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姓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1982年调查,全县共有506姓(单姓497个,复姓9个)。其中王、陈两姓人数最多,均在6万以上,各占全县人口的6%左右;2万以上不到5万的有沈、徐、李、朱、俞、高、张、周、孙、赵10姓;万人以上2万以下的有金、倪、来、钱、杨、韩、许、施、傅、吴、胡、汪、楼、陆、黄、孔、章17姓。另有40多个姓,每姓仅1人,如:娥、杲、雍、枚、锁等。
据旧家谱、口碑等资料及1994年底全市姓氏人口调查,
其中超过万人的有丁、王、孔、方、冯、孙、朱、许、汤、杨、来、李、陆、陈、张、吴、何、汪、沈、金、周、胡、赵、俞、施、倪、徐、高、钱、黄、章、韩、傅、楼、蔡、戴等36个。
萧山市主要聚居大姓来历如下(按姓氏笔划排列):
王姓
自南宋起,先后从外地迁居萧山的王氏主要有8支:一支在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由山西太原移居余姚,后于南宋初迁入所前镇三泉王村;随宋室南渡,有两支从山西太原分别迁入临浦镇大庄村、西兴镇湫上王村,一支从山东华县迁居浦阳镇舜湖村;南宋时,有三支从海宁、绍兴、诸暨迁来,分别定居坎山镇孙家弄村,进化镇石门王、城厢镇凤里王、坎山镇王家村,进化镇墅上王村;另有一支于明初从山西太原迁居衙前镇南庄王村。全市有王姓6.72万人,为萧山第一大姓。
孔姓
原籍山东。随宋室南渡定居衢州。元初,其中一支由衢州迁入今临浦镇前孔、自由孔村定居;另两支流寓余杭、绍兴后再分别迁萧山闻堰镇小砾山村、义桥镇山后村和坎山镇荣新村、瓜沥镇如松村。全市有孔姓1.3万人。
田姓
祖籍河南开封。南宋初,护驾南渡,遂居萧山欢潭乡欢潭村,后析居许贤乡田家里、欢潭乡小山头、新街镇元沙村等村落。全市有田姓6千余人。
孙姓
东汉末期,孙策、孙权在富春发迹。自南宋起,先后从富春龙门迁来萧山的有6支,分别定居于欢潭乡涂川、泥桥头村,临浦镇塘郎孙村,闻堰镇燕斗孙村,河上镇璇山下村,浦阳镇小湖孙村及城厢镇湘湖村。全市有孙姓2.93万人。
朱姓
世居河南开封。自宋代起,先后迁入萧山的有7支:一支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从江苏沛县迁入,定居衙前镇翔凤村;一支随宋室南渡,迁居浦阳镇前朱、后朱及朱家塔村;有两支于唐天祐初由安徽迁居金华,南宋时又分别移居萧山浦阳镇低湖朱村和城厢镇黄家河村;另外三支,一支于南宋末年,从安徽移居城厢镇朱家坛村,一支于元初由东阳移居许贤乡朱村桥村,一支于明初由诸暨迁入,移居临浦镇坂里朱村、河上镇朱家村。全市有朱姓3.67万人。
汤姓
祖籍河南。南宋时,先后有两支迁来。一支始祖在宋绍兴年间迁居浙江青时,后迁入长河镇长二、汤家桥村;另一支随宋室南渡,居东阳,后迁诸暨,为避兵乱,又迁入进化镇大汤坞村。全市有汤姓近万人。
李姓
唐天祐年间由陕西凤翔转辗迁入。主要聚居在所前镇祥里王、大小坞、下闻、传芳等村。明代起,分支于进化镇下畈底、浦阳灵头、戴村镇李家坞、许贤乡何家桥、临浦镇东葛、城厢镇文里头等村落。全市有李姓4万余人。
陈姓
祖籍河南颍川。南宋初,有陈氏从河南迁居义乌、诸暨、东阳一带。后,从义乌大陈乡迁居萧山的有5支:定居在戴村镇马谷村,临浦镇柏山陈、高田陈村,进化镇郗坞、傅墩村,许贤乡里陈、俞家村,进化镇东山村;从诸暨迁入的有4支:定居在楼塔镇大同坞村,城东涝湖村,浦阳镇纪家汇村,新街镇陈家园村。从东阳迁入的一支定居于新塘乡塘里陈村。另外,尚有一支随宋室南渡,从河南迁居西兴镇湖头陈村;一支于元初南渡,迁居城厢镇娄下陈村;另一支明正德年间,从海宁迁居浦沿镇杨家墩村。全市有陈氏6.54万人,列萧山第二大姓。来姓祖籍河南鄢陵。宋嘉泰二年(1202)徙居萧山长河镇。后分居于长河镇周围的浦沿、闻堰、西兴及城北等地。全市有来姓1.7万人。
沈姓
一支世居江苏吴县长巷乡,宋英宗时(1064~1067),其祖先迁来萧山县瓜沥镇长巷定居。另一支祖籍河南,随宋室南渡,定居于云石乡沈村。另外,元末明初,有沈氏从绍兴、诸暨等地迁入,析居进化镇沈家渡、岭下沈、临浦镇汀头沈等村落。全市有沈姓5.62万人。
张姓
自南宋起,先后从外地迁居萧山的张氏主要有4支:一支世居河南开封,随宋室南渡迁居杭州,后析居城厢镇联华村;一支祖籍河南南阳,明宣德年间(1426~1435)迁居长河镇张家村;一支于南宋初从义乌迁居城厢镇大路张、鸭水张村、闻堰镇青山张村;另一支于元末,从诸暨迁居进化镇杜家弄、下畈底村。全市有张姓3.17万人。
金姓
祖籍河南。一支随宋室南渡定居诸暨,后移居城厢镇犁头金、凑沿金、金家浜村;一支在明代从江苏彭城迁来,定居进化镇墅上王村;另两支在明宣德、嘉靖年间分别从东阳、义乌迁入,定居于进化镇汤山村、许贤乡北坞村和河上镇金坞村。全市有金姓2万余人。
周姓隔
宋室南渡,有周氏从湖南道县迁居诸暨、绍兴等地。自南宋至明末清初,先后从诸暨迁来萧山的有5支:分别定居在临浦镇周家湖村,戴村镇马谷村,义桥镇建新村,衙前镇新林周村,新街镇芝兰村。另有一支于明弘治年间从绍兴迁来,定居衙前镇草漾村。全市有周姓近3万人。
俞姓
一支在吴越钱锣时从诸暨次坞迁入,定居楼塔镇的上马石、余元坞、岩岭山、斜爿坞等村落。另两支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分别从诸暨俞家坞迁居浦阳镇江西俞村,从绍兴俞家潭迁居浦阳横江俞村。全市有俞氏3.2万人。
赵姓
自南宋起,先后从外地迁居萧山的赵氏主要有5支:一支随宋室南渡,定居于西兴镇杜湖村;另一支在南宋时从河南迁来,定居欢潭乡岳驻村;另有3支,自南宋起,从绍兴分别迁居进化镇石柱头村,所前镇赵坞村和益农镇赵家湾村。全市有赵姓2.28万人。
徐姓
自南宋起,从外地迁入萧山的徐氏有7支:一支在南宋时从山东冠县迁来,定居衙前镇杨汛、里东徐村;一支随宋室南渡,迁居建德,元初,移居戴村镇冗里村;另有4支祖籍河南彰德府,宋高宗时南迁,定居绍兴、诸暨等地。后,一支移居临浦镇木汀徐,一支从诸暨迁居河上镇鲍坞村,另两支从绍兴分别迁居进化镇吉山、城厢镇井亭徐村和党山镇众安、单木桥村。此外,尚有一支初为张姓,元朝时张招奉父命从绍兴入赘萧山,为避抽丁,其一子改姓徐,世居县城南街。全市有徐姓4万余人。
高姓
祖籍山东渤海。南宋时随高宗南迁,居绍兴、海宁等地。清嘉庆十八年(1813),海宁的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