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有效教学设计实施策略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有效“教学设计”实施策略的探讨

——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例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董锦春

摘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追求“轻负、高质”的必然要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的必然步骤,它为教学过程制定蓝图,规定教学方向和大致进程,是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一整套有序的方案,教学设计的科学有效性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就教学设计中如何加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谈一些认识。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策略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蓝图,教学设计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高效地理课堂的建设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操作流程,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分成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提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和手段选择等;中期实施阶段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设计;后期提升阶段主要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交流研讨等。这三个阶段的关系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理解加深

1 图

笔者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教学内容为例,谈一些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希望探寻一条实施有效教学设计的路径,从而达到引领高效地理课堂的目标。

一、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初始,是教学设计中的最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影响着教

学过程设计的维度、宽度、厚度和效度。前期准备阶段的内容需要涉及课标、教材、学生等多方面的要素,环节多、关系复杂是该阶段的主要特点。因此,厘清前期准备阶段各环节的表示:2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的达成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该阶段各环节的关系可以用图

1

指导基础

教材分析处理

影响

教学目标基础指导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课标分析教学策略与手段

目的目的目的学生发展需要需要

2

“课标研读”是关键1.《地理课程标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从课标的研读

开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笔者通过对一些地理课堂的观察发现“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关于珠江三角洲范围的认识,一些教师通过区域填图的方式使学生巩固珠三角的县市组成。不仅如此,还引入大珠三角、泛珠三角概念,并不惜时间的让学生去记住这三个区域的范围,注意他们的区别。这样的教材处理强化了对“珠三角”区域概念的落实,但偏离了课程标准要求,因此是无效的教学内容,究其原因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课标研读的失位所致。“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课标的要求是:。仔细分析课标,不难发现对于该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节内容的教学可以选用珠三角,也可以选取其他地区作为案例,这说明区域概念的落实并不是本节内容的要求,因而花大力气落实珠三角概念将得不偿失。深入研读课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教材编写的不足之处;第二,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实现对教材的重组;第三,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教学目标达成。2.“学情分析”是基础“因材施教”深刻体现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只有深入的了解了学生,才能够设计出符

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爱好习惯、情感心理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标没有限定研究案例,这为教学留下了创造的空间。选择何处作为研究案例就要结合学情分析统筹考虑,教材所选择的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案例虽然非常典型,但是并不具有普遍的

适用性。即使是珠三角地区的学校也不一定要采用珠三角作为研究案例,例如可以对教材进行处理,把珠三角的案例缩小到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县或市为案例,这样做或许更有针对性;非珠三角地区的学校,如果条件具备,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从而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空间距离。至于选择上述何种方式,着眼点是学情分析。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学情分析:①德清县位于长三角地区,本校学生又多来 2

自县城及周边地区,学生对于家乡的城市变化有着切身感受;②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企业主多;③学生具备了城市化的基础知识;④本县媒体积极宣传鼓励私营经济发展、接轨沪杭开放带动等政策。因此,教学设计以本县县城的城市化发展为案例来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就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它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行进轨迹,进而最终反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中。

3.“学生发展”是目标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学设计活动的各环节应该始终围绕“学生”地理能力素质的提升,这是贯彻地理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学生发展目标是不相同的,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置相应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容学习,学生的发展目标可以定位为:①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关于工业化对城市化推进的基本地理素养;③乡土地理情感;等等。总之,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方法确定合适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地理能力素养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二、中期实施阶段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师前期准备阶段的思维成果,是作用于学生地理能力素质提升的直接推手。因此,理想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善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它与教师、学生共同构成了互为联系的整体,教师、学生完善了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和学生地理能力素质发展。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它涉及案例的创设、活动的组织、问题的设置和总结评价等多个方面,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关系可以用图3表示:

3

1.案例创设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案例教学

法现在已是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案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有着突出的优点,尤其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更是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应该提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在教学设计中 3

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材料、多媒体资料、语言描述等,案例的呈现应该详细完整保证具有可探究性。例如:在学习“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时也可以选择珠三角地区的东莞作为案例,呈现资料:①东莞市的区域位置图;②东莞70年代末的工农业概况;③东莞市80年代初的基础设施图片;④东莞市的人口来源构成;

⑤香港70年代末的经济发展形势;⑥东莞开放30年的GDP增长图;⑦东莞地区涨工资的新闻;等等。通过资料探究,学生容易理解东莞改革初期发展“三来一补”工业的必然性以及后期工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因此,案例的详尽是让学生充分感知东莞改革初期的经济发展氛围,同时也为其他教学环节的设置铺平了道路。

2.活动组织

学生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精神的良好平台,是教师创设案例、搭建舞台后的重要策略。它能够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体验需要、认可需要和责任需要,这是对师生民主平等的最好诠释,是教师尊重关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讨论活动、演讲活动、角色扮演等都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例如,东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案例可以设置角色扮演活动: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团队——市政府领导、侨胞投资客、外国投资客、外来民工、当地市民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当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的所思所为,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同群体在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真正体会生活是地理、地理是生活的道理。因此,创新活动形式,完善活动组织是教学设计中的必然诉求,是追求课堂高效的必然要求。

3.提问设计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提问串联了整个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内在核心线索,它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预先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能体现地理原理和技能在案例中的渗透,并能激发学生阅读案例的兴趣。例如,关于工业化对城市化推进过程的学习可以用如下问题串联:①.请评价东莞80年代初发展经济的区位条件。②.东莞当时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匮乏,如果你作为市长,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发展当地经济。③.你如何看待的东莞发展初期采用的“三来一补”模式。④.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劳动力的不断输入,你作为当地的市政府领导,你的喜和忧是什么?

⑤.如果你是一名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领导,面对政府提高最低工资的新闻,你会采取何种措施来调整你的生产策略。这些问题的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生活情景化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同时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设计使课堂的各个部分能够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发挥出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