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之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之初》传达的人性本善、教育的重要性等理念。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引言、和结尾部分。
重点词汇:人性、善恶、教育等词汇的解释和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文章主题,介绍《人之初》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步: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第三步:讲解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第四步: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文章文本:《人之初》。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和解读资料。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2 教学材料学生教材:《人之初》的文本和解读材料。
教师教材:教学指导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感悟能力。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学生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反思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阅读文章。
第二周:讲解重点词汇,分小组讨论。
5.2 时间安排第一周:2课时。
第二周:2课时。
第三周:1课时。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经典文章,如《论语》、《大学》等,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6.2 教学活动举行小组辩论赛,让学生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等主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课文,学生能够认读生字“人”、“之”、“初”等生字。
•能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含义,并能够简单解释其意义。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话的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理解“性本善”的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认读生字“人”、“之”、“初”等生字。
•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含义。
•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表达。
2. 难点•把握《人之初》整体意思,理解古文词汇的含义。
•运用“性本善”的概念,在简短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1)通过唱歌、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人之初》。
2. 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及句子的含义。
(3)分组讨论“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学生谈论思路,教师进行引导。
3. 教学拓展(1)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对“人之初,性本善”理解,鼓励学生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和评价。
4. 归纳总结(1)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对本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古文词汇理解困难,语言表达欠缺流畅。
下一节课需要加强对古文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同时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背诵本课文《人之初》,并写下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理解,以展示下节课。
以上是本节课《人之初》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增加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人之初》(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人之初(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诗歌,使学生了解人类的本质和起源,增强对人类尊严的认识和敬重;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韵律;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激发他们对人生与世界深刻而持久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人之初》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和思想;2.学生能够领会诗歌的语言艺术及其韵律美。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知;2.如何教授诗歌的韵律及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平静下来,用想象来先营造一种氛围。
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让他们自由联想,形成自己心中对“人之初”的一些形象和想法。
这样,会让学生更加贴近诗歌,感受到它的情感和意蕴。
2.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两两或三人一组,互相转述一遍这首诗,这样可以互相借鉴和纠正,大家共同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心得。
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对诗歌语言、意义和韵律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教育策略诗歌是一种有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情感的词语和句子。
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诗,并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描写的情感和情绪,让学生了解到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要学习的诗歌——《人之初》。
可以通过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感官体验让学生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读《人之初》。
让学生先感受下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先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第三步:探究语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包括句子结构和词语运用。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表现形式。
第四步:理解思想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形式,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诗歌的思想,即人类的本质和起源。
第五步:创意表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对《人之初》的理解和感想,或者让学生创作一首类似于《人之初》的诗歌。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课后朗读《人之初》课文,力求熟读成诵,家长签字确认,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人之初》的生字词、成语、句子结构等基本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做人的基本道理。
2.难点: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理解;对课文所传达的人生道理的深入领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思考。
6.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一篇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做人道理的文章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3.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希望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优美句子结构,进行造句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文背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文背诵,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做人的道理的认识。
一年级人之初教案
一年级《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全文;(2)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道理;(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3)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2)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人之初》;(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词语和句子;(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道理;(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之初》全文;2. 课件:包含课文动画、图片、生字词等资源;3. 实物:生字词卡片、奖励贴纸等;4. 教学场地: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对课文的初步理解;(3)板书课题《人之初》,讲解课题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解读课文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2)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3)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课文,并背诵给家人听;2.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写一篇关于“我的朋友”的短文;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含义。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三字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解释“人之初”的意思:人刚出生的时候。
(2)教师解释“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3)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3.朗读、背诵“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示范朗读“人之初,性本善”,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4.深入理解“性本善”(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3)教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进一步阐述“性本善”的含义。
5.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持和发扬人的善良本性?(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善良本性融入日常生活。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本性,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1.抄写“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并解释其含义。
2.课外阅读《三字经》其他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1.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教师:“同学们,‘人之初’就像一张白纸,那么‘性本善’又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都很容易相信别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善意?这就是‘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
”学生小华:“老师,那为什么长大了会有坏人呢?”教师:“这是一个好问题,小华。
《人之初》优秀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词语和句子的翻译和解释。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例子。
3. 运用比较法,比较课文中的不同观点和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课文,理解其中的意义。
3. 课文内容分析:(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2)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 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如句式、词类等。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2)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8《人之初》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
《人之初》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课【教材分析】本课精选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之、相、近、习、远”等5个生字。
2.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及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积极传诵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会认本课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初次见面,猜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看《三字经》片段视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你们想读一读古代小朋友的识字课文吗?打开课本56页,两手捧书书外斜,身体坐正脚放平。
努力读准字音,不和他人一条声。
2.你看,三字为一句。
我们来和同座一起读读课文吧!一人读一行。
3.我们这篇识字的题目叫“人之初”,三字经的第一句也是“人之初”,看来,人之初这句话很重要呢!我来看“初”这个字。
【PPT出图】,左边一个衣字旁,右边是刀,做一件衣服,最初要用剪刀把布料裁开,“初”有了最早、最初的意思。
延伸:那春天的开始就叫(初春)。
夏天的开始就叫?……初次见面就叫(初见)。
4.那人之初是什么样子呢?【PPT出示:子】瞧,不就是这样一个在襁褓里的小婴儿嘛,这个字就是“子”。
子就代表刚刚出生的小婴儿。
那一个小孩子怎样才能长大成人呢?想知道吗?那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的“闯关大挑战!”(1)【第一关:火眼金睛找找找】:汉字先生说了,秘密呀,就藏在这篇课文的两个汉字中。
给你们一点小提示:看看哪两个汉字中还藏着“子”这个部分,请你们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来。
人之初优秀教学设计6篇
人之初精选优秀教学设计6篇【人之初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生字、生词,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的初生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初学者的基本品质,如谦虚、好学、尊重他人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人格品质。
文化知识目标:通过对《人之初》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初生阶段的思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之初的含义。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针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之初的含义”的部分)了解“人之初”认识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逐步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展示课件上的初生婴儿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人最初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对“人之初”的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人之初”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人在初生时是一张白纸?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教师补充讲解“人之初”的文化背景与深层含义,如人性的本善本恶等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人之初”的理解。
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使他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们将遵循识字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同时融入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以下具体步骤。
生字识别:通过展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课文中的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笔画顺序,并示范书写。
学生跟随模仿,进行书写练习。
新词理解:在生字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词的意思。
通过例句、图片或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加深对新词的理解。
教师范读:教师首先进行课文的范读,注意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老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老师引言: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场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构造。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仁慈”。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构造。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老师〕。
〔7〕“迁”:半包围构造。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训练工,就难以避开地要预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作者为伴侣们细心整理了3篇学校一班级语文《人之初》教案,盼望能为您的思路供应一些参考。
学校一班级语文《人之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同学能够识别“苟”“教”“择”“处”“杼”“窦”“惰”等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
教学预备老师预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盼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古代的家长是怎样训练孩子呢?今日,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二、初步诵读和感知1.要求同学翻开课本,自己试读课文,要求把简单的拼音、不懂的字词标识出来。
到同学中间检查同学标记生字的状况。
2.老师范读,或利用音频示范正确的读音,让同学跟读。
同学跟读至少2遍。
要求同学特殊留意自己不同的字词。
三、内容选讲1.内容梗概略讲: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初”:开头。
“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性”:与生俱来的东西。
“习”: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
——这就是“习相远”的意思。
先天为性,后天为习。
其次行: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苟:假如乃:就迁:变化道:方法、规律贵:珍贵以:认为、以为专:用心致志,持之以恒引导同学诵读并理解。
第三行: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择邻处: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老师讲故事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为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断机杼: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连续织布了。
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训练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人之初》教案一等奖
《人之初》教案一等奖《《人之初》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人之初》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之初》教案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
2、会写“相、近”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国古代有一本蒙学读物《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是我国流传范围最广的一种蒙学读物,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千白”。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人之初》就是《三字经》里的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人之初》看图,我们读一读课文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zhīchūxìnɡshànxíjiàoqiānɡuìzhuānyòuyùqìyì__ānɡjìnyuǎn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相近远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一年级下人之初教案
一年级下之人之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和动物的区别,理解人的特点和价值。
2. 通过学习汉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态度。
教学内容:第一章:人之初1. 学习汉字“之”,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学习汉字“初”,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讲解“人之初”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和动物的区别。
第二章:性本善1. 学习汉字“性”,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学习汉字“本”,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讲解“性本善”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善良的品质。
第三章:性相近1. 学习汉字“性”,巩固之前的知识。
2. 学习汉字“相近”,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讲解“性相近”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
第四章:习相远1. 学习汉字“习”,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学习汉字“相远”,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讲解“习相远”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习惯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影响。
第五章:苟不教1. 学习汉字“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学习汉字“不教”,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讲解“苟不教”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学习汉字。
2. 采用讲解法,讲解每个汉字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书写和理解每个汉字。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能理解人和动物的区别,树立善良的品质。
第六章:性相近也1. 学习汉字“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讲解“性相近也”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性格的相似性。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七章:习相远也1. 学习汉字“也”,巩固之前的知识。
2. 讲解“习相远也”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习惯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影响。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了解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2.复述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掌握《人之初》中的重点词汇,并理解其意义。
4.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
2.掌握关键词汇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印刷件。
2.课文朗读录音。
3.黑板、彩笔、文具等。
4.课堂布置:课文展示环境的美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人之初”这个课文标题所引发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是什么意思,为识字8《人之初》的学习做铺垫。
2.课文学习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人之初》,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细读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3.分组讨论《人之初》中所描述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思维能力。
3.词汇学习1.解释生词:如“纯粹”、“世俗”等,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2.练习造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生词造句,巩固词汇掌握程度。
4.朗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他们感受语言的节奏和美感,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5.课文感悟通过讨论《人之初》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之初》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对诗歌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1.复述《人之初》的内容。
2.默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其意义。
3.完成相关练习册的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在识字的过程中领略语文之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中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学习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学习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运用生字词进行实际情景交流。
1.教学课件:包括《人之初》的文本、图片、动画等。
2.生字词卡片。
3.汉字演变视频资料。
4.小组讨论表格。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
2.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人之初》,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音韵美。
然后解释诗文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道理。
3.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生字词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4.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回答。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抄写生字词、朗读《人之初》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背诵、学习生字词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1.重点: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背诵、学习生字词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
课题名称
8、 人之初
课时安排
1-2课时
上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之”、“初”、“性”等13生字,正确地书写“相、近、习”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教师)
板块四 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1.《三字经》帮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呢!
创设问题情境:(1)小雨同学总是不听父母的话,还常常和爷爷奶奶顶嘴。(2)小明同学学习不努力,总认为自己还小,长大了再用功也不晚。你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劝劝他们吗?
相机点拨“人不学,不知义”中“义”的意思: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板块二 各式读文,学习生字
1.跟读。
古时候的小朋友在学《三字经》时,通常是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读着读着,就能把文章读正确,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读吧。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你觉得哪一句特别难读?
进行重点句跟读。
2.对读。
教师和学生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
教师读“人之初”,学生读“性本善”,以此类推。
6.游戏巩固识字。
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的13个生字贴到拼图中,最先完成古文拼图的小组获胜。
板块三 研读特色,朗读背诵
1.读了课文中的《三字经》,你有什么发现?
2.结合学生回答,点拨三个特色:
(1)有节奏。《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琅琅上口,还押韵,就像唱儿歌一样,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有故事。《三字经》中藏着有趣的故事呢!教师讲述“玉之”:点的落笔在左上格中心;横折折撇和上点远离,成左倾之态,下部微微靠拢右侧部件,使之紧凑;平捺起笔重,和撇尾相接,向右舒展,捺脚上沿成水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人之初》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人之初》这首诗歌。
2.能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背诵《人之初》这首诗歌。
2.正确朗读诗歌,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人之初》诗歌的课件及配套图片。
2.教学素材:包括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教具:录音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播放一段关于人生初识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人之初的美好。
2. 导入•引入《人之初》这首诗歌,让学生先自己默读。
3. 学习•逐句带读,解释不懂的生字词。
•分段朗读,讲解每个段落的意义。
4.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是怎样的?怎样成长?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 升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与诗中相似的经历?6. 总结•学生就《人之初》这首诗歌在情感上的体会进行分享,并进行小结。
六、课堂延伸•绘画:让学生根据对《人之初》的理解进行绘画。
•创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段描述“人之初”的文字。
七、课后作业1.背诵《人之初》这首诗歌。
2.写一篇读后感,围绕“人之初”展开。
3.绘制自己对“人之初”的理解图画。
八、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多元化。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第五单元人之初》这首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之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
3.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
组词:器皿、器物、武器。
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
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
(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
(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
两种教学思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
(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设计意图:采用明确姿势——出示生字——找出喜欢的生字——学习书写的过程,将写字教学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