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生活行为方式调查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生活行为方式调查研究
姓名:刘海红学号:20090842400020A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A班E-mail:hai.hong11@
一、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二、研究对象:选择本校不同年级的学生
三、研究目的及分析:随着互联网在高等学校的普及, 尤其是它对大学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的日益显现,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网络行为作为大学生与网络虚拟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由于环境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差异。准确、全面地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对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学术研究从网络行为的负面探讨而转人对网络行为的深人分析, 这次转变要比以往任何一次转变都快得多。人类社会正由此迈人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并正在全球范围内促成着一个高关联性、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的全球社会系统。研究者将网络空间中的社会共同体定义为“网络社区”, 并认为此种不同于传统地域社区的新质社区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其一, 它是一种社会互动共同体即网民借网络进行心理交感和行为往的社会单位其二, 它是以网络空间为活动区域的社会群落其三, 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其四, 它
是一个有限的、可界域的具体社会群落其五, 它主要是一个精神社区, 而不是一个完备的社会单位。网络真正的价值越来越和信息无关, 而和社区有关。它主要体现在约束力减弱, 自由度增强道德责任减弱, 游戏心态增强目的性减弱, 盲目性增强群体性减弱, 个性化增强依赖性减弱, 独立性增强保守性减弱, 创新性增强。学生的网络行为目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 人际交往。包括向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熟人等收发邮件, 与网友聊天等。电子信箱以它方便、快捷、省钱等优点为大学生广泛接受, 逐渐取代传统的书信而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躲在聊天室侃大山则是大学生们更隐蔽、也是更直接的交流方式, 最受欢迎, 因此这一类行为是大学生网上行为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第二, 娱乐消遗。包括玩游戏、打牌、下棋、听音乐、看录像等。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娱乐工具, 上网也就成了学生们课余时间最好的消遣方式, 它的吸引力自然要比舞厅和电影院大得多。把上网当作学习之余的调节、放松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 但不少同学沉溺其中, 不能自拔, 占用了大量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少数学生甚至通宵上网, 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第三, 追求刺激。包括浏览色情网站, 玩暴力游戏等。在众多的大学生网民中, 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大有人在, 加上玩暴力游戏, 这一类行为的比例不可小视。有的学生上网就是为了追求刺激, 为了看到更刺激的页面, 甚至不惜花高价上收费网站。第四, 学习。包括浏览新闻, 下载软件, 检索资料等。大学生在网上可以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除此之外, 有些学生还参与网上购物, 进行商务往来等。
四、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可见,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交流方式,同时也提供了不同传统的娱乐方式。绝大部分同学很好的利用了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学习、生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确实有不小的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网络游戏、不健康的信息等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文明网络行为的引导,已经非常有必要。
1、当前大学生上网率和上网频率出现“双高”现象。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给当代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既可以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又可以毫无遮拦地阅读他人的心路;既可以平等地参与某一问题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又可以畅快地、不受时间、不受空间限制的与他人交流。这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们个性的发展。因此,网络这种交流平台上特有的优点,无疑成为大学生上网率和上网频率出现“双高”现象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上网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对学生的危害不容忽视。大学生网络游戏成隐、网上聊天与交际成隐等使大学生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对社会形成隔离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对正常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无兴趣,消极地逃避现实,造成角色错位,把对现实的感觉和喜怒哀乐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网络成瘾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据统计,多数留级和退学的大
学生,几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上网耗费时间太多,至使多科考试成绩不及格,无法完成学业。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多发群体,其发生率可达1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多,网络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突出,我国大
学生网络成瘾而难以自拨的人数也将会逐年增多。因此,如何预防和戒除网瘾,化解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新世纪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政府、社会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
3、大学生对“不良网络行为”在认识与价值判断上,还有较大的偏差。目前,大学生上网虽然目的比较明确,网络心态也比较端正,网络意识比较健全,对网络信息也具备一定的“是非”鉴别能力,并有一定的网络自控能力。但是,对“不良网络行为”在认识与价值判断上,还有较大的偏差。在网络中,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者,没有他律,没有权威,平等、自由的交往给大学生网民一个自我自由选择的机会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网络为大学生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自由、民主意识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但是,由于网络交往者道德关系隐蔽性的特点,往往会诱发一部分大学生道德标准的混乱,认为在网上放纵自己的言行或进行不道德的行为是正当的、无所谓的,从而忘记了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造成道德标准把握上的困难和道德认识的混乱。
五、建议及意见
首先,课堂主阵地的教育和引导。“网络德育”在目前网络大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进入高校“两课”课堂已经迫在眉睫,而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德育课中加开网络德育课,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和引导,构建起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防范和教育机制。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有一个固定的主流平台以开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意识、网络认知等方面的教育,养成大学生积极、健康、规范、良好的网络行为,达到教育预期的有效性。
其次,加强学生宿舍上网的管理力度。学生宿舍个人电脑上网的比例远远超过公共场所,由于宿舍上网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很难有效的监管,因此很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宿舍上网管理办法,对个人电脑进入宿舍和接通网络进行资格审核和备案,从源头上控制个人电脑的滥用对学业的冲击。另外也要对学生在宿舍上网的时间、访问网站内容要进行必要的约束,并加强学生自我监管的力度,同时鼓励同学举报网络不文明行为。对于沉迷网络或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强行终止其在宿舍上网的资格。
再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必须花大力气在建设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真正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的“红色网站”上下功夫。学校必须舍得从人、财、物上进行有效投入和建设,真正发挥“红色网站”的作用,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