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家庭教育的案例.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的案例
案例 1、一位母亲买了块金表,孩子小,不懂事,把表当成新鲜玩具弄坏了,母亲揍了孩子,并把这件事告
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的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母亲不理解,老师说:“这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老师接着说: "可以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
孩子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
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
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
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故事中的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 就是像这样的小故事,教育方式的不同,孩子受教育的结果也不同。

案例 2、一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因作业没完成,今天中午被留下,罚站在老师开在学校旁的店铺门口达半小
时多。

感觉很没面子,生气地骂老师不道德,没人性,
不配当老师等等。

该家长听到后,也随即大骂老师精神
病,等等。

分析:学生作业没完成,所学知识就得不到巩固,
老师所采取的方法虽不妥。

而家长帮骂老师,就会在孩
子的心中助长怨恨老师的情绪,该老师所教这科的成绩
定会学不好。

而有些学生是真的很顽皮,经常不完成作
业,多种方法教育无效。

而学校家长又想要成绩,家长
又不懂管教,好几人管一个独生子女都管教不好,如老
师不采取一些来厉的手段,怎能管好几十个学生,怎能
管得住“坏”学生。

建议:在孩子的面前应与孩子分析原因,并同时教
育孩子今后应好好学习,及时完成作业。

家长事后才与
老师沟通。

案例 3、一学生读小学三年级时就偷窃成性。

家长气
得毒打,无效。

老多次教育无效。

后来,老与家多次沟通
得知,学生会成是他的母的。

从小孩三开始,到居
家、朋友家、戚家、商店、小上就喜拿西,出种事,一般
大人都不会与小孩,同意小孩拿点小西。

父,母就,
孩子小,拿点小西有什么要,大自然懂事。

没想到大
成。

建:孩子从小、从小事教育起,才能养成良好的
行。

案例 4:有位正在厨房洗碗,忽然听到小孩在后院跳跳玩耍的声音。

:“你干嘛呢?” 孩子答:
“我要跳到月亮上去!”
家朋友,如果孩子是您的,您会不会他“胡
八道”?会不会怪他“乱乱跳”?您猜那位母是咋
的?“好哇,但是你可忘了回来呀!”那个没被冷水的孩子名叫阿姆斯特郎,他后来成人第一个登上
月球的人。

另一位小男孩,吞食安眠自未遂。

咨他
什么自?回答居然是听了父母“像大公似地叨
叨叨”!
是什么决定了两个孩子天壤之的命运?是父母的言?是父母的言所代表的迥然不同的家庭教育。

十几年来,只要入心理咨室,我耳里就会灌
不同的父母各自宝儿女几乎相同的抱怨:“ 学、逆反、上网、早恋、出走⋯⋯”是孩子天生“有毛病”
?是代社会必定造就“ 学的一代” ?几乎所
有来咨的父母最都同的点:孩子是症状,家庭是病
人。

如果孩子是花蕾,母是花土,父是花盆,那么“花
蕾”的一定与花土与花盆息息相关。

案例5:州某大酒店与来就餐的客生了冲突,
其原因是由于酒店大厅摆放了供用餐客人观赏的一些美
丽的小盆花,一个 3、4 岁的小男孩非要搬走其中的一
盆,酒店值班人员一再耐心劝说也无效,小男孩搬起花盆就
走。

值班人员只好无奈地找其父母制止,但其父母则采取
了默认和纵容的态度,值班人员只好跟随小孩到饭店外进
行制止。

但此举惹恼了小孩父母,他们为满足孩子的愿
望,希望给点钱了事,不过,值班人员不敢擅自作主,拉
住想抱走盆花的小男孩。

这下激怒了小孩的父母,
其母在大庭广众之下口出秽言谩骂值班人员,并宣称“真想狠狠” 打一顿值班人员,并且还大讲其教子的“道理”,小孩的父亲则更甚,几次卷袖欲狂殴值班人员(幸被围
观人员阻止)。

最后,在酒店负责人出面道歉、值班人员
一再赔罪的结局中收场。

临了,小孩母亲还极力鼓励小孩
的做法,而那小男孩面对镜头,还面无表情、几乎是
理直气壮地、高傲地说:“我最棒!”他的父母马上就当
场附和他:“你就是最棒的!”——看来其父母一定是
无数次使用这种“时髦”鼓励方式形成的结果。

看完这段新闻,我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我不敢保
证这类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众所周知的马加爵以及用硫酸
泼黑熊等大学生一类人,但也不敢保证他们的将来一定会
成长为既充满创新的活力又有谦虚、谨慎、与人为善的人
际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无疑是最强有力的,不知
道那对父母是否想到:妈妈的粗暴口语、父亲挥舞的双臂
与拳头会何等“强化”其自小就目空一切的孩子的思维方
式。

也许将来的他一定会用更加强有力的
拳头向社会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

时下,这是一种“时髦”的子女教育方式广为流行,在各地各种场合人们会
经常看到这种似曾相识的场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无论国内的政治生活、学术界理论研讨还是社会生活当
中人们从国外引进了很多思想模式,并推而广之,但其
中有很多理论是生吞活剥或生拉硬套。

本文仅仅说到理
论之一“个性的解放”,即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个性”几乎在年轻父母中达成共识,成为很多年轻父母“食‘洋’不化”的金科玉律。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口里经常说
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个性”云云。

至于到底要培养孩
子什么样的“个性”则不甚了了。

甚至以为孩子的“刁
蛮”与“任性”就是他的“个性” 。

我认为,这实在是对
现代中国人最大的文化误导。

其实,人之初的动物性本
能成分过多,这些动物性的本能是不适应人类社会的,
必须在人的儿童阶段逐步克服。

“你最棒”这一用语,最
早就是一些在美国生活过的人介绍回来的据说是美国人
教育子女的用语,并且立即在大陆的年轻父母中蔓延开来——这无疑是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对孩子未来
的期望。

不能不顾客观事实地鼓励孩子一种自以为是的
观点;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是“最棒的” ,给孩子灌输了一种自以为是的自大狂式的观点,使其很难在社会上
找到真正的自我。

对孩子的鼓励应该采取“正确的原则”
并要适度,即使孩子是对的,也要选择适当的词汇来评价
他的行为,使其既感到鼓励,又不容易产生妄自尊大的情
绪。

一种信心的树立,如果是以虚假的“吹捧”为
前提;一旦当他知道自己不是“最棒时” ,情绪将会一落千丈。

这种“最好”的教育方法,不但在中国行不通,
就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必将行不通,看看美国等频发
的“校园枪击案”就会知道其危害。

建议,年轻家长在
教育孩子时,不要用极端的鼓励用语“你最棒”、“你最
好”等等,而采用恰当的鼓励用语“你能行” 、“你能办到”之类的话语为好,这样会给孩子一个余地:即使他
完不成某个任务,也不至于伤自尊。

改革开放以后成长
起来的孩子,即所谓的“ 80 后”、“ 90 后”。

这两代孩子
的成长经历颇为耐人寻味:此前报道过的“马家爵事件”以
及相类似的案例、多起,“乖乖仔”手刃父母的案例、
多起“反叛”子女的案例,都曾使其亲人“伤透了心”、
使社会广大人士扼腕。

但是,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
下,那些“叛逆”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其父母应负什么
社会责任,是不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些受自
己子女“伤害”的父母,在人们寄予同情之时,能否反躬
自问、找找自己在孩子早期教育上的严重失误?有句
古语说得好:“娇(惯)子如杀子”,现在也有其现实意义。

父母在早期教育上的过分纵容和“娇惯” ,是导致成
年以后孩子“不孝” 、“不容于社会” 、甚至残害父母的主
要原因。

而“不分青红皂白”地纵容孩子的“个性”,则是一种“理性”的娇惯
案例 6、【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案例:】法律没有规定
教师对学生享有惩戒权,但是并不妨碍教师对惩戒权的
研究。

我们都知道,在美国,家长不准体罚孩子,如果
家长体罚孩子有可能丧失对孩子的监护权,《刮痧》这部
电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并非所有的家长都不
打孩子。

我们来看一个“体面地接受肉刑”的故事:美国《芝加哥快报》的编辑总监道格拉斯先生受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的委托,来中国做教育援助自愿者,他说了一个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他与妻子芭芭拉在女儿琼妮 4
岁时离婚了,孩子由他抚养。

他和女儿多次探讨什么是
人的最宝贵的品质。

琼妮 5 岁时,一天她把幼稚园里的
拼图游戏板偷偷带回家。

道格拉斯发现孩子撒谎后,就让
她把玩具送回到幼稚园,并当面向老师道歉。

回家后,让
她选择惩罚内容:一是一个星期内不能吃冰淇凌;二是取
消周日下午在中央公园的滑草游戏和野餐;三是在屁股上
狠揍两巴掌。

最后,女儿决定接受第三种惩罚。

于是,道格拉斯给前妻芭芭拉打电话,请她回来当肉刑
的“监刑官”。

说到“监刑官”,道格拉斯说那是他与琼
妮一起看电影《勇敢的心》,当华莱士走上行刑架时,行刑宫在一旁高喊:“请这位绅士体面地接受肉刑。

”道格拉斯
提醒女儿注意个并且行了探——因我愿意接受,但任何人不能剥我的尊,我有
至少一位目者的程是否害到了我的尊。

次小妮
因撒而挨了两巴掌会不会害到她的尊,必有“ 刑
官” 。

此事后一个星期,道格拉斯因工作一直忙到凌
晨 3 点。

早晨 8 点响,他没起来,了半个小,
女儿穿戴整地来到他的床前,再不起床就赶不上幼稚园
的班了。

果,他到了。

园微笑地妮什么到。

道格拉斯
找了个借口。

妮却大叫是爸爸睡。

道格拉斯很尬,向园
作了解后又女儿道歉。

女儿:“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是你
因撒也必接受。

你在有两个方式可以:一是取消本
周末与辛蒂小姐的会(辛蒂小姐是道格拉斯
的女友);二是接受肉刑。

”道格拉斯,芭芭拉出差去了,没
人当“ 刑官”。

,幼稚园园出面了,她
愿意出任本次肉刑的“ 刑官”。

最后,道格拉斯向他的
女儿——一个年 5 的美国女公民撅起了屁股⋯⋯
个故事了我当教的什么的启示?我得,首先
教和学生之是公民与公民之的关系。

公民是一个法律
概念。

正如道格拉斯最后表达的点,他和女儿之
的关系是两个美国公民的关系,他不能因是父,因有学,有社会地位就女儿——一个幼稚园的小朋友,大呼小叫不尊重。

上,家、教和学生作
公民在位址上是平等的,法律予公民的利始于出生、
于死亡。

公民的生命健康、名誉、荣誉都是一的。


不能因自己是教,就可以在学生面前尊,当然也不能
因学生是受教育者、被管理象,就他大声斥,甚至体
和相体。

其次,家、教学生的批管教甚至戒,都是
学生的行,而不是学生的尊。

教育者也会犯、犯法。

犯错、犯法就得接受惩罚甚至法律制裁。

家长、教师对
学生的教育、管理是行为,同样学生受教育、被管理也
是行为。

有些家长、教师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学生,
目的就是要触及学生的自尊心。

而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
评不服,倒不是认为老师说得不对,而是觉得老师的批
评让他难堪、没面子、下不了台,他的潜意识里感到自
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伤害。

如果教师批评学生,像道格
拉斯先生惩罚他的女儿那样只对行为不对人,那么我们
的学生也许会像小琼妮那样,口服心服地接受批评。


次,家长、教师要研究对学生的批评、管教方法,让学
生选择愿意接受的方式。

我们不妨学学道格拉斯先生,
先和学生就某些原则达成共识,然后要求大家都得遵守。

一旦违反了原则,不管是谁都得接受惩罚,至于惩罚的方式,不妨多出几种,让学生自己选择。

当然任何一种
方式都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透过这则“体面地接受肉刑”的故事,我觉得我首先是一名公民,遵纪守法
的公民,其次才是一名教师,为人师表的教师。

学生首先
也是公民,也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其次才是学生,需
要完成学业的学生,要求自己的学生把教师当成和他一样
的公民来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

《中国教育报》2006 年 11 月 27 日第 3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