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类资料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认知领域知识分类(摘于《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知识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再一类是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通过练习在运用时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控制的知识。策略性知识一般是受意识控制的,其运用难以达到自动化程度。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都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如果从知识学习的过程来考虑,以上不同性质的知识学习又有不同的过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第三阶段,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即规则开始向活动或行为的技能转化。第三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的学习,首先必须知道要学习的认知策略是什么;然后通过应用有关策略的练习,使有关学习、记忆或思维的规则支配自己的认知行为;最后能在变化的条件下顺利应用有关规则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陈述性知识学习又可分为三种形式。(1)符号学习。也就是学习与记住事物的名称,即奥苏伯尔所说的表征学习;(2)事实学习。如学习“三角形有三条边”,也就是奥苏伯尔所说的命题学习;(3)有组织的知识学习。即学习由许多单个事实连接成的大的整体,相当于奥苏伯尔所说的命题网络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知识的理解为核心。
程序性知识的类型,按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按J·R·安德森的说法,是模式识别和动作序列。[1]模式识别就是对事物分类,实际上也就是概念的运用;动作序列就是根据符号进行一系列运算或操作,也就是规则应用。程序性知识不同于陈述性知识,它在头脑中以产生式(production)表征,形式为“如果/则”。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贮存和再现的方式都不同于陈述性知识。前者是动态的,后者是静止的;前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后者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测量;前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后者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前者的一系列动作能自动激活,意识控制程度低,后者在再现知识时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激活速度较慢。
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根据认知活动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策略性知识分为两级水平:较低级的为一般学习活动的策略知识;较高级的为创造性思维策略知识。策略性知识也需要由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也必须通过产生式表征并组成产生式系统才能贮存。认知策略是对内控制的技能,它所涉及到的概念和规则反映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规律。
二、《基于知识分类理论的教学设计》中知识分类分析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三个环节:(1)激活。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处在一个网络结构之中,在这个网络结构中,所有记忆单元都相互联结,随着新命题的物理形式的刺激(声音刺激或视觉刺激)进入工作记忆中,激活了长时记忆中的节点,同时也激活了这些节点有关的旧命题,个体可以通过旧命题理解新命题的意义。
(2)精致。在这一环节中,个体能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多种联系,作出某种新的推论或补充,给日后提取信息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通路。(3)组织。组织就是将陈述性知识分成若干子集,并表明各子集之间关系的过程。个体在接受新信息时,倾向于积极地组织它们,如把一些信息归纳在一起,把另一些信息分开来,在一些信息中建立关系,形成“组块”。组织能够使工作记忆有限的容量在提取时有所提高,也提供了更有效的提取线索。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一般过程也包括三个环节:(1)以陈述性知识的方式表征行为序列。(2)程序化练习。经实际练习由命题表征控制下的行为序列过渡到由程序表征控制下的行为序列。(3)合成。各孤立的、小的产生式合成大的产生式系统。
策略性知识是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来调节、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是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形式以及行为和情感的体验等,所以说,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就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的学习。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认
知策略进行了分类。加涅曾将认知策略按其应用的认知活动不同,分为注意中的认知策略、编码中的认知策略、提取策略、解决问题中的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等等;安德森则按其应用的范围,将认知策略分为一般领域的认知策略(弱方法)和特殊领域的认知策略(强方法);还有一些研究者将认知策略主要区分为学习策略和思维技能。
三、《论知识类型与案例教学法》中知识分类分析
1、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把人类掌握知识的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正如它的修饰词所表明,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简而言之,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对的程序性知识,则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状态。它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既可涉及驾车之类的运动技能,也可涉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某一数学原理之类的认知技能,当然还可以涉及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之类的认知策略。
2、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劳迪(H. S. Broudy)则依据知识的理论和实际,将知识分为下列三大类型:第一类是结构知识和程序知识,前者指的是学科的逻辑结构,或是科学的知识体系;后者指的是发现其逻辑体系的发展史或是科学的思考。第二类是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的知识,前者基本上关心的是真理;而后者关心的是真实性和确实性。第三类是有效的知识和实用的知识,前者是学科纯粹知性的性质,包括概念、关系、理论、探究模式等有效的参照标准;后者则强调这些知识是否对个人或社会有益。
3、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则将知识的类型依人类的认知方式分成两类:一类是典范型的;另一类则是叙述型的。典范型的认知常常连接着科学的认知,其认知方式是分析的、普遍性的、抽象的、无私的、非脉络化的,典范型的认知独立于个别的认知者,以及认知的脉络。相对地,叙述型的认知方式是特定的、地区的、个人的、脉络化的,叙述的认知方式,具有逼真性,因为它环绕着真实。
4、就个体学习而言,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人类知识可划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人们能有意识地回忆和陈述的知识,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命题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程序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