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摘要: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本文从和谐文化的认知入手,阐述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我国发展实际,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并完整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来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指向,它可以使建设主体们正确对待、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更合理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其一中心内涵即是“以人为本”,即一切发展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过程本质上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过程,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协调统一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他强调,我们所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特征与指导思想。事实上,和谐社会自身的特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协调统一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均是其中心理念,科学发展观是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与指向的,而和谐社会则其自身固有的特性以其自身的实践逐步检验与丰富科学的社会发展观,二者是一对互构的有机整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而其中“和谐文化”的提出,无疑是这一理论创新
的又一亮点。由科学发展观到和谐社会再到和谐世界,层层推进,不断升华。我们可以将这一承继历史遗产、浓缩时代精华的思想体系概括为“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提出,既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又有深厚的时代基础,更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战略的提出,贯穿着一种具有当代世界眼光的积极有为的创新思维。当代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一波三折,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和谐文化”的理念的提出,尊重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这种从容应对和创新,为人类思考不同的文化之间是否只存在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前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一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对和谐文化的认知
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总体文化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体系与它的经济基础、政治导向和生态环境之间是和谐一致、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离、对立和相互抵消的。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文化,是一种崇尚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缔造和谐社会的文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它是文化体系运行中的最优功能状态。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把和谐确立为社会发展目标,树立以非对抗的、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思维方式,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培育坦诚、大度、宽容、开放的社会心理。从静态来看,它是文化体系运行中的最佳结构状态。“和而不同”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和谐文化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不仅包括具有先进属性的文化内容,也包括健康有益以至无害的文化,甚至还包括宗教文化以至于被改造过的部分落后文化。
和谐文化内涵丰富包容性很强,可以成为全体人民的重要精神支
撑。这也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得出的重要结论。我们常说建设精神文明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就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拥有13亿人口。正因为是处在这样的阶段,面对的是如此众多的构成复杂的社会成员,所以建设精神文明或进行道德建设,就不能仅仅是一个标准或一种要求,应该是多层次的标准、多种要求。我们经常听到理论界有人呐喊:还有10亿人信什么?他们认为在中国有信仰的人只有3亿。其中1.5亿是党团员,另外1.5亿是信教的人。这种担心或呐喊并非杞人忧天。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引导另外10亿人信仰和谐文化。因为和谐文化内涵丰富包容性很强,正如党的十七大指出的,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二、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人们在不同利益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因而能够形成共同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既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建设和谐文化,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2、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文化蕴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有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在贫困的基础上也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依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心,集中力量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单纯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能自动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可能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