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延边大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分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分工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原产业开始裂变,形成更为专门化的子产业的过程。
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刻画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直接影响着在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程度。通常所说的集中度,主要是指卖方市场的集中度。
3.限制性定价:指一个在位厂商制定一个价格和产量使得进入者不能获得足够的需求以实现盈利,从而使得进入者不能进入该市场。
4.双重加成定价:在存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对于零售商来说,生产商的批发价格是它的成本,它会在生产商制定的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加成。它的定价依据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5.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的需求。
6.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形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其实质是指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的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7.纵向约束:是指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产品销售方面达成的约束性协议,包括生产商对零售商的约束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纵向关系中阻碍双方利益增进的因素。
8.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企业就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买者或是依据买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数量,制定不同的单价。相对于统一的线性定价而言,价格歧视的定价体系更为复杂,采用价格歧视会比单一的统一定价获得更多的利润。
9.产业关联: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在产业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关联,其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10.市场结构:是指规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二.简述
1.生产结构的分类有哪几种?每一种分类又具体如何分类?
答:(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可在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部门。
(3)霍夫曼分类法,将工业分为三大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2.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几种,并简单解释每一种关联方式的含义。
答:(1)前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后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对于这种环状的产业关联,称为环向关联关系。
3.什么是投入产出表,其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投入产出表是以矩阵的形式记录和反映某一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及服务流量和交换关系的工具。
基本组成部分:内生部分:反映了该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最终需求部分:反映该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需求;
附加价值部分:反映了该经济系统在这一时期内实现的附加价值。
4.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是什么?
答:(1)关联强度基准:可以利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各产业进行选择。
(2)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可以创造出较大的市场需求。
(3)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选择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4)其他选择基准:
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提出过密环境基准、丰富劳动力基准。
周振华:短缺替代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瓶颈效应基准
5.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分为哪几种?
答:(1)平衡发展模式与非平衡发展模式;
(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展模式;
(3)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6.二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是什么?
答:在二级价格歧视下,使得那些在单一垄断定价下不能购买的消费者能够购买商品,生产者也可以生产比单一垄断定价时更多的产量。因此,此时的社会福利比单一垄断定价时的社会福利更高。
7.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为生产要素的不平衡颁布导致贸易产生,国内要素价格的差异导致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区际贸易的产生,各国要素价格的差异导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产生。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比如,资本丰富的地区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富的地区则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8.产品差异化与市场集中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产品差异化与市场集中度存在双向的互相影响。一方面,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差异化程度,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另一方面,规模较小的下位企业也可以通过开发了独特的技术,形成新的产品差异化,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从而降低上位企业的集中度水平。
9.纵向约束的动机是什么?
答:(1)避免双重垄断加价;
(2)避免销售商之间的搭便车;
(3)避免制造商之间的搭便车;
(4)解决因销售商之间缺乏协调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
10.熊彼特认为:一定程度的产业集中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其理由是什么?
答:大企业在以下方面更符合现代产业技术进步的需要:(1)研究开发新技术需要巨额投资(2)需要高度的科学知识和符合的技术积累(3)研究开发投资存在很大风险性(4)研究开发设备的建设、利用方面也存在规模经济性。在他看来,寡占产业中对研究开发费用的回收可以通过对市场的支配和控制来加以保证,因此一定程度的产业集中可以保护和促进技术进步。
三.论述
1.请分别论述产品循环发展模式、雁行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各自理论或主张。
答:(1)产品循环发展模式:美国的弗农提出。它认为,产品如同生物一样,也有生命周期,可分为导入期、成熟期、标准化期。
导入期:工业先行国家率先对产品进行开发和生产,占领国内市场;
成熟期: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开始向工业后发国家出口,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标准化期:开始由产品的出口转向技术的出口,在工业后发国就地生产和销售;对其国内需求以进口的形式来满足。
(2)雁型发展模式:日本的赤松要提出。它把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分为导入期、进口替代期、出口期等三个阶段,即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导入期:工业后发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无法开发和生产先进产品,对这些产品的国内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
进口替代期:国内企业通过引进技术等手段,逐渐实现了产品的国产化,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出口期:随着规模经济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不断发挥,产业竞争力上升,也实现了产品的出口。
(3)进口替代发展模式:是指,工业后发国家在一些领域采取鼓励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以支持和扶持本国相应产业发展的模式。它的目的就是能够建立起本国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产业结构体系。
(4)出口导向发展模式:是指,工业后发国家积极支持和鼓励出口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发展的模式。这些产业往往是国内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相对具有国际竞争力;一般是以制造业产品替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
2.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都有哪些?请详细说明。
答:(1)经济因素:
①市场容量:在企业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市场容量与市场集中度是反方向变化的。同时,市场集中度与经济开放度也是反方向变化的。
②企业规模:在市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企业规模与市场集中度是正方向变化的。
最小最优规模:各产业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性(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达到最小的水平,即最优规模)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企业规模。
③进入壁垒:进入壁垒与市场集中度是同方向变化的。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者处于与已存在的企业相比的不利竞争地位,如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专用性强、技术复杂等。
④此外,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稀缺资源、产品或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和贮藏条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