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学设计比较

合集下载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

下面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优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的述评,构建一个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首先回顾了混合式教学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其在教学理念、技术应用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包括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旨在为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也为进一步推动混合式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分析框架对于其他领域的教学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二、混合式教学理论框架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结合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认知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分析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时,构建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我们系统地理解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以及评估方法。

混合式教学理论框架的核心在于其教学设计原则。

这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与个性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节奏;以及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包括在线学习、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混合式教学理论框架还包括实施策略。

这涉及到如何有效地整合在线学习与面对面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志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

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教学设计的概念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

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

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

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

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

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

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

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概述教学设计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和创新化的趋势。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在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教学设计理念上,研究者们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和案例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教学设计技术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教学设计领域广泛应用了诸如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尽管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学和终身学习等方面。

同时,随着全球教育的日益国际化,国外教学设计研究也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蓝图,更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有效地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教学设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国内外大概念教学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

国内外大概念教学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
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ꎬ林恩埃里克森( Lynn
据库ꎬ分别以“ 大概念” 和“ Big Idea( s) ” 为主题词进
行检索ꎬ剔除无关文献后ꎬ得到中、外文献 195 篇和
157 篇ꎬ 时 间 跨 度 分 别 为 2012—2023 年 和 1994—
2023 年ꎮ
Erickson) 、温哈伦( Wynne Harlen) 等国外学者从认
二是 2015—2019 年的萌芽期ꎮ 随着课程改革的
深化ꎬ理论研究开始萌芽ꎬ如赵康
数为 755 篇ꎬ195 篇中文文献共参考了 598 篇文献ꎬ国
和林
和应用 进 行 了 简 单 的 阐 述ꎮ 随 后 郭 玉 英 等
[15]
[14]
(1) 质量和影响力ꎮ 国内外文献的参考文献和
区域
梳理了 “ 范式”
Grossen 等 [10] 分别明确提出学校要围绕大概念组织
社会科学和科学教学ꎬ并对大概念的涵义和作用进行
了简要阐述ꎮ 深入分析发文量与引用量的变化和转
阶段ꎮ
一是 2003 年之前的孕育期ꎬ10 年间只检索到 6
篇论文ꎬ且被引量极低ꎬ说明这一时期大概念教学研
究还处于偶发阶段ꎮ 这一时期的文献未对大概念进
学段ꎬ这与高等教育在国外研究中占主导形成对比ꎮ
改革动力ꎮ
主ꎬ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 116 篇) ꎬ未涉及高等教育
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大概念教学研究是基于新课程
标准从上至下的引领ꎬ义务教育和高中段亟须对大概
段既没有从上至下的引领ꎬ又缺乏自发内生的探索和
念教学领域在文献数量、质量、热点等方面的情况ꎬ为
后续研究提供参考ꎮ
1 数据来源
研究的中外文献数据分别来自 CSSCI 和 WoS 数

最好用的教案书有哪些

最好用的教案书有哪些

最好用的教案书有哪些标题:最好用的教案书有哪些引言:教案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指导、规范和记录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被广泛认可为最好用的教案书,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教师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该书由教育部教师发展中心编写,系统地介绍了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巧。

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案的设计和编写水平。

二、《教案设计与实施》该书由教育学专家编写,结合国内外教育实践,全面阐述了教案设计和实施的关键要素。

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指导,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的本质,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编写出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教案。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指南》该书是一本系统介绍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实用指南。

通过对教学设计过程的分析和实例的讲解,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编写出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教案。

四、《高效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该书侧重于高效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层层拆解和教案编写的详细讲解,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实例精选》该书是一本实例丰富、操作性强的教案编写指导书。

书中收录了各学科、各年级的优秀教案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和解读,帮助教师了解教案编写的规范和技巧,提高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能力。

结论:以上所提到的教案书都是被广泛认可为最好用的教案书,它们在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用的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案书进行学习和参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开始的简单模仿到逐渐形成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课改下教学的关键在于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保障机制使学生的主体性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使师生的积极性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知识增长、能力增强、情感发展的目的。

国外研究现状参与式教学理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社会学家,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国际项目中执行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参与到项目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与式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参与者积极性,受到各个行业的认可,并逐步进入到教育领域,扎根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

在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注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合作,突出了学习者主体地位,激发课堂学习主动性,促进对持续、全面、健康地发展,颠覆了“灌输式”课堂教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引发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热潮,学者们深入研究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其中,杜威提出了“干中学”、皮亚杰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科尔伯提出了体验教学论等观点,这些都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国外对参与式教学理念已趋于系统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归纳了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如,课堂讨论、示范与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等,为教学理论提供了实践手段。

国内参与式教学研究现状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引入参与式教学,很多学者积极参与到研究之中,并展开相关研究。

宋作梅、赵丽美在“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中指出参与式教学理念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梳理了参与式教学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展望,推动着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发展及应用,有效推动参与式教学的研究。

常咏梅在“国内参与式教学研究的现状与思考”文中认为参与式教学顺应了当前教学改革潮流,促进学生交流开展积极交流互动。

在文中,作者先厘清了参与式教学的内涵,运用文献研究和网络分析方法来对参与式教学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揭示了当前参与式教学现状、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教案与学案三者的关系

教学设计、教案与学案三者的关系

教学设计、教案与学案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定义什么是教学设计?概括一下国内外不同说法,大体可以明确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的。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和现代观念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来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目标确定后,又要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教”的问题明确后,还要能够运用教学原理和现代观念分析说明“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可行性。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

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

二是具有操作性。

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3.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学—导—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事实上,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

4.系统性。

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

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5.交互性。

体育教案书籍大全

体育教案书籍大全

体育教案书籍大全一、前言体育教案书籍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必备的参考资料,它们系统地总结了体育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体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教案书籍,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二、国内体育教案书籍1. 《体育教学设计与评价》《体育教学设计与评价》是目前国内较为知名且广泛使用的体育教案书籍之一。

书中介绍了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如何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评价体育教学活动。

2.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评价指南》《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评价指南》是一本系统详细介绍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参考书籍。

本书包含了多个体育项目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案例,涵盖了体操、田径、篮球、足球等多个项目。

每个案例都详细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不同项目的教学要点。

3. 《体育教学方法与技巧》《体育教学方法与技巧》是一本介绍体育教学实用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案书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如演示法、讲述法、示范法等,同时还介绍了如何设计体育教学计划、如何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国外体育教案书籍1.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本体育教案书籍。

本书以“理解式教学”为核心理念,通过各种小游戏和大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活动中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书中介绍了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 《Conditioning for Strength and Human Performance》《Conditioning for Strength and Human Performance》是一本关于体能训练的教案书籍。

最新 国内外先进数学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

最新 国内外先进数学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

国内外先进数学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议论: 1 中职教育的数学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有何异同?2 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研究对中职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何作用?3 我们关心的是什么?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关注数学教育的前沿问题:数学教育与学习理论的研究(基础);数学课程改革(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应用);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质);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关键);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实)……主题词:数学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效率。

1.数学教育与学习理论的研究数学教育关注:数学的传播,数学的应用,数学对人的思维训练。

包括学习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领域。

学习理论的研究: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情景认知主义。

现代数学教育理念:数学价值观:数学应用,数学对人思维训练;教师作用观:为学习创设条件.导者.参与者;学生地位观:主体.知识建构;教材使用观:用教材教;.教学过程观:在活动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我国近几年来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数学教育目标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重心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教学评价的转变。

数学教学观:四教思想知识与技能---教结构(依据认知观);能力与方法---教过程(依据建构观);把握难度---据实教(依据人本观);情感态度---教习惯(依据非智力因素观)。

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预设与生成知识与技能---教结构。

加强对课标、教材、考试说明的钻研。

教师应熟悉中学数学的每一知识点,弄清其教学地位、考试要求,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和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从夯实基础做起。

应高度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把握住知识脉络和主线,建立好知识网络,建构起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把好复习整理关(查漏补缺);揭示策略性知识;示范提炼思想方法(反思);给予理解的机会;实践体会知识运用(动手);练好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提高解题速度。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案例教学法研究现状(一)国内案例教学法研究国内案例教学法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教师培训和学生评价等方面。

教学设计方面,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如案例选择、案例分析、讨论引导等。

教师培训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培训方式和工具,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案例教学法教师。

学生评价方面,研究者关注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和反馈,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为案例教学法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二)国外案例教学法研究国外案例教学法研究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著名高校,都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

研究者主要关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学生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培养等问题。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案例教学法实施经验,对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问题(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能够使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案例选择、设计和引导工作。

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能存在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流于表面的问题。

此外,由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选择和设计可能面临实施难度和教学成本的问题。

三、案例教学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法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林宪生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 论文选摘摘要教学设计是泊来之物,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学科,必须经历本土化过程。

本文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归纳出五种概念说、两种研究对象观和六种理论基础论。

在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为构建符合中国教育教学国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教学设计自80年代传入我国,就以它独特的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现代教学技术的魅力,在教育技术领域独领风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命名传统经济型教学受到挑战。

但是,不论教学设计怎样受人推崇,它毕竟是飘洋过海的泊来之物,要做到“洋为中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还必须经历本土化过程。

为此,在研究教学设计之风乍起,人们都热衷于教学设计的介绍和模仿时,笔者认为,进一步探讨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教育教学国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模式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什么是教学设计?回答这个问题,属于学科本体论研究范围,目的是正本清源,避免概念上的岐义,带来研究上的困惑。

教学设计本是教学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开发运动深入发展,推动了教学设计的研究,“自60年代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念本应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实则不然,从已经出版的教学设计著作和已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可以看出对其概念的界定,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差别。

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说法:一是“计划”说。

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

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他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点与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点与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点与策略一、教学设计的涵义(一)教学设计的层面性教学设计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

第一类是宏观教学设计。

宏观教学设计实际上也是属于“教育系统设计”,它往往从改造教育、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致力于创设培养人才的教学新体制改革。

宏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更为关注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根据社会变化设计整个教学系统,使其变得更加有效率,以通过教学变革来应对社会挑战并引导社会发展。

比如,美国60年代的课程改革——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年)。

第二类是中观教学设计。

中观教学设计主要是在学科或者若干单元的层面上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观教学设计实际上等同于“课程设计或者课程开发”,也可以被称之为“学科教学设计”。

中观教学设计比较普遍。

一般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周期是十年,这就说明了中观教学设计在课程的目标、性质、类型和结构上的改革任务十分繁重。

比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年),“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泰勒的经典著作。

课程开发的程序: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又叫“目标模式”。

第三类是微观教学设计。

微观教学设计主要面对某一门学科中的单元、模块和课时,甚至还可以包括教学片段设计。

微观教学设计的面最广,应用也最普遍。

(二)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是旨在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佳方案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修正教学方案的一系列动态的设计过程。

二、国内外教学设计研究概述(一)西方教学设计研究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80年代,以加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较成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以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有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正在崛起。

国内外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

国内外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

国内外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引言: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课程为基础,将多个学习目标和活动统一起来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探究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现状,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优势。

一、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在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入了国内教学领域,促使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一些学校的应用。

其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研究者开始探讨和推广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实践。

此外,一些教育机构和平台也开始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大单元教学设计。

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整合性。

大单元教学设计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其次是主题性。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一个主题或一个课程为基础,通过多个学习目标和活动来展开。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是跨学科性。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最后是灵活性。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促进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持续的兴趣和参与,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加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结构,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最后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大单元教学设计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国外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在国外,大单元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崇。

国内外差异化教学发展综述

国内外差异化教学发展综述

国内外差异化教学发展综述1. 引言1.1 差异化教学的概念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特点,通过个性化教学和灵活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实现最大潜能的教学模式。

差异化教学旨在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

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注重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等因素,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差异化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差异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也强调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化。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背景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而设计的教学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采用差异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能力和学术表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差异化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差异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许多学校也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国外,差异化教学的发展更加成熟和多样化。

许多发达国家在教育政策和课程设计中都将差异化教学作为重要内容,并不断推动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国外教育界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系统化,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国内教育界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推动差异化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国内外主要教学设计理论

国内外主要教学设计理论

四、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五、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一、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认为教学必须考虑 影响教学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内部和外部条件)。 为分析内外部条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学习与记忆的信 息加工模型: 加工 执行控制 预期控制 系统
五.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结论部分(conclusion)
11. 总结和复习(summarize and review) 12. 知识迁移(transfer knowledge) 13. 进一步激励和完成教学(remotivate and close)
评价阶段(assessment) 14. 评定作业(assess performance) 15. 评价反馈和补救教学(evaluate feedback and remediate)
四、梅瑞尔的ID2和ITT

ID2保留了ID1中加涅的基本假设(即:存在不 同的学习结果,而且有不同的学习条件以满足 不同学习结果的要求)并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 扩展了这一思想:
★给定的学习行为是由特定的认知结构(心理模型)的组织和 细化加工得来的,不同的学习行为需要不同类型的心理模型。 ★学生的心理模型结构通过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组织和细化加 工而得到发展。 ★获得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对知识进行不同的组织和细化加工。
1.4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一般认为,一个完备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应该 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关于学习结果的理论、关 于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关于对特定的教学结果应 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的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三个要素
一、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二、瑞格卢斯等的精细加工理论(ET)

中外单元整体教学的比较研究

中外单元整体教学的比较研究

中外单元整体教学的比较研究中外单元整体教学的比较研究研究背景•以往的教学模式多为分散教学,即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中外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国内外开始逐渐应用。

研究目的•比较中外单元整体教学在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教学负担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方法•选取一所国内中学和一所国外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

研究结果与讨论教学效果比较•国内中学使用传统单元教学模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国外学校采用整体教学模式,学生能力综合发展,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稍低。

•整体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需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妥协。

学生学习动机比较•国内学生在传统单元教学模式下,学习动机较低,只追求分数。

•国外学生在整体教学模式下,学习动机较高,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整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教学负担比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进行综合教学设计和跨学科教学实施,教学准备工作较繁琐。

•传统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准备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负担相对较轻。

•教师在整体教学模式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收集。

结论•中外单元整体教学在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教学负担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整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习动机,但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所妥协。

•教师在整体教学模式下需更多投入时间和精力,但能够实现跨学科教学。

•随着整体教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应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模式选择。

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型

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型

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型引言在现代教育领域,教学设计系统模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系统模型是一种有机整合了各种教学要素和方法的体系,旨在指导教师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型,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国内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型1.1 中国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型中国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型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这种模型主要关注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听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设计系统模型的优势在于教师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控制权,然而,缺点也显而易见,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1.2 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型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推崇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型。

这种模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

这种教学设计系统模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国外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型2.1 美国的教学设计模型在美国,教学设计模型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

根据各个州和地区的教育需求和教学特点,不同的学校和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型。

例如,杜威的经验主义教学模型、布鲁纳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型等。

这些教学设计模型都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2 芬兰的教学设计模型芬兰被誉为世界上教育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教学设计模型备受瞩目。

芬兰的教学设计模型重视整体性的学习和跨学科的知识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实践解决现实问题。

芬兰教学设计系统模型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教学设计系统模型的优势与挑战3.1 优势教学设计系统模型具有如下优势:(1) 强调学生参与程度,激发学习兴趣。

国内外主要教学设计理论PPT教学课件

国内外主要教学设计理论PPT教学课件
三.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四、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五、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2020/12/10
3
一、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认为教学必须考虑
影响教学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内部和外部条件)。
为分析内外部条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学习与记忆的信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6
二、瑞格卢斯等的精细加工理论(ET)
核心思想: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
对教学理论进行诸层分类,一步步进行细化:
教学条件
宏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 微策略
学 教学策略 教学管理策略
理 论
教学传输策略 教学结果
细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一二四七”概括
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个策略。
2020/12/10
记忆过程 记忆原理 运用概念 运用过程 运用原理 发现概念 发现过程 发现原理
能陈述定义 能陈述步骤
能说明关系
能分析概念
能演示过程
能运用原理 能发现概念间 的关系 能设计新过程 能发现事物的 性质规律
能写出、能描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能作出流程图、能列出过程的步骤、能对步 骤排序。
能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曲线表示有关原理 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2020/12/10
9
三、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图3.4、梅瑞尔的"目标-内容"二维模型
记忆
2020/12/10
10
三、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教学活动成分 行为目标
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教学目标的阐述
记忆事实 能回忆出事实 能写出、能描绘、能指定、能选择有关事实。

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

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

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现状引言在国内教育领域,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制定的一种教育过程,其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策划和安排。

近年来,国内教育改革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现状,以期对教师们进行指导与启示。

一、定义和特点1.1 定义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若干个小课时的内容和教学活动整合到一个较大的单元或主题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

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知识的整合。

1.2 特点大单元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整合性:将多个小课时的内容和教学活动整合到一个较大的单元中,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b. 综合性: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科之间的融合度。

c. 个性化: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现状2.1 教育部政策的推动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和支持。

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引导和培训,推动教师们在实践中掌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们对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研究大单元教学设计。

2.3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国内教育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单元教学设计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产生的。

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国内大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3.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由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师们在掌握和运用方面往往存在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教学设计比较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教学设计领域可谓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有: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肯普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观点之上:第一,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所以应"以学论教";第二,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
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
图6-10典型模式的设计步骤
1.在典型模式中,对各步骤的分析和操作通常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必要时也可以跳过某些步骤或重新排序。
2.首先由教师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通过此教学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肯普认为这四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是组成教学系统开发的出发点和大致框架,并由此引伸开去,提出了一个教学系统开发的椭园型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该模式有几个特点。
肯普模式
首先,肯普列出了10个教学设计的“因素”,而不称之为步骤,以表示它的整体性以及设计过程之弹性。10个因素虽然根据逻辑顺时针排列,一般在设计一个新教学方案时可以按照这些顺序进行,但肯普没有用线条和箭头将各因素连接起来,说明在某些情况和条件下,可能根本不必考虑或进行全部的因素(环节),或是由任何一个因素作为设计的起点,再依实际情况继续下去。
7.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详见第八讲),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8.最后,还要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如不具备,应采取什么方法解决)以及其他必要文档的准备等等。
肯普模式不象其他许多模式那样只能按线性结构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而是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选择某个因素为起始点,并将其余因素按照任意逻辑程序进行排列;说明因素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某些情况下不需要那一个因素便可不予考虑,避免了形式化;说明了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一个因素所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因素,一个因素决策内容变动,其相联系的因素必须作一定的修改。
倡导学习环境设计的领军人物,乔纳森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着力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问题。他认为,为了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特别是有目的的知识建构,应当给学习者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具有如下特征:1)提供对现实的多元表征;2)避免过分简化的教学,应表现真实世界的本质复杂性;3)重视知识的建构,而不是知识的复制;4)呈现真实性的任务,亦即提倡情境化的教学而不是抽象化的教学;5)提供真实世界的、基于案例的学习情境,而不是预先决定的教学顺序;6)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反思性实践;7)重视情境和内容特定的知识建构活动;8)强调通过社会协商的方式支持协作性的知识建构,而不是竞争的方式。
9.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的教学设计都倾向于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但这种模式对以往主流的模式是包容性的,而不是取代性的。
教学设计的发展从来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现在国内搞的轰轰烈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肯普以椭园形将10项因素圈在整个系统中,并以外围的“评价”和“修改”表示这是两件整个设计过程中持续进行的工作。这更显示出系统方法的分析ð设计ð评价ð反馈修正的工作策略实际上是在模式中每一因素(环节)中均执行的基本精神。因此,这个模式在形式上比其他许多流程型的模式更能反映系统论的观念。
肯普模式的另一个特色是将“学习需要”、“教学目的”、“优先顺序”和“约束条件”置于中心地位,以强调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随机拿这几个因素作为参考的依据。如前所述,教学系统是由一组有共同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因素所组成的,其作用范围是人为设定的,因此,肯普将学习需要和教学目的置于中心正是突出了系统方法的以系统目标为导向的本质。同时,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都必须以环境的需要和可能为转换。
3.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4.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查找资源,也可以提供现成的资源给学生。如果是前者,教师要设计好要求,避免学生无目的的查找;如果是后者,教师要寻找相关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认真的评价,确保学生可以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如果需要,教师还要制作相关的资源列表,以方便学生查阅,提高学习效率。
5.接下来,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应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6.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水平进行设计的。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由于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这就使每一种教学事件以及不同教学事件的组合在具体运用上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求即体现为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肯普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肯普(J.E. Kemp)认为,一个教学系统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这个教案或教材是为什么样的人而设计的?希望这些人能学到什么?最好用什么方法来教授有关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方法和标准来衡量他们是否确实学会了?
目前国内的教学设计研究主要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这是一种直线型的设计模式。其基本特点就是把教学设计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模块(或阶段):即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设计阶段,教学评价阶段;每个阶段又有若干项活动。
教学分析模块(阶段):所作的工作有: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以及编写测验项目。
教学策略设计模块(阶段):包括有设计教学组织策略,即教学按何种方式、先后顺序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信息传递策略(即选择那种教学媒体和交互方式)、设计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即在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已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与分配)。编写与制作教学资料。
教学评价模块(阶段):包括形成性评价,并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修改教学活动。
加涅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在加涅看来,由于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变的。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