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范本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范本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范本一、引言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简称SCM)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致力于有效管理和控制软件系统的构建、测试、发布和变更过程。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范本,以帮助软件开发团队建立和执行一套合适的配置管理规则,确保软件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配置管理范围1. 配置项范围- 软件源代码及可执行文件- 文档和用户手册- 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 第三方库和组件- 配置文件和参数设置2. 配置管理活动范围- 版本控制:管理和跟踪软件所有配置项的版本变更和发布记录。

- 配置识别: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基线和模块,并进行唯一标识。

- 变更控制:确保任何软件变更都经过审批,并对变更进行记录和追踪。

- 配置审计:定期对软件配置进行审查,确保与规范一致。

- 配置状态管理:记录和跟踪软件配置的当前状态,包括开发、测试和生产。

- 工具支持:选择和使用适当的配置管理工具,提高效率和可追溯性。

三、配置管理规范1. 配置识别- 为每个配置项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跟踪和引用。

- 对软件系统进行模块化划分,每个模块应有清晰的功能和职责范围。

- 为每个配置项编写适当的描述和说明文档,包括用途、版本和所属模块等信息。

2. 版本控制- 使用版本控制工具对所有配置项进行管理,确保源代码、文档和其他资源都有清晰的版本历史。

- 维护一个主干(trunk)和分支(branch)的代码库,确保主干代码是稳定且可用的,分支用于并行开发和修复bug。

- 每个版本的发布都应有相应的发布说明,描述变更内容和风险评估。

3. 变更控制- 所有变更都必须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审批和追踪,包括新功能添加、缺陷修复和配置项删除。

- 每个变更都要有详细的变更请求和变更记录,包括变更的原因、影响分析和验证计划等。

- 变更影响评估必须在变更实施之前进行,确保变更不会导致质量问题或功能冲突。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配置管理规范是一份组织或企业制定的,用于管理配置项的规定和流程的文件。

它的目的是确保配置项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以提高配置项的管理效率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份配置管理规范的典型内容,共有以下几个方面:1. 配置管理目的配置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合理的配置管理流程,可以减少配置变更对项目的风险和影响,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2. 配置管理团队配置管理团队由配置管理员和相关团队成员组成。

配置管理员负责实施和维护配置管理规范,相关团队成员负责配合配置管理工作的实施。

3. 配置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包括配置项的识别、控制、状态管理和审计。

其中,配置项的识别是指对项目中的配置项进行标识和归类;配置项的控制是指对配置项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配置项的状态管理是指跟踪和记录配置项的状态变化;配置项的审计是指定期对配置项进行审查和验证。

4. 配置项的标识配置项的标识是指每个配置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标识和跟踪配置项的变更和状态。

标识符可以是一个编号、一个名称或一个组合的字符序列。

5. 配置项的分类配置项应按照其功能和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硬件配置项、软件配置项、文档配置项和人员配置项等。

6. 配置项的变更管理配置项的变更应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控制和审批。

任何对已经配置发布的配置项的更改都必须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审批和记录,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7. 配置项的版本管理对于代码或软件配置项,应实施版本管理,通过版本号和版本控制工具进行管理,以确保配置项的版本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8. 配置项的备份和恢复对于关键配置项,应定期进行备份,并测试备份的可恢复性。

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和流程应与配置管理流程相衔接,确保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9. 配置管理的培训和治理配置管理规范应被广泛传达和培训给相关人员,以确保配置管理流程的全面实施。

同时,应定期对配置管理流程进行治理和改进,以适应项目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规范公司人员配置管理制度

规范公司人员配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人员配置管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员工,旨在规范人员配置流程,明确职责权限,确保公司人力资源合理利用。

第三条公司人员配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配置: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2. 公开透明:人员配置过程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3. 能力优先:优先考虑员工能力与岗位匹配度;4. 动态调整:根据公司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员配置。

第二章人员配置流程第四条人员配置分为以下步骤:1. 需求分析:各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提出人员配置需求,经人力资源部审核后形成人员配置计划。

2. 招聘与选拔:人力资源部根据人员配置计划,组织开展招聘工作,包括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组织面试等。

3. 评估与录用:人力资源部对面试合格的候选人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录用名单。

4. 分配与培训:根据岗位需求和员工能力,将录用员工分配到相应岗位,并对其进行岗位培训。

5. 考核与调整: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人员配置进行调整。

第三章职责权限第五条人力资源部负责:1. 制定和实施人员配置管理制度;2. 组织招聘、选拔、分配和培训等工作;3. 对员工进行考核,提出人员配置调整建议;4. 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1. 提出人员配置需求,配合人力资源部完成招聘工作;2. 对分配到本部门的员工进行日常管理;3. 参与员工考核,提出人员配置调整建议。

第四章奖惩与监督第七条对在人员配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员工,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罚款等处分。

第九条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五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制度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精选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精选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精选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精选引言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重复。

配置管理规范是一套指导和规则,确保团队在开发过程中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流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精选内容和相关要求。

配置管理规范概述配置管理规范适用于各类软件开发项目,旨在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规范的主要目的包括:1、确保项目的配置项得到有效管理,避免版本冲突和混乱;2、统一团队的配置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3、为项目成员提供明确的配置管理指导,减少潜在问题;4、确保配置项的可追溯性和可管理能力。

配置管理规范的原则配置管理规范遵循以下原则:1、唯一性:为每个配置项分配唯一标识,确保项目中的唯一性;2、可追溯性:记录配置项的版本信息,方便追溯历史记录;3、可重复性:确保配置项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重复构建成功;4、安全性:保护配置项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或篡改。

配置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配置管理规范对文件的要求如下:1、文件命名规范:文件名应采用有意义的名称,避免使用空格和特殊字符,确保文件名的准确性;2、文件夹结构要求:建立合理的文件夹结构,确保文件分类清晰、组织有序;3、文件权限控制:为文件分配适当的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文件;4、版本控制: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来管理文件版本,确保每个配置项都有一个唯一的版本号;5、文档记录:记录配置项的详细信息和变更历史,方便后期查询和追踪;6、配置项识别:为每个配置项分配唯一标识,确保项目中的唯一性;7、配置项存储:合理存储配置项,避免配置项丢失或混乱;8、配置项备份:定期备份配置项,确保数据安全和可恢复性;9、问题追踪:及时追踪配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配置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常见问题:1、版本冲突:由于多个成员同时修改同一文件,导致版本冲突。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

配置管理规范文件一、引言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配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旨在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项目中的各种变更,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和预算完成,同时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执行它。

二、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重要性配置管理规范文件是一个指导项目团队进行配置管理的关键工具。

它明确规定了配置管理的流程、职责、标准和要求,为项目团队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指南。

通过遵循配置管理规范文件,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协调和管理项目中的各种变更,避免出现混乱和延误。

三、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主要内容1、配置管理计划:明确配置管理的目标、策略、流程和职责,为项目的配置管理提供总体指导。

2、配置项清单:列出项目中需要管理的所有配置项,包括代码、文档、数据等。

3、版本控制规范:规定如何对配置项进行版本控制,以确保每个变更都有明确的记录和追踪。

4、变更控制流程:制定变更请求的处理流程,包括评估、批准、实施和验证等环节,以确保变更得到妥善管理和控制。

5、配置审计流程:规定如何对项目的配置管理进行审计和检查,以确保配置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四、有效执行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措施1、加强培训和意识提升:针对项目团队成员开展配置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配置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循配置管理规范文件。

2、严格执行和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团队成员严格遵守配置管理规范文件,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3、定期审查和更新:定期审查配置管理规范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4、建立沟通机制:建立项目团队内部的沟通机制,确保团队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

5、重视配置审计:定期进行配置审计,检查项目团队对配置管理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6、与其他过程集成:将配置管理规范文件与其他项目管理过程(如需求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项目管理框架。

系统配置管理规范范本

系统配置管理规范范本

系统配置管理规范范本一、引言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各类系统已经成为组织运行的重要支撑,系统配置管理的合理规范必不可少。

本文旨在制定系统配置管理规范范本,以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系统配置管理流程,确保系统配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二、定义与目的1. 定义系统配置管理是指对系统中各类配置项的识别、记录、控制和变更的管理活动,以确保系统配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目的系统配置管理的主要目的如下:- 确保系统配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系统配置变更带来的风险,减少系统故障和安全漏洞的发生;- 提升系统维护和支持的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支持审计和合规性要求,为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三、系统配置管理流程1. 需求收集与识别- 收集系统用户和管理员的需求,并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系统配置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识别系统的关键配置项和相关依赖项,建立配置项清单。

2. 配置核查与记录- 对系统的各个配置项进行核查,并记录到配置项库中;- 确保配置项的信息准确完整,包括配置项的名称、版本、依赖关系等。

3. 配置控制与变更- 设立合适的配置控制策略,包括权限控制、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进行配置变更;- 对配置变更进行评审和批准,确保配置变更符合需求和规范;- 记录配置变更的详细信息,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时间等。

4. 配置验证与审计- 对配置变更后的系统进行验证,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实施定期的配置审计,检查配置项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对配置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改,确保规范的执行。

5. 配置发布与部署- 采用合适的发布和部署机制,确保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配置发布前进行全面测试,确保配置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监控发布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具体规范要求1. 配置项命名规范- 配置项的命名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和识别;- 避免使用过长或过于简单的命名,增加配置管理的复杂性。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精选全文完整版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软件配置管理规范编制XXXXX审核XXXXX批准XXXXX发布日期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更改更改人单号/日期——XX/2022- 10-29 更改后的版次A/00更改序号1 第一次发布更改说明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本文件用于规范软件的配置管理过程。

本程序合用于本公司开辟的XX 软件,其他软件组件可参考实施。

无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管理软件配置项的版本变更及发布。

配置项包括:源代码文件、配置文件、数据库脚本、资源文件、构建安装相关的脚本与说明文档、生成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引用的库文件、安装文件、设计文档、设计评审记录、设计验证记录、现成软件。

还包括开辟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与软件开辟相关的文档。

使用Apache Subversion 作为版本控制工具。

使用FTP 管理现成软件与安装文件。

建议的SVN 目录如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变动。

trunk trunk 目录为开辟目录,即最新的内容doc 存放设计相关的文档:输入输出文档,设计相关的记录及验证文档软件配置管理规范buildsrc3rd_partyXX-libsincludelibpublictemplateunittest[project][module]toolsexportexamplestesting[version]branches[branch]tags[tag]documentsmain存放构建与安装相关的脚本文件,说明文档,软件配置表源代码目录开源的第三方内容lib 如果第三方库有静态库,统一放在这里,便于引用... 每一个第三方库单独放在一个子目录公司自己的公共库lib 如果公共库有静态库,统一放在这里... 每一个公共库单独放在一个目录引用的头文件,除XXX 和XXX 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整个项目相关的定义头文件、配置头文件,接口文件;其他硬件产品的引用头文件;其他工程的引用头文件,定义头文件,其他工程可以是本仓库内的工程;... 按内容,头文件可以再分目录存放与include 对应,引用的静态库,除3rd_party 和XX-libs 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其他硬件产品的引用静态库;其他工程的引用静态库,其他工程可以是本仓库内的工程;多个工程共用的源码文件模板,配置文件的模板、数据文件的模板、数据库创建脚本等单元测试代码目录工程目录,每一个工程单独一个目录模块目录,每一个模块单独一个目录编写的工具工程或者脚本,不发布可以供其他工程(不在本仓库)使用的输出文件,包括头文件、动态库文件、静态库文件示例工程目录,以下可以再分目录存放测试分支的目录发布前的测试分支,来源于trunk 的拷贝,每一个版本单独一个目录存放试验性分支试验性质的分支,来源于trunk 的拷贝,每一个分支单独一个目录存放分布的标签发布的标签,来源于每一个测试分支的最后一个测试修订其他文档:计划文档,软件测试文档,软件更改相关文档使用external 属性设定,引用/trunk/doc开辟期所有的变更提交至/trunk 目录。

项目管理-项目三库配置管理规范

项目管理-项目三库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1目的规范产品开发过程中配置活动的流程和要求,确保产品及其相关交付件的版本和使用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完整性和可追踪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项目及其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所有配置管理活动,及项目产生的技术文件的入库及使用管理。

3定义3.1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开发者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

3.2 配置项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

配置项包括两大类:一是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例如印制板图、源代码、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用例等等;二是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文档例如各种计划、监控报告等等。

3.3 配置库包括项目开发库、项目受控库、项目检验库、项目成品库。

3.3.1项目开发库存放与项目研制有关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产品开发过程文档的信息库,命名为XXX PDL (project development library),其中XXX为项目代号。

项目开发库的地址为:“\\技术部门\项目开发库”。

3.3.2 项目受控库存放与项目研制有关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通过里程碑和节点评审的产品的信息库,命名为XXX PCL(project controlled library)。

项目受控库的地址为:“\\技术部门\项目受控库”。

3.3.3 项目检验库作为受控库的子库,用于存放边研制边生产阶段的设计文档。

3.3.4项目成品库存放符合最终研制要求的设计文件(含电子版、纸质版及其它形式)成品的库,命名为XXX PPL (project product library)。

项目成品库由总师办标准化/技术资料部进行管理,包括底图室、科档室和软件成品库。

详细管理要求见《项目成品库管理办法》。

4角色与职责4.1 高级管理者负责建立项目的CCB配置控制委员会,一般情况由管理团队中的总工程师担任,负责Ⅰ类技术文件借用的最终审批。

规范公司人员配置管理制度

规范公司人员配置管理制度

规范公司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人员配置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人员配置管理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合理配置公司各岗位人员,实现最大化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益。

第三条公司人员配置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确保公司整体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

第四条公司人员配置管理责任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全面负责。

第五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招聘、选拔、调动、培训、绩效评定、奖惩、离职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章招聘管理第六条公司拟招聘新员工时,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结合现行员工结构,编制招聘计划。

第七条招聘计划应明确招聘岗位、数量、条件等内容,制定合理的招聘标准和招聘程序。

第八条招聘的岗位应严格按照招聘要求进行面试,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违规招聘。

第九条招聘程序包括岗位发布、简历筛选、面试、体检、签订劳动合同等环节,均应经过人力资源部门严格审核,保证招聘程序的合法化、规范化。

第十条招聘面试应由具备相关经验的面试官进行,面试题目应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保障面试公平、公正。

第十一条拟录用的候选人应经过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所需岗位条件。

第十二条候选人录用后,公司应向其提供公司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新员工尽快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

第十三条任何形式的违规招聘一经发现,将依法给予处理。

第三章岗位调动管理第十四条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员工个人发展情况,可以对员工进行岗位调动。

第十五条岗位调动应根据员工的专业技能、工作业绩、发展潜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第十六条员工调动应公开、公平、公正,经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后进行调动。

第十七条岗位调动应经过人力资源部门和被调部门的审核和确认,不得违规调动。

第十八条员工调动后,原则上应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报酬等工作内容。

第十九条任何形式的违规调动一经发现,将依法给予处理。

第四章培训管理第二十条公司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进行相关培训。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前言
本规范旨在规范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确保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为开发、测试和运行提供保障。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软件开发、测试和运维的项目。

配置管理工作内容
配置项定义
配置项是指软件开发、测试和运行中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的任何文档、源代码、二进制文件或其他组件。

对每一个配置项都应该有准确的标识和版本控制。

配置变更管理
任何配置变更都应该进行记录、审核和控制。

所有配置变更都
应该在变更历史记录中有明确的记录,包括变更版本号、变更时间、变更内容等。

配置项发布管理
配置项在发布前一定要进行测试,确保发布的配置项是正确的、稳定的、可靠的。

在发布配置项前,应该制定详细的发布计划,并
对发布结果进行确认和审核。

配置项存储和备份管理
配置项应该根据版本进行有序存储,并建立备份策略。

定期进
行备份,并对备份进行验证,确保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配置项安全管理
配置项应该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修改和使用配置项。

同时应该建立安全策略,防止配置项被非法篡改或损坏。

总结
软件配置管理是开发、测试和运维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配置管理能够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规范旨在规范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对软件开发、测试和运维人员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公司员工电脑配置管理制度

公司员工电脑配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电脑配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司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及实习生。

第三条公司电脑配置管理应遵循合理配置、节约资源、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电脑配置标准第四条公司电脑配置标准根据岗位性质、工作需求和工作强度进行划分,具体如下:1. 办公岗位:配置标准为Intel Core i5处理器,8GB内存,256GB SSD硬盘,集成显卡,14英寸全高清屏幕,预装正版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

2. 设计岗位:配置标准为Intel Core i7处理器,16GB内存,512GB SSD硬盘,独立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1650或同等配置),15英寸以上全高清屏幕,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设计软件及办公软件。

3. 服务器及网络运维岗位:配置标准为Intel Xeon处理器,16GB内存,1TB以上SSD硬盘,独立显卡(NVIDIA Quadro K2200或同等配置),19英寸以上全高清屏幕,预装正版操作系统、服务器软件及办公软件。

4. 其他岗位: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参照以上配置标准进行调整。

第五条公司电脑配置应确保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 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3. 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4. 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第三章电脑采购与分配第六条公司电脑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2. 符合公司配置标准;3. 优先采购国产电脑;4. 选择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供应商。

第七条公司电脑采购流程:1. 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包括岗位需求、配置标准、预算等;2. 采购部门审核申请,确认采购方案;3. 招标或询价,选择合适供应商;4. 签订采购合同,明确交付时间、质量要求等;5. 采购部门验收电脑,确保符合要求。

第八条公司电脑分配:1. 电脑分配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岗位需求、工作性质及员工绩效等因素综合考虑;2. 新员工入职后,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分配电脑;3. 员工因工作需要更换电脑,需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后进行更换。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1. 引言2. 配置管理流程2.1 配置项识别与分类2.2 配置项版本控制每个配置项应有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跟踪和管理提交代码时,必须附带有意义的注释,描述本次提交的内容在进行版本合并时,应仔细review代码变更,避免引入潜在的错误定期备份版本库,以保证配置项的安全性。

2.3 配置项变更控制所有变更都必须经过事先的评审和批准,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变更过程中需要保留旧版本的配置项和变更记录,以便后续追溯或回滚对于重要的变更,需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2.4 配置项发布与部署需要使用统一的打包工具,以确保发布的一致性发布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发布的配置项能够正常运行3. 配置管理工具3.1 版本控制工具版本控制工具是配置管理的核心工具,它能够帮助项目团队进行配置项的管理和控制。

常用的版本控制工具有Git、SVN等,项目团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使用。

3.2 自动化部署工具自动化部署工具能够简化配置项的发布和部署流程,并提高部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自动化部署工具有Jenkins、Ansible 等,项目团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使用。

4. 配置管理团队角色4.1 配置管理员配置管理员是配置管理团队中的核心角色,负责配置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配置项的版本控制、变更控制等。

配置管理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项目团队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4.2 配置管理委员会配置管理委员会由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组成,负责配置管理的决策和监督。

配置管理委员会需要定期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配置项的变更和发布计划,并解决配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冲突。

4.3 配置使用者配置使用者是项目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他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规范使用配置项,并及时向配置管理员报告配置项的问题和建议。

5. 总结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的配置管理规范能够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和质量,保证软件交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软件的版本管理、配置项管理、变更管理等方面。

一个合理的配置管理规范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并且有助于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

下面是一个针对配置管理的规范,包括了配置管理的目标、流程和责任。

一、配置管理的目标1. 提高开发效率:通过规范的配置管理流程,减少了重复的工作,提高开发效率。

2. 确保版本一致性:配置管理可以确保不同开发者之间工作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了版本冲突和错误。

3. 控制变更风险:配置管理可以追踪软件版本的变化,并在需要时进行必要的回退操作,降低变更风险。

二、配置管理的流程1. 管理配置项(1)定义所有的配置项:明确所有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的项,包括源代码、文档、测试数据等。

(2)标识配置项:对每个配置项进行唯一标识,便于跟踪和管理。

(3)建立配置项库:建立一个中央的配置项库,记录所有配置项的详细信息,包括版本、修改日期、修改人等。

(4)配置项的版本管理:对每个配置项进行版本管理,确保每个版本的变更能够被记录和追踪。

2. 变更管理(1)变更申请: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变更申请,申请内容应包括变更的原因和目的。

(2)变更评审:由配置管理团队进行变更评审,评估变更的必要性和影响。

(3)变更审批:对通过评审的变更进行批准,并确定变更的实施计划。

(4)变更实施:按照变更的实施计划进行变更操作,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变更验证:验证变更的效果,确保变更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问题。

3. 版本发布(1)版本发布计划:制定版本发布计划,明确发布时间和发布内容。

(2)发布准备:对即将发布的版本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构建、测试和文档整理等。

(3)版本发布:按照发布计划进行版本发布操作,确保发布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4)版本验证:对发布的版本进行验证,确保版本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版本控制:记录并管理已发布版本的信息,以供后续参考和回退操作。

三、配置管理的责任1. 开发人员:负责对自己的代码进行版本管理,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并遵守配置管理规范的要求。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1. 引言配置管理是确保软件项目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过程。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规范,以确保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中,配置管理能够有效地执行。

2. 配置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2.1 配置识别在项目开始阶段,确定所有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的项目组件。

这些组件可以是源代码、文档、配置文件等等。

2.2 配置控制在配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中央的配置库来存储和管理所有的配置项。

所有的配置项都需要进行版本控制,以确保每个版本的可追溯性和可重现性。

2.3 配置审核在每个配置项的变更之前,需要进行配置审核。

配置审核的目的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找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2.4 配置发布经过配置审核后,合格的配置项可以发布到目标环境中。

发布过程中,需要记录所有的变更注释,以便日后查阅和追溯。

2.5 配置验证发布配置后,进行配置项的验证,确保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纠正并重新进行配置发布。

2.6 配置变更管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需求变更或错误修复等原因,需要进行配置变更。

配置变更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变更请求系统,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正确处理。

2.7 配置报告定期生成配置报告,记录配置的变更情况、发布历史和验证结果等信息。

配置报告可以用于项目管理和审计,并为后续的配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3. 配置管理工具为了支持配置管理流程的执行,可以选择适合的配置管理工具来辅助工作。

常用的配置管理工具包括版本控制系统、问题跟踪系统、自动化构建工具等。

4. 配置管理责任每个项目成员都应该明确配置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配置管理过程的监督和协调,配置管理员负责具体的配置管理执行工作。

5. 配置管理培训为了确保项目成员有足够的配置管理能力,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配置管理培训可以包括配置管理流程的介绍、工具的使用和配置管理规范的培训等内容。

6. 结论通过制定和执行本文档中所述的配置管理规范,可以确保软件项目的配置正确性和一致性。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1. 引言2. 配置管理流程2.1 配置项标识与命名2.2 配置变更管理配置变更管理是指对配置项进行变更的管理过程。

在进行配置变更前,需要先进行变更请求的评估和审批,并记录变更的原因和目的。

配置变更应该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包括变更请求的提交、评估、审批、实施和验证。

在每次变更后,应该进行配置项的验证和测试,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3 配置版本管理配置版本管理是指对不同版本的配置进行管理的过程。

每个配置项都应该有对应的版本号,用来标识不同的版本。

在进行配置变更时,应该更新配置项的版本号,并记录变更的详细信息。

配置版本管理可以帮助团队追踪配置项的变更历史,快速定位和恢复到特定的版本。

2.4 配置库管理配置库是指存储和管理配置项的集中存储库。

配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修改配置项。

配置库应该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 配置管理要求3.1 配置管理计划项目在启动阶段应制定配置管理计划,明确配置管理的目标、流程和责任。

配置管理计划应该包括配置项的标识方式、命名规则、变更管理流程、版本管理策略、配置库管理要求等内容。

3.2 配置项控制所有的配置项都应该受到控制,禁止对没有经过授权的配置项进行修改。

必要的配置项修改应该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并记录相关信息。

在配置项变更时,应该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4 配置项审计定期进行配置项的审计,检查配置项是否符合配置管理规范和项目要求。

审计可以帮助发现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3.5 配置项备份与恢复所有的配置项都应该定期进行备份,并存储到配置库或其他安全的地方。

备份数据应该进行加密和权限控制,以防止数据泄露。

在配置项损坏或丢失时,应该及时进行恢复。

4. 配置管理工具5. 配置管理培训与沟通为了确保项目团队对配置管理规范的理解和遵守,应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沟通。

配置项管理规范

配置项管理规范

UF/QP/3-01/QI/002配置项管理规范一、配置项管理要求在产品/项目的整个生存周期中,由SCM人员使用配置管理库系统对配置管理计划中确立的配置项进行统一的管理,控制它们的变更、存取和投放,记录并报告它们的状态和变更;SCM组和SQA需分别定期对有关SCM的活动和工作产品进行审计。

各产品开发经理定期且事件驱动地参加SCM活动的评审。

研发主管经理定期参加SCM活动的评审。

二、配置项变更管理规范1.非基线化配置项变更管理规范非基线化配置项由相应SCM人员存放在软件配置数据库中。

SCM人员根据各产品/项目组的《配置管理计划》,来确立各个工程师提交配置项的权限。

在非基线化配置项变成基线前,它(们)的变更可以迅速而非正式地进行。

1.1在配置项通过评审、审核和确认前,各配置项的负责人可根据配置项计划提交时间以及自身需要,事件驱动地向SCM人员提交经过合适修改的配置项,并由SCM 人员标识后放置到软件配置数据库。

1.2当配置项通过相应评审、审核和确认后,在其待基线化的过程中,如需发生必要的变化,则需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再次评审、审核和确认。

在再次评审前,需提交配置项变更记录(UF/QP/3-01/QR/006)。

1.3 一旦配置项已经经过正式的技术评审且已被认可,并得到基线控制委员会的批准,则此配置项将被基线化,并转入到相应软件基线库中。

2.基线化配置项变更管理规范基线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里程碑。

当配置项被基线化后,它(们)的变更需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过程,以确保其它基线未受到此变更的影响或完成相应的适当变更。

2.1基线的建立由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软件基线库的建立,且只有被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的配置项才能进入软件基线库。

2.2基线变更控制2.2.1变更控制的目的变更控制的目的是不允许跨越里程碑去任意修改前一(或几)阶段的软件工作产品,以保证变更不会对基线造成不可预料的影响。

2.2.2变更控制过程基线库中的某个配置项被提出需要修改时,需遵循以下变更控制过程:2.2.2.1由变更申请人填写并提交变更请求表(CRF),并经由相关产品经理确认。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对于一个一般的项目来说,配置管理规范的内容至少需要包括以下的内容:1、配置项及其命名规则;2、配置库文件目录结构;3、角色和权限定义;4、配置项变更流程;5、配置项发布;6、基线定义和基线变更。

配置项及其命名规则对我们的项目来说,配置项需要包括以下的内容:1、项目管理过程文档;a) 项目任务书;b) 项目计划;c) 项目周报;d) 个人日报和周报;e) 项目会议纪要;f) 培训记录和培训文档;2、QA过程文档;a) QA不符合报告;b) QA周报;c) 评审记录;3、工作产品a) 需求文档;b) 设计文档;c) 代码;d) 测试文档;e) 软件说明书和手册;4、项目中使用的第三方产品上文中用红色部分标识的是容易遗漏的配置项,尤其是第4个(项目中使用的第三方产品),实际上,一个工程型的项目会大量使用第三方的软件(例如,我们的产品中就使用了IBM 的MQSeries、Oracle、一些第三方的开发控件),对这些产品的管理至少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版本配合的问题:大部分的第三方软件在升级之后,并不能实现二进制层面上的兼容,需要对原有的代码重新编译;甚至有的第三方软件在升级之后,API层面上的兼容性都做不到;因此,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版本的配合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2、发布的完整性问题:一般来说,比较大型的第三方软件在发布过程中都不会有遗漏,但对一些小的第三方软件来说,比如我们使用的许多perl的CPan模块,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有意识的进行管理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生遗漏;3、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由于第三方软件的变化引起的基线变更:这种情况极少会发生,但在我们以前的项目中,确实还遇见过。

一般是因为原来选型时使用的第三方软件不能满足要求,只能通过更换新的第三方软件,这就补课避免地需要变更基线(例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等);将第三方软件纳入配置管理的范畴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基线的变更。

关于第三方软件产品配置项的管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由于第三方软件有可能会比较大,而且相对我们的项目来说,是很少会发生变更的(一般在一个项目过程中,不会采用不同的配置项的命名可以便于查找相关配置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配置项管理规范目录目录1.概述61.1.文档说明 (6)1.2.符号和缩略语 (6)1.3.术语和定义 (6)2.配置管理过程规范 (6)2.1.目标 (6)2.2.范围 (6)2.3.入口准则 (7)2.4.输入 (7)2.5.过程描述 (7)2.5.1.识别配置项、配置项特性并建立命名规范 (7)2.5.2.建立基线准则、标注机制 (7)2.5.3.指定配置管理组长和配置控制委员会成员 (8)2.5.4.确定配置管理工具,定义操作权限,建立配置管理目录 (8)2.5.5.建立构建机制 (8)2.5.6.建立发布机制 (8)2.5.7.建立备份和回复机制 (9)2.5.8.准备和评审配置管理计划 (9)2.5.9.配置项的检入和检出 (9)2.5.10.建立基线,得到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记录基线之间的区别 (9)2.5.11.建立、公布基线记录和进行配置审计 (9)2.5.12.控制配置项变更(参考变更管理流程) (10)2.5.13.发布配置项状态报告 (10)2.6.建议 (10)2.7.裁剪许可 (10)2.8.度量 (10)2.9.验证 (10)2.10.质量记录 (10)2.11.出口准则 (10)2.12.参考 (11)2.13.过程责任矩阵 (11)3.软件项目过程产出物 (12)3.1.支持过程组产出物 (12)3.2.工程过程组产出物 (13)3.3.管理过程组产出物 (14)4.目录结构 (16)5.配置项命名规范 (17)5.1.命名规范说明(推荐) (17)5.2.产品类型描述符(推荐) (17)6.变更管理过程规范 (18)6.1.目标 (18)6.2.范围 (18)6.3.入口准则 (18)6.4.输入 (18)6.5.过程描述 (19)6.5.1.变更触发 (19)6.5.2.记录变更申请 (19)6.5.3.评审变更申请 (19)6.5.4.进行影响分析 (19)6.5.5.变更申请批准 (19)6.5.6.评审/测试修改后的配置项 (20)6.5.7.变更申请跟踪 (20)6.5.8.更新变更申请摘要 (20)6.5.9.更新《需求跟踪矩阵》 (21)6.6.建议 (21)6.7.裁剪许可 (21)6.8.度量 (21)6.9.验证 (21)6.10.质量记录 (21)6.11.出口准则 (21)6.12.参考 (21)6.13.过程责任矩阵 (22)1.概述1.1.文档说明本文档为响应XXXXCTO办公室征集配置项管理规范而给出的一套解决方案及其说明1.2.符号和缩略语1.3.术语和定义2.配置管理过程规范2.1.目标在软件项目中管理工作产品的配置。

配置管理包括识别软件的配置项、系统地控制配置项的变更、并且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追踪性。

2.2.范围本过程适用于所有生产工作产品的软件项目。

2.3.入口准则拟定项目计划草稿2.4.输入•《工作说明书》•合同文件•项目计划草稿•已批准的变更请求2.5.过程描述2.5.1.识别配置项、配置项特性并建立命名规范1)配置项是在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有可能发生变更的任何工作产品。

2)配置项是处于配置管理下,并被当作一个独立实体的工作产品集合。

3)配置项可能是中间或者最终产品,内部或者外部交付物,例如:项目计划文档、需求文档、测试计划、代码和发布说明等。

4)配置项包括所有适当的软件、文档、支持环境如编译器、操作系统、测试环境和工具。

也可能包括项目合作方提供的软件、文档和硬拷贝材料等。

2.5.2.建立基线准则、标注机制基线为后续工作提供正式的基础,所有变更都必须得到许可。

在初始基线建立、评审和批准以后,所有后续的变更以增量方式记录,直到下一次基线建立。

2.5.2.1.基线准则规格说明书或产品经过正式评审,并且达成一致意见。

然后作为后续开发的基础。

识别项目中需要建立的基线。

通常基线在项目开始时建立,既输入基线。

包括:1)所有客户提供的材料或定义的内容2)开发环境,包括硬件及软件3)所有要提交给客户的交付物4)重要阶段结束(例:单元测试阶段结束,集成测试阶段结束等)5)在对配置项作变更前(该配置项不一定在基线中,但对它的变更影响基线内的配置项)6)为每个基线,识别组成基线的配置项。

配置项经过批准后移入配置库。

7)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组成以前基线的配置项必须要包含在后续的基线中。

8)配置项在纳入基线后发布使用。

产品只在已纳入基线的配置项上构建。

2.5.2.2.标注机制在每个基线发布之前,必须使用标签标注目录的版本号。

需要找回一个基线时,该标签作为基线的唯一标识。

2.5.3.指定配置管理组长和配置控制委员会成员在项目启动会议上,项目经理指定配置管理组长和配置控制委员会成员。

配置控制委员的作用包括:1)批准软件基线的建立2)评审并批准对于软件基线的变更3)批准从软件基线库中构建产品2.5.4.确定配置管理工具,定义操作权限,建立配置管理目录2.5.4.1.配置管理工具配置管理活动可使用软件工具或手工完成。

使用配置管理工具时,需要描述工具的功能和所需的资源。

2.5.4.2.操作权限项目启动阶段,配置管理组长设置操作权限。

每一个项目中,至少需要两个区域,一个仅限于项目经理操作,另一个工作区域供全体项目成员操作。

2.5.4.3.配置管理目录描述所有基线的存储位置和目录结构。

配置管理目录分布在不同机器上并使用不同的配置控制工具时,需要给与说明。

2.5.5.建立构建机制为项目确立构建机制2.5.6.建立发布机制为项目构建发布流程和机制2.5.7.建立备份和回复机制2.5.7.1.备份建立项目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每个项目成员在配置库中的重要文件和目录得到自动备份。

事件驱动需要做特殊备份时,需要明确媒介、场所、频率和备份、恢复工作的负责人。

2.5.7.2.灾难恢复准备项目的灾难恢复计划。

为确保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难时可持续操作交付物,需要准备灾难恢复计划。

其中包括在其他地点作备份。

在其他地点作产品基线备份的项目,可以不需要灾难恢复计划,但应为所有工作产品指定备份计划。

2.5.8.准备和评审配置管理计划配置管理组长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和配置管理所包含的活动准备《配置管理计划》,项目经理评审该计划。

2.5.9.配置项的检入和检出按照项目使用的配置工具定义的步骤增加、删除、找回配置项。

基线配置项的检入和检出应通过工具控制。

多地点开发时,需要采取同步、合并和操作控制以避免对配置项的错误更新。

2.5.10.建立基线,得到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记录基线之间的区别基线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建立,可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检查点建立基线。

产品基线举例: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发布最终产品。

也可在重要生命周期阶段结束时建立中间基线,例如需求基线、设计基线、代码冻结基线。

可在项目内部的里程碑点建立基线。

例如在系统集成、补丁发布或重要的发布后建立基线,可以帮助项目回到一个已经建立且定义明确的软件状态,并且重新建立相同的发布环境。

产品发布前,变更基线内工作产品时,变更申请必须由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

发布通知单必须由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

配置管理组长在配置管理工具中标注标签,以注明连续基线之间的差别。

2.5.11.建立、公布基线记录和进行配置审计用配置管理工具建立基线,产生并公布基线记录。

最新的记录状态可以用基线标签和版本号标识。

按配置管理计划、使用同时使用《配置管理审计检查单》做配置审计。

配置管理组长按计划进行配置审计。

2.5.12.控制配置项变更(参考变更管理流程)配置管理组长建立配置库目录结构、选择配置工具、制定配置库操作规程。

控制配置管理系统的操作权限,通常只有配置管理组长有操作权限。

项目的共享目录是一个共享空间,所有项目组成员均有操作权限。

配置管理计划中,记录配置项的储存和获取机制变更基线中的配置项时,参照《变更管理过程》。

2.5.13.发布配置项状态报告各阶段末,配置管理组长完成并发布《配置项状态报告》。

2.6.建议无2.7.裁剪许可参照《裁剪过程》。

2.8.度量•配置管理活动花费的工时(计划与实际比较)•配置管理审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数目2.9.验证•《配置管理计划》评审•配置管理审计•检查点评审2.10.质量记录•《配置管理计划》•《基线记录》•《配置项状态报告》•《配置管理审计检查单》•《配置管理审计报告》2.11.出口准则项目结束2.12.参考•项目计划•《变更管理过程》•配置管理活动指南•分支和合并指南•《基线记录》•《配置管理计划》2.13.过程责任矩阵角色PM 项目经理QR 质量代表CM-L 配置管理组长Prj. SQA 项目SQACCB 配置控制委员会3.软件项目过程产出物3.1.支持过程组产出物3.2.工程过程组产出物3.3.管理过程组产出物4.目录结构5.配置项命名规范5.1.命名规范说明(推荐)配置项命名规则:推荐的文档命名规则:<标识符1>_<文档名称>_<标识符2>.<文档扩展名>此处:<标识符1> :4~5个字母的描述符,或者项目名称的首字母缩写(例如:HP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HPSIT)<文档名称> :是开发的文档名称(例如:Project Plan,Closure Report)<标识符2> :是3~5个字母的描述符,表示开发出的产品的类型。

(例如:Checklist为CHKLT,Instruction为INSTR,Technique为TCHNQ)推荐的产品类型描述符列在第3.1节。

<文档扩展名>:是文档典型扩展名。

(例如:.doc、.xls、.ppt)例子:命名的配置项例子:HPSIT_Project Plan_CHKLT.xls5.2.产品类型描述符(推荐)6.变更管理过程规范6.1.目标有效管理对已基线化配置项的变更。

6.2.范围本过程适用于所有软件/系统项目,并覆盖对已基线化的配置项的变更的发起、评审、批准和执行。

(关于配置项的识别请参照《配置管理过程》)。

6.3.入口准则•变更申请已接收6.4.输入•变更申请•已基线化的配置项(参照《配置项状态报告》)6.5.过程描述6.5.1.变更触发在下列触发条件下,客户或者项目组内部变更已基线化的配置项:•项目范围变更•由客户评审、澄清、内部评审、改进建议等引起的对已基线化工程产品(需求、设计、代码、测试用例等)的变更•已基线化的计划变更(进度、工时、资源变更)•修正可引起配置项变更的缺陷6.5.2.记录变更申请项目成员在接收或发起变更申请时,在《变更申请记录》模板中记录变更申请细节,包括:•发起者姓名、发起日起、变更申请描述•变更原因、优先级(高/中/低)、预期解决日期注:客户提出的变更申请无论是通过文档还是电话或者其他口头交流,项目同样需要记录在《变更申请记录》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