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文化概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统一后,又有突厥侵扰,唐末这里又成
为沙陀人与吐谷浑争战的战场。五代十国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这里长达433 年一直由契丹、女真、蒙古占领。明时又 常受蒙古瓦剌侵扰,清为满人统治。
纵观大同历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交融史。
民族大融合 北魏从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
方,50多年的制度建设、社会改革和经济 的发展,鲜卑拓跋部在完成自身的汉化、 封建化的同时,使各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上基本融为一体。 孝文帝拓跋宏和冯太后的三项制度改革, 奠定全面汉化和北魏大融合基础,拓跋鲜 卑在北魏平城时代所代表的包容开放,兼 收并蓄的气度和精神,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在汉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这种精神对大同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生着深 远的影响。
宝殿”为全国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内 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 斯”;雕刻精美的“天宫楼阁”,壁藏犹 如玉宇琼楼,玲珑之致,被称为“海内孤 品”。
善化寺古称开元寺,唐韵悠悠的普贤阁造
型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中的二十四护法诸 天塑像,神情各异,极富人间韵味,为金 塑之佳品;三圣殿中的朱弁碑,文章绝唱、 书法绝世、刻工绝妙,可称“三绝”。
大同文化概况
介绍
大同文化
恢弘大气的古都文化
雄伟壮观的军旅文化
精粹深邃的宗教文化
绚丽多彩的融合文化
举世瞩目的长城文化
兴旺发达的边贸文化
蕴涵丰富的煤炭文化
古都文化
南都时期 北魏前身代国,鲜卑拓跋猗卢,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修秦汉平城 为南都,作为代国的南都长达86年。
北魏都城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
分支。
北宋 与契丹和战之间通商互市,交界处
设榷场,以茶易马,数额巨大。
元代 西方各国使节、商人、旅行家、传
教士接踵而来,大同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 商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记有记载。
明代 大同不仅是九边重镇,同时是蒙古
封建主“入贡”的必经之道和蒙汉人民贸 易的重要市场。明代在大同三设马市,建 有官市、民市,有月市、小市。大同镇遂 成为“晋商”的发祥地。
大同古城至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多处
中,寺庙遗构占绝对优势。
融合文化
大同自古是连接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同中原
华夏文化的一个纽带。
北方多民族聚居融合的一个重要基地。 春秋时为北狄林胡所居,秦汉受匈奴侵扰,
西晋后为鲜卑占领,北魏建都平城后,除 汉、鲜卑外,尚有山胡、屠各胡、卢水胡、 铁弗匈奴、高车、丁零、乌桓、党、氐di、 羌等族。
土的煤块足以证明。
辽金元时,大同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锻
造兵器,促进了煤炭的发展。明清时代, 小煤窑林立。
建国60年来,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发运煤炭
23亿吨。
煤文化的主体是矿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
和环境下,造就了富于战斗精神的矿工队 伍,锻造了一代代采煤者的独有风骨。他 们凝重、豪爽、粗犷的性格,韧性、刚毅、 胆识和魄力,给予他们与大自然抗争的决 心和气魄。他们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开怀、豁达、讲义气、重友情,“站在煤 堆上好说话”,表达了他们朴实、厚道、 深沉的感情。他们的生活像一副塞上的风 情画,格调悲壮、苍凉,他们在四面石头 的地下矿井中,背负着中华大地,成为中 华民族的脊梁,为人类送去光和热。
女真之亡辽,蒙古之亡金,李闯之覆明,
皆先下大同。
知名战事:白登之战、六镇之变、吴峦拒
城、姜瓖叛清、土木之变、沙窝之战、辛 亥举义、平型关大捷
知名将领:李牧、蒙恬、李广、靳尚、卫
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郭子仪、杨 业、常遇春、徐达、郭登、翁万达等驻守 过大同。
明代 九边重镇之一,朱元璋封其十三子
朱桂为代王就藩大同,为“九塞王”之一。 大同辖13卫所,823堡塞,307座墩台, 大同镇分4道、辖9路、驻军达135778员, 战马51654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之称。
特点:分布广、历史久、设施全、且富有
特色,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具有原生态 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边贸文化
大同地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是通往
蒙古、俄罗斯、东欧等国的重要通道。
汉 长城脚下与匈奴互市 北魏 当时平城百万人口,四通八达,西
域入贡,商路繁盛,为丝绸之路起点已成 为“四裔往还极盛”时代。
隋唐 大同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
徐达修建的大同城,壮丽雄伟,郛fu固城
坚,固若金汤,各种防御设施配套自成体 系,成为我国古代军事重镇建设的典范。
现今大同古城,基本是在明大同城基础上
进行了保护修复。
宗教文化
历经战争动乱的大同人民,希冀和平安定,
崇信佛神。
大同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的通光寺(北
寺),兴盛于北魏、辽、金,延续于元明 清。
现存宗教寺庙景点主要有: 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 有被誉为辽金博物馆的华严寺,其“大雄
民国 京包、同蒲铁路开通后,沟通全国,
大同煤炭、煨煤、黄花、黄芪、皮毛、蛋 制品、胡麻油等批量出口。
煤炭文化
大同百里煤田,山不秀而雄浑;林不茂而
宝藏温暖的历史;
是生与死的搏斗、意志的磨练、体力的付 出和灵魂净化的历史。
大同煤炭,远在汉代已开采利用,汉墓出
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历6帝7世达 97年之久;
辽代西京 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改云州
为西京,长达78年;
金代西京 金称西京90年。
元代西京 元初仍称西京76年,直到至 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道大同府为 大同路。辽、金、元称西京计244年。
综上,大同建都称京计有427年的历史。
“三代京华”是大同最辉煌的时代。
大皮袄”。
服饰中的红主腰、红裤带、白茬皮袄,皮
塌皮。
饮食中的“稠粥莜面软黄糕,荞面圪坨搅
拿糕”、“冬涮羊肉夏旋粉,四季火锅羊 头拌粉”,风味小吃中的羊杂、粉汤、大 头麻叶、蜜麻叶、大杂、熏肉套大饼等。
北方民族尚武,青年人射箭、投石、虎打、
掰腕、摔跤常见于田间地头和城市街巷之 中。连小孩玩得踢蛋儿、拉毛、打台、打 岗、挤旮旯、翻鞋篓等无不充满浓厚的民 族生活气息。
浓厚泥土芳香的耍孩儿、罗罗腔、二人台、
北路梆子、坐腔等异彩纷呈的地方戏曲,
慷慨激昂,刚健粗犷,反映了大同当地人 民的憨厚、质朴、爽朗的性格。
长城文化
大同地区先后修筑有赵长城、汉长城、北
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
据大同长城普查统计,境内现存历代长城
遗址计1047华里,其中明外长城501华里, 内长城350华里。东汉长城74华里。赵长 城110华里。北魏长城12华里。
民族大融合 辽、金时契丹、女真入主中
原,既带来他们的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吸收 了许多汉人的先进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大同 风俗呈现出交融互补的有趣现象。
朝朝代代,一批批少数民族在大同定居,
他们和大同人民相互影响、融合。
大同居民的语言、服饰、饮食、起居、民
俗、民风至今仍保留着北方民族的古老遗风。
有名的“雁门关外三件宝——莜面、山药、
清代 大同成为连接欧洲的商品集散地, 山西商人在半个中国范围内,贩来茶叶、 丝绸、土布、瓷器、手工艺品以及本省的 铜铁制品、米谷、烟叶、酿造品等,通过 大同,转运蒙古恰克图,与俄国交换毛皮、 毛呢、羽纱、天鹅绒、棉线、麝香、马鹿 角等商品。晋商拥有大批的马匹、骆驼, 马帮、驼帮终年不绝,大同驼铃响彻“西 口”内外,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茶叶之 路”。晋商还以大同产的香皮、石碌、花 斑石、玛瑙石、黄芪、黄腊等东渡日本换 铜。使大同铜器驰名全国,时有“五台山 拜佛,大同城买铜”之说。
军旅文化
大同是我国北方军事重镇。 地形:“山环采凉,水抱桑干,长城界其
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 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屏障,自古为兵 家必争之地,乃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藩, 中原之保障。
历史上的参合径、勾注径、飞孤道直通内
蒙、晋南、华北各地。
自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割地
(幽云十六州)于契丹,中原四百余年失 之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