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
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著名的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AC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学风问题主要指:BCD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三、简答题
1、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四、辨析题
1、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完成
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开始的,又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实践不停止,理论旧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就需要不断中国化
五、材料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
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的数据(图表略)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3)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答案要点:
(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
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
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
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2)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更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抗日的
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
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
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的到根本改变。因此,减
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型政
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
的土地改革。
六、论述题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近代历史证明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速实现国家
工业化,只有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
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
权,增强国防实力,有效地捍卫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全国大陆解放和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主要
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
路之间的矛盾、随着形式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和资产阶级反
限制的斗争,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冲突越来越明显。因此,需要采
取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土地改革后,分散的、
落后的小农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
业化对粮食和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它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
盾日益暴露出来。手工业也存在着类似问题。所以国家必须对农业、
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已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关键,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如何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的成立以后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共中央举行了为期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充分准备
(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搏,批评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的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移到神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5)做出《决议》,标志着指导思想砂锅内的把乱反正胜利完成
(6)为全面打开新局面创造条件,其中包括:彻底平反冤假错案,为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调整国民经济,调整对外政策,为开创新局面奠定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一、选择题
1、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是:A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2、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提出者是:A
A、孙中山
B、周恩来
C、鲁迅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共土地法大纲》
4、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阐述“枪
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的会议是:B
A、党的二大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5、八路军129师师长是:D
A、林彪
B、贺龙
C、叶挺
D、刘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