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pptx

合集下载

地震数据处理.ppt

地震数据处理.ppt

(2)波阻抗反演、AVO分析、
方法研究效果只有通过解释才能
谱分解处理技术完善 (3)多波多分量数据处理 (4)井下、井间数据处理流程
真正体现 只有通过解释才能发现问题,才 能买现与地质结合
发展目标是:
(5)时移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处理完了,解释也就完了
处理停止了,解释也就停止了
二、常规处理技术的精细处理
七、后记
与谱分解技术联合处理
2003年中油下属 14个油田分公司 共设 173个 老资料重新
处理解释项目
2D 91355 KM
3D 17295 KM2
共投资 17630万,取得了巨大的勘探效益
技术特色:
1、2D 和3D 连片处理
(1)数据规则化处理 (2)处理解释方法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设计 (3)提高分辨率和改善深层数据品质为两个主要亮点 (4)2D连片一般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处理
绝大部份工作采用常规处理技术流程,常规处理技术方法成熟
动、静校正-叠加-叠后时间偏移
技术水平 = 技术应用水平 + 精细 + 处理员素质
叠前处理的目的实现同相叠加 (时间对齐、波形一致) 叠加是提高信噪比的最基本最有效手段 叠后时间偏移是近似的,精细只能从偏移策略、算法、参数、速度、 输入数据等方靣入手
技术领域均有重大进展,速度的各向异性研究开始受重视
软硬件环境
1、适应采集数据量的猛增,海上三维作业从 500km2 到 3000km2 ,甚至高 达5000 km2,效率由每日3 km2 到 25km2 , 拖缆由2根到12根。
2、利用高速卫星通信和地面ATM 网络等方式,实现采集实时交互处理与 解释。
多块3D连片处理 多次3D采集对比(时移)处理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70页PPT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70页PPT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一 预处理 二 叠前去噪和一致性处理 三 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四 速度分析和共中心点叠加 五 偏移 六 叠后处理和显示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信号处理角度:去噪 噪声的形成机理 传播过程中产生,规则的各
类非有效波和不规则的噪音,包括波形的改造
包括多次波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速度分析和共中心点叠加 常规处理中的速度分析获得速度参数十分重要的, 它是现实共中心点叠加,解决多次覆盖采集中造成 的几何校正问题的重要参数。目前以速度谱为基础。 速度谱资料还可转换成均方根和层速度,为时深转 换、地层对比、岩性研究提供资料。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共中心点叠加(又称水平叠加)曲线假设基础之上 的。通过一系列速度值的扫描拟合可估计出零炮 检距上的反射波时间和该反射的叠加速度,这种
对单一水平地层而言,共中心点道集中炮检对的旅 行时间t(x)是炮检距x的函数。当炮检距不很大时, 近似为x的双曲函数,
t2(x) t2(0)vx22
其中v称为叠加速度,它是将所采集的数据与以 v 和 t (0) 作为参变量的双曲线作最佳拟合而求得。这一过 程称为速度分析,将炮检距对旅行时的影响消除--正 常时差校正或NMO校正,又叫几何校正--后的道集 内所有道相加合成一道,叫做共中心点叠加。
衰减各类规则和不规则噪音,
反褶积
改善地震子波的
频谱,使其应当有足够宽的频带和零相位,同
时改善子波的一致性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球物理角度:成像 观测系统定义 静校正 速度分析和叠加 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 预处理 去噪(叠前和叠后) 反褶积 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速度分析和共中心点叠加 偏移 对二维资料而言,处理的坐标系是:共中心点、 偏移距、时间。三维资料则是在四维空间里。

地震数据处理讲课PPT课件

地震数据处理讲课PPT课件


30年代
由折射地震法改进为反射法

50年代
出现多次覆盖技术

60年代
出现数字地震仪及数字处理技术
探 发
70年代初
偏移归位成像技术

70年代中期 三维地震勘探出现
90年代
高分辨率与三维地震结合
一、引言
数据处理的主要机型及软件:
微机 — 简单常规处理,主要用于野外质量监控。 工作站、服务器 — 具有单个或多个CPU,处理能力较强, 能满足常规处理及特殊处理。 微机集群 — 含有多个节点,具有较强处理能力和速度, 主要用于大数据量三维处理、三维连片处理及迭前时间域或深 度域偏移迭加。 兰德马克公司的PROMAX处理系统 帕拉代姆公司的FOCUS处理系统 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的OMEGA处理系统 法国CGG公司的CGG处理系统 中石油球公司的GRISYS处理系统
瑞利(Rayleigh)准则:一个反射波的分辨率的极限是1/4波长。
横向分辨率不常用,而且在迭偏剖面上很难讨论清楚。
一、引言 处理技术涉及的基本概念
3、“三高”处理 三高是指高保真度,高信噪比,高分辨率。这是我们在数
据处理中应当严格执行的一条准则。 高保真度是指处理的成果剖面主要目的层构造特征清晰、断
三、常规处理流程
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三、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数据输入— 解编
由于野外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数据是按时序排列的,也 就是说在磁带上记录的地震数据是按采样间隔以时间序列排列, 既依此记录每道的第一样值,各道记完后,再依此记录以下各 道的第二个样值,依此类推。目前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多半是采 用单道或多道处理,因此要求地震数据是按道序排列,这种将 野外磁带上按时序排列的数字样值,转换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 按道序排列样值转换过程,称为数据解编或数据重排。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结束语
二、置道头
●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 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 为道头。如第8炮第2道,第126CMP等。
1、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 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二、置道头
2、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 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 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 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检距 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提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六、叠前反褶积
五、振幅补偿
受几何扩散作用和大地吸收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 中,随着传播路程的增加,反射能量逐渐变弱;另外,受激发和接收条件等 因素的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能量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变化与 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使解释陷入误区,因此,处理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即振幅补偿),补偿地震记录能量的损失,改善地震记录的横向一致性, 进而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地下储层的岩性变化。
(3)输入数据为经准确的静校正、球面扩散、地层衰减补偿后的记录。
——可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在处理的不同阶段多次使用。目前的流程大 都使用一次。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ξ(t)——反射系数序列
ξ(t)
震源脉冲 反射界面
t
地震记录
六、叠前反褶积
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2)但是由于震源爆炸时岩石破坏圈和岩石塑性圈的作用,使得震源发出 的脉冲到达弹性形变区时变成具有一个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稳定的波形 b(t),通常称为地震子波。地层对地震脉冲的这种改造作用,就相当于一 个滤波器,通常称为大地滤波器。通过大地滤波器,子波的高频成分损失, 脉冲的频谱变窄,从而使产生的尖脉冲经大地滤波器后延续时间加大。
结束语
引言 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
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 解释的关键环节。
1、什么是地震资料处理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 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 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 关的地质信息。
受大地滤波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路 程的增加,分辨率逐渐下降。反褶积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大地滤波作用的影 响,恢复反射系数,提高地震记录对地下岩层的刻画能力。
反褶积前
反褶积压 缩子波后
反褶积后
六、叠前反褶积
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1)在反射法地震勘探中,由震源产生的一个尖脉冲,在地层中传播,经
随机噪声衰减
这些噪音压制方法,都是建立在资料相邻道有的效信号具有相干性和可 预测的基础上,对相干性好的信号进行加强,从而压制相干性不好的噪音。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信噪比较低的资料,相邻道的有效信号相干性也可能不 好,这时,可能无法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另外,这些噪音压制方法的保真性相对较差,一般叠前较少使用。对于 特低信噪比资料,如果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构造解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叠 前有针对性的选用。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及方法介绍——绝对有用共74页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及方法介绍——绝对有用共74页

Hale Waihona Puke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及方法介 绍——绝对有用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四、叠前噪音压制
1、噪音压制原因和目的 叠前:叠加之前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条件及施工因素和仪
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地震记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 尤其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为了获得高频信号,不得 不采用小药量激发、小组合或无组合甚至是单个检波器接收,各 类干扰会更加严重。这些干扰,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起到了制 约的作用,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压制和衰减。
2、实际资料处理——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单道预测反褶积
原始
地表一致性
地表一致性+预测
提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四、叠前噪音压制
9、压噪效果综合分析——通过剖面检查


提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反射界面反射后又回到地面,被检波器所接收,送到仪器车,记录在磁带上,
这就是地震信号产生过程的简单叙述。由此想来,理想的地震记录应该是一
系列尖脉冲,其中每个脉冲代表地下存在的一个反射界面,整个脉冲序列就
表示地下一组反射界面。这种理想的地震记录可以表示为:
X(t)= N0ξ(t) 其中 N0——震源脉冲强度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结束语
二 置道头
●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 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 道头 如第8炮第2道;第126CMP等
1 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 接收点 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二 置道头
2 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 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据的 道头中 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 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 哪一道 CMP号是多少 炮检距是多少 炮 点静校正量 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 等等
1 数据输入
一 数据加载
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 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
2 输入数据质量检查:
炮号 道号 波形 道长 采 样间隔等等
提纲
引言 一 数据加载 二 置道头 三 静校正 四 叠前噪音压制 五 振幅补偿 六 叠前反褶积 七 CMP道集分选 八 速度分析 九 动校正 切除与叠加 十 剩余静校正 十一 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界面反射后又回到地面;被检波器所接收;送到仪器车;记录在磁带上;这就是
地震信号产生过程的简单叙述 由此想来;理想的地震记录应该是一系列尖脉
冲;其中每个脉冲代表地下存在的一个反射界面;整个脉冲序列就表示地下一
组反射界面 这种理想的地震记录可以表示为:
Xt= N0ξt 其中 N0——震源脉冲强度
ξt——反射系数序列
七 CMP道集分选
将来自同一个反射 点的地震道排列到一起
当地震数据置完道 头以后;每个地震道的CMP 号 线号 炮检距等各种信 息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分 选就是利用道头信息;按 要求将地震道排列到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 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 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 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CMP道集,只 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如果有错误,后续工作也 是错误的。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
1、什么是地震资料处理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 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 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 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 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为什么要进行地震资料处理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 岩性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叠加在干扰背景 上且被一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 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因 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 理。
9、压噪效果综合分析——通过剖面检查
四、叠前噪音压制
9、压噪效果综合分析——通过剖面检查


五、振幅补偿
受几何扩散作用和大地吸收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 传播路程的增加,反射能量逐渐变弱;另外,受激发和接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原始 地震记录的能量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变化与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使 解释陷入误区,因此,处理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即振幅补偿),补偿地震记录能量 的损失,改善地震记录的横向一致性,进而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 出地下储层的岩性变化。
2、噪音识别
50 Hz
干扰 各种噪音压制后
3、面波压制
四、叠前噪音压制
原始
去噪
噪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4、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3)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使用单频干扰压制模块: ①判断干扰是否为单频干扰,
并把含有单频干扰的地震记录挑 选出来;
②针对选出来的地震记录,进 行单频压制;
③数据体合并。
压制前
压制后


5、高能随机干扰压制
去噪前
四、叠前噪音压制
去噪后
噪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6、相干干扰压制——二维滤波
F—K;F—X


噪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7、多次波压制——radon(τ-p)变换法
去多次波前后剖面
四、叠前噪音压制
8、其它噪音压制方法(信号加强) 相干加强 径向滤波 多项式拟合 随机噪声衰减 这些噪音压制方法,都是建立在资料相邻道有的效信号具有相干性和可预测的基础上
引言
3、地震资料处理过程——常规处理流程
数据输入 置道头 静校正 叠前噪音压制 振幅补偿
速度分析
迭代
动校正、初叠加 剩余静校正

剩余静校 正量小于
是0.5ms
DMO或叠前时间偏移
叠前反褶积 抽CMP道集
叠后反褶积 随机噪音衰减
偏移
时变滤波、增益
地震资料处理常规流程图
预处理:把野外采集的数据磁带转换成处理系统所能接受的共中心点(CMP)道集带 所涉及的全部处理过程。包括数据解编与重排,不正常道和炮的处理,可控震源记录 的信号相关,炮记录的分选和合并,垂直叠加,道几何位置的定义与标定,道头信息 的形成,以及道的分选等处理项目。 与处理模块分2类:一,描述野外观测系统、野外磁带记录格式,以及预处理输出带 格式等参数定义模块。二,执行某项处理的功能模块。 1、数据输入
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 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 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
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
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如第8炮第2道,第126CMP等。
1、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 对的坐标系中。 2、置道头
三、静校正
2、静校正方法 (1)高程静校正;
(2)微测井静校正——利用微测井得到的表层厚度、速度信息,计算静校 正量;
(3)初至折射波法; (4)微测井(模型法)低频+初至折射波法高频。
四、叠前噪音压制
1、叠噪前音:叠压加制之原前 因和目的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条件及施工因素和仪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而在地震记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尤其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为了获 得高频信号,不得不采用小药量激发、小组合或无组合甚至是单个检波器接收,各类干 扰会更加严重。这些干扰,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必须采用各种手 段,对其进行压制和衰减。
静校正
1、静校正基本原理 Es h
Es-h-D Ts=-(Es-h-D)/v
三、静校正
Er Er-D h0、t0 Er-h0-D
Tr=-(Er-D)/v
地表 E
V
基准面 D
Tr=-[(Er-h0-D)/v + t0]
地层
速度横向不均匀时,不同点要用不同的速度;纵向不均匀时,应该分层,不同层 的厚度和速度可以从小折射、微测井等资料的解释成果中获得。
二、置道头
3、观测系统检查
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性动校正图。
炮点、检波点位置图
线性动校正图
三、静校正
静校正是把由地表激发、接收获得的地震记录,校正到一个假想的平面上( 基准面),目的是消除地表起伏变化对地震资料的影响,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 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实现共中心点叠加的一项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影 响叠加效果,决定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同时又影响叠加速度分析的质 量。
,对相干性好的信号进行加强,从而压制相干性不好的噪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信噪比 较低的资料,相邻道的有效信号相干性也可能不好,这时,可能无法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
另外,这些噪音压制方法的保真性相对较差,一般叠前较少使用。对于特低信噪比资 料,如果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构造解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叠前有针对性的选用。
提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地震资料采集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 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