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足病的中医诊治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良方6首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特效中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良方6首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残疾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感觉丧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
因此,本病在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患者应及时就医诊治。
处方一:冰矾炉甘散外敷【药物组成】冰片、明矾、炉甘石各等份。
【治疗方法】上药共为细末。
取适量,外敷溃疡局部,覆盖无菌纱布,用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2次。
【功效】抗炎收敛,祛腐生肌。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
刘某,男,58岁。
患糖尿病3年,长期服用降血糖药,血糖基本稳定,1个月前因蚊虫叮咬右足趾感染,致足背部溃疡、痒痛。
诊见右足背溃疡面约5.Ocm×3.Ocm,有脓性分泌物,溃疡面皮肤周围红肿,瘙痒疼痛。
将溃疡面彻底清创后,用冰矾炉甘散涂于创面,覆盖无菌纱布加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次,并配合口服消炎药和降糖药物治疗。
1个月后,创面完全愈合,痛痒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经验心得】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脱疽”范畴,本病需标本同治(降低血糖,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去除坏死组织)。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方法较多,多采用内外合治,尤其注重外治法。
本方中冰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明矾外用燥湿止痒;炉甘石具有收湿祛腐、消肿止痛的作用。
三药合用则产生抗炎收敛、祛腐生肌之功效,故能抑制创面炎症反应,促进渗液吸收及坏死细胞重新生长,适宜于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
处方二:化瘀通脉汤外洗【药物组成】当归30g,生地黄15g,川芎2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桂枝10g.乳香10g,没药10g,透骨草15g,细辛6g,独活18g,白芷20g,防风10g,蝉蜕10g。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是针对糖尿病患者足部问题的一份指导性文件。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轻则引起疼痛、感染,严重者可能导致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足部问题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风险评估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风险评估是指对患者足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存在足部问题的风险。
评估项目包括神经病变、骨关节畸形、外伤史、足部感觉和血液循环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2.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保护预防和保护是糖尿病足管理的基本原则。
包括足部清洁和保湿、选择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暴露在热、冷和潮湿环境中、避免穿高跟鞋、戒烟限酒等措施。
3.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临床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皮肤温度检测等,可以早期发现神经病变的存在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糖尿病足的感染处理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较为常见,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灶、有效控制血糖、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和外用药物等。
5.糖尿病足的创面修复对于糖尿病患者足部创面的修复,应注重切口的清洁和修复,预防和处理感染,加速创面愈合,使创面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感染的能力。
6.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足部功能恢复和糖尿病的长期控制。
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足部的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糖尿病足的预后评估和随访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案,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评估。
包括创面的愈合情况、足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总之,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对于管理糖尿病患者足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风险评估、预防和保护、早期诊断、感染处理、创面修复、康复治疗、预后评估和随访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治疗(二):中医名家诊治经验介绍
糖尿病足的治疗(二):中医名家诊治经验介绍提要:祖国医学中对糖尿病坏疽早有论述。
《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痈候》中说,“少苦消渴,年四十以外,多发痈疽。
”宋《卫生家宝》中也说,“消渴病人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
”金元四大家中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脱疽生于足趾之间,未发疽之先烦躁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此患”。
一、概述:糖尿病足(DF)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其临床特点为早期肢端麻木、疼痛、发凉和(或)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继续发展则出现下肢远端皮肤变黑、组织溃烂、感染、坏疽。
由于此病变多发于四肢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
现代医学认为,DF的发病与糖尿病并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肌腱病变、感染及多种诱因有关。
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小板聚积黏附力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中小动脉官腔狭窄或阻塞、微循环发生障碍,致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及同时并发神经病变等造成坏疽。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多属“消渴”范畴,糖尿病足属中医的“脱疽”、“筋疽”的范畴。
糖尿病足的治疗,内治重在全身辩证,外治重在局部辩证。
二、内治法:1、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症状: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加减。
药用,金银花、元参、当归、茵陈、栀子、半边莲、连翘、桔梗等。
热甚,加蒲公英、虎杖;肢痛,加白芍、木瓜。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症状:足局部红、肿、热、痛,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红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糖尿病足中医怎么进行治疗教你几个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中医怎么进行治疗教你几个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方法
二、糖尿病足的中医内治法
1.血瘀阻络型
糖尿病足患者可对症煎服中药方剂治疗。
如果是属于血瘀阻络型,就需要采用益气通脉和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治疗方法,可用水煎制补阳还五汤。
药方的关键性药物成分包括桑桂枝、当归、川牛膝、鸡血藤以及白僵蚕等。
若足部麻木感严重,可以加入适量丝瓜络和络石藤。
2.阳虚阴寒型
部分患者存在有阳虚阴寒的病症,治疗时就要以温阳散寒和消肿通脉为主。
建议每日用水煎制温阳汤,可使用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和麻黄等中草药,有脓肿形成时可以加入一定剂量的生黄芪和穿山甲,以促进脓肿症状缓解。
3.瘀毒阻络型
一旦糖尿病足病情进入缺血性坏疽期,就要将治疗原则改为化瘀解毒和通络止痛。
此时患者可以用水煎服四妙活血汤,药方的主要成分有红藤、牛膝、虎杖、生甘草、生黄芪以及丹参等,且需要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最好坚持连续服用4-5个疗程,以达到较为稳固的疗效。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DF)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归属于中医“脱疽”或“筋疽”范畴。
有关脱疽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描述了脱疽的症状,有“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
一、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以起病,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与湿、热、毒、虚等因素有关,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本,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正邪轻重和主次,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1)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湿热毒盛证,筋腐肉烂证: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奚九一验方)加减。
(3)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宜益气养血,清化湿毒。
推荐方药:人参养荣汤合二妙散加减。
(4)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宜调补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奚氏软坚清脉方(奚九一验方)加减。
(5)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宜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阳和汤加减。
二、口服中成药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
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粒剂、浓缩丸或片剂。
(1)脉络宁口服液:清热养阴,活血祛瘀。
(2)龙血竭胶囊: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3)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中医药治疗血管腔内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宜用益气活血、软坚通络法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再次狭窄。
推荐方药软坚清脉颗粒(奚九一经验方):海藻、煅牡蛎、蒲黄、垂盆草、豨签草。
四、中医外科手术疗法中医外科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清创法、砭镰法以及挂线法等。
切开法适用于糖尿病足脓成,不局限于阴证及阳证,切开时保证引流通畅及切开部位及远端肢体血供、足部筋膜间隙等。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当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时,会导致全身多个脏器和组织的慢性损伤,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种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足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西医诊断与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1. 中医诊断中医重视辨证施治,对于糖尿病足的诊断,需要通过四诊合参的方式来全面评估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常见的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观察糖尿病足患者的脚部颜色、形态、温度以及溃疡情况,了解是否有肿胀和红斑等症状。
闻诊:通过闻气息,辨别患者身上是否有恶臭,尤其是足部。
问诊:向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症状、病程和用药情况等,以便更好地辨证施治。
切诊:通过按摩腘窝、足三里和涌泉等特定穴位,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和足部功能状态,以及判定治疗效果。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推拿。
草药疗法: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湿、解毒等作用,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微循环状况。
常用的草药有当归、黄芪、三七等。
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改善微循环,并且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促进患者的气血循环,加速患处组织的修复。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捏揉、点按等。
二、西医诊断与治疗1. 西医诊断西医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糖尿病足。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足部溃疡、足部肿胀和麻木等,病史方面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高血糖病史。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血脂水平检测等。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糖尿病足主要包括创面处理、抗生素应用、血糖控制和外科手术等。
创面处理:对于糖尿病足的溃疡和坏疽,西医常采用创面清创、洗净和敷药等处理方法。
糖尿病病足中医治疗
02
选用具有降糖、降脂、滋阴润燥等功效的药膳,如山药粥、枸
杞炖鸡等,以辅助控制血糖和改善营养状况。
饮食宜忌
03
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糖果、糕点、辣椒
等,以免加重病情。
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1
02
03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散 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 质和免疫力。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
拔罐
推拿按摩
气功
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 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糖尿病病 足的目的。常用的针灸方法包 括体针、耳针、电针等。
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使 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微循环改 善,有助于促进炎症消退和组 织修复。拔罐还可以刺激经络 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 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 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糖尿病病 足的目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 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促 进新陈代谢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价值意义
研究方向
未来中医治疗糖尿病病足的研究方向将包括病因病机研究、新药研发、诊疗技术创新等 。
价值意义
中医治疗糖尿病病足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还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 展做出积极贡献,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下肢血管和神经检查等结 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进行鉴 别。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危险因素,加强足部护理,避免足部受伤和感染 。
重要性
预防糖尿病病足的发生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消渴足病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足病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早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已有记载,《黄帝内经》记载“膏梁厚味,足生大疔工现代医学于1956年首先使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
认为该病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全身疾病,它既有糖尿病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肢端溃烂,感染等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参照WH01999年颁布的标准。
①糖尿病患者,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发凉,紫绢,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足趾或足的畸形等有高危足表现者。
②糖尿病患者,肢端溃烂,感染化脓或手足缺血性变黑坏死。
③糖尿病患者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临床表现,并符合O〜V级坏疽标准者。
④踝/臂血压指数,比值小于0・9以下者。
⑤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⑥血管造影证实,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⑦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⑧X线检查,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上述要点具备前3条,再结合后5条中任何一项即可确诊为糖尿病足。
分级标准:O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
皮肤凉,紫褐色,麻木,刺痛、灼痛。
感觉减退或丧失,兼有足趾或足的畸形。
I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
有水疱,或血疱、鸡眼、肌脏等。
皮肤有浅表溃疡,但未波及深部组织。
∏级:感染病灶侵犯深部肌肉组织。
常有轻度蜂窝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可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或坏疽,脓性分泌物较多。
足或趾(指)皮肤灶性干性坏疽,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
In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足或少数趾(指)干性坏疽,但骨质破坏不明显。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防治糖尿 病足具有一定的优势,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分型辨证 用药、专方专药、外治法是临床常用 方法。
(一)分期辩证治疗糖尿病足
分期方法: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制定将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的0期、1 期的病人归为中医消渴病足的早期; 将2期、3期的患者归于中医消渴病足 的中期;将4期、5期的患者归于中医 消渴病足的晚期。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治疗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 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是糖尿病 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是临床难治 性疾病。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和药物,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名的认识
糖尿病足 以肢体末端疼痛、感染、 溃疡、坏疽为主要临床症状,古代医学文 献中并无对应的病名记载,但已有消渴病 并发痈疽的论述。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症 状,与中国传统医学中描述的消渴病脱疽 基本一致,归属于中医“消渴”“痈疽” 的范畴。
3.疮面愈合期:治宜补气养血,活血 通络,托疮生肌常用药物:熟地、当 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党参、 黄芪、茯苓、山萸肉、白术。
(三)专方专药治疗糖尿病足
1.川芎嗪: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运用川芎 嗪800-100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局部用3%明矾 溶液清洗溃疡后,用胰岛素、654-2等药湿敷,治愈 80%,取得良好效果。
二.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认识
综合文献,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 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为本,湿 热壅盛,淤血阻络为标,其中气虚 与阴虚互为因果,淤血、湿热既是 气阴两虚的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 致痈疽、脱疽的中心环节。
刘继前: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足病 人常伴有轻重不一的周围血管疾病, 非仅仅控制血糖就能解决问题,应 及时到周围血管病科门诊就诊。伴 有皮肤破损的病人,更需要及时到 周围血管病科门诊就诊,接受正规 的外科治疗,以免肢体感染坏死、 危及生命。
中国风
刘继前:中医中药治 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特别是糖尿病病
程较长的病人,几乎都伴有周围
血管病变,一旦合并感染,往往
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足
患者轻者表现为下肢的发凉、怕
冷、麻木、行走时疼痛,严重者
会发生肢体的溃疡和坏死,导致
高位截肢,甚至会危及生命。
我科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糖尿病日久, 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 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必要 时结合手术介入治疗。
由于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与 周围血管病变高度相关,所以一 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周围 血管病科就诊。
得了糖尿病足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2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积极控制糖尿病。进食 要定时定量,避免饱餐, 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 素用量;
戒烟。由于烟中有烟碱等 有毒物质,可导致周围血 管收缩,刺激小血管痉挛, 因此长期吸烟,就会导致 血管狭窄,血管内膜增生, 加重糖尿病足的症状;
46 外科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
(1)糖尿病患者有肢端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和(或)合并感染者。
(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符合0~5 级坏疽标准者。
(3)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 以下者。
(4)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5)血管造影证实,CTA、MRA 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6)电生理检查,可见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
(7)X 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具备前2 条,并结合后3~7 条中任何1 条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制订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控制不 良、病程长、肥胖、高龄等因素 有关。
糖尿病足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 合性三种类型。
神经性足病主要由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足部感觉减 退或消失,皮肤干燥、裂口等;缺血性足病则由糖尿病引起 的下肢血管病变所致,表现为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混 合性足病则同时具有神经性和缺血性病变的特点。
定期复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和评估治疗效果。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最新版(2023)
参考文献2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9)
参考文献3
中国糖尿病足预防与诊 治专家共识(2019)
THANKS
感谢观看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因此应该限制饮酒。
03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
早期症状
足部疼痛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 足部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可 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
性的。
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到足部麻木、刺 痛、灼热等感觉异常,这是因 为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
足部溃疡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 佳,足部可能会出现溃疡,这 些溃疡通常难以愈合。
07
糖尿病足的预防保健措施
提高患者依从性
规律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控制血糖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 饮食和用药建议,定期监测血糖
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吸烟
吸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之一 ,劝导患者戒烟以降低糖尿病足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为你介绍最全面药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为你介绍最全面药方在医学上有很多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了,但今天为大家推荐从根本上治疗的措施,那就是中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祛除疾病,还不会有治疗的副作用。
一、血瘀阻络型黄芪60g,桑桂枝各l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丹参30g,生地15g,川牛膝15g,生地龙15g,鸡血藤30g,白僵蚕10g。
加减:若麻木较重者,可加丝瓜络、络石藤等通络之品,若肢体无力感突出可加重健脾强肾之品,如党参10g、白术10g、云苓15g、桑寄生25g。
方剂:补阳还元汤加味。
二、瘀毒阻络型当归20g,赤芍15g,丹参30g,牛膝15g,双花藤30g,玄参15g,花粉15g,虎杖15g,红藤15g,生甘草6g,穿山甲15g,制乳没各10g,生黄芪30g。
方剂:四妙活血汤加减。
三、阳虚阴寒型熟地30g,鹿角胶10g,肉桂3g,姜炭3g,白芥子10g,麻黄3g,甘草3g。
有气血瘀阻的可加鸡血藤、鬼箭羽。
如局部有脓肿形成可加生黄芪、皂角、穿山甲益气脱脓。
方剂:温阳汤。
四、热毒炽盛型金银花30g,野菊花15g,公英20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2g,赤芍15g,丹皮10g,玄参15g,车前子15g,赤小豆30g。
若腐烂组织过多,气味秽臭,加虎杖15g、土茯苓30g,以解毒除秽。
开创减压后,脓腐排出不畅,加皂刺10g、花粉30g、白芷10g,透脓外出。
疼痛较甚,皮色暗红,加归尾10g、制乳没各10g,活血止痛。
高热不退,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大黄10g,泻热通便。
方剂:五味消毒汤加味。
五、湿热阻滞型苍术15g,黄柏15g,牛膝15g,土茯苓30g,连翘15g,蚤休15g,茵陈15g,赤小豆30g,生苡米30g,赤芍15g,当归15g,泽兰30g。
加减:若肿胀严重,加车前子、防己。
脓性分泌物多,气秽,加虎杖12g、地丁15g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局部潮红掀热,加生地10g、丹皮10g、紫草15g、生石膏20g,以清热凉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治疗 方 法
归、 丹参 、 赤芍 、 灵脾 、 仙 熟地 、 山萸 肉 、 牛膝 、 生甘草等 。
23 中 医外治 根据 局部 创面 基底 的颜 色将 创 面分 .
21 基础 治 疗 ① 控制 血糖 。应 用胰 岛素 迅速 控 制 黑 期 、 . 黄期 、 红期 、 期 四期进 行辨 证治 疗 。 粉
技 支撑 计 划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青 年基金 、 家中 医药 管理局 中 医药行 业 国
科研 专 项 、 海市科委 科技 攻 关项 目等 1 上 5项课 题 , 国 家教 育部科 技进 步 获 二等奖、 上海 市科 学技 术进 步二 等 奖及 三 等 奖、 颜德 馨 中医药人 才 奖励 基 “
金” 中医一等 奖等 。 表 学术论 文 5 发 2篇 , 出版 专著 2 。 0部
关键 词 糖 尿病 糖尿 病性足 病 并发症 中 医药 疗法
糖 尿病 性 足病是 糖尿 病 主要 、常见 而严 重 的慢 腑 功能 失调 , 正气 不足 , 。 肝 肾之气 渐 衰 ; 素体 消 渴 , 阴 性并 发症 之一 , 床 以下 肢麻 木 、 痛 、 凉 、 临 刺 发 间歇性 虚 之体 , 亏 火 炽 , 毒 炽盛 , 灼 营血 , 血 阻 滞 ; 水 火 热 瘀 跛 行 , 而 现 , 危 多喜 膏 粱厚 味 , 而致 湿 浊 内生 , 性滞 湿 大, 治疗 难 度 大 , 糖 尿病 患 者 致 残 、 死 和造 成 沉 下 , 热 互结 , 因感 受 外 邪及 外 伤 等诱 因 , 是 致 湿 复 以致气 重 医疗 花 费 的主要原 因之 一 。如何 促 进糖 尿 病性 足 血运 行 失常 , 络脉 瘀 阻 , 四肢失养 , 久 化火 蕴 毒 , 瘀 热
肿 。方用 四妙勇安 汤合 四妙丸加减 。常用 生地 、 芍 、 掺九一丹。③祛瘀化腐 : 赤 适用于腐 肉难脱者 。 活血祛
丹皮 、 当归 、 参 、 花 、 连 、 玄 银 黄 蒲公 英 、 丁草 、 地 黄柏 、 瘀药物如脉血康胶囊 、 蝎蜈胶囊等外用 。④浸渍 、 湿
土茯苓 、 苍术 、 米仁 、 生 牛膝 、 黄芪 、 角刺等 。 生 皂
1 病 因病机
化 , 情 缠绵 ; 复期 , 病 恢 邪毒 已退 , 正气 来 复 , 脉瘀 络
阻, 病情 渐渐 向愈 。可见 本病发 生 、 展 、 化 , 发 变 均存
糖 尿病性 足病 属 中医“ 脱疽 ” “ 、 消渴 ” 等范 畴。我 在 “ ”“ ” 象 。 中“ ” 虚 、瘀 之 其 虚 是受 邪条 件及血 瘀伤 正
“ ” 疾 病 发展 的必 然 结 果 及 转 归 , 而 出现 各 种 活血 , 损 为 从 托里生肌 。方用 补 阳还 五汤 、 四君子 汤合 六味地 不 同的病证 。因 而“ ”“ ”“ ” 糖 尿 病性 足 病 黄丸加 减 。常用 药物 如 生黄 芪 、 虚 、瘀 、邪 是 党参 、 白术 、 苓 、 茯 当
溃疡愈合 、 降低截肢率 、 致残率和死亡率 , 降低随 毒灼 烁 脉 肉 、 并 筋骨 而发 为坏 疽 、 溃疡 。可见糖 尿病性
之带 来经 济负 担 , 国际研究 的热 点 , 是 也是 当今 医学 足 病发 病 与 湿 、 、 热 火毒 、 气血 凝 滞 及 阴虚 或 气 虚关 领域 的重 要课题 之 一 。糖 尿病 性 足病 的治疗 是 多方 系最为 密切 。其 病机 特点 是 以虚实 夹 杂 , 虚 标实 , 本 面、 综合 性 的 , 括 多学 科 结合 ( 包 内分 泌科 、 。 、 肾科 神 正 虚血瘀 , 络脉瘀 阻 为其本 , 湿热 火毒 为其标 l 1 l 。 经科 、 骨科 、 眼科 、 外科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目前 西 医 ,
22 .. 热毒 伤 阴证 2
敷疗 法 : 适用 于创 面分 泌 物 多 , 味秽臭 者 。用黄 连 、 或
多 见 于急 性感 染 期 及局 部 分期 马齿苋 、 土茯苓 、 土槿 皮 、 明矾 、 红花 等 清热 利 湿解 毒
的黑 期 。趾 ( ) 指 多呈 干 性坏 疽 , 部 干枯 焦黑 , 局 溃破 中药 煎 液浸 泡患 处 , 湿敷 患 处 。 切 开引 流及药 捻 后 ⑤
药敏试验选择高度敏感的抗生素短期应用。③改善 膏 、 油膏 等 油膏 厚敷 , 红 或外 用 清凉 油乳 剂 等 油性 制 肢体 血液循 环 。凯 时 1uJ1. 盐水 中静 脉滴 注 , N  ̄敷 , 局部 疮 面脓 液分 泌 增 多 , 0g [k Jy 生理 ' 使 I - 干性 坏 死组 织 或
1 1 。④ 支持 疗法 和对 症处 理 。纠 正水 、 天 次 电解 质及 焦痂 软 化 , 出现溶解 、 脱落 , 使疮 面基底 部 暴 露 , 促 后
酸碱平 衡紊 乱 , 纠正 贫血 及低 蛋 白血症 等 。
22 . 中 医 内治
行蚕 食疗 法 。 2 . 黄 期 ( 性反 应 期 ) 创 面 基 底 坏 死组 织 较 .2 3 炎
2
浙江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1 年第 2 卷第 1 0 1 1 期
Z eag IC hj n T WM( o2 o1 0 ) i J V1 1 .21 . N 1
・
专 家讲座 ・
糖尿病性足病 的中医诊治
阙华发 上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 龙华 医院 中医外科 上 海 20 3 0 02
妙勇 安汤 和增 液 汤加 减 。常 用药 物 如 生地 黄 、赤 芍 筋膜 炎 , 须根 据原 则 进行 有 效处 理 。⑥拖 线技 术 : 必
药、 参、 丹 玄参 、 冬 、 斛 、 麦 石 黄柏 、 苡仁 、 薏 蛇舌 草 、 蒲 适用 于 穿通 性溃 疡 或窦 道 者 。在 常规 消 毒 、 醉下 , 麻
我们 在传 承全 国中医 外科 大家 顾 伯华 先 生经 验
治疗 集 巾在药 物 治 疗 ( 制 血糖 、 控 积极 控 制 感 染 、 改 的基础 上 ,以 中医理论 为 指导 ,经 过 多年 的 临床 实 认 因虚感 邪 ( 、 湿 善微 循环 、 改善 神 经功 能 、 纠正水 、 电解质 、 碱平 衡 践 , 为糖 尿病性 足病 病 机 的特 点 是 “ 酸
溃疡 常 蔓延 至 足部 或小 腿 , 见 多个 穿通 性 窦 道 , 或 伴 黛膏 ; 局 部皮 肤发 凉 、 暗 , 若 瘀 外用 冲和膏 。②提脓 祛 发热 , 口干 , 欲减退 , 食 小便 短赤 , 大便秘 结 。血糖 、 血 腐 : 用 于腐 肉未脱 者 。在 脓腐 多 而难 去 之 际 , 适 先短 白细胞 显著 升 高 , 舌质 暗 红或 红绛 , 舌苔 黄 腻或 光 薄 期选用八二丹掺布疮面 , 外用油膏提脓祛腐 ; 在腐 肉 少苔 , 脉弦数或滑数。 治宜凉血清热解毒 , 和营利湿消 将 脱 尽 , 水 已少 时 , 局 部 溃 疡 色泽 较 暗滞 , 外 脓 或 可
们观察了4 3 6例糖尿病性足病患者 , 平均发病年龄在 的结 果 , 为发 病 的根本 原 因及决 定 因素 ;邪 ” “ 既可 以 7 岁 以上 , 0 糖尿 病 的平均 病程 > 2 。提示 高 龄人 脏 是 在 “ ” 1年 虚 的基 础 上 的外 因 , 又可 以是 血瘀 后 的病 理
微创 介 入 及 截肢 等 ) 措 施 , 体 疗 效不 理 想 , 肢 各 种不 同的病证 。急性 发 作期 , 者 消渴 日久 , 阴 等 总 截 患 气
率及 致 残率较 高 ;并且 有治 疗 时未 全面 考虑 不 同 阶 亏虚 , 虚 则 运血 乏 力 , 气 阴虚 则 血 行艰 涩 , 以致 气 血 脉 瘀 正 段 局部 创 面 达 到愈 合 的实 际需 求 和 条件 的微 环境 , 运 行 不 畅 , 络 阻滞 , 阻更 伤 人 体正 气 , 气 虚 则 对不 同局 部创 面缺 乏适 宜 、积极 的干预措 施 等 治疗 皮 毛不 固 , 易于感 受 邪毒 , 邪毒 郁 于局 部 , 由瘀 化热 ,
紊乱 、 积极 支 持疗 法 等 )局部 治 疗 ( 用 生 长 因子 、 热 、 )邪 气 致 瘀 , 阻 伤 正 , 腐 致 损 ” 形 成 虚 、 、 外 毒 , 瘀 化 ,
新 型敷料 等 )外科 手术 ( 、 清创 术 、 皮 术 、 植 血管 重 建 、 邪 、 、 四者相 互作 用 、 瘀 腐 互为 因果 的 变化 , 而 出现 从
瓶颈 。中医采用辨 病 与辨证相 结合 , 整体 与局部 辨证 由热 成 毒 , 促使 邪 毒 愈 来愈 盛 , 正气 愈 来 愈 衰 , 情 病 相结 合 , 内治 与外 治相结 合 的分期 辨 证治 疗方 案 , 取 趋 向恶 化 ; 转缓 解期 , 毒衰 退 , 去七八 , 好 邪 十 正气 渐 得 良好疗 效 , 能加 速溃疡 创 面愈合 , 降低 高位 截 肢率 复 ,然 正虚 则无 力推 动血 行或 托毒 外 m而使 毒滞 难 和致 残率 , 改善局 部和全 身症状 , 高生命 质量 。 提
221 湿热毒 盛证 . .
多见 于 急性 感 染期 及 局部 分 期 少 , 性 渗 出 为 主 , 面 基 底 组织 明显 水 肿 , 黄色 炎 创 呈
的黑期 、 黄期 。 ( ) 趾 指 多呈 湿性 坏疽 , 部破 溃湿 烂 , “ 肉” , 局 腐 状 或有少量的陈旧性 肉芽组织 。①贴敷疗 肉色 不鲜 , 液 大 量稀 薄棕 褐 色 , 味腥 秽 恶 臭 , 脓 气 或 法 : 若局部疮周红肿灼热 明显者 , 外用金黄膏 ; 若局 混 有气 泡 , 局部 红 肿灼 热 , 痛剧 烈 , 展迅 速 , 疽 部疮 周红 肿 灼热 不 甚或 疮 口周 围发湿 疹 者 ,外 用青 疼 发 坏
阙华发 , 海 中医药 大学教授 , 士研 究 生导 师 , 上 博 中医外科 学术 带 头人 , 附 属 龙 华 医院主 任 医师 , 医外科 科 主任 。 任 中国 中 医药学会 外 科 分会 常 中 担 务委 员及 疮疡 专业委 员会 副主任委 员等 。 负责 国 家科技 部 “ 十一五 ” 国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