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全科医学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
![全科医学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0925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d.png)
整合预防医学课程
将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健康教 育等课程进行整合,强化学生预 防保健意识和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在课程中体现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和创新思维习惯。
科研能力培养
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 线交流、作业提交等功能,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 习和协作学习。
移动学习
利用手机APP等移动终端设备,让学生随时随地 进行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尝试
线上理论学习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 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 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 。
为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青年教 师快速成长。
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教学比赛等活动,提供多元化的发 展平台和机会。
专兼职教师比例优化调整
合理配置专兼职教师比例
根据教学需求和团队发展目标,合理配置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发 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效应。
加强兼职教师培训和管理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 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
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活动, 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教 学团队的持续发展。
05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拓展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01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高仿真模拟诊室、模拟病房等,提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
。
02
校外实习基地
02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青
年教师,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医院学科建设
![医院学科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62fee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1.png)
学科建设的实施路径
01 优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学科平台的硬件设施水平,加 强平台的管理和维护,为学科发展 提供有力支撑
0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多种途
径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完 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 才加入到医院的学科建设中来
03 推进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加强与
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共同开 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研究。 同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
研成果转化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努力提升医院
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的未来趋 势
学科建设的未来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增长,医院学科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医院学科建设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个性化医疗的兴起: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个性化医疗将成 为未来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医院将更加注重个体化诊断和治疗,为每位患者提供量 身定制的医疗服务
段,提高学科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医疗数据共享、远程医疗等,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学科建设的保障措 施
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建立由医院 领导和相关 部门负责人 组成的学科 建设领导小 组,负责学 科建设的组 织、协调和 监督工作
制度保障: 制定学科建 设的相关制 度和规定, 明确学科建 设的目标和 任务,规范 学科建设的 管理和运作
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cb7a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a.png)
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全科医学科在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全科医学科旨在培养一批具备全面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生,能够全面、持续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科医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为全科医学科的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将对重点学科进行定义和界定,明确其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其次,将探讨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为全科医学科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最后,将总结全文内容,并展望未来全科医学科的发展趋势,为全科医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求的背景和意义,引出全文的主题。
2.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子部分,分别介绍了重点学科的定义、建设的意义以及基本要求。
这些内容将对读者解释为什么需要建设重点学科,以及建设重点学科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3.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求的关键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简短的结语结束全文,强调文章的重点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旨在明确全科医学科中重点学科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阐述在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的研究和建设,能够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医务人员的专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患者的需求,推动全科医学科的健康发展。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引起相关机构和个人的重视,促进全科医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科医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2.正文2.1 重点学科的定义在全科医学科的建设中,重点学科是指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
通过对这些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可以推动全科医学科的进步和提高。
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
![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224c21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c.png)
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卢崇蓉;方力争【期刊名称】《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02)002【摘要】探索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的必要性、学科定位、学科建设和主要内涵。
综合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弥补了现阶段我国医疗专科化的不足,也是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支撑。
在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建设中,提出了“以全科医疗为基础,以全科教学为重点”的学科定位;全科医学科的主要内涵包括全科医疗、全科教学、全科科研。
即以全科医疗为基础,开展全科门诊、全科病房工作,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连续性服务为模式,以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全人、全程性的全科医疗服务;以全科教学为重点,加强全科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及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全科专业基地的作用,实施贯穿全科理念的教学;基于全科医疗及全科教学的实际需求,开展全科科研工作,以科研推动医疗、反哺教学;以全科人才培养为目的,全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协同发展,并通过与其他专科、社区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和全科医师培养两方面的紧密衔接,从而促进全科医学科的全面发展,保障高质量全科人才的培养。
【总页数】4页(P84-87)【作者】卢崇蓉;方力争【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浙江杭州310016;;[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浙江杭州3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相关文献】1.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与全科医师培训探讨 [J], 方力争2.综合性医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J], 陆远强;葛松林;鲍德国;姒健敏3.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 [J], 卢崇蓉; 方力争4.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J], 林恺; 黄周红; 陈秋弟; 陈首培; 李一鸣; 陈潮文5.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探索 [J], 姜宇;王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及发展策略
![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及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3f8c4caba1aa8114431d9f1.png)
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及发展策略摘要:本文从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着手,提出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对其建设内容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全科医学;建设;发展策略1 医疗机构建设全科医疗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响应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为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等文件要求,明确“鼓励综合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尤其是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的医院必须设置全科医学科,开展全科医学医、教、研工作”。
医院作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建设全科医疗科是响应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1.2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随着医疗卫生需求的改变,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全科医学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同时也是预防疾病、管理健康的过程。
建设全科医疗科,系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服务能力,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卫生服务。
1.3培训基地建设的需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作为全科医学队伍培养、培训的平台,是区域全科医生培训的关键。
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是全科医生培训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 医疗机构全科医疗科建设的主要内容(1)组织管理。
医院责成专门部门负责学科建设项目的申请申报、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学科业务管理及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审核等。
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及发展策略
![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及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03e8e8902d276a200292e10.png)
1资 料 与 方 法
不 断 加 大 财政 投 入 , 大全 科 门诊 设 施建 设 的投 入 , 加 由于 医
11医 院 全 科 工 作 人 员 基 本 情 况 .
院 内医疗 门诊 无 论 医疗条 件 还是 工 资待 遇 均好 于 全科 门诊 , 因此需 要 医 院领导 多加 重 视 全科 门诊 和 政 策倾 斜 , 合 医 院 整 资源 , 建立 全科 理 念 的实 施 和 服 务 平 台 的建 设 : 全科 医护 对 人 员 进行 思想 教 育 , 让其 能 够安 心工作 , 少攀 比心 理 。 减
21 1 第8 第 期 0 年 月 l 2 1 卷
医院管 理
医 院 全 科 医学 建 设 及 发 展 策 略
李 冰 . 万彬 张
( 宁省 建 昌县人 民医 院二 部 , 宁建 昌 150 ) 辽 辽 2 3 0
【 要】目的 : 析 本 院现有 全 科 医学 的医疗 体 制 , 化 院 内全科 医学 建 设 , 析院 内全 科 医学 的发展 策 略 。方 法 : 摘 分 深 分 回 顾分 析 2 0 ~ 0 9年近 3年 本 院全科 门诊 的接诊 量 , 0 7 20 健康 档案 建 立情 况 、 展 的居 民健 康状况 调查 情 况和 健 康教 育 开 情 况 ,分 析 医 院 内全 科 门诊 发 展 建设 的策 略 和前 景 。结 果 :0 9年本 院 ≥6 20 5岁 老 年 人 门诊 接 诊 量 占全 院接 诊 的
【 中图分 类 号1 9 . 73 R1
[ 献标 识 码1 文 B
【 文章 编 号1 6 4 4 2 ( 0 ) 1 b -1 7 0 7 -7 12 1 O () 2 -2 1 1 患 者 及 家 属 对 全 科 医生 的需 求 最 大 为常 见病 、 性 病 的诊 慢 治 , 求值 为 8 .。 需 03
医科院校学科建设分析报告
![医科院校学科建设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6b90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c.png)
医科院校学科建设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医科院校的学科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医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和问题所在,为进一步提升医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2. 分析2.1 学科设置情况对医科院校的学科设置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当前学科设置相对齐全,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各学科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但总体上能够满足医科院校培养医学人才的需求。
2.2 学科建设水平医科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学科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间发展不平衡、学科建设投入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医科院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2.3 人才培养模式医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
当前,医科院校普遍采用了以临床实践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基础学科的培养和发展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建议3.1 优化学科设置针对学科间发展不平衡和重叠的问题,建议医科院校在学科设置上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各学科的发展平衡和专业特色的突出。
3.2 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医科院校应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提高学科建设的科研实力。
3.3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医科院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学科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同时,加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结论通过对医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医科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医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水平,需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医科院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dae61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b.png)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为主旨、以家庭为单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最全面与彻底的体现,进而从这三个方面改善和提高人的健康。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以供参阅。
标签: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对策1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开展现状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马峥等人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60所医学院校中,有58所(96.7%)开展了全科医学相关课程,但其课程安排学期均在临床课程之前,不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进而导致全科医学课程的开展并没有达到较大的作用。
同时,我国高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在开设全科医学相关课程方面总体表现出了数量和学时偏少、临床实践欠缺、知识技能不足的形势,尚未确立与内、外、妇、儿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探索出一个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2提高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建议2.1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为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相关政策与运行机制的研究,重点加强发展全科医学卫生医疗所需人才培养途径与相关政策的研究,着力解决全科医学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全科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发改委、卫计委、高等医学院校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综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在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加快建设速度,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开展全科医学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实践基地等有关教学要素的建设,构建基础、临床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并积极地培养满足社区卫生需求的医学人才,建立和完善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卫生发展需要的医学教育体系,完善全科医生的培训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同步发展的培训制度,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f8d4c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2.png)
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章晓云黄月香李月发陈跃平杨楠宁桂兰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32期摘要:全科医学的发展需要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完善,同时制度的完善也可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弥补现有医疗服务模式的不足。
秉承高等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三全育人”理念的视角出发,根据全科医学学科发展定位,提出了完善全科医学培养制度的若干建议,以期为全科医学学科以及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科医生;全科医学;“三全育人”;全科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149-04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medicine need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basic level of medical technolog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medical service mode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three general edu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medicin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of general medicin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medicine and health undertakings.Key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general medical discipline; "Three all-round education";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全科醫学的发展依赖于医学教育体系的改革与进步,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提供保障。
全科医学科设置标准中对全科医学科建设
![全科医学科设置标准中对全科医学科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4cc12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8.png)
全科医学科设置标准中对全科医学科建设
提出了以下要求:
1.设立全科医学学科需要具有较完备的课程和师资队伍,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及科研条件。
2.全科医学学科师资队伍需要包括教授、副教授等资深教师,同时也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以确保教学工作的稳定性和科研成果的持续性。
3.全科医学学科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诊疗中心等教学、科研设施,以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教师有良好的科研条件。
4.全科医学学科需要具备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全面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全科医疗模式。
5.全科医学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要通过临床实习、电子病历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全科医生的工作模式。
6.全科医学学科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医院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医院学科建设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d1d8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1.png)
医院学科建设工作前言医院学科建设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提升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我院学科建设工作的与反思。
工作回顾我院拥有多个优势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近年来,我院通过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各学科的学术水平,得到同行业的认可,同时获得了多个科研项目。
学科建设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合理,师资力量逐年增强,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学院整体实力水平,深受广大患者信赖和好评。
工作遇到的问题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首先,我们的学科建设仍然没有真正做到细化管理,导致了学术成果的推广宣传不足;其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虽然我们的医院技术力量领先于市场,但在组织治疗方案等方面还需不断研究,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工作计划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将继续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加强细化管理的工作,对于学术成果的推广宣传,我们会不断采取新的措施,拓宽渠道,以切实提升宣传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挖掘人才,通过招聘、引进人才等多种方式来服务医疗领域,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组织治疗方案等问题,我们还将加大投入,引入先进理念,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案的升级。
工作成果在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医院领导和全体学科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学术成果质量稳步上升,并多次获得了省/市级荣誉称号、奖项。
同时,随着我们更广泛的服务及技术和管理的提升,患者对于我们的信赖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今后的学科建设工作中,我们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更高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措施,不断推进本院的学科建设。
相信在医院领导的精心领导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实现更高效、更加卓越的学科建设。
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的探索
![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ad7ba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4.png)
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的探索
温芬;黄亚慧;李爱兰;边德志;李大林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22(13)8
【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要求负责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基地医院,在2019年底前必须设置全科医学科,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壮大全科医师队伍的决心。
本文主旨在于探讨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建设办法,分为“建设全科医学科的重要性”与“建设全科医学科的实践体会”两大部分进行阐述,认为建设全科医学科是满足患者便捷就医需求、满足全科医师规培需求、满足医院便捷管理需求的重要工作,并在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质量状况、科研与教学、服务范畴、承担衔接任务、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给出建设全科医学专科的实践体会,进而为促进全科医学科全面发展、确保高质量全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温芬;黄亚慧;李爱兰;边德志;李大林
【作者单位】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与全科医师培训探讨
2.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践与探索
3.综合性教学医院开展全科医
疗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探索4.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5.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现代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教育
![浅析现代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64011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7.png)
浅析现代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教育发布时间:2021-11-19T06:01:21.03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刘宪红1,丰慧慧2,严超群1,翟莉红1 汪文君1 [导读] 全科医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
刘宪红1,丰慧慧2,严超群1,翟莉红1 汪文君1(1.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河北邯郸 056200;2.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妇幼保健院河北邯郸 056200)全科医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
在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医学观、方法论及系统学科理论,填补高度专科化的生物医学模式的不足,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到2020年,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基本建立,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全科医学是指面向社区与家庭,融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整合了现代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构成了一个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全体人群健康促进服务的医学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明显的多态性。
顺应医学模式想生物-医学-社会模式的转化,全科医学科在我国应运而生。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成长直接关系到全科医学的服务质量,为此,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教学,规范及健全全科医学教学体系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在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
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在综合医院接受临床科室轮转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规范训练以及在社区卫生机构进行社区实践,从而将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指示和技能融为一体。
综合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的意义及现状分析
![综合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的意义及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6eaf1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6.png)
为患者提供专科无法代替 完 成 的 服 务,有 效 地 弥 补 了 医疗专科化的不足。全科医学科的设置是从患者利 益出发,从医疗本质出发,对 于 改 善 患 者 的 就 医 流 程, 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 [2] 1.2 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是实现全科医师人 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全科医师的培养本应落脚在社 区医院,但我国社区医师 无 论 是 临 床 技 能 水 平 还 是 教 学培训能力都有待提高,综 合 性 医 院 目 前 仍 然 是 全 科 医师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全科医师是综合度较 高的医学人 才,大 力 培 养 高 质 量 全 科 医 师,为 基 层 医 疗卫生服务 机 构 培 养 知 识 全 面、经 验 丰 富、全 科 思 维 的人才队伍,是推进我国分级诊疗的重要保障 。 [3] 1.2.1 与社区医院的良好对接
三级医院的医师学历 层 次 较 高,多 数 都 有 科 研 基 础,具备系统 的 科 研 思 维,但 是 较 难 接 触 到 大 样 本 的 慢 病 人 群,因 此 在 许 多 疾 病 尤 其 是 慢 性 危 险 因 素 分 析、健康管理、营养与疾病 的 关 系、家 庭 照 护 等 方 面 的 流行病研究无法实施。而社区医务人员恰恰是这部 分人群的主 要 接 触 者,由 于 科 研 水 平 有 限,很 难 完 成 统计分析。如果两者协同 合 作,将 对 我 国 流 行 病 调 查 相关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三级医院的 全科医学科是社区与医院 之 间 的 沟 通 桥 梁,可 有 效 地 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由三级 医 疗 机 构 根 据 社 区 提 供 的 常 见 病 、多 发 病 流 行 病 学 资 源 进 行 相 关 研 究 。 2 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探索
探索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探索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824d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6.png)
全科医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具备全面素质、扎实医学知识和丰富临 床经验的全科医生,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指导改进工作
反馈及时
01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确保信息畅通,
便于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反馈具体
02
针对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措
施,指导教学和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改进。
跟踪问效
03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取得实
效,形成闭环管理。
0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 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 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为本研究 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
02
03
专家咨询法
邀请医学教育、全科医学和相关 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论证,为 本研究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04
02
全科医学课程体系概述
全科医学定义及特点
全科医学定义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 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通过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提升
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方法和范围
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医学院校、医院和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调查,了解 全科医生培养的实际需求和现状 ,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全科医学课程体系 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本研 究提供实践借鉴。
01
02
03
明确评价目标
确立全科医学课程的培养 目标和核心能力要求,确 保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保 持一致。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标准研读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标准研读](https://img.taocdn.com/s3/m/567f6ecf31b765ce04081421.png)
3
全科医学科的工作范围及主要职能
开展并指导社区全科临床、教学及科研
1
搭建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与基层医疗协作平台
2
连接基层医疗与专科,开展以全科专业为主导的分级诊疗
3
全科医学需要医、教、研协同发展
医疗 教学
独立设置全科医学门诊、全科病房、健康促进中心, 与社区建立紧密性的全科临床医疗
设立全科教研室,院校本科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继续教育纵贯式教学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在2010年《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 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的医 院必须设置全科医学科,开展全科医学医、教、研工作。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 见》---积极扩大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培训规模 。推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
全科医学科建设保障措施
12
设置原则
1
综合医院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必须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在医 疗机构诊疗范围中增加全科医学科及相关内容。
2
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综合性医院,下同)作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基地认定和评估的必要条件。
3
全科医学科设置包括全科门诊、全科病房和全科医学教研室。
4
承担全科医疗、教学,及不社区联系、指导及协助管理的任务。
医师5名以上,由各级全科医生组成
学科梯队。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标准研读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全科医学科设置的原则及条件 全科医学科的工作范围及主要职能
全科医学科建设保障措施
20
全科医学科的工作范围及主要职能
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的诊疗和慢化的服务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通过大会的交流学习,我对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有了更深刻长远的认识,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科医师培训方式
国外全科医生规范化“5+3”和“3+2”模式综合实施方案。
即五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三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程;毕业后进入两年助理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过程。
同时,“5+3”模式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接轨,“3+2”模式与成人学历教育专升本学历学位接轨。
目前,我国范围内开展的全科医学教育包括;医学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生、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等,20多年来全科医学在我国大陆得到快速发展,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二、全科医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中的重要性
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卫生需求则很大。
这就是我国极力推行并不断强化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沉重背景。
想要通过施行初级卫生首诊制来解决人群中80%~90%以上的基本健康问题,就必须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为骨干的初级卫生服务队伍(包括全科医生、护士、理疗师、药剂师等)作为保障。
除了过硬的医疗水平,我们的初级卫生队伍也要有较高的全科素养,才能确保居民把社区医疗队伍放在他们健康守门人的位置。
同时,在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作为专科医生学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体方式。
仅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或是在入职后的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全科理念的培养在医疗职业生涯存在必然性。
三、全科医学学科给我们高校创造的机会
在金生国副司长的主题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以及在秦耕副司长的报告中也指出了社区卫生人才队伍问题。
(一)人员数量难以满足需要,现有编制(7∕万人口)不足;
(二)人员结构不合理,合格的全科医师不足、医护比不合理(社区卫生机构医护比为1:0.62)。
其中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社区、基层人才队伍问题。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这就是基层卫生凸显出的尴尬局面。
确实现在除了部分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和环境比较艰苦地区外,各用人单位基本上都要求应聘者持有本科及以上的文聘。
但是当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工作的少而可贵。
基本待遇差、交通不发达、经济条件落后、技术支持贫乏等因素致使基层医疗单位很少能招到高文聘的医学类毕业生,更别说是有工作经验的全科医生。
2011年7月11号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师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到2012年力争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师,这足以说明我国对全科医疗以及全科医生的重视程度。
但是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起步晚,像北医和首医这样的国内顶级高校在全科医学建设方面都还只是在探索阶段。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基层医疗对全科医学专业背景医生需求的不断增加的形势,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全科医学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在基层医疗单位,他们面临的往往是在打着“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牌子招聘的优秀大专生的窘境。
对于一所大专院校能够开设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这样的专业,无疑是对国内医疗卫生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后,所采取的前瞻性且实际正确的措施,也是学校以市场为导向教育模式的充分体现。
如此的就业背景和招聘现象,给我们这样的大专学校就业希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教育培养合格专科医学生的压力。
这样看来,我们培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的学生是顺应了社会需求的,获得教育培
养优势的机会是有的。
但是机会也是平等的,它也面向其他的院校。
那么我们的教育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突破,去打造其他院校所没有的特色呢?这就是我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把我校的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建设成为真正的全科医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因为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大致课程跟临床一样,只是多了几门专业课和社区实习。
这就要求我们的带教老师多下功夫,毕竟仅仅通过几门专业课和社区实习就培养出学生的社区卫生管理能力是很难的。
如果能够有充足的师资保障,再加上不断地教学能力提升,我相信我们的全科医学学科会很快不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