趣在教育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讨论:什么是童趣?分享:童趣在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充满童趣的教学活动第二章:童趣的故事欣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故事欣赏,培养对童趣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取童趣元素2.2 教学内容童趣故事的选择与欣赏童趣故事的分析与讨论童趣故事的创作与分享2.3 教学活动故事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篇童趣故事故事分析:学生分享对故事中童趣元素的看法故事创作:学生分组创作自己的童趣故事并进行分享第三章:童趣的绘画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童趣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童趣的能力3.2 教学内容童趣绘画主题的选择与创作童趣绘画技巧的指导与实践童趣绘画作品的展示与评价3.3 教学活动绘画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童趣主题绘画技巧指导:教师示范童趣绘画技巧并进行实践指导绘画创作:学生进行童趣绘画创作并进行展示第四章:童趣的游戏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游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具有童趣的游戏的能力4.2 教学内容童趣游戏设计原则童趣游戏设计方法童趣游戏设计的实践与评价4.3 教学活动游戏设计原则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游戏设计原则游戏设计方法学习:教师介绍童趣游戏设计方法并进行实践指导游戏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具有童趣的游戏并进行展示与评价第五章:童趣的语文教学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语文教学的能力5.2 教学内容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语文教学实践与评价5.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语文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六章:童趣的数学教学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数学教学实践与评价6.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数学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七章:童趣的自然科学教学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能力7.2 教学内容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自然科学教学实践与评价7.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自然科学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八章:童趣的社会科学教学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社会科学教学的能力8.2 教学内容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社会科学教学实践与评价8.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社会科学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九章:童趣的艺体教学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童趣进行艺体教学的能力9.2 教学内容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效果分析童趣艺体教学实践与评价9.3 教学活动应用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分析讨论:学生分享童趣在艺体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童趣艺体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价第十章:童趣教育的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童趣教育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对童趣教育的反思能力10.2 教学内容童趣教育的优点童趣教育的不足童趣教育的改进方法10.3 教学活动优点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童趣教育的优点不足分析:学生讨论童趣教育的不足反思与改进:学生分组进行童趣教育的反思与改进方案设计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童趣教育展开,分别从童趣的定义与特点、故事欣赏、绘画创作、游戏设计、语文教学应用、数学教学应用、自然科学教学应用、社会科学教学应用、艺体教学应用以及童趣教育的总结与反思等十个方面进行阐述。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
(2)领悟作者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童趣细节,激发学生的思维。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的时光总是充满了快乐和趣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童趣》,作者就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感受那份纯真和欢乐。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沈复(1763 年—1825 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
清代文学家。
他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童趣》就出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小组交流,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4、重点字词讲解(1)余忆童稚时余:我稚:幼小(2)能张目对日张:睁开(3)明察秋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鸟兽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藐小:细小纹理:花纹和条理(5)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6)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作(7)心之所向向:向往(8)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有的果然:果真(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抬强:同“僵”,僵硬(10)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白色(11)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12)使之冲烟而飞鸣冲:冲着(13)作青云白鹤观观:景象(14)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15)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五)理解课文1、思考:作者围绕“童趣”写了哪几件事?明确:作者围绕“童趣”写了三件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童趣》的教案(4篇)
《童趣》的教案(4篇)童趣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4篇《《童趣》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歌曲,感受歌曲中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习歌曲,激发音乐情感,体会歌曲所描绘四季美丽的景色和童年乐趣,能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歌曲意境。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感受节拍(休止符),能与同学合作初步感知二声部声响。
教学难点:节奏的准确和休止符的停顿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授1、谜语引入(媒体出示谜语)师:上课之前老师献给大家猜个谜语:有个伙伴真奇怪,每年忙着转不完。
转得大地变新颜,转得人们换新衣。
聪明的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朋友是谁?(出示“四季”)2、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3、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为什么?师:其实,每个季节都挺有趣的,不是吗?请看······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画面(配背景音乐四季童趣伴奏)。
师导入:春夏秋冬是那么多姿多彩,其实春夏秋冬里还有许多童年的趣事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春夏秋冬里去寻找四季的童趣。
(出示“童趣”)师:(初听歌曲)请欣赏歌曲《四季童趣》。
欣赏后告诉大家,歌曲当中有哪些童年趣事,边听边用你的动作或者表情来告诉大家。
生:放风筝。
河边嬉戏。
摘果子玩雪橇(依次播放四幅图片)师:看着这些孩子们玩的那么开心,我们也跟着他们开心的。
拍手再体会一下童年的快乐吧!(听歌曲第二遍,学生拍手伴奏)师:看起来大家听得很开心,谁能用四个表示温度的词来说说对对应的四,(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说的真好,不如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生:。
师:请大家翻开书P,首先请同学们自己看看曲谱,边听边试唱一下,看有哪些节奏是你觉得难唱准的,圈起来告诉老师。
《童趣》的优质教案设计
《童趣》的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赞美之情;(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3)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分享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2. 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3. 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童趣》的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视频;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趣》的作者和背景;(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童趣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想象与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感受童年的美好。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童年生活为题材,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童年生活的乐趣;(2)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童趣》的主题和情感;(2)学生反思自己的童年生活,珍惜眼前的幸福。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8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8篇)译读梳理、整体感知篇一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
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正音:童稚(zhì)鹤唳(lì)怡然称快(yí)土砾(lì)丘壑(hè)癞虾蟆(há má)藐小(miǎo)项为之强(wèi)(jiāng)2、教师作朗读指导,划分朗读停顿,分清句读: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和现代汉语同源异流,简洁、典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指反复诵读,文意会愈加清晰,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
朗读时要特别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
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情达意。
文言文同样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如疑问语气要读出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本文应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
首段中前三个分句是作者对远逝往事的遐思,宜缓缓来读,声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说那时的行为和收获,可以略快,声音略高,并注意正确停顿,以表达对结构的理解:“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以下三段,分用三个四字词于段末小结,语气要轻松些。
朗读“……则……果然……”和“……作……果如……”两个判断句时,语调略微欢快。
投影:1、能/张目对日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较短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和语调。
4.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投影:⑴解释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白的,没有染色的)(慢慢地)《童趣》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歌曲,熟悉带有十六分音符及带有附带音符的节奏,并且能够准确的读出歌曲的前四小节节奏。
《童趣》的教案设计
《童趣》的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一至第三题。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第2课时:第四至第六自然段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齐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第四至第六题。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第3课时:第七至第九自然段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读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齐读第七至第九自然段,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七至第九题。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童趣初中语文课文《童趣》教案
童趣初中语文课文《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童趣》。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童趣》的朗读和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童趣》的文本。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
3.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引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兴趣。
(2)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讨论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童年生活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体会,对童年生活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和作品质量。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1)教师提供其他描述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王子》等,供学生选择阅读。
七年级语文《童趣》的教案
七年级语文《童趣》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童趣》的主题和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童趣》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童趣》,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解释生词和难点。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训,强调重点和难点。
2.2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引导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童趣》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材料学生课本《童趣》。
笔记本和文具。
相关图片或故事资料。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速度。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进步情况。
4.2 教学反馈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
作业反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具体的评语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测试反馈:教师在测试结束后给予学生详细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提高方向。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童年故事或趣事。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讲解自己的童年经历和趣事,增加学生的了解和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或成长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童趣》教案设计(通用14篇)
《童趣》教案设计(通用14篇)《童趣》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精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擅长观看,擅长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挨次,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①反复朗读,领悟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把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看、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预备这是同学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同学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简单把握了。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使同学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悟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考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怪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很多的趣味。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看、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知我们,只有观看得认真,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第一遍,老师范读;其次遍,老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同学读一句(为使同学正确地把握停顿)第三遍,老师大声读,同学小声跟读;第四遍,同学齐读。
留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要把握文言文的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殊加深印象记住的。
老师根据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
重在讲清方法。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依据课下解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2)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童趣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
(2)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童趣》,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通过字典或询问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童趣场景。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童趣》两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了解了课文《童趣》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锻炼了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童趣教案优秀10篇
童趣教案优秀10篇《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几个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步骤:一、联想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感知积累(一)指导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
请一位同学试着读。
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
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
师强调指导。
(二)学生自由诵读(三)概括课文内容。
(四)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五)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成语有哪些?三、品读赏析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
四、探究讨论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五、延伸拓展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六、总结收获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话说童年,拓展延伸篇一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童年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飞逝不见的箭;童年是一颗方糖,甜在心里;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童年是那无忧无虑四处游荡的风;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地摇啊摇;童年是奶奶的传说充满好奇与幻想……教师小结:你们看,我们每个人说一句很美的话,组合起来还是一篇散文诗呢!理清叙事顺序,探究感悟意趣篇二1、学生集体背诵全文,思考、交流:⑴文章首句叙写自己童稚时获得的“物外之趣”,依朗读时对句意层次的把握,分析第1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⑴课文第3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什么?⑴第4段中“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句中庞然大物指什么?所拔之山,所倒之树又分别指什么?⑴课文分叙部分描写了儿时哪些“物外之趣”?⑴文中有哪些描写作者神态的句子?表现出儿时的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明确:⑴文章开篇仅用32个字,以“物外之趣”总摄下文叙事,行文简洁。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看不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⑴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林”指丛草,“兽”指虫蚊,“丘”指土砾凸者,“壑”指土砾凹者。
⑴句中的“庞然大物”指癞虾蟆,所拔之“山”指土砾凸者,所倒之“树”指草。
⑴文章分叙部分描写的“物外之趣”有:①观蚊成鹤。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第一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童趣》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清代文学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动描述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并鞭驱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后将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实知识点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力争为后面逐渐加长加难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的诵读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如“鞭”“驱”“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
2.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当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语法”,这些新课标中的要求在目标1和3中得以体现。
目标3则力求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物外之趣”。
2、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突破方法:导入时辅以歌曲,再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多遍朗读,每一遍朗读都有一个目标,由浅入深,培养语感,感受领会“物外之趣”。
探究时步步深入,由文章到生活注重课内外的链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领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应当提示朗读节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品位童趣。
2、合作探究法:在落实课文的翻译,赏析课文,生活链接时都可以引导小组相互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文章主旨。
五、课时设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应当设计为两课时。
但为保证本篇说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把它设计为一大课时,把前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后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也是可以的"。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童趣》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__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4、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目标1、2、3。
【学习难点】目标2、4。
【学习安排】两课时。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预习·导学,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然后参照文言词语解释示例,联系上下文,粗知__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⑴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________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________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⑵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⑶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
3、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示例: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说明:/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4、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
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⑴项()为之强⑵作()青云白鹤观()⑶果()如鹤唳云端⑷以丛草为()林()⑸为()之怡然称快⑹兴()正浓⑺方()出神⑻驱()别院5、在认真完成上面第3、4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__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童趣》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
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
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
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
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基于以上分析和设想,我的设计是:教学目标1、朗读以至背诵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童趣》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趣味词语、成语)、句子运用(比喻、拟人)、课文朗读与感悟、童趣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趣味词语和成语,提高词汇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和拟人句,丰富表达方式。
3. 学生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童趣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
教学重点:趣味词语的积累,课文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充满童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趣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趣味词语、成语,讲解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
a.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b. 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成语。
c. 选取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让学生模仿练习。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童趣,交流感悟。
4. 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有哪些童趣,如何珍惜童年时光。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重点词语:趣味词语、成语、比喻、拟人3. 课文结构:引子、、结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拿出你的彩色笔,为课文中的趣味词语和成语画一幅画。
b. 仿写一个比喻或拟人句,描述你的童年生活。
2. 答案:a. 示例:画出趣味词语“猴子捞月”,成语“一叶障目”等。
b. 示例:童年像一颗五彩斑斓的糖果,让人回味无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趣味词语、成语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的童年趣事,以作文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的理解和表达。
2. 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童趣》的文本和相关的辅助材料。
2. 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童年趣事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童趣》。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
(2)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4. 模仿和创作:(1)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描述的童年趣事,进行自己的创作。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请大家进行评价和欣赏。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童趣》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在模仿和创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年趣事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
《童趣》教案(优秀6篇)
《童趣》教案(优秀6篇)《四季童趣》是一首儿童歌曲。
由秦全华作词、刘卫平作曲。
收录于《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中。
四季童趣公开课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内容:《四季童趣》教学要求: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能用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创编歌词和节奏型。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内容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收集代表本组季节的歌,认真演唱,并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媒介准备:多媒体,小黑板,VCD光盘,音响系统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用音乐问候同学们!(加上动作和笑容,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轻松)同学们回应。
二、课前引导师: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橇。
一年四季快乐多,季季都有新歌谣。
今天老师要组织大家来个《歌曲大比拼》,你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演唱课前收集的代表本组季节的歌,哪组唱的最多就获胜。
学生分组表演三、新歌教学1、谈话导入春夏秋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不同的季节留给我们不同的记忆,同学们,谁说一说,在四季里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学生交流在不同季节里有趣的活动)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它向大家展现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眼中充满童趣的四季,听一听,歌中唱到的活动有哪些是你熟悉的?(揭示课题,板书:四季童趣,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曲。
)(多媒体课件展示)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3、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初步熟悉歌曲。
4、复听,播放多媒体或VCD(童声齐唱)。
5、教学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视唱歌谱,教师及时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地方。
6、教学歌词,先按照节奏读一遍歌词,再跟着钢琴唱歌词,特别要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准确性。
表现好力度记号的要求,如“鱼虾螃蟹……笑声在追赶”由mp到mf 再到f,要不断推向高潮。
7、在基本唱熟后提问:怎样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趣”呢?启发学生从声音、演唱形式、力度速度等方面考虑。
《童趣》(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童趣》(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童趣》(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1《童趣》(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的一本英语教材。
这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和互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
本文将介绍《童趣》这本教材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内容,希望对教师和有兴趣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首先,教师需要对《童趣》这本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
教材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环节。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七年级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阶段,把基本的英语单词、语法、句型和篇章结构根据学习重点排列在了各个单元当中。
2. 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分析,教师需要制定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第一单元,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问候语和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国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自我介绍和问候用语;在第二单元,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数字和颜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量词和形容词等。
3. 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比如听力训练、口语对话、阅读填空、短文写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并且提高他们的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音练习语音练习是英语教学的基础。
学生需要准确地发音、听音并模仿。
在《童趣》这本教材中,教师可以通过听力练习、读音和发音示范、绕口令等方式让学生快速熟悉英语语音,并且提高口音和发音的准确率。
2. 词汇积累词汇积累是英语学习的重点。
《童趣》这本教材通过有趣的话题和丰富的图片,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基本的词汇,比如颜色、衣服、动物、食品等。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学习、猜单词、课堂问答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词汇量。
3. 句型操练句型操练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句子的结构和用法,比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童趣》这本教材通过对话和短文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句型,并且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和交际中。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童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在田野间捕捉蜻蜓、蝴蝶的趣事,展现了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书、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童年游戏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生字词的读音、意思。
3. 精读课文逐段阅读课文,分析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连线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口语交际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童年描述一下你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一件事,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我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和表哥一起去捉泥鳅。
那天,我们拿着小桶,来到稻田里,泥鳅滑溜溜的,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捉到几条。
虽然衣服弄脏了,但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关于童年游戏的资料,下节课分享,增加学生对童年生活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教学设计
一导入:(解题导入)”童趣”是什么意思?童趣,童年里一些有趣味的生活、事情。
本课我们主要分这几个板块来完成——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背一背。
二.读一读
1.读准字音:检验预习,请学生分段读,正字音。
2 读顺文章:全班齐读,要求读得流畅。
大家读得很流畅,但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
老师范读第一段。
你们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读出抑扬顿挫的效果?(注意停顿、分轻重音)全班试读没有标点的课文。
3.读出情感:就本文而言,应读出什么情感?(从标题,“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可见应读出愉悦的情感)这是全文感情基调,再细分一下各段落,比如1段有自豪的情感。
4段吃惊。
生齐读,最后段请单独同学演读。
三.译一译
就是翻译课文,弄清字词意思。
现在给同学们介绍几个翻译的方法。
1.加字换字法:加字,如“能张目对日”;换字,如”昂首观之”。
(练习见课件)
2.讲述大意法:如“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练习课后习题二2
3.同形对比法:形,指字形,同样的字在不同语境中,意思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要注意区分
之物外之趣(的)驱之别院(指癞蛤蟆)
其细察其纹理(藐小之物)蹲其身(自己)
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
全班解决一段翻译,剩三段分三大组各自解决,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交流意思,再拉通翻译段落。
四.说一说
1.请大家抓住以下三个词,来把课文内容说一说:
抓住“忆”字来概说课文内容——“作者回忆……”(文章内容都是作者回忆的)
抓住“小”字来分说课文内容——“这篇文章……”(写的是小时候的趣事,都是观察小事物当做大事物来写,小动物当做大动物来写)
抓住“趣”字来详说课文内容——“……很有趣”(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之趣,神游从草之趣,观虫斗、鞭蛤蟆之趣)
小结:统领全文的关键词是“趣”,一种怎样的乐趣?(物外之趣)
2.请大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收获这么多“物外之趣”?
视力过人,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有好奇心、天真可爱的童心
五.背一背
方法——找特点背读。
就是寻找每个段落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是内容安排上的,可以是句式结构上的,找出来帮助大家记忆课文内容。
请大家任选一段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或者规律,方便背诵?
如一段“能……”就主要说明了获得物外之趣的因素
二段:分成两部分,一是夏蚊成雷,当做群鹤舞空;二是留蚊帐中,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
三段:主要由“以……为……”的句式组成
本段分号之前是第一步的地点和行动,“定神细视”是第二步观察到的事物,“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是感觉。
“行动——事物——感觉”三个词串出了一个十分清晰的线索。
四段:按事件发展过程分三步,观虫斗——被惊吓——鞭蛤蟆
按心情变化划分,兴正浓——方出神——呀然一惊——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