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自然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自然概况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阴山北麓,小兴安岭余脉,燕山山脉末端,东经115°51′~116°54′,北纬41°46′~42°36′。多伦县是内蒙古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公路里程359公里,直线距离180公里。至2005年底总人口94541人,共28857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4.95%,由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藏7个民族组成。全县总面积3871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多伦淖尔镇,邮编:027300。代码:152531。区号:0479。拼音:Duolun Xian。

【行政区划】多伦县辖2个镇、2个乡:多伦淖尔镇、大北沟镇、大河口乡、蔡木山乡。64个行政村,7个城镇居民委员会。

【历史沿革】多伦县史称“多伦淖尔”(蒙古语,汉意七星潭、七湖、七溪等),既是旅蒙商贾聚集的“漠南商埠”,又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行政建制始于清代,曾为口北三厅之一,称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1690年康熙帝北征得胜,翌年曾在多伦与内蒙古48家王爷和外蒙古部落首领会盟,先后建“汇宗”、“善因”两大喇嘛教寺院,委派喇嘛教四大宗教领袖之一的章嘉呼图克图(活佛)住寺“俾掌黄教”,工商业号达4000家,人口逾18万,从而使多伦诺尔成为漠南藏传佛教中心和旅蒙商业贸易集散地。1933年7月,吉鸿昌将军率抗日同盟军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多伦县城。1948年4月23日多伦县解放。1958年10月隶属锡林郭勒盟。

2000年,多伦县辖1个镇、10个乡:城关镇、十五号乡、大北沟乡、西干沟乡、耗来沟乡、黑山嘴乡、三道沟乡、大仓乡、大河口乡、上都河乡、蔡木山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02879人,其中各乡

镇人口(人):城关镇 30461 十五号乡 9127 大北沟乡 9882 西干沟乡7175 耗来沟乡 6409 黑山咀乡 7243 三道沟乡 4718 大仓乡 5882 大河口乡 8028 上都河乡 9099 蔡木山乡 1683 一家河牧场虚拟乡 3172。

【地形地貌】地处阴山山地北坡,内蒙古波状高原南缘,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南部高、北部低,由西南向东北、再转向东南的半环形盆地。海拔1150-1800米。地处低山丘陵区。低山面积85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97%,丘陵面积169平方公里,占4.34%;河谷洼地面积l223.8平方公里,占31.45%,山前倾斜平原和高平台面积810.9平方公里,占20.84%,堆积类型沙丘面积836.7平方公里,占21.5%。山丘均属阴山和大兴安岭余脉,东以东红花山、西红花山、苏家大山较高,海拔1420-1670米,东南以东大山、卡伦后沟山、大桃山较高,海拔1500-1600米,南以八里高山、胡莱沟山较高,海拔1500-1600米;西南以牛心山、龙爪山、水泉沟东山较高,海拔1650-1794米,西以高老五大山、西大山较高,海拔l600米以上;西北以砧子山、核桃坝较高,海拔高度1450-1590米;北以长仙敖包、杨树背山较高,海拔高度1365-1430米;东北以蔡木山、小迎峰山较高,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

【气候资源】气候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带,大陆性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而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不热多雷阵雨,秋凉霜雪早,光照充足,水热同季。

光能本县年日照时数3109.9小时,作物生长期内每月日照时数在263~309.8小时之间,对作物和牧草生长有利,冬季每月日照时数216.6~233.4小时之间。对牲畜越冬有一定好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期间年日照时数1057.3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40.64千卡/厘米2。日平均气温

稳定≥10℃期间太阳辐射能为57.34千卡/厘米2。生理辐射量为28.1千卡/厘米²,作物生长期各月太阳辐射量在12.21—17.64千卡/厘米2之间。

热量年平均气温1.6℃,(1990年为3℃),1月平均气温-18.3℃,极端最低气温-39.8℃(1954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气温35.4℃(1955年7月23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持续时间162.2天。无霜期平均为100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的持续时间198.9天。

降水夏季雨量集中,水热同季;且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年平均降水量385.5毫米。作物生长期5—8月降水量288.5毫米,占全年总量的74.8%。80%年、季、月降水量保证率较高,旬降水保证率除7月和8月外,其它月都较低,不能满足农业稳定发展的需求,本县年降水变率为14.8%,春季为31.5%,夏季为43.7%由于春秋两季降水变率大,所以我是秋(干)涝较严重,伏旱时有发生。1973年降水最多达512毫米,1980年降水最少为257.2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09.9毫米(1983年8月4日)。

【水资源】本县水资源集中在东北部,水资源的特点是:⑴河流、水淖虽多,但径流量较少;⑵水资源在分布上由东北向西南递减,而地下水埋深则由东北向西南递减;⑶地表水分布与农业用地分布不一致;⑷水资源不丰富,但能满足相当一个时期各业用水需求。

水资源丰富,是海河流域滦河水系的源头,闪电河、黑风河的交汇处始称滦河,滦河上游自北至东南贯穿境内,全县有常年性河流47条。时令性小河11条,主要河流有上都河、吐力根河、黑风河、小河子河,境内各河均汇入外流水系滦河。县境内流域面积3773公里²,年径流量1.343亿米³。全县共有水淖62个,其中水深2米以上的10个,1—2米的9个,1

米以下的6个,其余为季节性水淖。还有水泉31个,这些水泉及部分淖的涌水均补给河流。全县水面面积14.19万亩,其中水淖5100亩,库塘4986亩,河流13.25亩。除双山水库pH值为8.3外,其余均在6.5左右,大都属中性偏酸水。浅层地下水分布规律:第四系风积沙丘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蔡本山、大河口及县城南,含水层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大水位埋深不等,沙丘间风湿洼地水位埋深0.5—3米,沙地水位埋深10—30米,水位不稳定,冲、洪积空隙水广泛分布于沟谷洼地,河谷平原地带,水位埋深不等,单孔最大涌水量100—500吨/日,最小涌水量小于50吨/日。从上游至下游水位埋深由深到浅,水量由小到大。基岩裂隙潜水,尤其是玄武岩裂隙潜水,广泛分布于盆地中部和滦河两岸,水位埋深,水量变化较大,单孔涌水量500—1000吨/日。

有大小湖泊62个,水域总面积16.2万亩,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343亿立方米。

总的看,县境内潜水埋深2—5米,分布较稳定,富水带在河流两岸,县城一带,全县地下水总储量为373万米³。可利用资源为231万米³。从水质上看,除季节性洼地外,均可供农、牧、林、渔业利用。

【土地资源】本县土地资源较丰富,类型较多,但风蚀、水蚀严重,土地肥力水平高低不一,生产力低。草场面积大,发展畜牧业有良好的条件。

土地类型本县属栗钙土区,以暗栗钙土为主。由于本县东部有大兴安岭余脉的延伸,南部有阴山山脉的伸入,处在黑钙土和栗钙土过度地带,在土壤分布上有地带规律,即自西南向东北分布的规律,也有垂直分带的现象。在形态特征和特性上,既有地带性土壤的存在又有隐域性土壤的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