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运会视角下举国体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全运会视角下试论举国体制

摘要: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第十一届全运会后,人们对一些体育”闹剧”的思考引发了对这种管理体制的进一步质疑。本文分析了举国体制的含义及利弊,同时也对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举国体制;全运会;改革

2009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圆满闭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举行的又一场体育盛宴。整个比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引人思考的想象与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最终都集中指向了目前我国实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即举国体制。

一、举国体制的含义

“举国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的概括。后来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举国体制最大的特色是依靠财政拨款,也就是把纳税人的资金作为获取竞技成绩的资本。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

体育中,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举国体制的利弊

“举国体制”最大的好处是能集中精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快速高效。”举国体制”就是视全国为一盘棋,强调局部顾全大局。这种体制有利于重点攻关解决难题。这次北京奥运会,”举国体制”可谓功勋卓著。北京奥运会如此庞大的交通、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倘若没有中央和各地方的支持,倾全国

之力,很难搞得这么好。在这次奥运会上,我们一举夺得51块金牌,一些项目在世界上领先。何以至此?在于”举国体制”可以保证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包括在全国选拔人才、在重点项目上快出成绩。北京申奥成功后,许多外国人对北京的交通状况、空气质量、接待能力表示担忧。但中国解决得非常好,当初的承诺都不打折扣地兑现了,工作效率让世界震惊、佩服。不少外国人认为中国的”举国体制”力量巨大,从而才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奥运会。但是,”举国体制”并不是完美无瑕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弊端已越来越显现。

近些年来的全运会,各个赛场上丑闻、黑幕此起彼伏。运动队之间相互谩骂指责也不绝于耳。让观众看到了一出接一出的闹剧。”跳水金牌内定黑幕”、”昂贵赛马损耗严重”、”兴奋剂丑闻屡禁不止”,由于各省市对金牌近乎病态的疯狂追逐,让全运会遭到质

疑。而由此也进一步引发人们对整个国家体育管理体制的批评与质疑。

“举国体制”、全国一盘棋是计划经济时代体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也是体育社会运行机制的核心原则。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必然带上了这个历史时代特有的烙印,在实施过程中自然会暴露出自身的许多弊端,从而对竞技运动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不良影响。由于政府的包办一切,统得过死,严重的束缚了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束缚了下级的智慧和进取心,也极大的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的进程,不利于放手发动全社会办体育,抹杀了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道而驰。底子薄、社会基础条件差、经济不发达的现实,使得政府办竞技体育在财政上不堪重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无法有效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政府的包办造成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脱节。众所周知,体育具有两重性:其一,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这是由体育的政治、教育、社会功能决定的;其二,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产业,这是由体育的经济功能决定的。”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竞技体育作为一项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在过多强调其政治功能的同时,必然会限制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发挥和拓展,因此也必然排斥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从而给竞技体育带来了诸如国家负担过重,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弊端。综上所述,

举国体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举国体制过度地强化了政府的权力,阻塞了社会参与体育管理的渠道,抑制了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同时,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又陷入了微观管理的事务堆中不能自拔,削弱了宏观管理的职能。

第二,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体育事业百废待兴,亟需政府的扶持。但这种情况造成体育对政府的过分依附,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低下,对于政治和经济的任何变化都将产生波动和振荡。

第三,由于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和人治色彩,使体育在现阶段无法按照自身的规律正常发展。建立举国体制的初衷是着眼于增强人民体质,但由于在实际运行中过分追求竞技体育的政治效应,造成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之间的比例失调。

三、关于举国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中走过来的,正如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在不断进步,制度也要相应跟上时代进步,跟上体育发展的需要。现在,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就处于一个全新发展的时期,实行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可以从加快推进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实体化、实现管理层次的明确化、完成各单项体育协会权限的合理划分、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2]

1.加快推进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实体化

中华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以及它们下属的各种运动协会实际上仅在名义上存在,体育总局所设的各主管业务的司处取代了这些协会并用它们的名义行使着体育管理职权。目前的这种中华体总与体育总局”一套班子,两快牌子”的体制肯定不能适应体育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确认中华体总及中国奥委会的地位以及职权,使其具备管理体育事务的实权。由于我国国情,这一过程将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实现。未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社会必将呈现高度现代化,而现代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高度的分化性。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应主动适应这种分化,积极探索建立由国家宏观调控的,各体育组织组成的组织结构。

2.实现管理层次的明确化

我国举国体制中政府行使全部管理权力,对体育事务管得过死、过细,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务,使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陷入琐碎的事务堆中。建立一个合适的管理体制,离不开明确的管理层次。中央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向地方和俱乐部放权,减少工作层次,理顺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功能交叉,避免扯皮现象。[3]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提供经济资助宏观管理国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它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领导全国的体育事业;而它下属的体协、俱乐部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责、权、利相对独立的体育组织,它们不受更多外界干扰。在具体运行中,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对单项体协和俱乐部提出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单项体协和俱乐部提供经济资助,不介入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