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4)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4)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4)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宇宙》第二课《月相变化》p48-50页【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首先根据生活中的记忆,亲自动手将自己记忆中的月相裁剪出来,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随后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根据模拟实验简介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模拟学习学生将会用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依靠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的概念也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直观的教学及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的辅助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月相变化。

【单元目标】《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亮的奥秘,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对月相变化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及假设。

2.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实验来解释自然现象——月相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求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增强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透过观察到的月相变化现象,思考月相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 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板、学习单、大泡沫黑白球一、课前谈话你们了解月球吗?来考考大家!问题1:月球会发光吗?问题2:月球是怎样运动的?问题3: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需要多长时间?通过知识竞赛,学生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它绕地球逆时针转动,周期约为一个月。

二、导入出示PPT:圆月。

同学们,这是我们某天晚上所看到的月亮,你知道是哪天吗?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都是一样的吗?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小结:科学家就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板书:月相)月相就是这样不断发生着变化。

(板书:变化)三、猜想、探究求证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你觉得在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单活动一的要求。

小组合作,用月相卡片按顺序贴一贴月相变化情况。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推测。

(说说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贴?)看来同学们对月相的变化情况有着不同的意见。

那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能把月亮拿下来研究吗?怎么办?(模拟实验)我们要模拟什么?(月球,太阳,地球上的观察者)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用纸板上的直线来模拟太阳光,我们自己就是地球上的观察者,再用一半被涂黑的泡沫球来模拟月球,思考为什么要一半涂黑?(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用这些材料来模拟月相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单活动二的活动要求。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课题。

通过对月相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观察月相的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月相的变化,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去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月相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月相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月相的学习,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的形成原理,月相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月相形成原理的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发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月相变化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月相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月相: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发现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

3.分析月相: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总结月相的变化原因。

4.讲解月相: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讲解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5.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相的变化,验证月相的变化规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学生进行月相观察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3)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月相变化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想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教学难点: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组记录单、模拟太阳月球仪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PPT1-2】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月亮、月相)3、【PPT3】什么是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月相变化)4、关于月相变化,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生边说,师边板书:1、月相怎样变化?2、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5、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看月相怎样变化这个问题。

二、画月相1、农历的第一天叫……?(初一)圆圆的月亮出现在农历……?(十五)2、初一到十五,我们叫做上半月。

你认为,上半月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各小组把它画出来?如果你这样画,会画得又快又好。

(PPT4)3、看懂了吗?组长拿出记录表一,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PPT5)记录表一:我们认为上半月的月相这样变化的(将看不见的部分涂黑)农历时间初一初四初七十一十五第组三、分析月相变化1、一起看一下这几个小组的记录表。

你有什么发现?他们的想法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2、生回答,师板书。

2、如果要画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你觉得,大家一致认同的是什么?又会存在什么争议?四、全班模拟月相成因(一)设疑1、为什么月相会发生变化呢?2、如何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3、我们能把月球拿下来研究吗?怎么办?(二)假设1、遇到这种困难的时候,科学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制作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4)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4)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月相变化教学目标:1.掌握月相的定义和月相的形成原因2.理解月相变化规律并能够根据月相图判断出农历时间科学概念: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的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月相的概念2.月相的成因3.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月面面积逐渐递增:下半月,由圆变缺,月面面积逐渐递减。

各个月中,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

教学难点:月相的变化规律(要求能够按农历顺序画出一个月的月相)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笔、书本教师准备:圆纸片、乒乓球(一半涂黑)、小磁铁、方位图纸、观察月相图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思导入1.教师吟诗一首,《明月几时有》,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二、了解月相是如何变化的1、并提示学生动手画自己看到过的月亮形状。

并将月相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2、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3、出示图片: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三、月相变化规律1、再次观察贴在黑板上的月相图,看看月相的亮面是否一致。

2、探究:月相亮面左右的问题。

3、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根据教科书中“模拟月相变化”,初步推测月相的成因是什么。

4、学生初步推测月相成因。

(学生回答)5、出示准备的乒乓球模型,请学生上来根据刚才的连线示范月相的成因。

6、全班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注意事项及要求:1、根据图纸上的位置转动;2、视线要跟着“月球”转动:3、认真观察,记录你看到乒乓球涂白部分的形状的变化,日、地、月什么样的位置时,形状比较特殊)7、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在不同位置看到的月相,鼓励学生思考: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的亮面分别是怎样的?8、出示幻灯片:上半月:亮面在右;下半月:亮面在左9、请学生改贴刚才自己的错误月相。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2.月相变化【教材简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通过分析把教材的活动重新规划,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观察上半月月相、探索月相变化规律、探秘月相变化原理、观察下半月月相。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上半月月相”。

教材让学生剪月相,其实蕴含着让学生去观察月相,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日期,让学生从农历初一到十五,进行上半月的月相观察,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第二个活动是“探索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组织学生对观察的月相作比较和分析,得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

第三个活动是“探秘月相变化原理”。

对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作交流和研讨,通过模拟活动,探秘月相变化的原理,知道月相的成因第四个活动是“观察下半月月相”。

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在白天观察下半月的月相,丰富对月相变化的认识。

学生观察好上半月月相之后,教师在农历十六马上给学生上课,这样的效果最好,学生的感受最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学生所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月相有颇多体会和感触,并且兴趣浓厚。

但对月相变化原理和规律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无法表述出来,本课抓住学生对月相的浓厚兴趣,从月亮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并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归纳,从而得出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月相在不同时期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方面都是有规律的,认识到月相变化周期和月球公转周期是一样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宇宙空间的开始。

前一节,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本课将继续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月相的变化。

教材共2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画月相,第二部分是给月相排序,第三部分是观察白天的月相。

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是第四年学习科学了,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科学的方法。

特别是科学学习中最常用的观察、记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本班学生掌握的较好。

再加上研究对象是我们常见的月亮,上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它以及近一个月的学生观察、记录,对于本课时的学习,只要教具、学具准备充分,教师组织、引导得法,学生学好这课不是问题。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一、教材《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

我对这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

在本单元的第一节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

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

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概念目标: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

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亮面朝着太阳③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_____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④小圆里的几个同学_____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⑤太阳图______太阳2、模拟操作①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注意: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运转②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注意:要让亮面始终朝向太阳3、温馨提示:操作分工甲同学:①定位----从1号位到8号位②对黑板----每次定位后要核对亮的一面是否对着黑板这一面乙同学:①看----亮面大小、方向在“左”还是在“右”②画----在表格中记录月相,暗的一面用阴影表示注意:完成一遍观察记录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检验一遍,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4、月相模拟实验记录表5、讨论交流①在1~8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②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③通过模拟实验,你能说出月相的成因吗?明确: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活动记录讨论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月亮的样子就好像在不断地变化着。

总之,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在白天,上午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

让我们对白天的月相进行一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有关月相的情况。

1、观察白天月相,我们需要注意:①准备两张记录纸,画上15个大小相同的圆,并标上方向。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2月相变化》5-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2月相变化》是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探究月相的形成原因。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月相变化的原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自己去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月相变化的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月相变化PPT2.月相变化视频3.月相变化图片4.观察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

提问: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变化了吗?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让学生跟随PPT的节奏,一起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月亮的图片,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大家一起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总结,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造成的。

5.拓展(10分钟)观看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的过程。

提问:月相变化有什么实际应用吗?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继续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下周上课时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8.板书(5分钟)根据课堂内容,教师进行板书,梳理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月相变化《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相变化》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课在学生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月球表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的变化,探究月相的成因,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日、月、地三天体运动的模式,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月球对于小学生一直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对探究月球充满好奇。

但六年级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有限,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而本课关于月相变化的研究需要学生在关于地球、月球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完成。

因此需要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月相模拟实验,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有一定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月相的变化和规律。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月相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学习宇宙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中天体知识了解有限,而月相变化实验中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三球仪、演示月球模型、学生分组月球模型、月相卡、实验记录单。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制作月亮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情境设计:播放视频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谈话:从苏轼“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中,你知道月亮有哪些形状吗?请两位学生将月亮卡片贴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月亮卡片,在形状和方向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2.出示月相概念谈话:其实,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有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月相。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外观变化,即月相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对月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相的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顺序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从而了解月相的变化。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推理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推理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形状图片、月球仪、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形状在变化吗?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球仪,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月相观察记录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历、潮汐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月相观察记录表,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相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观察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兴趣和经验。

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

2.准备月相变化的图片资料。

3.准备观察月相变化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

同时,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对月相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师总结,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相在古代文明中的应用,如农历、节气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月相变化的观察报告,包括观察时间、月相变化过程、自己的感悟等。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板书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6)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6)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相变化|教科版(6)教科版六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天⽂现象之⼀。

本课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观察⽉相,了解⽉相变化的规律即农历上半⽉由缺到圆,下半⽉由圆到缺。

通过集体模拟⽉相变化的实验中,学⽣明⽩太阳、⽉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还初步认识到⽉相变化跟⽉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通过⼩组模拟,学⽣能⽴体地观察到⽉相变化,找出⽉相变化的规律,这是本课的重点。

对于⽉相变化的规律,学⽣在课堂上的认识还仅仅是个开头,课后长期观察⽉相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上通过实际观察,往往能验证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形成较稳固的认识。

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相的形状、在天空的位置等。

这对发展学⽣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法是有利的。

【学⽣分析】⽉相变化与我们的⽣活关系密切。

⽐如刚过的中秋佳节,在学⽣的脑海中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当天的天⽂现象有种向往和神秘感,对了解⽉相变化奠定了兴趣基础。

不过对学⽣来说天体运动⽐较抽象,⽽且空间想象能⼒不⾜,同时对前⼀课⽉球知识的了解没有,降低教学难度。

六年级学⽣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定的⽅法技巧,能够较好分配、执⾏观察任务,本课⽉相变化的观察要求⾼,学⽣的观察⾓度不能有很⼤的偏差,因此需要⽼师的提醒。

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学⽣知道⽉相变化是有⼀定规律的,从⽽产⽣持续观察⽉相变化的兴趣。

【教学⽬标】◆科学概念:1.⽉相指⽉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2.⽉相变化是⽉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定规律的。

◆过程与⽅法:1.根据已有的现象进⾏简单集体模拟,同时学⽣能了解⽉球、地球、太阳的运⾏位置以及初⼀的⽉相。

2.学⽣利⽤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相,明⽩⽉相变化的规律。

3.学⽣能持续地观察⽉相的变化过程,明⽩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初步形成观察⽉相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3)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做好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推测月相的农历时间。

【教学材料准备】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出30个大小一样的小圆,组成一个椭圆形,小圆纸片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若干个小磁铁、活动记录汇总等。

【教学步骤】一、古诗引入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对地球的卫星—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月亮的诗词特别多,也特别美。

其中有一首词《水调歌头》大家熟悉吗?生可背诵。

苏轼的《水调歌头》可谓千古绝唱,其中一句“月有阴晴圆缺”,你们见过的月亮是这样吗?2、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月相变化)二、画月相、贴月相1、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月相?生交流。

2、请看看这两个月相,猜猜是什么时间的月相。

投影出示:初一和十五的月相初一的月亮看不到就对了。

3、介绍: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是按农历计算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一、初二、初三……4、引导画月相A、你们能根据经验画一画初二、初八、二十二的月相吗?为了能让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给大家一些小提示,投影出示画月相、粘贴月相提示。

(1)、根据你的印象先在圆内画一段圆弧,然后将月相剪下来。

(2)、如果你认为整个都看见的月相就不剪;(3)、可以猜测,画、剪得不对没关系;(4)、每位同学只选其中一个日期的月相画,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月相指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集体模拟,同时学生能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的运行位置以及初一的月相。

2.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月相,明白月相变化的规律。

3.学生能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明白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2.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得到培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月相在一个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向右;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向左。

教学难点: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器材准备:教师:白球、黑白球、红球、课件学生:黑白球、铅笔、模拟月相变化图、模拟月相记录单、课外观察月相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1. 课件出示谜语图片。

生:这是月亮师:谜语里说了月亮的什么特点?生1:说了月亮的形状---圆缺。

(板书)生2:还说了月亮的位置在变化。

(板书)师:你们说说月亮圆在什么时候?生1:八月十五中秋节生2:每个月的十五、十六。

师:你们说说月亮位置为什么会变化?生1:有可能月亮绕地球公转生2:有可能是月亮的自转师:刚才第一个同学说它出现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对的,但是一年中它只圆一次吗?生:不是。

师:刚才第二个同学说是每月的十五十六,老师再强调一下,是农历的每月十五十六。

写板书:十五农历。

2. 师:除了圆月以外,你还见过其他的月亮吗?生1:半月形的。

生2:像香蕉一样弯弯的。

师:对,有弯的,有半圆的,有突出来的,比半圆要大。

(出示三种形状月亮图片)师: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课件出现)。

师:这节课我们的研究主题就是“月相变化”。

(课件出现题目)板书:月相变化。

(5:33)二、月相的规律1.讨论明暗原因。

图片出现4种形状月亮。

师:各种形状的月亮,有圆月,还有弯弯的,那弯的月亮这边明亮,另外一边黑的,你们想得出这方面的原因吗?生1:我认为是被云挡住了。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2月相变化》5-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2月相变化》5-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2月相变化》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变化。

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月相的定义,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定义,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月相变化图3.实验材料:地球模型、月球模型、手电筒等4.观察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月相吗?月相是如何变化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月相的特点。

同时,呈现月相变化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手电筒和月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月球的亮度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的变化。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除了地球和月球,还有哪些星球有月相变化?月相变化在其他星球上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月相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下阶段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

他们对于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愿意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但是,对于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步理解月相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能够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月相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月相的变化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亮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相变化演示道具。

3.准备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亮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演示月相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月相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相的变化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教师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相在古代文化和科技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
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

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

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

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

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

”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

”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

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