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通过大会的交流学习,我对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有了更深刻长远的认识,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科医师培训方式
国外全科医生规范化“5+3”和“3+2”模式综合实施方案。
即五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三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程;毕业后进入两年助理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过程。
同时,“5+3”模式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接轨,“3+2”模式与成人学历教育专升本学历学位接轨。
目前,我国范围内开展的全科医学教育包括;医学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生、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等,20多年来全科医学在我国大陆得到快速发展,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二、全科医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中的重要性
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卫生需求则很大。
这就是我国极力推行并不断强化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沉重背景。
想要通过施行初级卫生首诊制来解决人群中80%~90%以上的基本健康问题,就必须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为骨干的初级卫生服务队伍(包括全科医生、护士、理疗师、药剂师等)作为保障。
除了过硬的医疗水平,我们的初级卫生队伍也要有较高的全科素养,才能确保居民把社区医疗队伍放在他们健康守门人的位置。
同时,在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作为专科医生学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体方式。
仅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或是在入职后的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全科理念的培养在医疗职业生涯存在必然性。
三、全科医学学科给我们高校创造的机会
在金生国副司长的主题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以及在秦耕副司长的报告中也指出了社区卫生人才队伍问题。
(一)人员数量难以满足需要,现有编制(7∕万人口)不足;
(二)人员结构不合理,合格的全科医师不足、医护比不合理(社区卫生机构医护比为1:0.62)。
其中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社区、基层人才队伍问题。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这就是基层卫生凸显出的尴尬局面。
确实现在除了部分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和环境比较艰苦地区外,各用人单位基本上都要求应聘者持有本科及以上的文聘。
但是当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工作的少而可贵。
基本待遇差、交通不发达、经济条件落后、技术支持贫乏等因素致使基层医疗单位很少能招到高文聘的医学类毕业生,更别说是有工作经验的全科医生。
2011年7月11号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师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到2012年力争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师,这足以说明我国对全科医疗以及全科医生的重视程度。
但是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起步晚,像北医和首医这样的国内顶级高校在全科医学建设方面都还只是在探索阶段。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基层医疗对全科医学专业背景医生需求的不断增加的形势,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全科医学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在基层医疗单位,他们面临的往往是在打着“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牌子招聘的优秀大专生的窘境。
对于一所大专院校能够开设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这样的专业,无疑是对国内医疗卫生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后,所采取的前瞻性且实际正确的措施,也是学校以市场为导向教育模式的充分体现。
如此的就业背景和招聘现象,给我们这样的大专学校就业希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教育培养合格专科医学生的压力。
这样看来,我们培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的学生是顺应了社会需求的,获得教育培
养优势的机会是有的。
但是机会也是平等的,它也面向其他的院校。
那么我们的教育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突破,去打造其他院校所没有的特色呢?这就是我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把我校的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建设成为真正的全科医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因为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大致课程跟临床一样,只是多了几门专业课和社区实习。
这就要求我们的带教老师多下功夫,毕竟仅仅通过几门专业课和社区实习就培养出学生的社区卫生管理能力是很难的。
如果能够有充足的师资保障,再加上不断地教学能力提升,我相信我们的全科医学学科会很快不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