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探讨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探讨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探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开采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大规模的矿区开采活动往往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恢复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深入探讨矿区生态恢复的相关技术与实践。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矿区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地表出现大面积的塌陷、裂缝和废石堆积,导致可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其次,水资源也受到污染和破坏,矿井水的排放、选矿废水的泄漏等,不仅影响了周边水体的水质,还可能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此外,矿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同时,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矿区生态恢复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从生态角度看,它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重建。

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社会矛盾。

从经济方面考虑,生态恢复后的矿区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当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1、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矿区土壤的改良至关重要。

常见的方法包括客土法,即引入外来优质土壤覆盖在受损土壤上;土壤物理改良,如深耕、疏松土壤等,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化学改良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肥料、酸碱调节剂等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和酸碱度;生物改良则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手段来修复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2、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合矿区生长的植物品种是植被恢复的关键。

通常会优先考虑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抗逆性的本地植物。

种植方式可以采用直播、移栽、飞播等。

同时,为了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可以采用植被保育技术,如设置围栏、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水土保持技术在矿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我国矿区采矿的历史,分析了矿区采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问题,并归纳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综述了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方法。

最后,展望我国未来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的前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修复技术矿区废弃地是指矿区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坝、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1]。

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露天煤矿矸石山排土场含有煤粉、高硫煤矸、深层岩石, 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污染危害如果不加速治理, 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

矿区废弃地治理已经成为制约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促进采矿业与农业的持续协调展的主要手段和保护矿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因此, 在矿区废弃地上进行快速、高效的生态恢复, 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与特点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 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根据其来源可划分为4种类型:1)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废弃地;2)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和塌陷区,即采矿坑废弃地;3)开采出来的矿石经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排放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由于受采矿活动的剧烈扰动, 矿业废弃地具有众多危害环境的极端理化性质, 其主要特点如下[2]。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总结_概述及范文模板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总结_概述及范文模板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总结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历史遗留矿山是指过去开采活动遗留下来的废弃矿山,其存在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恢复和重建这些矿区的生态系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话题。

本文旨在总结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以及经验教训的总结,为未来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

第二部分将详细总结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方法一、方法二和方法三。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将评估这些修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指标。

第四部分将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深入探讨不同修复方案背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提出建议和实施步骤。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效果和案例,并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通过对不同修复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各个方案所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平衡人类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同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实施步骤,促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改进。

以上就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方法总结: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是为了恢复和改善因采矿活动而受到损害的地区的生态环境。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发展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修复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方法。

2.1 方法一: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土地整治是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进行土地整治时,首先需要对矿山区域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污染程度和受损程度。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治方案,包括土壤修复、水体治理、植被恢复等。

土壤修复包括污染源控制、污染物迁移阻控和污染物清除等措施。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区的开采活动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恢复成为了一项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矿区的开采活动通常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形成大量的废弃地和塌陷区。

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污染的情况。

水资源也受到极大影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河流和湖泊受到污染。

此外,开采过程中的噪声、粉尘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1、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等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壤,则需要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理。

2、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是植被恢复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直接播种、移栽幼苗或者进行植被群落的构建等方法。

同时,要注意植被的搭配,形成多层次、多物种的生态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水土保持技术在矿区,水土流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可以通过修建梯田、鱼鳞坑、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种植护坡植被也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法。

4、生态景观重建技术将矿区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具有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景观。

通过合理规划,将废弃的矿区转变为公园、休闲区等,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

三、矿区生态恢复的方法1、自然恢复法在一些生态破坏程度较轻的矿区,可以依靠自然的力量进行恢复。

通过封育保护,让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逐渐恢复。

2、人工辅助恢复法对于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矿区,需要采取人工辅助的方法。

这包括人工种植植被、改良土壤、修建水利设施等,加快生态恢复的进程。

3、生态工程恢复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区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例如,构建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水,建立生态廊道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1. 引言1.1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矿业开采活动的日益增加,废弃矿区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矿区,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生态恢复方案,涉及土壤修复、植被恢复、物种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技术手段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如生物修复技术、植物搭建技术等,为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尽管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矿区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程度较高,生态系统复杂性较大,如何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需要不断创新,加强跨学科合作,探索更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为实现矿区废弃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现状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现状可以说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

随着矿业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矿区废弃地面积的增加,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

矿区废弃地土壤受到矿石开采、矿石浸出、矿石运输、生产废水与废渣排放等活动的影响,土壤结构、质地、肥力等性质遭受破坏和变异,从而导致土壤的功能减弱,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现状需要关注的重点是矿区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土壤层次的结构状况、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及数量等方面。

通过充分了解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现状,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方案提供依据。

目前,针对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生态恢复工作已开始逐渐展开,但仍存在着不少挑战,如恢复周期长、成本高、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现状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各界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信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生态恢复工作将取得更大进展。

废弃矿山区的生态恢复与矿山环境治理研究

废弃矿山区的生态恢复与矿山环境治理研究

废弃矿山区的生态恢复与矿山环境治理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采,全球范围内废弃矿山区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废弃矿山区的生态恢复与矿山环境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废弃矿山区的特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恢复与治理方法。

废弃矿山区通常具有明显的矿山活动痕迹,地形崎岖不平、水土流失、植被丧失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例如,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威胁农田灌溉和人类饮用水的供应;植被丧失使得空气质量恶化,危害周边居民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废弃矿山区的生态恢复和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恢复矿区的植被是必要的。

通过引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物种,加强土地保护与治理,恢复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和养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废弃矿山区的水资源管理也应得到重视。

建立水资源监测体系,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采取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地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满足生态系统对水的需要。

此外,废弃矿山区的矿山环境治理也不容忽视。

通过加强矿山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矿山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进行废弃矿山区生态恢复与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废弃矿山区生态恢复项目,通过采取植被恢复、土地整治、水资源管理和污染物处理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借鉴中国国内的一些成功案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等省份,在治理铅锌、磷矿等废弃矿山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然而,要实现废弃矿山区的生态恢复与矿山环境治理,并不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和政府部门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强化矿山环境的管理和监督,以促进废弃矿山区的生态恢复。

《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与植被恢复研究》范文

《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与植被恢复研究》范文

《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与植被恢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矿行业对于推动工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矿区开采活动结束后,大量废弃地的存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土壤和植被的恢复工作,是矿区废弃地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恢复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及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物理性质:矿区废弃地的土壤通常因采矿活动而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差。

2. 土壤化学性质:由于矿物的开采和加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往往超标,这对土壤的生物活性和植物的生长都有负面影响。

3. 土壤生物性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群落因环境变化而减少或消失,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三、植被恢复的策略与方法针对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特征,植被恢复工作应采取综合的、系统的策略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施肥、调整土壤pH值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的质量。

2.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根据矿区废弃地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例如,可以选择耐重金属、耐旱、耐寒的植物品种。

3. 建立植被缓冲带:在矿区废弃地周边建立植被缓冲带,以减少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壤和植物。

4. 生态工程措施:如运用工程手段进行坡地整治、排水系统建设等,以改善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

四、植被恢复的实践案例以某矿区废弃地为例,该地区在经过一系列的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工作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措施包括: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和施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同时,调整土壤pH值,使其更适合植物生长。

2. 植物种植: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通过混交种植,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与政策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与政策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与政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矿区的开采活动也愈发频繁。

然而,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矿区生态恢复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矿区生态恢复中的技术与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现状矿区开采往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如地表沉陷、土地挖损、压占等,使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荒芜。

同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尾矿堆积如山,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水资源也受到严重影响。

矿井水的排放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而废水的渗漏则会污染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

此外,矿区的大气污染不容忽视。

开采、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也是常见的问题,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手段1、土壤改良技术针对矿区受损的土壤,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改良。

物理方法包括表土剥离、客土覆盖等;化学方法如添加改良剂、酸碱中和等;生物方法则有种植绿肥、微生物修复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2、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是植被恢复的关键。

可以采用直接播种、种苗移栽、植物群落构建等方法。

同时,运用生态护坡、林草混交等技术,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3、水资源治理技术对于矿井水和废水,可采用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等技术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

通过修建蓄水池、引水渠道等措施,恢复地下水位和地表径流。

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采用边坡加固、挡土墙、抗滑桩等工程措施,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

三、矿区生态恢复的政策支持1、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矿区开发者的生态恢复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管。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

(! 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及技术
; * ;< 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 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应用性分支, 是从生态 系统层次考虑和解决问题, 是社会经济活动导致对

我国工矿区大多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 同时人
.$$+-$%-("! !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T$$()S) 。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王! 洁 ( (%U$ —) ,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生态恢复、 水土保持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安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 : : : : : : : : : : : : : 第 ’, 卷 退化生态系统、 各类废弃地和废弃水域进行生态治 理的科学技术基础。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 理论, 但应用最多、 最广泛的还是生态学理论。这些 理论主要有: 限制性因子原理 ( 寻找生态系统恢复 的关键因子) 、 热力学定律 ( 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特征) 、 种群密度制约及分布格局原理 ( 确定物种的 空间配置) 、 生态适应性原理 ( 尽量采用乡土物种进 行生态恢复) 、 生态位原理 ( 合理安排生态系统中物 种及其配置) 、 演替理论 ( 缩短恢复时间, 极端退化 的生态系统恢复时, 演替理论不适用, 但具指导作 用) 、 植物入侵理论、 生物多样性原理 ( 引进物种时 强调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恢复的生态 系统稳定) 、 缀块—廊道—基底理论 ( 从景观层次考
[ &] [ $]
(’) 化学 改 良: 化 学 改 良 主 要 是 指 化 学 肥 料、 /012 ( 乙二胺四乙酸) 、 酸碱调节物质及某些离子 的应用。速效的化学肥料易于淋溶, 收效不大, 缓效 肥料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管理方便的情况 下, 可以少量多次地施用化学肥料。 /012 主要被 用来络合含量高的重金属离子使之对植物的毒害有 所减轻。研究还发现, 金属阳离子的毒性可由 34, 5 的作用而趋于缓和, 富钙废弃物中许多金属的毒性 是属于低强度的。钙离子的存在也会减轻铬酸盐的 毒性, 这种作用不依附于 67 值变化和可溶性现象。 酸性较高的基质, 可以施放石灰石渣滓、 熟石灰等予 以中和, 这样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碱性废物如发 电站灰渣可用于改良酸废土。对于碱性基质, 可以 施用硫磺、 硫酸亚铁及稀硫酸等。近期的一些研究 还发现, 磷酸盐能有效地控制伴硫矿物酸的形成, 因 而, 磷矿废物亦可用于改良含硫废弃地。 (, ) 有机废物的应用: 有机污泥、 泥炭、 垃圾及 动物粪便等富含 8、 9 有机质, 它们广泛地应用于改 良矿业废弃地,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它们富 含养分, 可以改善基质的营养状况; 其次是它们含有 大量的有机质, 可以整合部分重金属离子缓解其毒 性; 再次是这些改良物质与基质本身便是一类固体 废弃物, 这种以废治废的做法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 试验证明, 有机污泥等往往比化学肥生态学 ( C4=<BC><3B? 4DBEBFG ) 是研究生态退 化和生态恢复的机理和过程的科学。它之所以受到 世人的广泛关注, 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是 因为它与当前世界最紧迫的问题密切相关。人口的 急剧增长、 环境的变化、 工业进程的加快和石油农业 的产生与发展, 使人与自然的发展失调, 对自然环境 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类逐渐认 识到大规模生态恢复重建工作越来越迫切, 无论是 从人类生存的需要, 还是从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来 考虑, 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已刻不容缓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探讨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探讨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探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开采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活动也给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矿区土地的损毁、水资源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区域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

因此,矿区生态恢复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旨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矿区生态破坏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涵盖了土地、水、大气和生物等多个生态要素。

土地破坏是矿区生态问题中最为直观的表现之一。

露天开采直接剥离了地表的土壤和植被,形成大面积的采坑和废石堆;地下开采则可能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使土地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

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同样严重。

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悬浮物和化学药剂,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同时,地下水位的下降也影响了水资源的供给和生态用水。

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矿石的运输、加工和燃烧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恶劣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矿区生态破坏的长期后果。

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和生存条件,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1、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矿区土壤的改良是生态恢复的关键。

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物理修复包括客土法、换土法等,直接替换受污染的土壤;化学修复则是通过添加化学改良剂,如石灰、磷酸盐等,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活性和毒性;生物修复则利用微生物、植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和吸收污染物,例如种植超积累植物来吸收重金属。

2、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是植被恢复的重要环节。

优先考虑本地的乡土植物,它们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同时,可以采用人工播种、植苗造林等方法进行植被重建。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生态护坡技术,如植被混凝土护坡、土工格室护坡等,防止水土流失。

煤矿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煤矿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煤矿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孙红;程典;米锋【摘要】In recent years.a lot of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leads to serious ecological damage,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the formation of many abandoned mining wasteland.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ining waste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reviewed. Combining with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ing wasteland in Yangquan City in Shanxi, the paper sifts the specific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on vegetation recovery to find concrete solutions, such as soil matrix improvement and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future waste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近年来,大量的矿产资源开采,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并形成了许多矿区废弃地.本文在了解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山西阳泉市煤矿区废弃地相关特点,对生态植被恢复具体技术和方法进行筛选,最终在土壤基质改良和人工造林两方面找到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提供了借鉴.【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23【总页数】2页(P92-93)【关键词】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作者】孙红;程典;米锋【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0 引言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问题尤为突出。

矿山废弃地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周边社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矿山废弃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从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问题。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推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

土壤修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

由于采矿活动,土壤常遭受重金属污染、结构破坏和养分流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土壤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如换土、深耕等)、化学修复(如添加改良剂、淋洗等)和生物修复(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其中,植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种植超积累植物或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植被恢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另一重要方面。

植被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先锋物种进行种植,以快速覆盖裸露地面。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种植模式,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探讨研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开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同时也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恢复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矿区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的损毁、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等方面。

土地资源的损毁通常包括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废石堆和尾矿库占用大量土地等。

水资源方面,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以及河流干涸等问题。

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

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则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服务功能下降,如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功能受到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矿区生态恢复技术与方法。

首先是土壤改良技术。

在矿区,土壤通常受到严重的破坏,肥力低下,物理结构不良。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可以采用物理改良方法,如土地平整、深耕翻土等,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化学改良方法则包括添加肥料、改良剂等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

生物改良方法如种植绿肥植物、引入蚯蚓等有益生物,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

其次是植被恢复技术。

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是关键。

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因为它们更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

可以采用直接种植法,将选定的植物种子或幼苗直接种植在恢复区域。

也可以采用植被喷播技术,将植物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混合后通过喷枪喷播到坡面等区域。

此外,还有植物移栽技术,将培育好的植物移栽到矿区。

在水资源的修复方面,需要采取措施治理水污染和恢复水生态。

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如过滤、沉淀等;化学处理方法,如添加化学药剂进行中和、氧化等反应;生物处理方法,如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染物。

同时,通过建设湿地、生态河道等措施来恢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地貌重塑技术也是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北京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质量评价研究以北京首云铁矿为例

北京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质量评价研究以北京首云铁矿为例

北京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质量评价研究以北京首云铁矿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研究北京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质量评价,以北京首云铁矿为例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选择北京首云铁矿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该矿区的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评估其生态恢复质量,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回顾了国内外在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北京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质量评价框架,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流程、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通过对北京首云铁矿的实地调查,本文收集了大量的矿区环境数据,包括土壤质量、植被恢复、水文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运用构建的评价框架,对矿区的生态恢复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影响生态恢复质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首云铁矿在生态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壤污染、植被覆盖率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提高北京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北京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现状和问题,还为制定有效的生态恢复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不断优化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有望推动北京乃至全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资源开采的日益加剧,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质量评价研究,不仅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外学者在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方面起步较早,研究内容涵盖了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践案例等多个方面。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实践研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矿产资源的开采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矿区的开采活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矿区生态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矿区生态恢复的相关技术与实践,以期为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现状及影响(一)土地资源破坏矿产资源的开采往往需要大面积地挖掘土地,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结构受损,土地出现塌陷、裂缝等问题。

这不仅使可耕地面积减少,还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农业生产功能。

(二)水资源污染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

(三)大气污染矿石的开采、运输和加工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适宜的生存栖息地,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手段(一)土壤改良技术1、物理改良通过土地平整、客土覆盖等方法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2、化学改良施加化学改良剂,如石灰、石膏等,调节土壤的酸碱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3、生物改良种植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的植物,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二)植被恢复技术1、物种选择根据矿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优先选择本地物种,以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2、种植方法采用直播、移栽、喷播等多种种植方式,确保植物能够快速覆盖裸露的土地。

3、植被养护加强对恢复植被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提高植被的生长质量和稳定性。

(三)水资源治理技术1、废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矿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

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矿山生态修复,即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一、前言随着我国矿产的过度开采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何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二、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

据2004年度《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显示,全国各类矿山年采掘量达60多亿吨,采矿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500万公顷,而工矿废弃地复垦率仅为12%。

矿山开发中“三废”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矿山及周围地区的地质环境;矿山开发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水平衡系统遭受破坏。

结论认为: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形式十分严峻。

1.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在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加之新产生的废石、废渣、尾煤等松散废气物也易发生流失,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破坏和岩石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据调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104Km2,且平均每年还增加水土流失面积1×104Km2;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60×104Km2,并且每年还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

2.侵占土地和水均衡遭受破坏。

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一定的面积来修筑道路、固定井架、建立贮煤场及建设必须的生活设施,以保障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

据统计,正常情况下每个煤矿井口占地面积大约0.2Km2,甚至更多。

除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外,采煤排出的矸石、废渣、尾煤也侵占了大量土地。

矿山建设免不了要征用土地、砍伐森林,直接破坏植被、农作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导致绿地面积缩减。

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研究

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研究

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研究在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长期的煤矿开采也带来了煤矿废弃地的沉积,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再利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相关研究进展,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1. 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必要性煤矿废弃地的沉积是由于未经处理的煤炭矿山后遗症导致的。

这些地区地表裸露,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丧失,甚至出现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首先,修复后的煤矿废弃地能够恢复土壤的肥沃度,改善水土流失现象。

其次,草木繁茂的煤矿废弃地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最后,通过对煤矿废弃地的修复,可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为了实现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再利用,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研究展开。

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植物修复技术。

通过选择适应煤矿废弃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加速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质量。

同时,这些植物还可以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

另外,生物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中。

例如,通过添加生物肥料和有机物,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减少水土污染。

这些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加速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还可以提高修复的效果。

此外,煤矿废弃地的再利用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开发煤矿废弃地的经济价值,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例如,将煤矿废矸石经过加工后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的开采。

3. 成功案例的介绍中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再利用案例。

例如,在河南省新郑市的一座煤矿废弃地上,经过专业团队的生态修复,现在已经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公园,成为当地市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综述

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综述

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综述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矿区开采和利用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往往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和危害,给人们带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因此,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的发展历程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矿区生态恢复试验站,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研发和实践工作,并提出了“绿色矿山”和“水土保持全民动员”两项重要计划。

此后,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资源管理、固体废物和尾矿库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措施。

植被恢复技术矿区的开采和附带的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从而造成了土壤水分的流失、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波动等恶劣环境影响。

植被恢复技术成为了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的核心之一。

植被恢复技术包括种植适生植物和保护自然植被两个方面。

种植适生植物需要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进行引种。

而保护自然植被则需要对矿区周边已有的植被进行保护和修复,防止其受到破坏和侵蚀。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其破坏和污染不仅会影响单一物种的存活繁衍,还会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

因此,对于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而言,土壤修复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通过引入适合生长的微生物来分解有害物质和污染物,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而化学修复则是通过使用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化学品来改善土壤环境。

不同的修复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情况和修复规划进行组合使用。

水资源管理技术矿区开采过程中,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

过量的水资源开采可能会导致下游水资源数量不足、水质恶化等问题。

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

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

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废弃矿区的数量逐渐增多,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科研人员开展了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

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域治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对于被大量开采的矿区来说,一般都存在土壤贫瘠、水质污染等问题。

因此,土壤修复是修复废弃矿区生态环境的关键步骤之一、研究人员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修复土壤微生物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和肥力,提高植物生长的环境。

其次,植被恢复是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环节。

矿区的开采往往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导致植物物种减少、植被稀疏。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的实验和观察,通过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

同时,也研究了人工种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植被恢复的效果。

此外,水域治理也是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开采过程中,矿区往往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对周围的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研究人员通过开展水质监测和分析,制定出一系列水域治理方案,包括废水处理、河道疏浚等措施,以减轻水体的污染程度,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中,还需要进行多学科的协作。

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都需要在修复过程中得到综合应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现场观察和实验,以验证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对于实现废弃矿区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和水域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有效减轻废弃矿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矿区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之一,但由于矿业开采和加工等活动的影响,导致矿区土壤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失去了良好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因此,如何恢复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功能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矿区废弃地的土壤生态恢复主要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

这些恢复措施包括原位恢复和外部成荫恢复等方法。

其中,原位恢复是指直接恢复废弃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方法,而成荫恢复是指经过改造后在废弃地上建立人工或天然树林,通过树木根系、树干和落叶等方式改善废弃地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逐步恢复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在土壤物理恢复方面,主要应用土地改造、覆盖和轮作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和修复,增强其质地稳定性和孔隙度,提高养分水平。

在土壤化学恢复方面,主要应用有机改良、配合施肥和微生物修复等方法,提高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水平,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在土壤生物恢复方面,主要应用树木根系和微生物修复等技术,通过植入植物和微生物种群,建立生态系统,促进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恢复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的实践案例表明,综合运用不同的恢复方法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我国云南省曲靖市某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实践中,研究人员采用了原位恢复和成荫恢复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讨了废弃地土壤环境与生态恢复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废弃地土壤的酸化和微量元素含量过高会限制植物生长,采用配合施肥和微生物修复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废弃地土壤的养分水平和酸碱度,增强植物抗逆能力。

同时,在废弃地上建立人工林、水源涵养浅壳穴等环境工程,促使土壤形成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实现了废弃地生态系统的重建。

总之,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是非常必要和困难的课题之一。

针对不同矿区的具体环境,应制定具体的恢复方案,综合采用不同的恢复技术和方法,拟定有效可行的恢复计划,促进矿区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我国矿区采矿的历史,分析了矿区采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问题,并归纳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综述了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方法。

最后,展望我国未来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的前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修复技术矿区废弃地是指矿区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坝、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1]。

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露天煤矿矸石山排土场含有煤粉、高硫煤矸、深层岩石, 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污染危害如果不加速治理, 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

矿区废弃地治理已经成为制约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促进采矿业与农业的持续协调展的主要手段和保护矿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因此, 在矿区废弃地上进行快速、高效的生态恢复, 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与特点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 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根据其来源可划分为4种类型:1)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废弃地;2)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和塌陷区,即采矿坑废弃地;3)开采出来的矿石经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排放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由于受采矿活动的剧烈扰动, 矿业废弃地具有众多危害环境的极端理化性质, 其主要特点如下[2]。

(1) 表土层破坏导致缺乏植物能够自然生根和伸展的介质,水分缺乏、营养物质不足、毒性物质含量过高。

(2) 极端贫瘠, N、P、K 及有机质含量极低, 或是养分的不平衡。

(3) 存在限制植物生长的物质, 如重金属含量过高、极端pH 值或盐碱化等。

2.矿区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2. 1 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一般而言, 露天采矿所占用土地面积大约相当于采矿场面积的5倍以上。

我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8000 多个,个体矿山23万多个。

我国矿区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2.88万km2,并且每年以大约467km2的速度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2. 2 对地表景观的改变矿山开采主要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

露天开采必须砍伐植物和剥离表土, 因而地表植被往往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裸地;地下开采常导致地表沉陷、裂缝, 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正常生长,从而引发地貌和景观生态的改变。

尽管两类采矿方式对土地的破坏途径、程度和方式不同,但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表景观的改变, 导致数倍于开采范围的区域生态和自然景观的破坏。

据统计,中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06×104hm2, 破坏草地面积达26.3×104hm2。

2. 3 产生环境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矿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碱性、毒性或重金属成分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迳流和大气扩散,污染水、大气、土壤及生态环境,其影响的区域远远超过了矿区的范围。

重金属污染是矿业废弃地普遍存在且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些重金属在风吹、水蚀作用下能迅速向四周扩散并在土壤中积累,当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就会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毒害, 不仅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 而且还将通过迳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文环境恶化,并可能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等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2. 4 破坏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勘矿、采矿引起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扰动可以对生物群落造成很大的危害,且许多是不可逆的。

如选矿废水的污染, 导致鱼虾几乎绝迹。

2. 5 地面塌陷, 诱发地震采矿业对地质结构的强烈扰动, 无论是正在开采或已废弃的矿, 都有产生地塌陷和诱发地震的危险。

广东凡口铅锌矿地表开裂影响区近5km2, 建筑受损面积7 × 104m2, 农田受损面积0. 7km2。

河流中断, 矿坑涌水加剧。

大同煤矿因采空区顶部冒落产生地震几十次, 最大达里氏3.4级。

3.我国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恢复的方法由于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

但是,目前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 因此, 在我国大力开展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是当务之急。

生态恢复的关键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而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是靠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因此,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必须恢复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功能,进行植被的恢复及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构建。

3.1 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技术主要有疏干法、挖深垫浅复垦法、充填复垦法、直接利用法和生态工程复垦法[3]。

3.1.1疏干法疏干法适用于有少量塌陷地的缓坡地段。

开挖大量排水渠,将塌陷区的积水排干, 再加以必要的修整, 使塌陷区不再积水, 并得以恢复利用。

3.1.2挖深垫浅复垦法当沉陷区潜水位较高、积水深浅不一时, 可以将塌陷区内深度较大的区域挖成水塘, 用于养殖。

再将挖出的土填垫到较浅的塌陷区域内, 使其恢复成为农业用地, 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目的。

这种复垦技术成本低、投资少、效率高, 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1.3 充填复垦法充填复垦是一种常用的复垦方法, 是将无污染或污染可以有效防治的充填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充填塌陷地。

充填复垦既使沉陷矿区得以复垦, 又解决了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问题,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1.4 直接利用法直接利用法是针对大面积的塌陷地, 特别是大面积积水、积水较深、稳定塌陷地以及暂难复垦的塌陷地。

根据塌陷地现状, 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

如在塌陷地网箱养鱼, 养鸭, 种植耐湿作物或将塌陷地改造成景点等。

3.1.5生态工程复垦法生态工程复垦法目前已成为矿区复垦关注的焦点, 是将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结合起来, 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 及生态系统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 结合系统工程对破坏土地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

生态工程复垦法已在全国多个矿区推广, 具有较大的社会综合效益和发展前景。

3.2土壤治理改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环节是土壤治理改良,它包括矿区周围地区土壤质量的治理改善、覆盖在土壤上的尾矿及废弃矿石堆性能的治理改良。

之所以说其重要和首要,是因为植被的修复必须建立在土壤治理改良取得成效的前提下,否则,矿区土壤上种上任何植物都不生长或生长艰难,则植被修复将根本不可能。

土壤治理改良有许多方法,可归纳为主要的四种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复合或综合方法。

3.2.1 物理方法矿区被污染土壤的物理治理改良方法是指通过不改变土壤中物质的成分,只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土壤中的各组分的分布,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土壤恢复原有的组成结构或趋于更好更优的组成结构,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物理特性。

矿区土壤的表土常常因采矿而流失或遭到破坏。

土壤物理性治理改良的关键是覆盖、培育与维持表土,改善土壤结构,建立植被覆盖,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在矿区被污土壤物理治理改良过程中,通常粉碎压实、剥离、分级、排放等技术被用于改进矿区退化土地的物理特性,其实际操作还包括梯田种植、排流水道和稳定塘设置、覆盖物或有机肥施用等。

植物残体余物(如稻草或大麦草)可作为覆盖物将土表层与极端气候变化隔开,以增加土壤的持水量和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造成的侵蚀;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

还有一种客土、排土法。

由于重金属污染大多集中于地表数厘米或较浅层。

挖去污染层,用无污染客土覆盖于原污染层位置可以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

但此法需耗费大量劳动力,并需有丰富的客土资源。

3.2.2 化学方法对许多矿山的研究表明,矿山尾矿及废弃矿中均缺少植被生长所必须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物质。

如果将修复后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首先要恢复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生产力。

因此对矿山土壤进行化学改良是必要的。

有机废弃物如污水污泥、垃圾或熟堆肥可作为土壤添加剂,并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一种缓慢释放的营养源,同时可通过螯合有毒金属而降低其毒性。

有机肥对多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固定有明显影响。

例如:对富含较高碳酸钙及pH 值的矿山废弃物,可利用适当的煤炭腐殖酸物质进行改良。

红壤施用紫云英后,镉在土壤溶液中的含量明显减少。

另外研究表明,适量使用有机肥可以防止作物的汞污染,这可能是汞与腐殖酸的螯合作用降低了汞的迁移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肥对各种污染物的作用在不同的土壤中的表现不一。

因而在施加有机肥时,应根据对不同土壤的科学研究结果并结合实践,施加适当和适量的有机肥。

除有机添加剂以外,无机添加剂也可改善土壤特性,包括采石废弃物、粉碎的垃圾、煤灰、石灰、石膏、氯化钙和硫酸等。

如在有毒的尾矿废弃物上覆盖一层如煤渣、钢渣等惰性材料、可防止有毒金属向表层土迁移,起到化学稳定修复作用。

3.2.3 生物方法矿区被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改良方法是指通过种植植物或放养动物或细菌或微生物,通过这些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对土壤实施物理化学的作用,以改变土壤的组分和结构以达到修复改良土壤的目的[5]。

生物修复改良方法又有植物修复改良法和动物修复改良法与细菌修复改良法和微生物修复改良法,这种方法现在越来越倡导和实施得力,这种方法能达到一举几得的效果。

植物修复改良方法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生理变化使得土壤中的组分和结构得到改善以达到修复改良的功效。

例如在盐碱土壤上种植苜蓿、三叶草等植物以减低土壤盐碱度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功效。

动物修复改良方法是通过放养动物,利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改善土壤的组分与结构。

在过去二十五年中,已经有人利用细菌清除油污,但他们都是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让这些微生物清除油污,细菌是比较容易在温暖的情况下繁殖和分解污染物的。

阿根廷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清除南极洲土壤中油污的生物方法,让一种细菌既能在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繁殖和吃油,也能适应20 摄氏度的环境并分解油污,其目的是解决世界各地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油污染难题,试验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6 月11 日发表声明称,来自该大学和中国西安农业科技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的科学家经过共同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清除墨西哥湾油污的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