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信息安全技术知识,是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领域工作的必备知识。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计算机网络是目前信息存储、获取、传递、交换、应用的一个主要媒介,是信息安全的主要阵地。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对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为学习信息安全领域内的其它课程以及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包括OSI模型、TCP/IP协议、常用端口、网络命令、进程服务等。

2.了解局域网的攻击防御及控制技术3.掌握黑客常用的工具及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4.掌握操作系统常规的安全防范方法,通过操作系统的安全防范,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5.掌握木马、病毒攻击及其防范。

6.掌握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7.掌握密码学与PGP加密的方法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OSI模型和TCP/IP协议栈的基础知识;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掌握常用端口以及这些端口的作用;理解并掌握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进程服务。

重点和难点:OSI模型、TCP/IP协议、常用端口、网络命令、进程服务;IP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UDP协议、DNS、TCP协议等常用协议的分析、常用端口、网络命令、进程服务第一节 OSI模型和TCP/IP协议栈一、OSI模型七层结构二、TCP/IP协议栈组成三、必须协议四、可选协议五、推荐协议第二节常用的网络协议分析一、网际协议(IP)二、传输控制协议(TCP三、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四、控制报文协议(ICMP)五、地址解析协议(ARP)六、远程登陆协议(Telnet)七、文件传输协议(FTP)第三节常用的端口介绍一、逻辑端口二、物理端口三、公认端口四、注册端口五、动态和/或私有端口第四节常用的网络命令一、Ping命令二、获取帮助命令三、设置主机命令四、配置管理IP地址命令五、查看命令第五节常用的进程服务介绍一、子系统服务器进程二、管理用户登录第二章局域网的攻击防御及控制技术……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局域网内的IP攻击;学会隐藏本机的MAC地址;局域网内的流量控制P2P。

新课标(2024)信息技术选修3教学大纲

新课标(2024)信息技术选修3教学大纲

新课标(2024)信息技术选修3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根据新课标(2024)信息技术选修3要求设计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信息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3. 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 培养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信息技术领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概述-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 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原理2. 信息技术应用- 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 图像和多媒体处理技术- 网页设计与开发- 移动应用开发3. 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 创新思维和创意设计- 信息技术项目管理- 信息安全和网络风险管理4. 信息技术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 信息技术法律法规- 信息技术职业发展规划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工具的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创新项目,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项目:对学生参与的信息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六、参考教材1. 《信息技术基础教程》2. 《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3. 《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以上为新课标(2024)信息技术选修3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获得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技术学时/学分:34/2先修课程: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教研室: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安全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内容包括:对称密码与公钥密码的基本原理、相关算法及应用,电子邮件的安全,IP安全,Web安全,恶意软件及防火墙等内容,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基本技能,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在实际应用环境下能够运用所学网络安全技术分析、判断和解决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一下信息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联系,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的安全威胁,信息安全的需求与实现,常用的网络服务,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信息、信息安全的定义,网络参考模型的划分。

教学难点是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4.教学内容(1)信息与信息安全主要知识点:信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安全目标。

(2)信息的安全威胁主要知识点:物理层、网络层、操作系统层、应用层、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3)信息安全的需求与实现主要知识点:信息安全的需求、实现。

(4)信息安全发展过程主要知识点:信息安全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5)网络协议参考模型主要知识点: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参考模型。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么的极大关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本课程讲述信息安全技术原理和应用实践技术,包括信息安全支撑技术、安全互联与接入技术、网络计算环境安全技术、应用安全技术四个方面。

课程概述“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面向计算机领域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主干课程,“信息安全技术”围绕“懂法律、有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因此构建了以信息安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知识体系,聚焦如何运用信息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信息安全工程领域的安全防护和威胁检测等复杂工程问题,形成了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密码学基础、信息安全理论模型、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等“教研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培养出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安全保密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体系,掌握信息安全基础原理和应用技术。

课程大纲01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内涵,信息安全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模型课时1.1 信息安全技术(1)1.2 信息安全技术(2)1.3 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概况(1)1.4 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概况(2)1.5 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模型02信息安全之信息隐藏信息隐藏技术概述与应用、数字水印的工作原理课时2.1 信息隐藏技术概述(1)2.2 信息隐藏技术概述(2)2.3 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1)2.4 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2)2.5 数字水印概述(1)2.6 数字水印概述(2)03信息安全之数字签名数字签名的定义,典型的集中数字签名算法与密钥管理课时3.1 散列函数与消息认证码3.2 MD5算法3.3 MD5的哈希函数3.4 数字签名算法与密钥管理(1)3.5 数字签名算法与密钥管理(2)04计算机病毒(一)计算机病毒的概述、发展历史以及如何检测与清除、防范方法课时4.1 计算机病毒概述4.2 计算机病毒发展史4.3 计算机病毒检测与清除4.4 计算机病毒防范05计算机病毒(二)DOS病毒的机理解析和Windows病毒课时5.1 DOS病毒解析(1)5.2 DOS病毒解析(2)5.3 DOS病毒解析(3)5.4 DOS病毒解析(4)5.5 windows病毒介绍(1)5.6 windows病毒介绍(2)5.7 windows病毒介绍(3)5.8 windows病毒介绍(4)06计算机病毒(三)典型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介绍课时6.1 蠕虫6.2 木马(1)6.3 木马(2)预备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基本数论、代数结构等离散数学基础知识,必须具备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目的和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中的潜在威胁,并掌握保护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具备应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信息安全基础1.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 威胁和风险- 威胁和攻击类型- 风险评估和管理3. 密码学基础-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数字签名和认证4. 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攻击和防御技术- 网络安全架构第二部分:信息系统安全1.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2. 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的安全性要求- 数据库安全保护措施3. Web应用程序安全- 常见的Web安全漏洞- 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测试4. 移动设备安全- 移动设备的安全风险- 移动设备安全措施第三部分:信息安全管理1. 信息安全政策和标准- 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 信息安全标准和合规性2. 安全培训和意识- 员工信息安全培训- 安全意识提升活动3. 事件响应和恢复- 安全事件的响应流程- 紧急响应和恢复计划4. 法律和伦理问题- 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伦理和道德问题评估方式:- 作业和项目(30%)- 期末考试(70%)教学资源:- 课本:《信息安全概论》- 网络资源:相关的文献和案例分析备注:本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信息安全》课程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信息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软件安全等领域;2、熟悉和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御策略,如黑客攻击、病毒、木马、钓鱼等;3、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信息安全问题,具备应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包括信息安全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常见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手段等;2、密码学基础,包括密码学的概念、加密算法、散列函数、数字签名等;3、网络安全,包括网络协议的安全性、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扫描等;4、操作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系统漏洞、安全配置等;5、应用软件安全,包括Web应用程序安全、数据库安全、电子邮件安全等;6、网络安全事件分析,包括日志分析、入侵检测、应急响应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作业和考试本课程将布置定期作业和进行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作业内容将涵盖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和实际应用案例,考试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六、参考资料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将提供以下参考资料:1、《密码学原理与实践》(作者:冯登国);2、《网络安全:攻防与实战》(作者:刘晓辉);3、《操作系统安全》(作者:S.W.McDonald);4、《Web应用程序安全》(作者:石磊);5、《信息安全事件分析技术》(作者:罗守山)。

信息安全技术(HCIA-Security)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HCIA-Security)教学大纲

《HCNA-Security实现与管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HCNA-Security实现与管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适用专业】信息安全与管理【学时数】64【学分数】4【开设时间】第4学期【编制人】信息工程学院 XXX讲师【审批人】信息工程学院 XXX副教授一、课程概述(介绍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性质、基本学习内容、难度说明、教学模式特色等综述)本课程是信息安全的专业实践课程,信息安全作为当今各行各业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视的环节之一,国家也颁发了《中国网络安全法》予以支撑。

作为ICT新型人才,不仅需要熟悉网络安全设备的基本配置,了解网络威胁基本类型,还需要对信息安全基础理论、法律规范、企业安全运营流程有基础认知。

课程在内容上涵盖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简介、常见安全威胁、操作系统安全简介、数据监控与分析、电子取证技术简介、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内容,同时对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介绍、用户管理技术、入侵防御简介、加解密技术等做了详细讲解。

二、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常见安全威胁、操作系统安全,了解安全运营相关的数据监控与分析,电子取证技术,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内容;(2)了解不同防火墙产品的参数配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防火墙产品,并能够对产品进行安装;(3)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对防火墙进行配置和策略安排,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的网络和信息安全;(4)能够熟练进行网络地址的转换配置,以满足用户在局域网环境下的安全上网需求;(5)能够熟练进行双机热备的配置和管理,以保证用户网络的安全和稳定;(6)了解加解密技术,能够熟练进行各类不同VPN的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不同用户、不同环境下对于安全网络的需求。

(7)能够熟练进行用户和终端的管理与配置,以保证不同用户、不同权限的安全需求。

(8)了解入侵防御技术,了解网络反病毒技术2.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4)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字化时代中的竞争力,本教学大纲旨在设计一套全面而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技能并理解相关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建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解,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软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 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4.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获取和评估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意识;5. 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开展独立研究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综合引入以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2. 网页设计与开发:学生将学会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来构建并美化网页;3. 数据库管理系统:学生将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并具备设计和管理数据库的能力;4. 编程与算法:学生将学习常见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等),并通过编写代码解决问题;5. 多媒体技术:学生将学会使用多媒体软件和工具,制作和编辑图像、音频和视频;6.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学生将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7. 信息技术应用:学生将学会如何在不同领域中运用信息技术,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2. 实践: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3. 小组讨论:学生将以小组形式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项目实施: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信息技术项目,如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等;5. 研究与创新:学生将有机会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提出并解决相关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2. 作业和项目:包括编程作业、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等;3. 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各个技术领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4. 个人报告:学生将有机会展示并讲解相关项目和研究成果。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信息安全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总学时 48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内容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技术,常见的系统漏洞和攻击方式,目前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应用较多的技术如公钥加密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IDS)技术和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有关内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安全理论与应用技术,树立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并在实际应用环境下能够运用所学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理论分析^p 、判断和解决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信息安全概述(2 学时)1.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和背景,了解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和信息用户的行为特征。

2.了解常见信息威胁的类型,了解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方式。

3.理解信息安全的目标,理解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否认性的具体含义及实现方法。

4.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组成,了解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概念。

(二)数学基础(6 学时)(三)密码学基础(8 学时)1.了解密码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了解密码系统的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

2.理解古典密码学的特征;掌握常见古典密码体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理解现代密码学的基本特征,理解古典密码学和现代密码学的区别和联系。

4.理解现代密码学主要以密钥密码方法为主的原因,理解保密密钥法(对称密钥法)和公开密钥法(不对称密钥法)这两大加密方式的特征;理解现代密码学在网络环境下的重要意义。

5、了解常见的保密密钥算法和公开密钥算法,掌握DES 算法流程。

掌握公用密钥和私有密钥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单向陷门函数的工作特点;理解 RSA 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数学基础;掌握 RSA加密和解密算法的流程。

信息安全技术_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_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_教学大纲标题: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信息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教授学生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保障数据安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和挑战,熟悉常见的安全策略和技术。

2、掌握密码学基础,包括对称密码学、非对称密码学和哈希函数。

3、熟悉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应用软件中的安全问题,掌握防止和应对常见安全威胁的策略和技巧。

4、了解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VPN)等安全设施的原理和使用。

5、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保障数据安全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威胁、攻击手段、防范措施等。

2、密码学基础:对称密码学、非对称密码学和哈希函数。

3、操作系统安全:权限管理、文件系统安全、防火墙等。

4、网络协议安全:TCP/IP安全、应用层协议安全等。

5、应用软件安全: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

6、安全设施: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等。

7、安全管理和法规:信息安全政策、标准与法规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亲手操作,实践信息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加深理解和记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安全事件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现实世界中信息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同时学习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威胁。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主题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对信息安全技术的深入理解。

5、项目合作:安排实际的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信息安全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理论题、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报告等,以评估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考察学生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计算机教学大纲

计算机教学大纲

计算机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供更好的计算机教学,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编写一份完整的计算机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4.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计算机体系结构- 操作系统原理- 数据结构和算法- 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基础2. 计算机应用技术- 办公软件的使用- 图像处理与设计-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3. 信息安全与网络素养- 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 网络安全风险与防范- 个人隐私保护与数字著作权意识4. 计算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算法设计与分析- 逻辑思维与思维导图- 程序设计思维与问题求解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技术。

2. 实践与操作:提供计算机实践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项目与实训: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应用项目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实际应用能力。

4. 讨论与互动: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2. 作业与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 项目评估:对学生完成的实际应用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4. 考试评估:通过理论知识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指导框架。

通过合理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设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言信息技术课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纲,包括其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最重要的一环即是确定课程目标。

首先,课程目标应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

其次,课程目标应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如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等。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应包含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和应用案例等几个方面。

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涵盖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原理等;实践操作部分应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应用案例部分则涉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应用,如数据分析和信息检索等。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个体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演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等形式的学习。

第五部分: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估可采用考试和实践项目等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估和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六部分: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同时,教材还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实践。

第七部分: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网络平台等。

教师应将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场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八部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要主体,其专业发展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九部分:学生学习特点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
1)从服务器下载DES示例程序,并执行,输入明文、密钥、密文进行加密和解密,可以观察采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后的结果情况,并对实现的代码进行修改完善。
2) 从服务器下载RSA示例程序,并执行,通过生成随机数、寻找素数、最后形成密钥对,可以实现对明文和密文的加密和解密,比较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在密钥上的差别,以及解密的安全性。并修改和完善RSA源程序,进行C平台上的算法移植,用C语言开发一个RSA加密/解密演示系统。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哈希函数的一般概念,掌握MD5和SHA-1的算法流程,对常用的数字签名方法有较好的了解,对基于对称密钥的身份认证、基于反对称密钥的身份认证方法一般掌握。
第4 章 计算机病毒
基本内容: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病毒的一般构成、分类,常见的病毒类型,计算机病毒制作的一般技术和病毒的防治方法。
第10 章 软件保护技术
基本内容:本章介绍软件保护的常用技术,对软件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技术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对常用的软件保护方法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软件的加壳和脱壳。
基本要求:掌握软件的静态分析技术,常用的软件保护技术,软件的加壳与脱壳。了解软件保护的常用方法,软件的动态分析技术,软件设计的一般安全原则。
实验要求:能够使用常用的一些网络攻击的工具,并能对网络上的攻击进行防范。
实验5:冰河木马的攻击与防范
实验目的:通过对冰河木马的练习,理解和掌握木马传播和运行的机制,通过手动删除木马,掌握检查木马和删除木马的技巧,学会防御木马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木马的安全防范意识。
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5的内容。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密码体制的一般模型,掌握传统的置换密码、代换密码的加密解密方法,掌握现代密码体制中DES、AES的算法原理,掌握反对称密码体制中RSA加密解密方法,了解传统密码的分析方法,了解序列密码、椭圆曲线密码和密码学的一些新思路。
第3 章 信息认证技术
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常用的哈希函数MD5、SHA-1的基本原理,运用哈希函数进行消息认证的技术,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的一般框架和流程。
基本内容:本章主要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所涉及的技术作一个总体的概述,给出了信息安全的主要研究内容,信息安全的模型,信息安全体系等。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要掌握信息安全的含义、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内容框架,通常的信息安全模型,了解OSI信息安全体系。
第2 章 密码技术
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密码体制的一般模型,包括经典密码体制和现代密码体制,在经典密码算法中,主要介绍传统的置换密码和代换密码,在现代密码体制里面的对称密码体制、反对称密码体制。
实验要求:能够针对常规的软件保护技术,借助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工具,对软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一般的软件保护技术和方法。
XX大学《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有关说明
1.教材:
付永钢等.《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
2.主要参考书:
[1]步山岳: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基本内容:数据备份的概念和常用的备份策略,系统数据备份的常用方法,用户数据备份的方法,网络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常用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数据备份的几种策略,包括完全备份、差分备份、增量备份等,系统数据备份中的还原卡工作原理,网络数据备份的几种方法。了解克隆大师的备份方法,用户数据备份的一般方法,数据恢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要求了解现有的集中评估标准,对通行的TCSEC、ITSEC和CC评估有一个宏观的
XX大学《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分章节)
认识,对CC评估的流程有较好的了解。
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类型
备注
1
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4
验证/设计
2
Windows口令破解与安全
2
验证
3
网络嗅探与欺骗
2
验证
4
网络攻击与防范
2
验证
5
冰河木马的攻击与防范
2
验证
6
个人防火墙的配置
2
验证
7
软件动态分析
2
设计/综合
(备注: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可填写开展实验教学的特殊要求)
2.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1: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实验目的:通过对DES和RSA的使用和开发,加深对数据加密算法的理解,掌握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体制的框架。提高对加密和解密原理的认识;学会使用加密和解密软件。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网络攻击的一般概念和攻击步骤,了解常用的目标探测、扫描方式、网络监听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攻击方法原理,包括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欺骗攻击等,掌握对常见攻击方法的防范方式。
第6章 防火墙技术
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防火墙的定义、特性和一般功能,介绍防火墙的一般分类方法,常用的4种防火墙体系结构,介绍防火墙的一般选购原则,防火墙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和要求(分章节)
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现代化授课手段,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教学内容,动态调整,力争与国际接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XX
学时分配
章节
1
2
3456来自789
10
11
12
13
合计
授课学时
2
4
4
2
2
2
2
2
2
4
2
2
2
32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 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XX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文: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英文: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习
课外
48
32
16
课程学分
2.5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
课程负责人
付永钢
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说明
该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用于拓宽视野,了解以后所从事行业中必须要关注的相关信息安全技术和知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相关技术。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掌握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密码技术;信息认证技术;计算机病毒制作与反病毒技术;网络攻击与防范;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技术;软件保护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等。
实验要求: 掌握冰河木马的通讯攻击方式,并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各种攻击和防范的设计技巧。
实验6:个人防火墙配置
实验目的:学会防火墙软件的一般使用;掌握防火墙IP规则设置原理和方法;掌握防火墙应用程序规则设置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6的步骤完成防火墙的安全配置,并针对不同攻击方法,观察防火墙的拦截效果。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概念,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对常见的蠕虫、木马能够熟练掌握,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制作与反病毒的常用技术。
XX大学《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分章节)
第5 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技术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网络攻击的一般概念和攻击方法,对攻击的每个环节分别进行深入介绍,包括目标探测、扫描、网络监听、攻击等环节,并具体介绍几种通常的攻击方法,包括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欺骗攻击等,并对每种攻击给出通常的防范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Windows所采用的安全机制,熟练掌握Windows的一些常用配制方法。了解Linux/Unix系统的安全机制、安全特点和安全配置,Windows系统的发展历史。
XX大学《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分章节)
第9 章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集美大学《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指导书中实验3的内容。本实验主要在上面完成。
实验4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目的:通过对DoS攻击、SYN攻击的过程,了解网络攻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加强对网络攻击的防范意识。了解扫描的概念,能应用工具对主机漏洞进行扫描。
实验内容:能够借助工具对本机进行扫描;应用fakeping对实验机进行攻击并观察结果;了解XDOS进行分布式攻击方法。
[2]谢冬青,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3.其他说明(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式、习题要求等)
本课程重点在于课上理论讲授,同时辅助以上机设计和验证,从而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课程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课后习题要求每个题目要自己独立完成。
执笔人:付永钢审核人:
基本要求:掌握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入侵检测系统的常用技术模型。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8 章 操作系统安全
基本内容:介绍常用的Linux/Unix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和安全配置,重点介绍了windows的安全机制和配置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DES和RSA的加密解密原理,并能够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RSA加密解密演示系统。
实验2:Windows口令破解与安全
实验目的:通过密码破解工具的使用,了解系统中帐号和口令的安全性,掌握安全口令的设置原则,从而保障帐号口令的安全。
实验内容: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2的步骤完成破解过程,并针对不同安全策略设置,进行口令破解,比较在不同策略下的安全破解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