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
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在临床症状上面,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是非常的迅速的,一般出血、发热以及颅内出血是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所以患者在出现这样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的,那么,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重症再障,也是重型再障,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简称。
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
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
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
重型再障患者病情危重,应予以积极治疗。
单用雄激素治疗重型再障基本无效。
重型再障的治疗可选用:一、免疫抑制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环孢素。
单独或联合应用,有效率50%-70%。
一种药物无效,换用另一种后,约半数患者仍可奏效。
联合用药(同时或序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ATG或ALG是异种蛋白,副作用有过敏反应和血清病等。
环孢素对肝肾有损害作用。
国外报道免疫抑制治疗的远期副作用是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包括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但国内少见。
单用造血刺激因子治疗重型再障效果不确切,与联合免疫抑制(ATG或ALG与CsA)配合治疗重型再障,可能提高疗效。
因此,联合免疫抑制是目前国内重型再障治疗的主要选择。
其他较新的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和他克莫司也已试用于再障治疗,但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才能作出评价。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再障患者造血干细胞质量缺陷是这一治疗措施的依据。
年轻(〈40岁)重型再障患者如有HLA相合供者可考虑采用。
50%-70%的患者移植后可获长期生存。
受家庭小型化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国内以往较少应用该法治疗重型再障。
非亲属供者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障均已有成功报道,随着国内干细胞库的建立和扩大和其他条件的改善,将会使更多患者获得干细胞移植的救治机会。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进展
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新进展,从传统治疗到创新技术,展望未来的研究 方向。
再生障碍性贫血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疾病,造成骨髓产生的血液组织数量减少。 常见症状包括贫血、出血统,减少对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攻击。
骨髓移植
3 新型治疗方法
探索利用新技术和新药 物的治疗方法,提高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输血和抗生素
提供临时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支持,同时预防感染。
传统治疗进展
传统治疗方法在一部分患者中有效,但仍存在局限性。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长 期治疗,而其他人可能无法耐受治疗的副作用。
克隆治疗的新技术
干细胞移植
利用干细胞修复受损的造血系 统,为患者提供持久的治疗效 果。
基因治疗
通过修复或替换缺陷基因,纠 正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实现患 者自身的治疗能力。
免疫治疗
利用改进的免疫疗法,刺激患 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正常 的造血功能。
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1
新型免疫抑制剂
针对特定免疫细胞的药物,减少免疫系统对造血干细胞的攻击。
2
造血生长因子
促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造血功能。
3
基因调控剂
调节基因表达,纠正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异常。
细胞治疗的前沿研究
细胞治疗是一项新兴的治疗领域,研究包括通过合成人工血液和修复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以恢复功能。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精准治疗策略
2 治疗风险评估
发展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基因和 表型特征。
研究预测患者对治疗的 风险,以确定最佳治疗 方案。
贵州省首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l 2 I,计 数 移 植 有 核 细 胞 数 ( MNC)8 7 . 1×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g ,C 3 细 胞 7 5 Ok 一 D4 . 6× 1 g ( 者 体 质 ok 受
量 ) 采 集 的 细 胞 不 经 处 理 ,即 刻 回 输 。 。
・
3 ・ O
Gu z o e i l o r a , 0 0 Vo . 4 No 1 ih u M d c u n l 2 1 。 1 3 。 . aJ
・
临 床 经 验
・
贵州 省 首 例异 基 因外 周 血 造 血 干 细胞 移植 治疗 重 型再 生 障碍 性 贫血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504 孙志 强 卢英 豪 苗 菁 谢 润 兰 龙 正 美 王季石 500 )
毒抗 体 阴性 ,巨细 胞病毒 IG 阴性 、g 阴性 。 g IM
1 2 方 法 .
1 2 1 组织 相 容性 抗原 、 型检 测 . . 血
HI 配 型在 A
移植 因含有 造血基 质细胞 , 重建造 血过程 中 , 从 在 可 干细胞 和微 环境 两个 方 面 重建 受 者 造血 功 能 , 单 而
造血 , 是 值 得 探 讨 的 问 题 。 我 科 于 2 0 —2— 仍 0 81 20—1 治 1 S 0 90 收 例 AA患 者 ,应用 重组人 粒细胞 集 落 刺激因子 (rG C F 动 员 的 HI h —S ) 6个 位 点全 相 A 合 的同胞供 者外 周血 造 血 干 细胞 移 植治 疗 , 得 初 获
C A 3 0mg. g ・ ~ 4 0mg ・ g ・ 一 ,移 s . k d . k d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AA可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了解AA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进展。 提高AA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A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和范围
要点一
文献综述
要点二
研究分析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A的诊断方 法和治疗进展进行系统总结。
03
造血生长因子
如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等,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
新型治疗方法探索
细胞疗法
利用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建患者造血系统。
基因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促进 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
靶向治疗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定分子 靶点,开发新型药物。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展望
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要点二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 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再生障碍性贫 血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 相继研发出针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治疗 方法。
要点三
研究发现,某些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在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 要作用。
对AA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 法、治疗策略和预后进行深入分析。
要点三
讨论
探讨AA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和预防 措施,为AA的防治工作提供思路和方 向。
0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分类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等有关。
化学物质
如苯、氯霉素等化学物质可能导致骨髓造血功能 损伤。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资源和经验 ,推动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引言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它是一种较为罕见且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出血、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一: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案之一。
该治疗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包括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霉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动来减少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
治疗方案二: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年轻患者和有合适供者的患者。
该治疗方案的原理是通过从供者体内获取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再将其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供者的匹配度、患者的总体状况以及移植后的免疫抑制等。
治疗方案三:血浆置换疗法血浆置换疗法是一种通过将患者的血浆与新鲜血浆进行交换,以减少对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案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异常因子和免疫复合物来恢复骨髓的正常功能。
虽然血浆置换疗法可以显著改善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和造血功能,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此种治疗,且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治疗方案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激素和血常规用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改变免疫系统的活性、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或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来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由专业医生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浆置换疗法或药物治疗等方案。
其中,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第1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二、治疗原则1. 确诊病情,明确病因。
2. 针对性治疗,综合干预。
3. 个体化方案,动态调整。
4. 关注患者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1. 病因治疗针对患者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如去除有害物质、抗病毒、抗感染等。
2. 药物治疗(1)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患者体内异常免疫反应,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
(2)促造血药物: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如雄激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3)支持治疗:输血、抗感染、抗贫血等。
3.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重型再障患者,特别是年轻、无并发症的患者。
选择合适的供者,进行预处理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4. 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症状。
5. 心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咨询,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1. 定期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2.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注意事项1. 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
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4.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六、结论本方案旨在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第2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一、疾病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真菌感染、
无 明显诱 因 出现 全 身 乏 力 伴 头 昏、 发热 , 体 温 最 高
4 0 ℃, 咽痛 , 无畏寒、 咳嗽、 咯痰 , 2 d前 出现 口腔 血
度 增高影 较 前 缩 小 , 见图 1 。但 患 者 仍 反 复 高热 , T
3 9  ̄ C左右 , 9月 1 6 日肛 周 肿 痛 加 重 , 肛周 膝胸 位 6
死亡 。2 0 1 4年 1 0月 我们 采 用 骨髓 联 合 外周 血 造 血
干细 胞移 植治 疗 S A A合 并肺 部 真菌 感 染 、 肛周 感 染 1例 , 取 得较 好效 果 , 报 道如 下 。 患者 男 , 1 5岁 , 因“ 全 身乏 力伴 发热 4 d , 口腔 血 泡、 血尿 2 d ” 于2 0 1 4年 8月 1 5 日入 院 。患 者 4 d前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异 基 因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重 型
文献标识码 D D O I 1 0 . 1 1 7 6 8 / n k j w z z z z 2 0 1 7 0 2 2 9
中 图 分 类 号 R 5 5 6 .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型再生 障碍性 贫血 ( s e v e r e a p l a s t i c a n e m i a , S A A) 进展 迅速 , 病死 率 高 , 患 者常 因严 重感 染 、 出血
T3 7 . 2~3 7 . 4 ℃左 右 , 于1 0月 3 E t ~ 7 日予兔 抗人 T
细胞免疫球蛋 白( A T G, 健选 公司 ) +环磷 酰胺 ( C T X)
( A T G2 0 0 m g , d 一 5 , 1 7 5 m g , d 4, 一 3 , C T X2 . 4 g , d - 5 , - 4 ,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心得总结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心得总结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造血功能低下,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减少。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身体上的一系列变化。
本文旨在总结治疗心得,以及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来确定。
以下是对治疗过程中常见身体变化的应对策略:1. 白细胞计数下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同时,避免人多拥挤的场所,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血小板计数下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中,血小板计数可能会下降,导致患者易出血。
在面临手术或受伤时,应尽量避免创口和挤压,减少出血的风险。
避免使用硬毛刷、牙线等刺激性物品,以免刺激牙龈出血。
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血小板的生成。
3. 贫血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气短和乏力。
在治疗期间,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适当增加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量。
均衡的饮食和足够的休息也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适量的运动,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中,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习惯。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肪的动物蛋白。
此外,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片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食物,以免感染。
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和酒精类食物,以避免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造血 干细 胞 移 植 治 疗 重 型 再 生 障碍 性 贫 血 进 展
胡 依 民 , 榆 林 储
( 国 医学科 学院血 液研 究所 血液病 医院 , 中 天津 3 0 2 ) 0 00
[ 键 词 ] 造 血 干 细 胞 ; 植 治 疗 ;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关 移 再 [ 图 分 类 号 ] R 5 . 中 565 [ 献标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8—8 4 (0 6 2 —3 1 —0 8 92 0 )1 0 5 4 疗 仍 是 首选 的 一 线 治 疗 方 案 。
少 于 2 % , 且具 有 以下 3 中的 2 : 5 并 项 项 中性 粒 细胞 少 于 05 .× 1 L , 小 板 少 于 2 × 1 L , 织 红 细 胞 的 绝 对 数 少 于 0 一 血 0 0 一 网
以前 认 为 骨 髓是 治 疗 A 唯 一 的 造 血 干 细 胞 的 来 源 , A 因 为骨 髓 中不 仅 包 括 基 质 细 胞 , 包 括 其 他 造 血 恢 复 所 需 要 的 还
4 5 3 : 1 —2 8 2 ( ) 2 1 1
[ 1 陈 长 勋 , 若 敏 , 仪 奎 , .钩 藤 碱 抗 血 小 板 聚集 和 抗 血 栓 形 2] 金 李 等
成 的作用研究 [] J .医学研究通讯 ,9 9 2 ( )8 19 ,8 1 :
e 稿 日期 ] 2 0 —1 —2 收 05 1 2
1 1 2
・3 1 ・ 05
c 1 0 4, 8( : 5 2 8 o .2 0 1 4) 2 3 5
[9 1 ]石 京 山 , e nt , gi.钩藤 碱 对 DA诱 导 N K n eh Hal d T2细 胞 凋 亡 的 保 护 作 用 [] 中 国药 理 学 会 通 讯 ,0 0,7 2 :8 J. 2 0 1 ( ) 1 [O] Pn spr Ida B Naaa siO, ta.P amaooia 2 egu ap T,n r , kg waa e 1 h r cl cl g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关键词] 贫血,再生障碍性;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排斥 [ 中图分类号] R5 . [ 4 7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0-18(00 O— 020 0023 2 1 ) 106-3
再 生障碍 性 贫血 (A 是临床 常见的难 治性 血液 A) 病 ,尤其是重 型再生 障碍性 贫血 (A) 发病 急 ,病 SA , 情重 ,以往病 死率极 高 ( 9% 。异基 因造 血干细 > 0)
6 g・ g d ,- 至 一 ; r g- g d 0 m k ・ 5 2 d A G 5 m k 一 ・ ~;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我们在 2 0 0 7年 1 一 0 8 1 1月 2 0 年 1
一
5至 - 。病例 3 2d 预处理 方 案为 白消 安 2 0m ,一 0 g 5至 - d; T 1 0 m ,- 3 A G O g 5至 一 d 1 ,输 液量 >
细胞 0 3 .5× 1。k 0 g;分别于动 员的第 5 、第 7 / 天 天
用 C 3 0 血细胞 分离机 (a t r公 司) S 00 B xe 采集外 周血 MC N ,采 集到 M C 1 6 N .8× 1 k ,C 3 胞 0 6 0/ g D 4 细 .2 × 1。k ,共输 入 M C 2 8 0/ g N . 9× 1 k ,C 3 0 g D 4 细胞 /
( 温州 医学院 附属第一 医院 血液科 ,浙江 温州 3 5 0 ) 2 0 0
[ 要] 目的 :评 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l o/C )治疗再生障碍 性贫血 的临床疗 效。方法:3 摘 al—S / t " 例再障 患者 ,其中重型再障 2例,再障 一N 综合征 1 PH 例,均 为H A全相合 亲缘供者。预 处理 方案 :重型再 L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C h i n a T r o p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D e c e m b e r 2 0 1 4 , V o 1 . 1 4 , No . 1 2
・
短篇论著 ・
非清髓造血 干细胞移植治疗重 型再 生障碍性贫血
Ef f e c t o f n on my e l o a b l a t i v e a l l o g e n e i c h e m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I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O n s e v e r e a p l a s t i c a n e mi a
r t a n s p l nt a a i t o n i n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e v e r e a l p sf a i c ne a m i a ( S A A 1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5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A A r e c e i v e d HL A i d e n i f c M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e f e c t o f t h e a p p l i c a i t o n o f n o n my e l o a b l a t i v e a l l o g e n e i c h e m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时间及疗 效 。结 果 5 例患 者移植后 第 l 0  ̄ 1 4 d 供者造血重建 , 第3 0 d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王璐;韩冰【摘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病死率高,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的开展,这部分患者生存率已得到极大的提高.SAA一旦诊断需立即开始治疗.对于非输血依赖的非SAA患者,可选择观察和支持治疗.年轻(小于40岁)有同胞全相合供者的SAA患者首选造血干细胞移植,没有条件的患者首选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国外一线推荐马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兔ATG和猪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都可作为一线治疗,血液学缓解率可达60%~70%.复发、难治的SAA患者,可考虑无关供者骨髓移植、第2次ATG治疗或阿伦单抗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拮抗剂艾曲波帕及左旋咪唑在难治性及复发的SAA患者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期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4(029)010【总页数】4页(P1083-1086)【关键词】贫血,再生障碍性;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阿伦单抗;间充质干细胞【作者】王璐;韩冰【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5韩冰,女,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科临床博士。
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并获得美国心脏病协会基金资助,后又在英国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教学医院进修,目前主要从事各种血液学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种血细胞减少(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血细胞增加及各种罕见血液疾病的诊治,多次在国内外大会发言并获奖,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基金研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细胞治疗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细胞治疗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 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1)二、 CAR-T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3)三、血液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5)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GVHD的治疗进展 (7)五、解读AML新指南,实践新标准化诊疗 (9)六、通用型CAR-T治疗ALL (11)七、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粘膜损伤的临床管理 (13)八、 CAR-T细胞治疗并发症的临床管理 (15)九、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 (17)十、淋巴瘤病理学诊断 (18)十一、淋巴瘤治疗后18F-FDGPET/CT表现之诊断误区总结 (20)十二、 PET/CT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上) (22)十三、 PET/CT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下) (24)十四、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管理 (26)十五、抗肿瘤药物的肝损伤机理与预防 (28)一、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权威指南共识一致推荐HSCT作为SAA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以下指南描述不正确的是()A.对年轻或成人的SAA应先行MSD HSCT治疗,但35-50岁的患者需在考虑移植前仔细评估合并发症况B.对年龄≤25岁且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患者,如无活动性感染和出血,首选HLA相合同胞供者HSCTC.对年龄<50岁且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或vSAA患者,可接受allo-HSCT作为一线治疗D.如找到亲缘相合供者,HSCT是SAA、vSAA及输血依赖的NSAA患者的治疗选择E.HLA相合亲缘供者移植是后天获得性AA的一线治疗方法之一参考答案:B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流行病学中,正确的是()A.男:女=1:1B.发病率是欧美的33倍-5倍C.发病年龄呈双峰特点:20-24岁D.发病年龄呈双峰特点:>60岁E.男:女=2:1参考答案:A3.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减少为特征A.全血细胞B.白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E.粒细胞参考答案:A4.单倍体供者选择中,()是不适合SAA患者的供体A.父亲B.母亲C.祖父母D.兄弟姐妹E.子女参考答案:C5.以下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经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B.清除受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C.重建造血和免疫D.移植是很多疾病的唯一治愈手段E.放化疗剂量很大,最大程度杀灭肿瘤细胞能提供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参考答案:D二、CAR-T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英国真实世界研究小结中,以下不正确的是()A.入组标准与ZUMA-1相似B.英国研究中大多数患者允许桥接治疗C.安全性:≥3级CRS与ZUMA-1相同D.安全性:≥3级ICANS高于ZUMA-1E.中位13.1个月时,ORR达83%,与ZUMA-1 ORR 82%(至少随访6个月)相当参考答案:D2.CAR-TvsSOC二线治疗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多项CAR-T III期临床研究挑战二线SOC治疗地位,目前取得一致性结果B.荟萃分析提示CAR-T疗法具有优势C.高剂量化疗后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被认为是对补救治疗有反应的复发或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的二线治疗标准护理(SOC)D.CAR-T治疗R/R DLBCL真实世界数据提示:随治疗线数增加,CR率降低E.FDA已批准三种抗CD19 CAR-T产品(Axi-cel、Tisa-cel、Liso-cel)用于R/R DLBCL治疗参考答案:A3.德国真实世界研究中,关注的指标不包括()A.总生存率(OS)B.总体缓解率(ORR)C.无进展生存率(PFS)D.非复发死亡率(NRM)E.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参考答案:B4.西班牙真实世界研究小结中,不正确的是()A.有限的随访时间内,缓解情况一般B.1个月时,ORR达78%,CR 40%C.100天时,ORR 66%,CR 48%D.中位随访6.3个月,中位OS率78%,中位OS 7.3个月E.安全性:≥3级 CRS 6.5%,≥3级 ICANS 15%,均低于ZUMA-1研究参考答案:A5.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是()A.BTK抑制剂B.免疫调节剂C.PD-1抑制剂D.CAR-T细胞免疫疗法E.BCL-2抑制剂参考答案:C三、血液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1.营养风险筛查的工具是()A.NRS2002B.MUSTC.MSTD.理想体重E.BMI参考答案:A2.肿瘤营养不良属于的分类是()A.伴有炎症DRMB.无炎症DRMC.饥饿营养不良D.社会经济相关性营养不良E.心理相关性营养不良参考答案:A3.肿瘤患者入院需进行营养评估(PG-SGA),2-3分为()A.无营养不良B.可疑营养不良C.轻度营养不良D.中度营养不良E.重度营养不良参考答案:B4.评估是发现有无营养不良及严重程度,评估量表的金标准是()A.SGAB.PG-SGA-CAC.MNAD.GLIME.24小时膳食回顾参考答案:A5.益生菌和代谢物质中,不属于活菌的缺点是()A.很难在肠内定植(定殖抗性)B.到达肠道前,大部分被酸碱杀灭C.产量少,价格贵D.贮藏条件要求严格,保质期短E.存在细菌易位的风险参考答案:C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GVHD的治疗进展1.关于治疗GVHD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全身性类固醇治疗是治疗急性GVHD的金标准B.治疗应持续到所有GVHD症状消失C.一旦发现主要改善,应立即减少使用类固醇剂量D.目前已确立二线治疗方案,但治疗方案的活性有限E.约50%的患者难以耐受一线治疗(类固醇)参考答案:D2.急性GVHD发病机制中,受者APC活化供体T细胞属于第()阶段A.1B.2C.3D.4E.5参考答案:B3.急性GVHD类固醇抗性的定义为治疗()后没有反应A.3天B.5天C.7天D.10天E.2周参考答案:C4.急性GVHD的表现中,()是最先受累的组织A.皮肤B.肠道C.肝脏D.肺E.造血系统参考答案:A5.预防GVHD最有效的途径是()A.清除或抑制T细胞B.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细胞趋化因子阻断剂D.间充质干细胞(MSC)E.新的分子调节剂参考答案:A五、解读AML新指南,实践新标准化诊疗1.中华医学会初治AML指南(2021)更新要点中,不包括()A.完善体查B.增加推荐等级C.MRDD.老年AMLE.BCL-2靶向治疗参考答案:AWHO分型中增加了胚系易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此在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中,增加()A.此前有无血液病史B.是否为治疗相关性C.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D.有无髓外浸润E.有无白血病或者肿瘤家族史参考答案:E2.不属于初治AML的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的是()A.年龄B.性别C.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等D.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肿瘤放疗、化疗E.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等参考答案:B3.化疗药物的剂量警示中,IDA最大累积剂量是()mg/m2A.160B.190C.260D.290E.550参考答案:D4.初治AML的预后不良因素中,以下不正确的是()A.年龄≥50岁B.此前有MDS或MPN病史C.治疗相关性/继发性AMLD.合并CNSLE.合并髓外浸润(除外肝、脾、淋巴结受累)参考答案:A六、通用型CAR-T治疗ALL1.()位列2013年十大科技突破之首A.肿瘤免疫治疗B.基因工程免疫细胞药物C.基因工程生物药物D.化学合成药物E.单抗类药物参考答案:A2.自体CAR-T细胞治疗的不足,以下不正确的是()A.无法获得足够的T细胞B.制备失败风险C.即用型D.存在“CAR-癌细胞”风险E.已上市CAR-T药物价格贵参考答案:C3.关于对造血干细胞CAR-T优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无需采集患者淋巴细胞,对患者有特殊要求B.细胞未受到癌症免疫效应的影响C.细胞未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D.无肿瘤污染E.可利用已经批量制备细胞迅速进行治疗参考答案:A4.AT19细胞治疗特点不包括()A.完全的兼容性B.优良的安全性C.神奇的有效性D.适用人群窄E.多次治疗仍然有效参考答案:D5.异体CAR-T细胞治疗——未来方向中,以下不正确的是()A.T细胞不依赖于患者供给,CAR T细胞的活力有保障B.临床无脱轨风险,杜绝“CAR-癌细胞”存在的潜在风险C.现货供应(off-the-sheff)即来即用D.可以供给多位患者使用,但价格昂贵E.扩大了临床适用人群,自身免疫状态差的患者也能得到CAR T细胞治疗参考答案:D七、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的临床管理1.口腔黏膜炎临床分级(WHO分级)中,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无法进食,属于()级A.1B.2C.3D.4E.5参考答案:D2.放化疗患者相关口腔黏膜炎中,治疗方法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口腔黏膜溃疡发生频率>()%A.50B.60C.70D.80E.90参考答案:C患者口腔黏膜评估表中,口腔黏膜有2个﹥1.0cm的溃疡,疼痛明显,能进流食,属于()级A.0B.ⅠC.ⅡD.ⅢE.Ⅳ参考答案:D3.口腔黏膜炎,预防大于治疗,口腔护理标准方案中,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属于第()步骤A.1B.2C.3D.4E.5参考答案:B4.患者口腔黏膜评估表中,口腔黏膜有1—2个﹤1.0cm的溃疡,出现红斑伴轻度疼痛,属于()级A.0B.ⅠC.ⅡD.ⅢE.Ⅳ参考答案:B八、CAR-T细胞治疗并发症的临床管理1.不属于CAR-T并发症的肿瘤裂解综合征的表现是()A.高尿酸血症B.高钾血症C.高钙血症D.高磷血症E.急性肾功衰参考答案:C2.()是血液肿瘤治疗界的"抗癌利器"A.CAR-T细胞治疗B.基因工程免疫细胞药物C.基因工程生物药物D.化学合成药物E.单抗类药物参考答案:A3.CAR-T细胞治疗并发症中的分级标准,轻度,无需处理属于()级A.0B.ⅠC.ⅡD.ⅢE.Ⅳ参考答案:B4.不属于CAR-T细胞治疗入组标准的是()A.骨髓或外周血淋巴瘤细胞CD19表达阳性B.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1×109/LC.血小板计数≥75×109/LD.绝对淋巴细胞计数≥90个/μLE.充足的器官功能储备参考答案:D5.患者口腔黏膜评估表中,口腔黏膜有1—2个﹤1.0cm的溃疡,出现红斑伴轻度疼痛,属于()级A.0B.ⅠC.ⅡD.ⅢE.Ⅳ参考答案:B九、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1.多发性骨髓瘤易被误诊,误诊率达()%A.40B.45C.50D.55E.60参考答案:D2.多发性骨髓瘤病因不包括()A.染色体异常B.家族史C.职业环境D.细菌感染E.辐射参考答案:D3.高黏滞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A.头痛B.痛觉减退C.头晕D.耳鸣E.视物障碍参考答案:B4.多发性骨髓瘤停药危害大,以下不属于其危害的是()A.生存期缩短B.生存质量降低C.引起复发D.错失更好的治疗机会E.症状加重参考答案:B5.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中,不正确的是()A.低钙血症B.肾功能损害C.贫血D.感染E.骨病参考答案:A十、淋巴瘤病理学诊断1.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形态是()A.经典RS细胞B.单核HRS细胞C.陷窝型HRS细胞D.固缩型HRS细胞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不包括()A.结节硬化型B.淋巴细胞丰富型C.淋巴细胞消减型D.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E.混合细胞型参考答案:D3.成熟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的类型是()A.浆细胞瘤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滤泡性淋巴瘤D.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套细胞淋巴瘤参考答案:D关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明显的地域人群分布特点B.儿童发病为主,男孩更为多见C.发生部位以中面部为主,临床过程高度侵袭性D.与EBV高度相关,EBV原位杂交阳性E.大部分NK细胞来源,少数为NK样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参考答案:B4.霍奇金淋巴瘤以()多见A.纵隔淋巴结B.颈部淋巴结C.腹膜淋巴结D.腹股沟淋巴结E.支气管肺门淋巴结参考答案:B十一、淋巴瘤治疗后18F-FDGPET/CT表现之诊断误区总结1.18F?FDGPET/CT可用于淋巴瘤的()A.诊断和初始分期B.治疗疗效评价C.指导淋巴瘤放疗策略D.预后评价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2.虽然18F-FDGPET/CT在淋巴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方面具有很大价值,但其()有限A.敏感性B.安全性C.特异性D.阳性似然比E.阴性似然比参考答案:C3.新部位有放射性摄取,但与淋巴瘤无关,其Deauville评分标准为()A.XB.5C.4D.3E.2参考答案:A4.CT上摄取18F-FDG与低密度组织相对应时应考虑()A.感染/炎症B.棕色脂肪酸C.淋巴瘤转化D.脂肪坏死E.第二恶性肿瘤参考答案:D5.(),Deauville评分标准为4分A.肝血池摄取≤病灶18F-FDG摄取B.纵隔血池摄取≤病灶18F-FDG摄取≤肝血池摄取C.病灶18F-FDG摄取轻度高于肝血池摄取D.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肝血池摄取E.新部位有放射性摄物,但与淋巴瘤无关参考答案:C十二、PET/CT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上)1.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A.多发淋巴结肿大也可表现为单个淋巴结肿大B.淋巴结肿大融合趋势明显C.多累及肺D.发热E.盗汗参考答案:B2.AnnArbor会议推荐的淋巴瘤临床分期II期的表现是()A.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B.病变累及横膈同一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C.膈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可同时伴有脾累及D.淋巴结以外的某一器官受累,加上膈两侧淋巴结受累E.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参考答案:B3.可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发热的是()A.淋巴瘤B.结核C.结节病D.巨大淋巴结增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来源的约占()A.0.65B.0.5C.0.85D.0.25E.0.15参考答案:C5.Kikuchi病淋巴结肿大多累及()A.支气管肺门淋巴结B.腹股沟淋巴结C.腹膜后淋巴结D.颈部和腋窝淋巴结E.纵隔淋巴结参考答案:D十三、PET/CT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下)1.Lugano标准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方法是()A.CTB.MRC.PET/CTD.MR+PETE.X线+PET参考答案:C2.淋巴瘤在12周内病灶SPD增加≥50%,临床无恶化,LYRIC标准属于()A.部分缓解B.疾病稳定C.不确定因素D.旧病复发E.疾病进展参考答案:C淋巴瘤部分缓解的淋巴结和结外受累病灶PET/CT评效标准为()A.5PS小于3分,残余病灶可为任意大小B.5PS为4—5分,18F-FDG摄取较基线降低,残余病灶有所减小C.5PS为4—5分,18F-FDG摄取较基线降低,残余病灶可为任意大小D.5PS为4—5分,18F-FDG摄取较基线降低,无残余病灶E.无代谢反应参考答案:D3.某20岁霍启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PET-CT结果显示病灶的摄取量高于纵隔但低于肝脏,通过Deauville量表进行评分为()A.1分B.2分C.3分D.4分参考答案:C4.淋巴瘤疗效评价报告描述的内容,不包括()A.患者预后B.受累部位C.病灶大小D.代谢情况E.评分参考答案:A十四、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管理1.有研究显示,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的侵袭性曲霉病患者的病死率可达()A.45%B.55%C.50%D.60%参考答案:C2.既往有报道称,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IFD的相关病死率可达()A.50%B.29%D.29%-90%参考答案:D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一项针对83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学分析,结果显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CT表现因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和疾病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气道侵袭性改变在MM患者中较为常见,而血管侵袭性改变则在AML患者中相对更为常见B.侵袭性肺曲霉病CT表现与免疫缺陷类型或程度及潜在宿主疾病相关:严重免疫抑制时免疫反应极为有限;而免疫恢复/重建时,反应将增加、病变可能会扩大C.不同影像学表现可能代表疾病的不同阶段1:免疫缺陷患者疾病早期以晕轮征为主,随后以空气新月征、空洞常见2;此外,患者初期病变数量及大小增加,随后进入减少的平稳阶段D.T2Candida可从全血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念珠菌种类,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98%和90%以上参考答案:D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氟康唑是CYP3A4及2C9的重要抑制剂B.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是CYP3A4的强抑制剂C.伏立康唑是CYP2C9及2C19的强抑制剂,CYP3A4的中等抑制剂D.艾沙康唑对CYP3A4、P-gp和BCRP具有抑制作用参考答案:A5.研究显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低危、中危、高危人群的IFD发病率分别为()A.1.5%、5%、21.4%B.1.5%、21.4%、5%C.5%、1.5%、21.4%D.5%、5%、21.4%参考答案:A十五、抗肿瘤药物的肝损伤机理与预防1.下列不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药物是()A.卡培他滨B.吡柔比星C.阿糖胞苷D.伊立替康E.氟尿嘧啶参考答案:C下列药物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压、血清钾、钠浓度的是()A.异甘草酸镁B.多环磷脂酰胆碱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D.甘草酸二铵E.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参考答案:D2.下列药物因其注射剂含苯甲醇,可导致致命的喘息综合征,禁用于新生儿的是()A.异甘草酸镁B.多环磷脂酰胆碱C.甘草酸二铵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E.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参考答案:B3.下列药物不能与VB12、VK3、抗组胺药、磺胺、四环素混合使用的是()A.多环磷脂酰胆碱B.异甘草酸镁C.甘草酸二铵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E.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参考答案:D4.有以下情况中,需要密切注意肝功能,必要时预防性使用保肝药()A.合并基础肝病、老年、酗酒、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B.HBV阴性者C.必须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者D.联用其他慢性病药物治疗中E.药物过敏或DILI史者,预防性保肝参考答案:B。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14卷 第3期2023年5月Vol. 14 No.3May 2023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综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李燕娟 张连生 李莉娟【摘要】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重度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以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为主要特征。
SAA 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SAA 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进展快,目前随着对SAA 的深入研究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其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改变。
从经典的免疫抑制治疗,即主要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及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均不同程度促进SAA 患者的造血功能重建,极大改善其生存及预后,成为当下SAA 治疗的研究热点。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SAA 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疗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艾曲波帕;西罗莫司;阿仑单抗;环磷酰胺【中图分类号】 R617,R551,R55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3)03-0017-07【Abstract 】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is a severe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 caused by multiple causes, which is clinically manifested with severe anemia, infection and bleeding. The complex pathogenesis of SAA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SAA is characterized with acute onset, severe disease condition and rapid progression. At present,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SA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SAA has been evolved from classical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based on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sporin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 and combined treatment based o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hich may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hematopoietic function of SAA patients to varying degre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urvival and clinical prognosis, becoming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SAA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 new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SAA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Key words 】 Severe aplastic anemia;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Antithymocyte globulin; Eltrombopag; Sirolimus; Alemtuzumab; CyclophosphamideTreatment of severe aplastic anemia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Li Yanjuan, Zhang Liansheng, Li Lijua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s:LiLijuan,Email:*******************ZhangLiansheng,Email:****************.cn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7基金项目: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委托课题(2021WWA01);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1JR11RA104);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ZD-99);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萃英科技创新项目(CY2017-ZD04、CY2019-MS14)作者单位:730000 兰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作者简介:李燕娟(ORCID :0009-0004-5296-735X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血液系统疾病的免疫机制,Email :2377503437@通信作者:李莉娟(ORCID :0000-0001-6456-0152),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血液系统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精准干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pDC 疫苗技术的研发,Email :*******************;张连生(ORCID :0000-0001-6444-6421),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血液疾病及各类肿瘤的免疫发病机制及精准干预、细胞工程及细胞免疫治疗研究,Email :****************.cn李燕娟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第3期·443·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衰竭性疾病,有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患者临床分析
12 外周血 造血 干细 胞动 员和 采集 .
供者 动员采 用粒 细胞 集落 刺激 因子 ( . S ) G C F 皮
移 植失 败 , 者指 移植 后 2 前 1d外周 血 中性 粒 细胞 计
数 小 于 0 5×1 L, 者指 移 植后 1 0d外周 血 中 . 0/ 后 0
国内将 再生 障碍性 贫 血 ( 以下 简称 再 障 ) 为急 分 性 和慢 性两类 , 后者 因药物 疗 效不 佳 或疾 病 进 展 , 达 到急 性 再 障 诊 断 标 准 时 , 为重 型 再 障 Ⅱ (eee 称 型 svr
alsca e i 1 S A一 ) A 2患 者绝 大 多 数 久 pat n ma 1 A 2 。S A一 i ,
(l — S T nsvr p scae iI (A 一 )pt ns al H C )o e al t nma I S A 2 a et o e e ai i .Mehd Att f 0ptns eet a to s a o3 ae tw r r . ol i e
td b l — C i A— th d sb i g ru r lt d d n r .C n i o ig rg me sc mp ie n i e y al HS T w t HL mac e il so n eae o o s o d t n n e i n o r d a t o h n i s —
2 . % ,2 . % , 6 7 ,a d 6 . % ,r s e t ey Co cu i n A l— C y b f c ie p o e 00 67 4 .% n 6 7 e p c i l . n l so l HS T ma e ef t rc — v o i v e d r st u e S u e o c r AA一 2,a d i s o l e c rid o ta o n a h i g o i o AA一 se t bih d n t h u d b are u s s o st e d a n ss fS 2 i sa l e . s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附视频)
的年龄 、 临床分 型 及是 否 有 合适 供 者 等 因素 综 合权
衡 : 于年龄 ≤4 对 0岁 的重 型再 障患 者 , 首选 H A配 L
型完全 相合 的同胞供 者 aoH C ; 于依靠输 血 的 l. ST对 l
非 重型再 障患 者 , 首选 A G或 环孢 素 的免 疫抑 制治 T
te tn p a t e a. r aig a l i a mi s cn
【 e w rs A lt e i H m t o t e lt sl ti ; K y od】 p sc ma a ia n ; e a pii smc lr p n tn o ec t e a a ao n
是 免疫异 常 , 化 T细胞 介导 的免疫 损 伤 导 致 骨髓 活 造 血功能 衰竭 ¨ 。对 于新 诊 断 的再 障患 者 , 准 的 J 标
针对 性治疗 包括 免疫抑 制治 疗或异 基 因造 血 干细胞
移 植 ( l gn i hm t oe c s m cl t npa t a oeec e ao i i t e r slna l p t e l a —
t ain sw t e e e a lsi a e a t sg n rl e o o p t t i s v r p a t mi .I i e e al r c mme d d t o sd r o ema rw a s l t— e h cn y n e oc n i e n ro t n p a a b r n t n a rtl e t ea y f rp t n sy u g rt a 0 y a sod w t e ee a ls c a e a wh a e a i s f s i h rp o ai t o n e h 4 e r l h s v r p a t n mi o h v n o i ・n e n i i HL i e t a i l g d n r v rt ep s 0 y a s d a c si C a e s n f a t m r v d te A—d nil s i o o .O e a t e ,a v n e n HS T h v i i c l i p o e h c bn h 3 r g in y
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
混合 移植 组 和 Al.MT组所 有 患者 3年 内均 无病 生存 、S R均表 现 为稳 定植入 ,Al P S T组 3 l B o T l—B C o
年植入 失败 率 高于混合 移植 组 和 A l— M l B T组 ( o P均 < . 5 ,3年 无 病 生存 率低 于混合 移 植 组和 00 )
1 % ,均 明显低 于 A l-MT组 的 5 % ( 7 l B o 7 J < . 5 ;Al-B C P均 0 0 ) l P S T组 G H 总发 生率 ( o vD 包括 急
性 和慢性 ) 为 3 % ,与 均无 G H 6 v D发 生 的 Al- MT组 及 混 合 移 植 组 比较 差 异 具 统 计 学 意 义 ( l B o P 均 < .5 ;A l—B C 0 0 ) l P S T组 3年 的 植入 失败 率 、病 死 率 和 无 病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3 % 、9 和 6 % . o 6 % 4
Al—M l B T组 ( o P均 < .5 。结 论 :在上 述 3种 不 同的移 植 方 式 中 ,混 合 移植 同时 具有 N u重建 00 ) e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罕见的造血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减少。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AA的治疗进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备受关注。
AA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攻击,以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然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有限,只有少数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的缓解。
免疫抑制治疗是一种更为激进的治疗方法,通过给予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攻击,以恢复骨髓的正常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在一些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AA的最终治疗选择,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可以来自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
在移植前,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化疗或放疗,以清除骨髓中的异常细胞。
然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会在患者体内重新建立起正常的造血系统。
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A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无关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主流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与患者的HLA配型相匹配的无关供者获得造血干细胞,大大增加了移植的成功率。
此外,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也在不断改进,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寻找合适的供者可能是一个困难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和混血儿等人群。
其次,移植后的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造成影响,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感染等。
因此,为了提高移植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总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药物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效果有限。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引言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造血细胞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三者均出现减少,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
本文将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贫血症状:慢性疲劳、乏力、气促等。
–感染征象:反复发生的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
–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等。
–骨髓抑制: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
2.术中骨髓穿刺–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细胞减少或典型的空突破。
–细胞学检查:显示细胞减少、红系细胞减少,或白系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3.造血干细胞分析–高分辨流式细胞术:用于鉴定过程中的造血细胞亚群。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检测克隆性异常,如染色体缺失和易位。
4.其他实验室检查–骨髓液检查:检测特殊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等。
–免疫学检查:检测免疫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次群等。
以上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有时仍需考虑排除其他病因。
确诊后需进行疾病分级和危险度评估,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的目标是改善造血功能、减少感染和出血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免疫抑制治疗(IST)–随机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抑制治疗与传统对照治疗相比,能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包括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素A (CsA)。
–IST的机制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减少对造血干细胞的攻击,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2.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于年轻、有HLA合适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HSCT的原理是通过输注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替代受损骨髓,重建正常造血功能。
–HSCT的成功率高,但也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如移植物抗宿主病。
3.支持治疗–血液成分输注: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等,以改善贫血和减少出血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其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总体生存率提高获益于移植供者的选择、预处理方案的改进、支持技术的提高,尤其现今造血干细胞来源多样性、预处理方案的改进等。
标签: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为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
近年来随端粒酶逆转录修复基因异常、细胞克隆性演变、T调节亚群细胞的变化及细胞染色体的异常不断完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展使总体生存率由60年代20%~30%提高到现今的80%~90%。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多组年龄患者治疗的适用性及优越性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但疗效等待时间长、疾病复发、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等并发症限制其在临床中运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快速重建造血功能,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HLA高分辨率配型的运用于供者的选择、抗感染、支持技术的提高及预处理方案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SAA患者获益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进展综述如下。
1 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1 移植效果Dawid Szpecht等回顾分析了1991-2009年间接受移植的48例SAA患者,45例患者移植成功,死亡率为8%,5年无病生存率为87%,5年总体生存率为91%[1]。
欧洲血液骨髓移植组关于1951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10年生存率达91%[2]。
国际骨髓移植登记中心的数据表明,1388例儿童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6±2)%。
Ghavamzadeh等对于167例SAA患者随访中位时间40个月发现,其无病生存率为74%,总体生存率为82%。
因其移植等待时间短,避免大量输血,移植排斥发生率低,70-90年代大量的MSD-HSCT确立该移植方式治疗AA患者的地位。
1.2 移植年龄骨髓移植作为AA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其年龄因素上有争议。
最近国际移植研究中心(CIBMTR),回顾分析1991-2004年接受移植的1300例SAA患者,年龄40岁组,其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2%、72%、50%[3]。
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GVHD现象,解释了老年患者生存率低,而儿童及青年移植患者预后良好,长期生存率达80%。
在西版图研究中,接受MSD-HSCT的23例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其长期预后率为65%。
这点与CIBMTR数据相似[4]。
对于年龄小于40岁时患者的选择更倾向MyD-HSCT,因超过该年龄GVHD及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增加[5-7]。
欧洲分析1999-2009年期间接受亲缘HLA全相合供者间移植的2316例AA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50岁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77±4)%、(71±7)%、(68±8)%、(48±10)%。
年龄<50岁时,患者的预后似乎没有区别[11]。
根据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有人建议移植的年龄最高可限制在50岁[8-10]。
因此这组年龄患者选择移植需个体化考虑患者体能状态、移植中心经验、患者意愿。
1.3 预处理方案SAA工作组推荐年轻患者其标准的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C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该非清髓性方案有效的预防排斥反应及GVHD发生。
来自CIBMTR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表明,CTX+ATG的预处理方案比单用CTX在预防移植排斥、GVHD、提高生存率等方面更有好的效果[12]。
来自EBMT的数据,同胞全相合移植时,单用CTX与加用ATG预处理时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85%。
Sébastien Maury等[13]分析30例年龄大于30岁的AA患者接受以含氟达拉滨的方案和标准方案的预处理的对照分析,其中移植失败组率分别为0、11%。
1.4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90年代开始了使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采集外周血,因其动员采集的造血干数量高和供者受创伤小的特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已经成为获取造血干细胞的趋势。
但在AA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比较起骨髓移植的疗效仍欠佳[14-17]。
GVHD仍是一个重要的移植问题。
在欧洲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27%[14]。
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在所有年龄组中,GVHD在PBSCs组比BM组明显增高,研究结果也适用于UD-HSCT外周干细胞移植,在非亲缘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移植物时发生GVHD发生率分别为76%和61% [15-16]。
在血液恶性肿瘤疾病中,GVHD可起抗肿瘤效应,但对于AA患者,GVHD应该绝对避免的,因其降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而,AA患者造血干细胞来源更倾向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2 HLA全相合无关供者血干细胞移植(UD-HSCT)2.1 移植疗效随着高分辨配型技术运用于移植供者选择、低毒而有效的预处理方案不断改良、抗生素的有效支持,UD-HSCT的疗效已经明显提高。
但是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UD-HSCT其5年的生率比较起MSD-HSCT供者低的多[18-21]。
一些工作组也对比HLA全相合和HLA不全相合时移植的疗效观察。
1989-2003年间,118例儿童及年轻患者接受非亲缘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LA全相合组的比HLA不全相合移植组的死亡率明显低,其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和39%。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以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61%。
这些研究表明当考虑行非亲缘移植时,骨髓干细胞来源的造血细胞移植成功率更高。
在移植供者选择方面,选择HLA相匹配的非亲缘移植方式患者预后更好。
2.2 移植预处理(Conditioning Regimen)因SAA为非肿瘤性疾病,需避免预处理过程中的器官毒副作用,又因选择非亲缘间移植供者的移植方式排斥因素,需不断改良AA患者的预处理方案达到成功植入。
预处理方案是在强烈免疫方案的基础上改进的,多包括大剂量的环磷酰胺。
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胸腺球蛋白(ATG)即:CTX+ATG方案降低移植失败率、GVHD发生的风险[22]。
增加环孢素(CsA)免疫抑制剂进一步降低移植失败的发生率[23]。
早期来自URDs的研究结果表明,HLA全相合非亲缘移植接受CTX+ATG的预处理方案时,其移植失败率高,而联合全身照射(TBI)时移植排斥发生率降低,却增加了器官毒性及感染发生[24]。
目前为止,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AA患者的预处理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
相关数据表明,200 ml/kg的CTX、90 mg/kg的ATG、2 Gy TBi联合是种合理的预处理方案[25]。
考虑到CTX致器官毒性作用,氟达拉滨完全或部分取代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临床试验正受到关注。
3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3.1 临床疗效难治性AA患者或缺乏HLA全相合的亲缘及非亲缘供者时,Haplo-SCT成为治疗AA患者的另一选择。
虽移植物中降低T细胞数量已经开始研究,受者仍发生不同程度的GVHD。
该移植技术受移植中心的经验及预防抗宿主病的方案限制。
欧洲骨髓移植协作-再生障碍性贫血工作组总结20例Haplo-SCT患者,其中HLA多有1个位点不相合,100 d移植失败率为25%,其5年总体生存率为30%[26]。
另有报道一儿童成功接受其姐姐骨髓移植,其预处理方案采用阿伦单抗+环磷酰胺及全身低剂量照射联合。
台湾一项以环磷酰200 mg/kg和总剂量800 cGY照射的预处理方案接受Haplo-SCT的6例患者,4例患者存活,无病生存为8~47个月。
最近,Xuet等报道19个AA患者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及外周血的联合移植,以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并以经典的环孢素、晓悉、甲氨蝶呤预防GVHD。
全部患者获得植入,粒细胞及血小板移植存活中位时间分别是12、18 d。
在本组研究中移植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加用BU到CTX+ATG中,以动员骨髓及外周血获得的造血干细胞联合植入的移植方式和使用环孢素、甲氨蝶呤和晓悉联合的方案预GVHD的发生。
移植后746 d 总体生存率为64%,但仍有56%的患者发生慢性排斥反应[27]。
Ho Joonim等报道体外经过降低CD3T细胞处理后的12例单倍体移植患者,其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为10 d,9例发生aGVHD。
其中3例出现Ⅱ~Ⅲ度GVHD,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2例患者全部存活并脱离输血依赖[28]。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aplo-SCT 可行性。
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提高总体生存率,降低GVHD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
3.2 GVHD的预防一份关于31例AA患者的研究表明,亲缘间有HLA位点1个或更多位点不相合时行移植时需更强烈的预处理方案,常需要大剂量的Tbi。
至今降低T细胞的治疗方案即纯化造血干细胞成为避免GVHD发生的基础[29]。
一项前瞻性研究,Kyung-Nam Koh,探索降低CD3 T细胞或者是CD3/CD19 T细胞而非纯化造血干细胞降低GVHD的发生[30]。
以FLu+低剂量的CTX+ATG 联合的预处理方案行单倍体移植的4例患者,其中造血干的输注量在3~5×106/kg(受者的体重),T细胞数量1~3 log的减少。
所有患者均获快速的造血重建,其中2例获得供者嵌合及脱离输血依赖,2例患者移植失败及免疫功能缺陷,均无GVHD发生。
去T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移植率的研究也在开展[31]。
4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经用于治疗各类血液系统疾病,包括AA。
既往最主要的问题是细胞数量获得受限,最近的数据表明多份脐带血移植也可获得造血重建。
Tajika等报道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2]。
其中1例患者发生GVHD并经过治疗后好转。
Mao等报道9例患者(22~38岁)接受脐带血移植。
随访32个月,7例患者无病生存,2例患者死于感染[33]。
最近Peffaultde Latour等报道71例AA患者的一项回顾分析,强调提高细胞数量对疗效的影响。
但是,经验受限、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脐带血移植仍受限。
另外,这些患者中高的排斥率和移植失败仍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34-35]。
5 小结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功治疗AA,首选同胞全相合移植,但因随者独生家庭的增多,需要不断的扩大造血干细胞来源的途径,同时行非亲缘HLA全相合或不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移植、脐带血移植移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需不断改良预处理方案、预防GVHD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