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童趣》教学设计12(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童趣”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分享彼此的趣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童趣”。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童趣”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趣”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环节,观察学生的朗读是否流利、是否能够正确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的童年趣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童趣》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课文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包括童年趣事的描述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童年趣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童年趣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童趣》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理解课文: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童年趣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进行反思。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课文《童趣》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与社会》中的《童趣》一课。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回忆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描绘出充满童趣的画面;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与纯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描绘出充满童趣的画面。

2.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照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3. 讲解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童年的乐趣。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典型例句,分析其写作技巧,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描绘一个自己童年的美好画面。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完成一篇描绘童年趣事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童趣》2. 主要内容:童年的美好与纯真描绘童趣的方法与技巧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童年趣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童年的乐趣,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童趣,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2)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的意识。

(3)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重点字词的写法与含义。

3. 课文主题的分析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有个别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童年的乐趣。

3. 采用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重点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1.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探讨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重点字词学习4.1 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4.2 学生练习书写重点字词,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堂练习:1. 朗读并背诵课文《童趣》。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童年时的“我”觉得世界是____的,充满了____。

《童趣》的教案(4篇)

《童趣》的教案(4篇)

《童趣》的教案(4篇)童趣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4篇《《童趣》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歌曲,感受歌曲中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习歌曲,激发音乐情感,体会歌曲所描绘四季美丽的景色和童年乐趣,能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歌曲意境。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感受节拍(休止符),能与同学合作初步感知二声部声响。

教学难点:节奏的准确和休止符的停顿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授1、谜语引入(媒体出示谜语)师:上课之前老师献给大家猜个谜语:有个伙伴真奇怪,每年忙着转不完。

转得大地变新颜,转得人们换新衣。

聪明的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朋友是谁?(出示“四季”)2、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3、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为什么?师:其实,每个季节都挺有趣的,不是吗?请看······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画面(配背景音乐四季童趣伴奏)。

师导入:春夏秋冬是那么多姿多彩,其实春夏秋冬里还有许多童年的趣事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春夏秋冬里去寻找四季的童趣。

(出示“童趣”)师:(初听歌曲)请欣赏歌曲《四季童趣》。

欣赏后告诉大家,歌曲当中有哪些童年趣事,边听边用你的动作或者表情来告诉大家。

生:放风筝。

河边嬉戏。

摘果子玩雪橇(依次播放四幅图片)师:看着这些孩子们玩的那么开心,我们也跟着他们开心的。

拍手再体会一下童年的快乐吧!(听歌曲第二遍,学生拍手伴奏)师:看起来大家听得很开心,谁能用四个表示温度的词来说说对对应的四,(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说的真好,不如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生:。

师:请大家翻开书P,首先请同学们自己看看曲谱,边听边试唱一下,看有哪些节奏是你觉得难唱准的,圈起来告诉老师。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项、怡、Mntenance”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培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出示课文题目《童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趣”?你童年的生活有哪些趣事?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5.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

5.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5.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朗读教学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6.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步骤7.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

7.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共同解决问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作用。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其作用。

3.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修辞手法。

3. 运用情感共鸣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优秀6篇)沈复《童趣》教学设计篇一【预设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朗读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整体感知,体会童趣,领悟童心。

【教材解读】《童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蚊子、丛草、土砾、癞虾蟆,并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又奇特的图景,充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

学好本文,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初学文言文,以激趣为主,不机械地文白对译,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学方法】朗读法和探究法。

【教学准备】儿歌《数鸭子》。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1、师生竞读:⑴ 范读。

⑴ 生读。

⑴ 评议。

明确:读好文言文,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音节停顿、语气、语调。

2、疏通再读:⑴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交流。

⑴ 全班交流。

⑴ 指名读、集体读。

3、探究诵读:合作探究:⑴ 课文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你怎么知道的?⑴ 课文写了哪些“物外之趣”?⑴ 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些“物外之趣”的`呢?还需要什么?独立感悟:这些联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从本课学习中有什么感悟?三、小结并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二。

2、熟读、背诵全文。

3、小练笔: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字数不限。

《童趣》教案篇二1 地位和作用《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

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

2 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和能力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2)过程和方法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这样由浅入深逐层渐进。

七年级语文教案《童趣》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童趣》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童趣》教课方案教课方案《童趣》教课方案《童趣》教课方案学习目标①正确区分语音停留,节奏分明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擅长察看,擅长联想一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累积要点词语。

教课要点①频频朗诵,领悟课文粗心。

②初步认识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如何借助察看、想像,获取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要修业生频频朗诵,正确停留,疏导文意。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用创建情境的方式导入。

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小孩的描绘,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引起学生的联想。

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色是简短、典雅。

文言文根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根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两者既有同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同为主,不一样为次,因此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上的很多事情;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汇、语汇依旧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库房。

3、学好文言文的要点在于培育语感。

培育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习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专心意会,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累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这三条亲密有关,缺一不行。

朗读要指导学生朗读。

可从区分停留下手。

因为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 (有益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 ),不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此刻的读法跟从前有所不一样。

如:能/张目 ?对日抬头 /观之,项 /为之 ?强使之 /冲烟 /而飞鸣,作 /青云 ?白鹤 /观(例句中,“ /表”示显然的停留,“ ?表”示极短的停留)区分停留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留)第三遍,教师高声读,第2页/共7页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童年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2)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童年生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趣》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童趣》,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请教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2)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探讨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通过展示、写作或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童趣》。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学习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童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

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

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

《童趣》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童趣》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童趣》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童趣》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童趣》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位名人的生平和成就;2.学习如何阅读一篇传记;3.学习描述和比较的语言技能;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录音机和磁带;3.人物卡片、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1.预习:要求全班同学阅读教材中的“童趣”一文,并做好笔记。

2.检查预习的内容,并讨论五位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3.教师播放录音,并让学生跟读模仿。

4.阅读教材中的传记,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人的名字是什么?(2)这个人是做什么的?(3)这个人的成就是什么?(4)这个人的童年经历与成就有什么关系?(5)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5.采用图片和人物卡片让学生分组,展示并介绍各自选择的名人。

6.讨论和比较不同名人之间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词汇和语言描述和比较。

7.继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卡片、图片和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8.教师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回答这些问题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9.最后,教师提醒学生,每位名人的成功都是通过努力和不断学习取得的,鼓励学生将来要珍惜时间和机会,努力学习和成长。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以阅读和比较为主要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其他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小组讨论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交流和合作,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节课以名人传记为主题,通过阅读和比较不同名人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词汇和语言描述和比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交流和合作,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童趣》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童趣》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趣》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趣》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观察想象,发展自主想象能力。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内引生活,激趣导入以猜谜的方式内引生活,调动经验,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散读,初步把握:要求在对照注释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学生尝试在初步了解基础上读清文句节奏句读。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感知文章的情味并基本会意。

4、师生齐读,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物外之趣三件事: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一步研读课文。

2、对小组间提出的疑问等进行互动解读。

四、体验升华,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自身体验畅谈,体验迁移,内化学习成果。

1、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说理由。

2、在文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想象。

3、通过联想想象,感知物外之趣,说发现。

4、交流类似的经验、乐趣,说感受。

5、拓展文本,朗读、讨论、体会成年人的童心诗意。

五、总结激励,结束全文1、在学习的基础上吟诵读背。

2、收束教学,鼓励总结。

《童趣》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各层大意,复述课文并当堂成诵。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童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童年,掌握日记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情境演绎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善于发现美、珍视童年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日记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珍视童年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珍视童年的情感。

2.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日记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画有童年照片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2.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童年?珍视童年有哪些好处?步骤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童趣》。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

3.学生分组,共同探讨课文中童年的快乐和美好之处,并选择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

步骤三:写作指导(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日记的写作技巧,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童年回忆,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童年日记。

步骤四:情境演绎(20分钟)1.学生按小组分工,选择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进行情境演绎。

2.每个小组呈现一次,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价。

步骤五:珍视童年(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童年生活展示。

2.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童年照片、玩具等物品,并分享自己的童年快乐。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形成小作文。

2.组织学生走访老人,采访老人童年的故事,写成报告。

3.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亲子童年快乐活动,共同回忆童年。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童年,掌握了日记的写作技巧,并通过情境演绎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童年的珍视之情。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突出了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情境演绎、展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写作、口语表达、合作学习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纯真世界的向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推理和论证。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纯真世界的向往。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推理和论证。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趣》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提问,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纯真世界的向往。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童趣》。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短文。

3. 收集其他有关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方式。

(2)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童趣的赞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方式。

2. 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童年生活,谈谈自己对童年的印象。

(2)板书课题《童趣》,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方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分析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童趣的理解。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深入剖析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学会珍惜友情,与同学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对童年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实例教学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讲解生字词的运用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5. 合作探讨,让学生深入剖析课文主题。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练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我的童年”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通过童趣表达人生哲理的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当下的生活。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2)作者通过童趣表达人生哲理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沈复及其作品《童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通过童趣表达人生哲理的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感受童年的美好。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童趣》并背诵。

2. 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篇关于童趣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语文素养。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童趣,激发学习兴趣。

3. 欣赏评价: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欣赏和评价,培养其审美情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其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学设计12(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童趣》教学设计12(示范文
本)
《童趣》教学设计李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诵读文言文。

掌握一些基本词语的解释。

2.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发掘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设想]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有新鲜感的,再加上文章趣味盎然,可以说是一篇很好的教学材料。

因此要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老师则尽量少将、精讲,把时间和
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读、写、说、讲、思、听。

从课堂中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浮生六记》
二初读课文
1 以各种形式为载体,指导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文意自现。

2 参考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并且把它形成文字,读给大家听。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纠正比较大的错误,对一些文言现象做必要的说明。

三再读课文
1 作者的“趣”从何来?
“物外”之趣、心之所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丰富的想象力
2 这个孩子的想象力从何而来呢?他与其他的小孩子有什么不
同?
3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请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试背课文,课内完成背诵
五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发挥想象力,告诉我们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六推荐刊物《科幻世界》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