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作者:宋淑兰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15期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海报一、关于表现主义在德国表现主义兴盛之前,意大利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法国的艺术电影都将电影的想象力局限于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对于电影的探索尚在爬行之中,而从罗伯特维内开启了表现主义的大门,电影进入一个疯狂的幻想世界。
尽管这疯狂的幻想世界也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却使电影艺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值得肯定。
表现主义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
表现主义电影典范《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希区柯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的巨大成就在于首先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表现形式,其次是使得电影艺术化,从表现表象到剖析本质表现心理探讨人类社会的救赎方法。
先锋派的表现主义运动则在1910年前后开始于慕尼黑。
它是一种反对印象主义及自然主义的流派,同时表现在音乐、文学、建筑、绘画等各个方面。
在德国战败之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表现主义入侵柏林的街道上,广告画、剧场、咖啡馆的装饰,商店招牌和窗饰上都蒙上了表现主义的色彩。
而《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的诞生也与一个重要前提紧密相关——魏玛共和国时代。
民主的议会制整体的建立,包括妇女选举权在内的公民权的进步,促进了社会上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除了受政治的影响,表现主义的诞生还受到其它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三位“狂飙社”表现派画家: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与华尔特·雷曼。
例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类似舞台艺术的背景、倾斜变形的角度、无处不在的阴影均出自于他们的手笔,使得观众耳目一新;同时也为德国艺术电影中几个重要特征,如高度风格化的布景设计、黑色的人物设置、奇异的故事情节奠定了重要基础。
论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中色彩表现的特点
论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中色彩表现的特点作者:李冬冬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5期TEXT / 李冬冬在传统的色彩观念中,艺术家对画面颜色的选择是以视觉观察为基础的。
但是表现主义的画家认为色彩是画家内心精神世界的主观表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
那么德国表现主义作品中的色彩表现有哪些特点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非理性的色彩表达德国美学家利普斯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美的本能,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
这种本能能够把现实物象中的纯粹的美抽离出来。
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产生快感是由于主体感情的灌注[1]。
美学家沃林格则在利普斯的基础上将其理论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主观情感高于客观观察,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将主观对客观的看法进行物化。
虽然色彩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情感和意义,但是由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经历与个性不同,所运用的色彩便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主观情感。
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不再是为了表现形体空间感,再现客观世界而存在的,它和形体在整个作品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色彩的地位更加的突出。
色彩成为心灵与情感表达的窗口。
以桥社画家凯尔希纳的作品为例,在1911年至1915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街景作品。
这些作品人物形态颓废,色彩充满了不协调感,暗示了一次世界大战前都市生活中的重重危机,带有浓厚的直觉心理因素。
在1913年创作的《柏林街景》中,他采用了富有情绪感的,带有尖锐角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没有过度关注人物造型的表达而重视精神的突出。
处在画面中心的男性深蓝色的衣服与道路上的暖红色之间无论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画面左边最前端的女性人物、头发被处理成红色,身上的紫色衣裙将道路背景的粉红色和深红区分开来。
画面最亮的白色衣领与帽子的羽毛构成了接近菱形的形状,锐利的下脚几乎要将深紫色衣裙从中分裂开来,对比十分强烈。
在凯尔希纳眼中世界是孤独和令人恐慌的,对生命的不安与犹疑也充斥了他的其他作品。
对德国表现主义的认识
对德国表现主义的认识
德国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德国的一种重要艺术运动,涵盖了绘画、雕塑、戏剧、文学、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
它强调对内在情感和主观体验的直观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艺术形式的颠覆。
这个运动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
以下是对德国表现主义的一些主要特点和认识:
1. 情感和内在体验的表达:德国表现主义强调个体的内在情感、痛苦、愤怒等感性体验。
艺术家试图直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突破现实表象的束缚。
2. 对现实的批判和反叛:表现主义者对现代社会的工业化、都市化、社会动荡等现实进行强烈批判。
他们认为现实世界的冷漠、疏离和不公正是导致人类精神困惑和痛苦的根源。
3. 形式上的变革和夸张: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形式常常采用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法,以突显情感、扭曲现实,追求对观者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4. 对社会和道德的关注:表现主义作品通常表现社会的不公正、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等问题。
艺术家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5.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表现主义涵盖了多个艺术领域,包括绘画、雕塑、戏剧、文学、音乐和电影。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主义特色,但都强调情感和对现实的审视。
6. 社团和刊物的重要性:表现主义艺术家通常聚集成社团或小团体,共同追求他们的
艺术目标。
他们还创办了刊物,通过这些平台传播他们的思想、作品和观点。
总的来说,德国表现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体情感、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形式的颠覆的艺术运动,其影响和贡献在20世纪初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中不可忽视。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风格浅析——以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路德维希·基希纳和埃里希·赫克尔为例
来增强明亮的效果。沐浴者在清新的水蓝色中脱
颖而出,进而以缩略的方式囊括了较小的人物,
揭示了绘画的即时性和自发性。虽然基希纳在背
部的曲线上加强了身体的可塑性,但是赫克尔将
身体用宽大,柔软的笔触进行塑造,使其容易理
解这种充满活力的工作过程。赫克尔后来描述道:
“一个人在对作品没有特殊考量的情况下就开始
创作,也会带来很多体验。当人们试图在模特上
情洋溢的创作态度。就像快速的线条画在静止的
在工作室的绘画中也可以发现这种传统的风
画布上一样 , 线条还没有完全被颜色掩盖。从根 格在日益减少,在《侧躺的女模特》中基希纳从
本上讲,在这幅画中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全新的 轮廓出发捕捉到整个身体,轮廓通过一定的浮动,
可能性,不同长度的笔触和画作表面,以及粗糙 将柔软的,感性的曲线在纸上呈现出来。省略所
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也是受到这样的启发,每个 体验大多都是来源于运动的状态,所以源于运动
笔触都清晰可见。而且这些色彩是未加混合的, 的形式要比其他形式更容易与人们建立联系。”
画作上是基于绿色,红色和蓝色总体上的协调, 基希纳追溯他的艺术观点时说道。这也清晰的说
通过互补的对比来提高颜色的亮度。
明了对于两个艺术家来说,夜游有着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20-05-01 项目基金:国家艺术基金 2019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题材动漫青年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证书编号:2019-A-04-(010)-
0052) 及“红色百年内蒙古”系列·油画、雕塑创作工程。 作者简介:何佳(198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
二、受梵高的影响
色彩逐渐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幅画也是 以黄色,红色,蓝色, 绿色的协调为基础,不间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
表现主义是一种艺术流派,最流行于20世纪初期,其产生于德国,之后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追随。
表现主义绘画是表现主义的一部分,是一种强调情感和内在体验的艺术形式。
下面将探讨表现主义绘画的特征。
1. 强调情感和心理状态
表现主义绘画所表现的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旨在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内在世界。
艺术家注重描绘人物或事物的情感状态,例如愤怒、孤独和痛苦等。
2. 色彩的夸张和对比度
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色彩是通过夸张和对比来表现情感和心理状态的。
艺术家通常使用鲜艳的颜色,如浓烈的红色,鲜艳的黄色和妆面色,来强调情感状态。
3. 形式的扭曲和变形
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形式可以被扭曲和变形,以表现情感和心理状态。
艺术家经常强调人物或物体的特定方面,例如面部特征或肢体姿态,以夸张表达情感状态。
4. 图像的简化和抽象化
表现主义绘画通常通过简化和抽象化表达情感和内在体验。
艺术家可能只使用基本线条和几何形状,以表达其想法和情感。
5. 线条和笔触的强调
表现主义绘画的线条和笔触通常是粗糙和明显的,以表现情感和心理状态。
艺术家可能强调人物的轮廓线,甚至留下笔触,以强调情感。
综上所述,表现主义绘画是一种强调情感和内在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夸张和对比色彩、扭曲和变形形式、简化和抽象图像以及强调线条和笔触等手法表达情感和心理状态。
(整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专题:德国表现主义电影Expressionism学艺术如果不知道德国表现主义,是不能原谅的,这个学派时间虽然不长,却广泛地影响到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领域,很多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都曾喜爱并尝试过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电影学派,它再一次把人们对真实的探索引入人的内部,进而通过个人去发现社会的现实。
时间: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人物:罗伯特·维内、弗里茨·朗、弗莱德立希·茂瑙、保罗·莱尼、乔治·威廉·派伯斯特、保罗·威格纳意义:1.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们在扩展表现真实的角度和手段上功不可没。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反对对现实的描摹,艺术的品质和力量都来自于对内在的实质的揭露。
艺术家家理应穿越日常经验的表层和外在世界的环境,直接抵达灵魂的处所。
一切外在的表象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并且是不重要的。
从这样的立场出发,表现主义作家们反对印象主义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的肤浅,同样也反对自然主义对生活现象的陈旧摹写。
他们的中心在于——穿过具体可感的表象,获得对抽象的永恒的内质的把握。
2.表现主义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手段,造型的风格化以及对于环境、气氛的渲染手段后来被很多主流电影使用,如今,在恐怖片、犯罪片等电影类型中,表现主义手法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起因:1.源于绘画:在1901年巴黎举办的一场画展中,法国画家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的一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组油画作品的总题名就是《表现主义》。
摄影术的出现使绘画走向抽象主义的道路。
而电影作为新兴技术形式(当时普遍不认可电影是真正的艺术)也迫切得需要得到艺术界的认可。
2.超现实倾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德国表现主义及其艺术特征初探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一、德国表现主义的形成背景所谓表现主义,是对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美艺术界的一种艺术流派的称呼,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期,战争结束后社会的变革以及工业革命的冲击对当时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的主要特征是打破了传统绘画对事物表面的再现,用强烈的色彩、夸张的造型来表达画家自己内心的想法,让画面在直观本质的传达上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表现主义最早不出现在德国,当作为评论术语的“表现主义”还没出现时,北欧等国家就有了关于“表现主义”的绘画,例如爱德华·蒙克。
他的绘画创作以及其他的先驱艺术家们的绘画,影响了德国的艺术家。
1911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慕尼黑分离派”绘画展览上,这些画表现主义的艺术家被称为“表现主义画家”,由此,“表现主义”才正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图1《尖叫》蒙克1893彩色蜡笔91cm×74cm德国表现主义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即受到艺术思潮的影响,又受到民族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
由于战争对人们的生活和内心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在对历史和当代的认识上人们的内心都有着复杂的情感,艺术家们更是如此,他们把内心的想法通过画面来释放,借助新的语言形式、主体形态及强烈的色彩来打破传统的束缚,传达画面背后深层次的反思和价值探讨。
他们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绘画语言,对当代的绘画都着重要的启示及影响。
二、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德国表现主义在内容上反对客观模仿,通过带有主观思想或思想定位的主体形象、强烈的色彩冲击,表达画家们对思想性的追求和对绘画本体性、本质性的认识。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激情的内在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主观能动性,把自身的激情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反对单纯模仿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
表现主义要求看到的事物要比平时所看到的更加真实,这个真实不是拍照的“真实”,而是画家看到事物的第一眼内心的感受,也就是“闭上眼睛,打开心灵的窗户”。
德国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德国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德国表现主义音乐是20世纪初德国音乐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追求情感的直接表达和内心的深沉体验。
与表现主义绘画和戏剧相似,德国表现主义音乐强调情感的激烈和冲突,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德国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情感的激烈表达德国表现主义音乐以其情感的激烈表达而著称。
作曲家们通过音乐的力量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冲突。
他们使用了大量的音乐技巧,如急促的节奏、激烈的和声和复杂的音色变化,来表达情感的紧张和压抑。
这种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德国表现主义音乐与其他音乐流派区别开来,使其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德国表现主义音乐不仅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作曲家们通过音乐来表达对战争、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关切。
他们将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的手段,通过音乐中的各种音色和音乐元素来揭示社会的黑暗面。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德国表现主义音乐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成为一种反抗和抗议的表达方式。
三、对传统音乐形式的颠覆德国表现主义音乐在形式上对传统音乐进行了颠覆。
作曲家们摒弃了传统的和声规则和结构,采用了复杂的音乐技巧和创新的音乐形式。
他们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的碰撞和对位,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
这种对传统音乐形式的颠覆使德国表现主义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使其成为音乐史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对声音和噪音的探索德国表现主义音乐对声音和噪音的探索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
作曲家们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和噪音元素,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
他们将噪音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手段,通过噪音的使用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这种对声音和噪音的探索为德国表现主义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总结:德国表现主义音乐以其情感的激烈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传统音乐形式的颠覆和对声音和噪音的探索而闻名。
它是20世纪初德国音乐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对后来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6年第8期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和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
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
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一、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代表先驱:“蒙克”、“康定斯基”等。
表现主义的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 瑞典。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
他把梦魇鬼魂搬上银幕,将人、亡魂幻影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
在20 世纪初的欧洲文艺运动与思潮中,表现主义以其鲜明的外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典型代表人物:凯尔希纳(1880-1938),是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凯尔希纳早期从事绘画与木刻,在慕尼黑艺术学校进行深造学习。
他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疾病与穷苦的煎熬。
他深受高更和梵高创作画风的影响,强烈崇拜反自然主义色彩的表现方式。
1901 年他前往德累斯顿学习建筑,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于1905 年与海克尔、洛特鲁夫等成员成立桥派。
他们期望如巴黎野兽派一样能在当地产生巨大的影响[1]。
凯尔希纳1911 年定居柏林,开办现代绘画研习所。
在1933 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从美术馆移出、没收捣毁。
纳粹上台后迁居瑞士,然而这次的迁徙并没有使凯尔希纳看到希望,德军进入奥地利,边境距离凯尔希纳的家25 公里。
这一次他彻底感到绝望,在长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开枪自杀身亡。
他的主要作品有:《街道》《街头五个女人》《桥社画家肖像》《马戏团的骑士》等。
凯尔希纳作为桥社的重要一员,他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绘画风格上,凯尔希纳以叛逆、抽象躁动、狂放不羁惊世,他崇拜梵高与塞尚,但在作品的表达气质上并不具备欢快的灵动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德意志民族的坚韧奋发的风格。
简析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变形记》为例
简析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变形记》为例作者:法红利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表现主义诞生于2o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弗兰茨·卡夫卡通过代表作《变形记》,刻画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到“虫”的荒诞的经历和痛苦的心理挣扎历程。
通过对《变形记》的艺术特征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感知到表现主义文学的部分艺术特征。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表现主义索克尔评价说:“卡夫卡深邃多变的艺术本质,决定了任何单独的研究都无法充分把握这篇多层次作品。
每一个研究仅能在索解其奥秘的道路上前进一步。
”[1]这句话一语中的,读完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我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奇异古怪而不可名状的感觉。
我只能努力地去理清这种“不适感”的源头,通过分析,简要地概括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超脱现实的形式创新(一)“荒诞极致”与“真实可感”的碰撞“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2]开头,我们的主人公就变成了一只甲虫。
没有任何心理铺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描写。
这是开门见山的一个既成事实,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居然很快地接受了这种设定。
就像一幅画的创作,一开始画家便将一桶漆倒在了画布上,这种粗野爆裂的画风,很难不在读者心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倒是全部是虚构,不去较真这只甲虫的具体样子也就罢了。
可卡夫卡偏偏是凭着过人的想象力,认真地讲述这只巨大的棕色甲虫:长着触角,眼睛略微凸出来,有着“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3]“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4],两排细腿“细得可怜”[5],细腿的底部有一些粘性,爬行时会留下粘液的痕迹,“养成了在墙上和天花板上纵横交错来回爬行的习惯”[6]“尤其喜欢倒挂在天花板上”[7]。
有时候,格里高尔还会用人的思想,去艰难地操控自己虫化的身躯。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分析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分析德国表现主义艺术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以强烈的个人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特点。
本文将从艺术形式、主题内容和艺术家的创作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
首先,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激烈的变革。
艺术家们摒弃了传统的写实手法,追求形式的简化和夸张。
他们常常采用扭曲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反思。
例如,艺术家埃米尔·尼尔德尔的作品《吐舌头的自画像》中,他以极度夸张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焦虑,这种夸张的形象成为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标志之一。
其次,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主题内容常常涉及到人类的孤独、痛苦和苦难。
艺术家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类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表达。
他们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为出发点,通过艺术形式来传达对社会不公正和人类苦难的关注。
例如,艺术家卡尔·斯帕茨的作品《囚徒》中,他通过对囚犯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类被束缚和压迫的深刻关切。
最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态度也是其特点之一。
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传统艺术的束缚使他们追求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他们拒绝传统的艺术规范和社会道德的约束,追求个性和自由。
他们相信艺术的力量可以改变社会,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和社会性。
例如,艺术家艾米尔·奥尔利希的作品《战争》中,他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结起来,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以其形式的变革、主题内容的深刻和艺术家的创作态度的独特性,成为20世纪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运动。
它不仅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和思想仍然对我们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名词解释
德国表现主义名词解释一、什么是德国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德国文化中的一股重要艺术潮流。
它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追求表现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的艺术创作。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夸张的形式、激烈的笔触和独特的色彩运用来浓缩和放大真实的世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痛苦和不满。
二、德国表现主义的特点德国表现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内心表达和情感扭曲德国表现主义追求直接、纯粹的内心表达,艺术家试图通过扭曲的形式和变形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的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夸张、颓废和恐怖的特点。
2. 舞台艺术与舞台设计的结合德国表现主义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超出了绘画和雕塑的范畴,他们还涉及到了舞台艺术和舞台设计。
他们通过舞台、灯光和舞台设计来表达内心世界,并试图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来传递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关注。
3.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对社会的现实状况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批判。
他们对于工业化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类存在的虚无和社会不公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观点。
4. 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色彩运用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在作品中运用了独特的笔触和色彩,以营造一种激烈、不稳定和破碎感。
他们使用鲜明的对比色、激烈的线条和变形的形象来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此突出表达内心情感和对现实的批判。
三、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对德国国内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国际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德国内部影响德国表现主义对德国内部来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思潮的重要象征。
它使人们开始审视自身和社会的存在,对社会现实提出质疑,并通过艺术表达来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德国表现主义为后来的艺术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2. 对国际文化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对国际文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和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表现主义的绘画、戏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
浅谈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特点
浅谈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特点131605223 翟志鹏首先谈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就不得不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处于这样的惶惶不安的社会氛围下,人们急需要一个渠道来表达出内心的惶惑与不安。
所以,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就应运而生。
其是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类型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它的题材类型选择。
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比如罗伯特·威恩执导的在1920年上映的《卡里加里博士》,影片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梦魇般的回忆,叙述了一个身兼心理学博士和杀人狂双重身份的卡里加里的生活,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1920年),描写了一个由社会政治所造就的专制暴君的残酷性,并借此转喻为威玛共和国初期德国的命运。
弗立茨.朗格的《三生记》(1921年,又译《疲倦的死》),在命运之神囚禁着千万条生命的高垒坚壁的城堡中,一次爱情与死亡的冲突,终于征服了命运之神。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等一系列影片出现,他们同是关于谋杀、死亡和暴力的主题的表现,同样突出了表现主义影片的恐怖、幻想和犯罪的特色,都是以主观的手段创造出来充满神秘主义的作品。
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往往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和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找出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
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概述:发生于1970年代末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区别于原来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以美国主导的波普艺术、抽象艺术以及观念艺术世界中,以德国国家力量推出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成为西方艺术内部一股强有力的抗衡力量,深深影响了世界艺术发展的轨迹。
关键字:德国;新表现主义;格林伯格;一.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世界背景及环境(1)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世界背景①.时代背景:德国新表现主义是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以绘画为主的思潮。
其世界背景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一分为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争中最大的胜利方在经济上迅速发展,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霸主,在文化上一度成为标杆,并对欧洲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压制状态。
欧洲战后的文艺界有强烈的不愤,认为美国属于暴发户,他们认为文化精神的根在欧洲,决定在艺术内部要有一些作为,这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内在动力。
德国在战后尤其是60年代后,社会秩序与国家经济恢复的异常迅速,德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国家内部开始强调尊严、文化、精神等问题,并开始重新思考在西方内部的位置。
②.文化背景:欧洲的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在欧洲兴起并方兴未艾的时候,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产生发展的时期,新的思想被生产出来并为德国新表现主义注入了思想动力。
③.人文背景:左翼色彩浓厚的博伊斯带出来的一批学生,如基弗、伊门多夫都有艺术上的对抗性,并延展在政治方面的抗争。
(2)德国内部艺术的状态首先,德国经济的快速复苏,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使得德国本身也具备了实力与资本与美国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本土的艺术家想要扮演更多国际舞台的角色呼声越来越高。
其次,从艺术界内部来看,威廉帝国时期非常重视历史画工程,因其从国家的历史与民族的传奇为出发点,能够很好的为本国的合法性做图像的证明,以此来团结凝聚人心,并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所以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统治时期,德国艺术界一直有重视具象绘画的传统在。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关键词 : 德 国电影 ; 表现主 义电影 ; 电影 中 图分 类 号 :J 9 0 5 文 献标 志码 :A
与其他 国家相 比, 德 国电影 的发展相对滞后 。在第一次世 界 大战前 , 德 国电影 的发行水平落 后于法 国 、 意大利 、 瑞士、 丹 麦 等 同家 , 一战后 , 德 圉 电 影业 找 到 了新 的 电影 形 式— — 表 现 主义 电影 。这 种电影形式 曾一度足 以与美 国好莱坞 电影相抗 衡 。虽然 , 德国表现主义 电影并没有成为一个可 以延续至今 的 电影流 派 , 但 我们 依 旧可 以在 如今 的电影 中看到 德 国表现主 义的影子 , 可见其对后来 电影 的影 响力 。 德 国表 现主义的兴起 ( 一) 德 国表 现 主 义 的 源起 表 现主 义是 2 O 世 纪 初 诞 生 于 欧 洲 的 一 种 先 锋 派 绘 画 艺 术, 该 画派 致 力 于寻 求 一 种 新 的 能 直接 表 达 “ 赤 裸 的 心灵 ” 的 绘画形式 ; 他们摒 弃 了 自然 主义摹写客观 现实 的创作方 法 , 强 调反传统 , 以变形 夸张 的艺 术语 言表现 内心的情感 , 不注重对 象的形式摹写 。 表现 主义画派不久 就影响 到了音乐 、 文学 、 戏 剧 等 许 多 领 域, 成 为一种具 有光反效 应的先锋派文学艺术运动 。 ( 二 )德 国表现主义 电影的发展 第一 , 社会背 景。德 国表 现主义 电影 兴起 、 发展于第一 次 世界 大战后 , 一战 以后 , 作为 战败 国的德 国 , 政治 动荡 、 经 济萧 条, 人 们生 活困苦 。在 这样 的社 会背景 下 , 面对 战后社 会 、 经 济、 政治 的残 酷现实情况 , 德 国许 多文学艺术 家选择 了逃 避现 实, 将 注意力从 关注现实 的外部世界转 移到 内心世 界 , 进 而曲 折地表达艺术家 自身对 现实的不 满以及 内心的焦虑苦闷。 第二, 发展历程 。1 9 1 9 年, 德 国拍 出 了第 一部具有表 现主 义风格 的影片—— 《 卡里加里博 士 该影片的编剧是 出生于 奥地利 的青年 剧作 家卡尔 ・ 梅 育与捷 克作 家汉斯 ・ 雅诺 维支 。 《 卡里加里博士 》讲述了一个精神病院院长模仿 1 8 世纪意大利 个卡里 加里 的魔术 师催 眠术实 验 , 通 过控 制一 名叫凯 撒的 梦 游人进 行 杀人 的离 奇而 又几乎 荒诞 的故事 , 意在 表达 他们 对 战争 的憎 恶和对将 德 国拖人 战争深 渊 的威 廉王 朝的谴 责。 该 影片 可 以说 是德 国表现 主义 电影 的里程碑 之作 , 是早 期 电 影 向艺术 迈进的一大标志 , 并对其他艺术产 生了广泛 的影 响。 继 《 卡里 加里 博士 》之后 , 在 德 国影坛 又相 继 出现 了一 批 按其风格拍 摄的影 片, 其 中较 为重要 的有 《 从 早晨到午夜 》 《 泥人 哥连 出世 记 》《 疲倦 的死 》《 大赌徒 马布斯博 士 》《 诺斯 费拉图 》等 。 2 0 年代 中期 , 德 国 战后危 机 结 束 , 政 治环 境 变得 相 对稳 定, 表 现 主 义作 为 一 个 风行 一 时 的 流 派 , 逐 渐 走 向 了尾 声 。 1 9 2 4 年, 由保尔 ・ 莱尼拍摄的 《 蜡像馆 》是以 “ 卡里加里风格” 拍摄的最后一部作 品 , 成为德 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最后之作 。 二、 德 国 表 现 主 义 电影 的 特 点 ( 一 )影像 表 现主 义的导 演注 重具有 象征 意义 的造 型 , 倾 向于认 为 电影 的影像应该 成为平 面艺术。表现 主义 电影经常摒 弃常规 的影像形 态 , 采用倾 斜 、 颠倒 的影像 , 采用常 规 电影 很少 使用 的特殊拍摄 角度 , 画面的明暗反差 一般会很 大。
1.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6)一.起因:1. 社会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签署《凡尔赛合约》面临叛乱和无政府状态的威玛共和国在风雨飘摇中无所适从。
通货膨胀形势严峻,人民事业,食物短缺,经济恶化,社会的现实状况强化了人民对生活的失落感和危机感,于是,人们开始呼唤心灵,整个时代变成了一种求救的呼声。
艺术反映时代,与时代脉搏息息相连,此时艺术也向着光明呼唤。
为达到表现内在意识的要求,德国电影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电影世界,它用心灵王国代替物质世界;整个宇宙被极度夸张变形,风格化地表现为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
表现主义电影折射了当时的德国,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德国。
参加表现主义运动的人,在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有无政府主义者、虚无主义者,也有社会主义者。
因此,表现主义运动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也很少有始终如一的“纯粹”的表现主义者。
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即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2. 源于绘画:表现主义初始于1910年左右,是绘画上的一个前卫运动,后来很快即影响了戏剧,文学及建筑的表现手法。
3. 超现实倾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4. 哲学渊源:来自于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斯特纳的神秘主义。
二.发展时期1. 兴起:1920年,制作低廉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先在柏林,后在美国、法国及其他国家造成轰动。
由于此片的成功,许多德国影片纷纷跟进,这种现象持续了好几年,兴起了表现主义电影运动。
2. 发展:稍后,当表现主义成为风潮,导演已不将它作为精神不正常的任务的观点。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质——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到《大都会》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质———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到《大都会》马晓阳(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电影学派,它把人们对真实的探索引入人的主观世界,进而主张通过主观心理去发现社会的现实。
在1920年至1927年间,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上映到《大都会》取得全面成功这7年内,德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表现主义影片,其给当代电影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直至今天,仍然有许多影片与导演广泛吸收借鉴表现主义影片的优秀成果。
因此,表现主义影片及其风格仍然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表现主义;德国电影;主观感受;风格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077-02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起源表现主义最早出现在欧洲绘画之中,其主要特征是摈弃自然主义摹写客观现实的创作方法,而代之以用简单、平面的构图,浓重的色彩与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表现人的主观现实与心理感受。
这种富于表现力的、反传统的艺术倾向很快影响到了电影领域内,使表现主义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先锋运动。
1918年,一战结束后,表现主义全面兴起,艺术成为了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成为了时代潮流的反映。
战败的德国政治动荡不安,经济萧条,工人失业,人民饱受饥馑之苦。
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对德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思想、精神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失落感与危机感,他们需要寻找一个空间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因此,面对此类无力改变的严酷现实,德国艺术家纷纷从外部世界归返内心世界借此予以自我安慰,艺术家们逐步构建起以自我为中心的且拒绝外部现实世界的态度并开始寻求新的创作方法。
为了能够将自身悲观、苦闷的思想表达出来,艺术家们吸取了绘画界表现主义的反传统特质,往往从暴力、死亡、幻灭、扭曲的人性等社会黑暗空间出发进行创作①,电影界的表现主义便因此在20世纪初的欧洲先锋电影运动之中诞生。
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doc
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表现主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简介】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海报一、关于表现主义在德国表现主义兴盛之前,意大利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法国的艺术电影都将电影的想象力局限于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对于电影的探索尚在爬行之中,而从罗伯特维内开启了表现主义的大门,电影进入一个疯狂的幻想世界。
尽管这疯狂的幻想世界也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却使电影艺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值得肯定。
表现主义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作用。
表现主义电影典范《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希区柯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的巨大成就在于首先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表现形式,其次是使得电影艺术化,从表现表象到剖析本质表现心理探讨人类社会的救赎策略。
先锋派的表现主义运动则在1910年前后开始于慕尼黑。
它是一种反对印象主义及自然主义的流派,同时表现在音乐、文学、建筑、绘画等各个方面。
在德国战败之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表现主义入侵柏林的街道上,广告画、剧场、咖啡馆的装饰,商店招牌和窗饰上都蒙上了表现主义的色彩。
而《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的诞生也与一个重要前提紧密相关——魏玛共和国时代。
民主的议会制整体的建立,包括妇女选举权在内的公民权的进步,推动了社会上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除了受政治的影响,表现主义的诞生还受到其它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三位“狂飙社”表现派画家: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与华尔特·雷曼。
精神的涌动——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特色
第一卷
第 十二期
精神 的涌 动
浅析德 国表现主义绘 画的艺术特 色
管 国红
( 曲阜师 范大学美术 学院 山 东日照
【 摘 要 】 国表现主义产 生于 2 世 纪初期 , 德 0 作为现代 艺
术 流 派 。 它 对整 个 现 代 美 术 史 的 发 展 起 了 非 常 重要 的 推 动 作 用。 9 纪末 , 国的一部分哲学家和 美学家的理论对德 国表 1世 德 现主义运动起到 了推动 作用 , 特别是 2 0世纪表现 派绘画先驱 人 物 — —挪 威 画 家爱 德 华 ・ 克 . 蒙 对德 国表 现 主 义 的产 生和 发 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德 国表现 主义艺术 注重 艺术 家个性和 激 情的彰显 , 在题材上反 对客 观的模仿 , 力突破传统绘 画的束 尽 缚 , 艺术风格上 注重 简洁抽 象与和谐抒情的艺术表现手 法, 在 带 有 浓 厚 的 象 征 意 味 和 讽 刺 性 。 德 国 表 现 主 义 直 接 影 响 了 中 国八 五 新潮 以 来 的 思 想 解 放 和 艺 术 思辨 , 同 时也 对 中 国 当代 艺术 创 作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
14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 。他们强烈地感觉到 自然界真正 的力量 , 自身的情感融入 将 自然物 的神秘 之中 , 使艺术 与其生命密切联 系在一起 , 并且使 精神 的象征在物 质表层的力量之 下重新唤发生机 。艺术 家奥 古斯特 ・ 麦克这样 写道 : 艺术 的 目的不是科学 地仿造 和检查 “ 自然形态 中的有机 因素 ,而是通过恰如其 分的象征创造 一种 缩 略 的 形 式 。 ”2 『1 以康定斯基为代表 的的艺术 家 , 关注的是不 可见 的内在精 神 , 寻的是使这种 内在精 神表现显而可见的形象与色彩。 追 他 认 为艺术作品是一种 内在需 要的外在表现 ,内在 表现 即艺术 家 的感情 , 内在因素决定艺 术作品的形式 , 外在 因素是指 由内 在 因素——艺术家 的感 情—— 所激起 的观众 的感 3。经过 N[】 艺术家不断探索 追寻 ,德 国表现 主义的绘 画形式逐步走 向历 史的舞台。 2 奔 放 的 主 观 色 彩 、 色彩 是绘画艺术表现 的源泉 ,对人的感觉 器官有着非 常 直接的影响 ,激发人们 产生各种联想 ,使人们 的情绪受 到感 染, 是艺术家最强有力 的表 现媒介。德 国表 现主义受到表 现主 义先 驱艺术 家凡高 , 尚, 塞 高更等强烈 的、 炽热的色彩 的影 响 , 强 调 油 画作 品 中 色 彩 的 运 用 , 且 主 观 、 张 的运 用 色 彩 。他 并 夸 们 主张在 油画作 品 中用色 彩表 现 自己的主观 情感 和 内心表 达 ,深 刻 而 强 烈 地 表 达 了绘 画 作 品 的 内 容 及 艺 术 家 的 主 观 思 想和 内心情感 。他们 不断探索 , 求高纯度的 色彩表现 , 追 强调 对 比色的运用 ,并在强 烈的画面对 比中追 寻画面的相对 均衡 感, 强调 了色彩在艺术 家心理上 的表达 能力 , 重视并逐步研 究 色彩 的视觉性作用 。 因而德 国表 现主 义作 品 在观 者面 前呈现 沸腾 激烈 的感 觉, 注重色彩 的鲜艳 , 视颜 色的宣泄 , 重 强调 色彩的力度 感和 生动性。例如 艺术 家马尔克的绘域作品 , 就是用色彩的震撼力 来表现 , 使色彩具有 激越 的情感表 现力 , 满 了节 奏感 、 伏 充 起 运动感 , 色彩是完全主观的 , 比是非常强烈 的。 对 3 动感 的 笔触 和 线 的魅 力 、 笔触也 是表现主义 的绘 画语 言。德 国表现 主义艺术 家运 用笔触诉说 画家们的情绪 和理 念 ,体现画 面独特 的艺术表 现 风格 , 用独特的笔触造就 了新的视觉感受 , 运 笔触 视觉感受 的 确定受具体 的画面气氛影响 ,它跟色彩的心理感应 一样也受 具体环境 的影 响。凡高和蒙克是 德国表现主义 的两位 重要先 驱。德 国表现 主义 画家就是从这 两位 艺术家的绘画 中体 现出 笔触 的丰富表 现力 。凡 高的画面的笔法特 征具有 动感 , 画过 绘 程中笔触 的“ 度感 ” 动 势感” 速 和“ 给画面带 来顽强 的生 命力 , 使 内在 的表现力 自然跃 于画面。蒙克 画面 的笔法特征是“ ” 涩 , 绘画创作 的“ 涩” 枯 使人有 神经紧张 的感觉 。“ 不仅可 以增 动” 强画面的张力 , 而且还可 以增强绘 画主题 的表现 。 枯涩 ” 画 “ 使 面表现 出了反 唯美 理念 , 增加 了画面的不安感 , 增强 画面的随 意性 , 使整个画面显现出笨拙感 。 笔触 象色彩一样既显示了画 面的表情语言 , 能衬 托画面 的主题 , 又 隐喻了艺术家 的情绪 和 审 美心 理 。 德 国表现 主义油画也注重探 索线条的表现 魅力 ,他们认 为线条是 表达作者感受和情 感的基础 ,是他们 为作品表达 艺 术观念 的符号 。他 们作 品 中突 显 了线 条表现 形式的稳 定 、 简 洁, 表现 出对 线的理解 的独特 , 使画面表现 出更 加丰富的精神 世界。表现 主义 艺术家 从德国传统的版画艺术中深受启发 , 从 传 统的绘 画艺术 中获得力量 , 从木刻 中简 洁鲜 明的线条 中获 ( 下转第 16页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作者:刘奕彤来源:《今传媒》2016年第08期摘要: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或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
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内在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
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关键词:德国;表现主义;主观情感;个人色彩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8-0166-02一、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代表先驱:“蒙克”、“康定斯基”等。
表现主义的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
他把梦魇鬼魂搬上银幕,将人、亡魂幻影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文艺运动与思潮中,表现主义以其鲜明的外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典型代表人物:凯尔希纳(1880~1938),是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凯尔希纳早期从事绘画与木刻,在慕尼黑艺术学校进行深造学习。
他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疾病与穷苦的煎熬。
他深受高更和梵高创作画风的影响,强烈崇拜反自然主义色彩的表现方式。
1901年他前往德累斯顿学习建筑,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于1905年与海克尔、洛特鲁夫等成员成立桥派。
他们期望如巴黎野兽派一样能在当地产生巨大的影响[1]。
凯尔希纳1911年定居柏林,开办现代绘画研习所。
在1933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从美术馆移出、没收捣毁。
纳粹上台后迁居瑞士,然而这次的迁徙并没有使凯尔希纳看到希望,德军进入奥地利,边境距离凯尔希纳的家25公里。
这一次他彻底感到绝望,在长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开枪自杀身亡。
他的主要作品有:《街道》《街头五个女人》《桥社画家肖像》《马戏团的骑士》等。
凯尔希纳作为桥社的重要一员,他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绘画风格上,凯尔希纳以叛逆、抽象躁动、狂放不羁惊世,他崇拜梵高与塞尚,但在作品的表达气质上并不具备欢快的灵动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德意志民族的坚韧奋发的风格。
凯尔希纳的作品融于生活,给人以慵懒颓废的讽刺意味。
这位狂野不羁极富激情的画家在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德国表现主义从人性所共有的特征出发,随人物内心情绪变化而塑造事物的外部形态。
表现主义将丑陋与怪咖搬上银幕,在内容上反对客观模仿,要求一切从主观感受出发,并力求突破传统的束缚[2]。
虽然表现主义画家对绘画的创作主张与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从主观层次来看却是相同的。
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总体来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暴力的激情。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充满着对客观真实的暴力,整个画面都具有粗放狂野的激情,表现主义画家面对往往表现出偏激的感情色彩,比如忧郁痛苦愁苦等,这同时也在画面中反映出一种比较“幽暗”的美感。
最为代表的是梵高与蒙克的作品。
如蒙克《呐喊》(如图1所示),蒙克,挪威画家,是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其艳丽鲜明快活的色彩给我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夸张的手法把原本安静祥和的云彩和潺潺的小溪表现为缠绕、扭动、狂乱的色线,从而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蒙克又通过对主人公夸张的动势传达出波的流动和刺耳的听觉感受,将画面的表现形式推到了高潮。
刺眼的橘黄背景色使整个画面充斥着动荡与极度焦虑的情绪感。
这种简练而又细腻的人物变形表达出了对社会的政治讽刺和批判意味。
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出表现主义者大多以主观是唯一事实依据,着力表达出艺术家们自己内心情感而非顺应外界市场的潮流。
不再将和作品的真实视觉感作为衡量艺术品优劣的基础,而是把个人情感由内向外表达出去。
他们把对社会的不满通过画纸表现出来,所呈现出来的情感主题具有孤独、恐惧疯狂与死亡的感情色彩[3]。
表现主义绘画在对待社会和自我的关系上是相互对立的。
表现主义画家采用的语言往往是变形、寓意和抽象的。
在对作品的欣赏中,我们也可以深刻感受到整个画面充斥的格调。
这种压抑窒息苦闷迎面而来。
疯狂、压抑黑暗这种看似“消极”的情感渲染,在表现主义画家面前,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对自由的枷锁,他们渴望用自己的画笔去冲破世俗的框架,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唤醒当代人们的思想。
这种强烈的激情被生动的表现在作品之中。
2.抒情与和谐。
表现主义绘画是欧洲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
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明显地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危机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映射出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人们所持有的思想观点。
表现主义把人们的主观幻觉、梦境与错觉,用夸张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
他们只能沉迷于虚拟的幻想,在自己虚拟的幻觉和梦境中对人生与生活了以安慰。
正是由于表现主义所提倡的主观感觉和内心真实。
使表现主义艺术具有既粗野、狂放,又和谐抒情的个性鲜明的特点。
他们把对社会的不满通过画纸表现出来,所呈现出来的情感主题具有孤独、恐惧疯狂与死亡的色彩[4]。
疯狂、压抑黑暗这种看似“消极”的情感渲染,其实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从自身内心体验与情感出发,强调艺术家内心的感受。
他们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家庭灾难以及个人遭遇直接表现于架上绘画中去。
把自己的特殊感受与怨恨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作为他们内心彷徨、恐惧焦虑的精神流露。
表现主义画家不仅具有抽象的大笔触,他们在处理构图的时候往往注重整体的和谐性。
把色与线作为精神现象的基础,忽视客观的表象,具有和谐神秘抒情的感情色彩。
在麦克绘画的《动物园》(如图2所示)中,画面描绘了一些神态可掬的动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画面中的人、树木以及房屋都做了抽象化的表述,整个画面以白、黄为主,又赋予高纯度的红、蓝色。
整个画面颜色绚丽丰富,就犹如一幅水彩画,整幅作品保持了自然主义的绘画风格。
温暖明快的色调为我们展现出了一种悠闲欢快的格调,人与动物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宛如深在世外桃源之中。
整体上形成了一种自然抒情的画面感,这幅画体现了闲适与欢快之情。
在另一幅《树丛的姑娘们》作品之中,麦克同样奏响了一曲抒情的乐章。
3.抽象的概括。
表现主义艺术作品通常以诡异的造型出现揭示出人们内心的挣扎与冲突,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艺术家摒弃事物的客观表面主动去探索事物中精神本质的内在形式,去渲染人们对生活的难。
这是因为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大多数都经历了20世纪初的社会危机,在到处弥漫着社会异化和堕落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受到重创,生活也变得一塌糊涂。
整个社会充满了忧郁和孤独,犹如生活在梦魇之中。
表现主义画家们便拿起手中的画笔,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为日常创作的宗旨,通过一些抽象的概括的创作,强烈地表现出人民对战争茫然无措和惊恐不安的心情[5]。
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充斥着不安、矛盾、孤独和恐惧,这种夸张的手笔以及不从常规出牌的套路抽象的线条都给表现主义以独特的色彩。
比如康定斯基的《构图第七号》(如图3所示),这幅画是一曲狂想曲,整幅画呈现出色块线条的无数重复与叠加,给人抽象暴躁的强烈视觉。
画家将想表达的物体进行大笔触抽象,整个画面到处是看似杂乱的物体构造,其实在构图上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构造轨迹,每一个物体都在整体的画面中发挥着强大的冲击力。
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整体的律动感。
三、德国表现主义对后世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是艺术家们通过抽象夸张的艺术表现技巧,通过对绘画作品的着重描绘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忽视对客观事物对象形式化的摹写,整个画面往往表现出一些为对现实较为扭曲和抽象化的表述。
从而表达出对这个世界复杂的情感。
表现主义绘画是艺术家们以绘画的形式去反抗命运和批判社会,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翻开了绘画史上崭新的一页。
这种不同于印象主义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艺术史上发展,给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使人民凝聚在一起,凝成一股力量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进行呐吼,同时也给当地政府施展压力,使他们注意到国家的现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救,使整个社会萌出新的生机。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不仅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象征与讽刺意味,又借用抒情语言展示出极富装饰和节奏感的主观想象。
他们从视觉感受为出发点,不仅停留在事物的第一表象,而是寻求一种方式将将色彩与事物组合起来,转化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和谐之美[6]。
这种夸张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出了人们精神和内心情感的驱动。
从而使表现主义艺术以特有的率真向人们揭示出人性精神的光辉。
德国表现主义风格奇特,既有充满客观血腥的暴力又有抒情和浪漫的想象的抒情更具有抽象的概括。
德国表现主义用一种高尚的道德观来评判客观世界的方法,它不仅拓展了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其精神内涵更是对欧洲美术发展以及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德)保尔·福格特著.刘玉民译.20世纪德国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 (俄)瓦·康定斯基著.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 (英)罗斯玛丽·蓝伯特.剑桥艺术史——二十世纪表现主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4] 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5] 吴静译.表现主义艺术家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6] (英)哈德罗·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