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试题的设计共45页文档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三地理-高考热点试题设计人教版[整理] 精品

最新高三地理-高考热点试题设计人教版[整理] 精品

高考热点试题设计(一)中部崛起战略背景材料:相对于遥遥领先的沿海开放地区和近年迅猛发展的西部地区,中部的开放落差和投资落差显而易见,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

如果说,率先发展的东部和正在加快开发的西部是中国的两翼,那么,正待崛起的中部就是华夏大地的脊梁。

中部崛起作为统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目的是实现东、中、西部均衡、协调发展。

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给中部各省带来了重振雄风的契机。

试题设计:1.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示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

(2)列举该地区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

(3)甲水利枢纽大坝加高方案2004年11月15日已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大坝将加高14.6米、水库的正常蓄水水位达170米,与之相配套库区移民达20万,移民安置以外迁为主。

分析该水利枢纽大坝加高的目的。

说明库区移民以以外迁安置为主的原因。

(4)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评审的世界地质公园。

简要说明形成黄山奇峰怪石地貌景观的内外力作用。

观赏黄山云海应如何把握时机?试运用大气相关知识简述理由。

(5)2004年蛰伏秦巴山区30年的“东风”汽车总部迁往乙市,简析“东风”搬迁的原因。

(6)随着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哪个城市最有可能成为区域中心?试说明理由。

(7)从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两方面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简析:该题以位于中部经济带的长江中游地区为素材,将动态的热点与静态的教材联系起来,构成新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学科的知识、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对实际问题加以分析、思考、评述。

其中“从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两方面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体现了新考纲“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答案具有开放性。

答案:(1)洪涝、伏旱(2)钢铁工业、纺织工业、有色金属冶炼、汽车工业、电力(水电)工业(3)目的:增加水库蓄水量,提高蓄水水位,为南水北调提供保证;原因:库区以山地为主,人多地少,环境容量小;移民外迁可防止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保证库区水质。

【高三】高考地理热点试题设计

【高三】高考地理热点试题设计

【高三】高考地理热点试题设计看2021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开幕背景材料2021年7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12家单位主办的“2021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北海市举行。

来自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我国的6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海内外著名企业代表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在“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沟通、合作、繁荣”的主题下,围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确定背景下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重点、难点和趋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三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务实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材料及“泛北部湾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是一个国际组织。

A.世界性、经济性B.世界性、政治性C.区域性、经济性D.区域性、政治性2.关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利于区域的和平与安全B.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利于加强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D.虽不利于区域安全,但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3.当今国与国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他们又重视共同利益,积极寻求互利合作,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下列观点不能表明其原因的是:A.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B.事物是相互联系的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西部大开发区域除西部经济地带外,还包括的省区有①黑龙江省②山西③广西④内蒙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广东西部沿海和海南岛是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热量B.交通、热量C.光照、水分D.交通、市场6.广西与我国北方地区相比,最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7.近年来,图示区域成为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的地区,试述其社会经济原因。

8.该区域具有世界意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张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张真题及答案)

【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火(灾)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根据起火原因可分为人为火(灾)和雷击火(灾)两类。

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近25年间草原火(灾)的月份分布。

指出草原火(灾)的时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推测草原火(灾)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危害。

【答案】人为火主要发生在春、秋季,雷击火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

春秋季干旱少雨,气温较高,风速大,可燃物多且易燃;人员活动量较大;春末夏初多强对流天气。

主要危害:(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焦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解析】13.(1)分析在“魔鬼风区”选线时,将线路优先设在阳坡、地表粗糙路面的原因。

13.(2)据图2指出与克塔铁路南方案相比,北方案的主要优势。

13.(3)说明克塔铁路建成通车对塔城市居民出行的有利影响。

【答案】(1)阳坡日照时间较阴坡长,太阳辐射强,积雪融化快;地表粗糙的路面能阻碍雪的移动,减轻风吹雪危害。

【解析】(1)原因:阳坡日照时间较阴坡长,光照较充足,太阳辐射强,积雪融化快,车辆不易打滑,不影响通行;地表粗糙的路面能阻碍雪的移动,减轻风吹雪危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答案】(2)强风风速较小;受强风影响的里程短;月积雪累计天数变化小,地面积雪稳定,受风吹雪影响较小。

【解析】(2)主要优势:读图可以看出,北方案最强风的风速较小(最大风速北方案才40,南近60),减轻交通阻塞;受强风影响的里程较短,避开强风里程较多;月积雪累计天数变化小,地面积雪比较稳定,大风扬雪现象较轻,南方案变化大,波动大,大雪飞扬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答案】(3)铁路出行费用较低,可以降低出行成本;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小,安全性和准点率高;完善交通运输网,增加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

【解析】(3)有利影响:铁路运载量大,速度快,出行费用较低,可以降低出行成本;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小,安全性高,准点率高,不会交通拥堵,提高出行的舒适度;完善当地的交通运输网,增加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出行更加便利和快捷。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是()1.(2)要迅速了解该区域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最适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a线南侧B.30°N线北侧C.b线南侧D.30°N线南侧【答案】A【解析】(1)根据经纬网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根据河流流向知b处为河流谷地,a处为山脊。

山脊南侧为阳坡,植被稀疏,且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量最丰富。

故选A。

【答案】B【解析】(2)根据地理信息技术特征知,要迅速了解该区域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最适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

故选B。

2.(1)图中天体M可能是()2.(2)图中箭头体现了()A. 水星B. 火星C. 天王星D. 木星【解析】(1)略【答案】B【解析】(2)略3.(1)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有()①纬度较低②距海远,降水少③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少3.(2)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30°纬线附近,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以及高压控制下降水少,晴天多,①④对;图示为纬度上的统计图,没有具体地点,不反映海陆位置和地形状况,②③错。

故选D。

【答案】C【解析】(2)此时,乙地太阳辐射量为0,是极夜时期,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极光,黑子、耀斑是太阳活动,极夜时期看不到太阳。

故选C。

4.在图一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月球公转到图中表示上弦月位置的是A. A处B. B处C. C处D. C处【答案】B【解析】5.(1)图1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5.(2)“玉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T₁~T₂时段D. T₄~T₁时段【答案】A【解析】(1)读图可知,在T₁~T₂时段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到月球上,导致月球表面气温非常高,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共45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共45页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备知识·导学思练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变化特点:_冷__暖__干湿相互交替。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探索应用】 请你判断这幅画反映的主要问题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全球变暖。人类大量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_兴__衰__。 (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_动__植__物__分__布__带__的迁移。
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 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部。从气候角度,分析
【思路分析】
材料 解读
图像 解读
我的 思路
①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 ②图1是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③图2是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①从图1中可以直接得出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泥石流的高 发区 ②从图2中可以看出,7月日均温比常年月均温偏高,降水 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易发生泥石流
答案:(1)C (2)粮食产量会增加。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 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足,有利于粮食产量增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母材料】 1.“北极熊将无家可归” 冰川是地球最大的淡水水库,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自1850年小冰期结束 以来,全球冰川开始退缩,这种退缩属于正常气候变化现象。然而,近几十年来世界各 地的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率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到20 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融化加速,这一时段正好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温暖的10年。冰 川的融化和退缩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面临着洪水、干旱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IPCC预测说,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升高范围将在摄氏度至摄氏度。这将引起冰川的 进一步退缩。模拟分析显示,当全球温度升高4摄氏度时,全球大部分冰川都将消失, 而格陵兰岛上大陆冰川在温度升高2摄氏度至3摄氏度时就会融化。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数字化草原”就是()1.(2)“数字化草原”建成后,对鄂托克前旗发挥的作用有()①为开展以草定畜、加强草原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②实现了对全旗各草原的动态监测③增加了科研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数量和时间④实现草场基础数据共享、自动采集,实时改变草场覆盖率A. 为草原各区域标上数字序号,以方便管理B. “因特网”或“信息高速公路”C. 用地理信息技术使草原信息的表达方式数字化D. 将草原景观拍摄成视频,供人们欣赏【答案】C【解析】(1)“数字化草原”就是用地理信息技术使草原信息的表达方式数字化,C正确;不是为草原各区域标上数字序号,以方便管理,A错误;“因特网”或“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为“数字化草原”提供技术支持,B错误;将草原景观拍摄成视频,供人们欣赏是“数字化草原”功能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C。

【答案】A【解析】(2)“数字化草原”建成后,可以为开展以草定畜、加强草原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①正确;实现了对全旗各草原的动态监测,②正确;减少了科研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数量和时间,③错误;实现草场基础数据共享、自动采集,为改变草场覆盖率提供依据,④错误;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数字地球”就是指信息高速公路B. “数字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C. “数字地球”就是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D. “数字地球”是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答案】B【解析】数字地球是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快速、形象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