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3)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020概论第3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概论第3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答案:错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 分]
答案:错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赎买政策。 [1.0 分]
答案:对
6、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0 分]
答案:对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 式。其中的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些企业的性质()。 [单选题] [1.0 分] A、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是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的企业 C、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D、是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答案:C
36、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多选题] [1.0 分] A、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B、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提供了政治保证 C、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 性的伟大胜利 D、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A、B、C、D
3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 的政策,具体做法是()。 [多选题] [1.0 分] A、以企业为基地,"量才使用,适当照顾" B、政治上适当安排 C、工作上发挥作用 D、生活上妥善照顾 答案:A、B、C、D
32、我国在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 会主义改造道路,其内容主要有()。 [多选题] [1.0 分] A、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答案:A、B、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这一理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

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旨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发展的问题,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增长、效益和公平相互促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合理调节和引导市场。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

其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此外,还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市场可以提供有效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能够发现和推动资源配置的最优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市场能够提供多种选择,推动产品的优质供给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市场还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当充分发挥调节和引导作用。

首先,国家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的稳定和良好运行。

其次,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国家还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

首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产能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保障。

此外,要注重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市场经济容易出现垄断和恶性竞争,需要加强反垄断和市场监管。

(完整版)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完整版)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2)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人民民主专政(工、农、小资、民资)
•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
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
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
了高潮。到1956年底,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
农户已达1.17亿户,其
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
全国农户总数的87.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 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
完整表述了党在
毛泽东在中央 政治局会议上
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
正是提出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 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分析五种成分来源性质地位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社会主义领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半社会主义个体经济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个体经济绝对优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社会主义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个体经济农民手工业者?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矛盾结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B )。

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A )。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

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 B )。

A.和平赎买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5、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逐步转变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6.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 )A.社会主义社会体系B.新民主主义社会体系C.资本主义社会体系D.共产主义社会体系7.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B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C )A.个体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9.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10.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D )A.革命性和妥协性B. 唯利是图的一面和促进生产发展的一面C. 积极性和消极性D.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1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的含义是指( D )A.实现私营企业的国有化B.实现农业的集体化C.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D.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1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发展( 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合作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14.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建立( B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1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发展( C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16.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 B )的办法。

【习题与解析】2023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

【习题与解析】2023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与解析一、选择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民主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会。

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成()A.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 .正式批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A.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B.1953年6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C.1954年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D.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年6月。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 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法是()A.和平赎买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6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是()①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②成立互助组。

③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④建立初级农简要解析: 简要解析:业生产合作社。

⑤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⑥发展高级社。

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按顺序为()①主要实行初级形势的国家资本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与发展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与发展在理论层面首先需要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践发展而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人民,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不仅体现在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上,也体现在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正在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商业环境、推行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

在政治发展方面,中国提高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了多层次选举制度,推动法治建设,实现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在文化发展方面,中国强调文化自信,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国家形象宣传和提高国际话语权,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

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致力消除贫困,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思想,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事业改革,同时强调依法治国。

在生态发展方面,中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球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与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秉持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与文化领域增强了沿线国家间的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全球贫困减少、环保、气候变化、国防等方面展示了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中国在新世纪全球治理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构中争取发展中国家权益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性别不平等指数(gender inequality index)
➢ 幸福感(perceptions of wellbeing)指标
➢ 可持续发展指标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 第二节 自由与发展 •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显著 成绩
已实 现
无法 实现
(二)中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
预定期限 消除极端贫困与饥饿 实现普及初等教育 降低儿童死亡率
安全饮用水
2015 贫困人口比例降到4%
已实现
提前实现
基本实现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通过联合国各成员国批准的未来15年的全球性发展目标,是对千年发展 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包括五大主题:人口、地球、繁荣、和平和伙伴关系,17大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
•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 第二节 自由与发展 •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 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总收入(GNI)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增长率来表示。用实际的GNI或GDP除以一国总人口,便得到人均GNI 或人均GDP。它常常成为反映一国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
人同时兼具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 精神属性。鉴于人的这种多重属性, 人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包括物质 上的、精神上的和文化上的。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自由发展。
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二是社会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是实现全面发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生学科考试参考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生学科考试参考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平衡增长战略答:一种经济策略,旨在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2、产权答: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3、经济发展模式答: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4、公共产品答: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也就是说,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无法排斥那些在消费时不为这些产品付费的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另一类是准公共产品5、市场经济答: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不表明社会的经济性质和特征。

二、简答题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中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2.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即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按 劳 分 配
3.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
3.2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能?
➢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应当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区别开来。从本 质上,按劳分配是反对剥削,是承认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的差别及其对分配的影响; 从实现形式上,按劳分配涉及的只是这一原则如何具体实现的问题。
➢ 从马克思非市场型的按劳分配发展成为市场型按劳分配不是对按劳分配本质的否 定,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市场型的按劳分配,一方面 消灭了剥削,消灭了靠生产资料的垄断占有而获得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实现了生 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找到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了按劳分配本质 的劳动计量方式,使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市场型按劳分配不仅有利 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 按照以上观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分配方式,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产品分 配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主义分配 方式,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的本质是按劳分配。
第一节 按 劳 分 配
2.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2.1按需分配和按劳分配 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 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同时,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总之与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社会产品的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 分配”的原则。 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由于社会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在各方面还带着旧 社会的痕迹,因而,社会产品在做了各项扣除后,在分配上还要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 则。也就是说,在社会产品做了各项扣除后,生产者按照所付出的劳动量从中获得一部 分消费资料。如同马克思所说:“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 来。”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就是后来所说的按劳分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
建设与改造 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 紧密结合
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 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 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 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 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 有制的问题。
❖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前三条)
❖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第四、五条)
❖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后五条)
-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
马恩
列宁的 分化说
斯大林
要通过合作 占有和生产 来改变私人 占有和生产 的小农经济
农业经济商品 化使生产者趋 于分化,成为 无产者。要实 现农村转型, 就要组织农民 进入集体农庄 或生产合作社
超越生产 力发展水 平,不顾 现实,强 制推行农 业合作化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 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
❖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 决的方法也不同。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在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进行的,改革开放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改革与开放总是连在一起,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倒逼改革,而且改革 本身也包含了开放。因此,改革与开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四)开放发展 • 开放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在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开放的内涵更丰富,开放的层次更高。 (五)共享发展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重点的转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影响巨大,为了 应付需求下滑,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大把调整 需求结构也就是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战略任务 。扩大国内需求主要是大规模增加投资,为遏制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 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十九大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 发展目标,即在第二步目标实 现之后的“两步走”战略
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
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从 2020 年 到 2035 年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再奋 斗 15年,基本 实现
15年,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需要。

从供给方角度看,主要矛盾的表述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

产”,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做出的科学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2O O 8年第 1 期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卢阳春
内容提 要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经济发展 理论是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理论 体 系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是 总结 中国
经济发展规律和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和途径的重要理论。在研 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演
二、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的奠基 阶段
1 邓 小 平经 济发 展理 论 对构 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
义经 济发 展理 论体 系奠 定了基础
该阶段 国内关于经济发展 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搬 用马克思《 资本论》 中的某些思想 , 受原苏联理论界影
响很大。主要包括 : 关于以赶超战略实现国家工业化 的 理论 ; 于优 先 发展 重 工业 的 理论 , 关 以赶超 战略 为 核心 ; 关于依靠 内部积 累实现工业化的理论 : 关于农 业为基础 , 工业为主导的理论 ; 关于有计划按 比例 , 正 确处理速度 、 比例 、 效益之间关系的理论: 关于两大部 类、 农轻重三个部门的产业划分理论 。 以及重视物质
改革开放 以来 ,以邓小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 的第 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 主义 初级 阶段 , 在此 基础 上 回答 了“ 么 是社 会 主 什
义初级阶段经济、 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经济” 问题 。邓小平同志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谋求发 展中大 国的经济发展 ,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 展 ,打破了此前发展经济学家只注重研究 中小 国家 和地 区.回避对发展中社会主义 国家研究的封闭局 面, 鲜明地提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并 紧扣“ , 发展” 这
时代主题 , 从发展 目的 、 战略 、 动力 、 地位和手段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简要概述)答案:1.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

2.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要求。

3.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

4.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

5.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思想。

6.提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

7.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主题。

8.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障。

9.提出了充分实现政治XX、社会XX和党内XX。

10.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新观念。

二、为什么我国要确立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政体?答案:因为这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形式。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XX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但是全国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

这种形式就是建立在XX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普通选举产生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人大代表了解和收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政府使这些法律和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种种制度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市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三、为什么我国不适合多党执政?答案:1.多党制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袁世凯和蒋介石分别扼杀了早期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多党制。

2.多党制不适应于现代中国国情,多党制中的政党竞选不适应于中国国情。

西方多党制政党竞选要求符合理智性,有序性,公平性原则,中国现阶段的XX政治发展水平以与国民政治素质都不适应与西方多党制政党竞选。

多党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于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核心内容,旨在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中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因此,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经济发展应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这种思想要求经济发展要关注人民的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也强调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和宏观调节作用,以保证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4. 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还提出了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旨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这一理论强调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1.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机制,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毛泽东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

毛泽东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

作者: 姜怀洋
出版物刊名: 法商研究
页码: 1-5页
主题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论十大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国情
摘要: <正>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从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超人的卓越见解和珍贵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形成了他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这是党和国家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对于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社会又分 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和更高阶段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是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来的。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 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 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进行的,改革开放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改革与开放总是连在一起,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倒逼改革,而且改革 本身也包含了开放。因此,改革与开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第一节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二、全面发展观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要同步发展
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与促进人民素质同步提高。 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辩证统一起来
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根据十九大报告,“人民美好生活”就是指人的 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 十三大之后,我党历次代表大会都 重申我国现阶段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 十九大再次重申:“我国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 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
邓小平在 80 年 代 初 提出“三 步走”的 发展战略 ,就是社 会主义初 级阶段经 济发展的 三个子阶 段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按照十三大表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 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 • 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
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 •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 • 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需要。

从供给方角度看,主要矛盾的表述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

产”,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做出的科学判断。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 第一节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 第五节 新发展理念
第一节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二)“五位一体”的发展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 第一节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 第五节 新发展理念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阶段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 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初级阶段
1981年对主要矛盾的表述与1956年基本相同, 但2017年对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 我国主要矛盾供需两方都发生了变化
从需求方来看,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美好生活需要”明确涵盖了人民的各种需要,包括人民在经济、政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一、发展要务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根本任务 ,从没有动摇过,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 要务”“发展是第一要义”。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二、发展动力论
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当生产关系不适用生产力发展时,改变生产关 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十九大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 发展目标,即在第二步目标实 现之后的“两步走”战略
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
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从 2020 年 到 2035 年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再奋 斗 15年,基本 实现
15年,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温饱阶段
小康阶段
发达阶段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已经胜利实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十六大提出了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是要到2020年实现全面的小康。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目前处在三步走的第二个阶段结束期。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三、全面小康之后“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 第一节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 第五节 新发展理念
第一节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一、发展目的论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 基本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 三个代表 以人为本 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及其转化
1956年 党的八大
•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
1981年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矛盾
2017年
党的十九大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
第一篇 总论第ຫໍສະໝຸດ 篇 总论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 第一节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 第五节 新发展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