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师德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1.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苏南城镇已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高位发展的区域经济使教育现代化成为可能。

近年来,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以及成本增加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仍持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如何与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

1.2.新课改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整合了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新课改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这为学习者学习除了教科书中的间接知识以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与学方式,它可以更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区别于课堂教学直接知识的第一手资料。

1.3.学校研究背景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十一五”期间选择艺术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以《在素质教育价值取向下,陶行知艺术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为核心,精心组织,大力开展课题培训,落实子课题的过程研究,确保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用陶行知先生关于艺术教育、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我们搞好艺术教育、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得到学生的认同,老师的响应,社会的认可。

“十二五”期间,学校希望继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学陶师陶工作与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相整合,拓宽办学思路,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学校实践相结合,探索苏南小城镇运用与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途径。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不要被围墙围起来,应该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学生应该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用身心感受大自然。

实践陶行知思想在高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大全5篇]

实践陶行知思想在高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大全5篇]

实践陶行知思想在高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践陶行知思想在高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实践陶行知思想在高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单位名称吴江松陵高级中学负责人沈华一、基本情况二、内容论证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高效益,就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注重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头脑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的观点,而且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坚持“教师中心论”,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出现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过去的主角(独角)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合作者。

“生活教育”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生活中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有效学习模式。

我校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以下的实践效果:⑴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走“内涵+特色”和谐发展之路。

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完善的管理制度创造一个适合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为社会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可供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⑵提高教师群体素养。

通过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在研究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技能,创建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

从陶行知精神谈教师师德建设

从陶行知精神谈教师师德建设

从陶行知精神谈教师师德建设摘要:本文着重诠释了陶行知的教育精神和精髓,从中找到了现代教师师德建设榜样,阐述了我们应当如何以先哲为楷模,加强当代师德建设,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陶行知;精神;师德建设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2-0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如果说提高全民素质刻不容缓,那么,提高教师的素质更是当务之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具有崇高的人格和师德修养,今天重温陶行知精神,对我们加强师德修养不无裨益。

一、学习他为人民教育事业的执著、献身精神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能够献身于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是有着他对教育伟大意义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及其未来的头等大事。

因此,他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之存亡和世运之治乱。

”正是他对教育事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才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奉献出来。

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为了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寻求中国新教育的曙光,放弃了每月400银元的高薪,谢绝了大学校长、厅长和教育部长的高职聘任,自觉自愿地离开大学教授岗位,离开大城市,来到荒野偏僻的乡村办学校。

由于条件艰苦,他住牛棚、睡草屋,可是行知先生以苦为乐,献身教育,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先生在他的一篇著作——《我们的信条》中写道:我深信,如果全国的教师,都抱有为儿童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我们就必能为我们的民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生命。

这道出了不仅是陶行知先生也包括无数个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现当代教师们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学习陶行知,就要首先学习他这种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执著和献身精神。

二、学习他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及勇于创新的精神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话道出了作为一位教育家对教育目标的至高追求。

为人师表铸就师德之魂——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

为人师表铸就师德之魂——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

为人师表铸就师德之魂——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摘要】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师德建设则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了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

我们需要认识师德的内涵,了解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倡导师德的重要性,师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践行师德的具体方式包括言传身教,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

培育学生的师德意识同样重要,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提升教育品质与水平,师德建设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其中扮演着重要指导作用,只有身体力行,做到为人师表,才能真正铸就师德之魂。

【关键词】教育事业、师德建设、陶行知教育思想、师德内涵、倡导、践行、培育学生、教育品质、师德意识、身体力行、必要性、指导作用、为人师表。

1. 引言1.1 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影响力的事业。

它不仅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和培育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

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是人才的摇篮。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而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教育,人才得以蓬勃发展,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教育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提升文明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

民族振兴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而这些人才正是通过教育培养和造就出来的。

教育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桥梁和载体。

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族振兴、实现国家繁荣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支撑。

只有重视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1.2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于,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以陶行知思想指导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精品文档

以陶行知思想指导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精品文档

以陶行知思想指导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园本教研,不断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种“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的园本教研策略,不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和观点对新课程下的园本教研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行知行园本教研教学改革一、坚持“行知行”,开展园本教研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强调了“行”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讲艺术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要想谋求专业化的成长,其重要的途径便是“行”――实践。

1.写反思。

“实践+反思=成长”,坚持写教学反思是我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有力的举措。

陶行知先生有反思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教师的反思,记录的都是他们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感受及思考,真正把问题变成课题,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把课堂变成了研究的主阵地,把自己变成了学习、研究者。

这样,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运用理念的催化剂,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这一活动,广大教师不仅养成了勤于思考、勤于动笔的教学习惯,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热情与水平。

2.结对子。

“师徒结对”是最基本、最传统的带教方式之一。

每一位导师须带教1~2名青年教师。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带教”的内涵与形式也在扩展和创新,除了传统的“带教”意义外,导师与被带教对象还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指导、合作、共建、发展的带教关系。

在导师的指导带教下,青年教师将会得到迅速成长。

3.立课题。

我园积极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活动,把陶研、教研、科研融为一体,坚持走科研兴园之路,以课题研究来推动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国家级课题《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推进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师德建设发展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师德建设发展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师德建设发展作者:蔡莉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5期作为中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以自身“万世师表”的榜样精神鼓舞着中国教师在教育事业上努力奉献,并以其优秀的“教育家人格”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们积极奋进。

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的师德精神在当今社会更具备影响力。

师德是教师把教育作为事业,并严格遵照道德观念,并约束自身的行为的集合。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能够按照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贡献者,为人类文明事业的传承一直贡献出巨大的力量,教师的举止言行也固然会对下一代的德行有所影响。

陶行知不仅为教师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师德典范,他的师德精神也光芒万照!通过认识并研究陶行知的师德理论,我们将会充分了解师德价值所在。

一、学习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寓意有自身深刻的理解,在他眼里,他觉得教育不仅关系国家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也是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了追寻一条教育的新道路,打开新教育的大门,他自愿深入到一线乡村去开办学校。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有提到:“教育者应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服务”和“贡献”这些词汇,这些词汇无不表明教师应具备的责任和道德准则。

时至今日,像陶先生这样献身教育的教师数不胜数,跪着也要讲下去余功茂老师、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的李保国老师、山花中最像的那一“支”的支月英老师等等,教育工作者慢慢地得到国家的肯定,教育工作者应该将陶先生对待教育工作的那种执着与献身的劲转化到自己身上,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摒弃杂念,抱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敬业爱生,潜心育人。

二、学习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教人求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的责任更需要着重于让学生好好做人。

为人师表铸就师德之魂——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

为人师表铸就师德之魂——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

为人师表铸就师德之魂——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师德建设的几点体会1. 引言1.1 介绍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当今社会,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学生面临各种社会压力和诱惑,教师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品质,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引领者。

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师德建设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的要求,更是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要求。

优秀的师德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良好的师德更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实现为人师表的伟大责任。

1.2 阐述陶行知对师德的重视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师德的重视也是众所周知的。

陶行知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师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品行和言行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

陶行知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陶行知看来,师德的培养和提升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他提倡教师要善待学生,要尊重学生,要关爱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事业更加顺利地进行。

陶行知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师德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也为我们今天的师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2. 正文2.1 师德建设的内涵和目标师德建设的内涵和目标是教育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师德建设的内涵包括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师德建设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师德建设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秉持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坚守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浅谈陶行知的师德观与当今师德建设

浅谈陶行知的师德观与当今师德建设

浅谈陶⾏知的师德观与当今师德建设浅谈陶⾏知的师德观与当今师德建设摘要: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观念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

师德建设是学校⼯作的核⼼,师德建设要倡导“爱⽣为本”、“奉献为魂”、“进取为源”的理念,陶⾏知的师德观为我们当今师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

我们要努⼒践⾏陶⾏知先⽣“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加快师德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师德建设爱⽣为本奉献为魂进取为源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观念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

师德,是教师⼯作的精髓,师德建设是学校⼯作的核⼼,可以⽤“爱⽣为本、奉献为魂、进取为源”概括其内涵。

多年实践使我们懂得:师德建设是教师成长的基点,是教师发展的动⼒所在,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

我们应该继承陶⾏知先⽣的师德思想,⾔传⾝教,以爱作为教育的⼿段,使⾃⼰成为学⽣学习的楷模,下⾯就师德建设谈谈⾃⼰的⼏点看法:⼀、热爱学⽣是师德之本“热爱每⼀个学⽣”是陶⾏知先⽣的⼈⽣格⾔。

他说:“真的教育是⼼⼼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发出来的,才能打到⼼的深处。

”陶⾏知在⼏⼗年的教育实践中,通过⾃⼰的⾝体⼒⾏,使师德内涵更加充实、丰富。

教育是爱的艺术,热爱学⽣是⼀名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付出真爱,培育真爱,并且最终收获真爱。

如果说⽗母的爱是⼈精神情感幸福的源泉,那么教师的爱则是学⽣热爱⽣活,热爱他⼈,信任别⼈,信任社会,形成健全⼈格的保证。

爱学⽣,是做⼀名好教师的前提。

爱的内涵是恒定的,⽽爱的表现形式却可以是多样的,爱可以是“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的⽆私奉献,爱可以是“⾐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的悉⼼呵护,爱也可以是“俯⾸⽢为孺⼦⽜”的宽厚博⼤,爱还可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愤⽆奈。

师爱不是⼀种恩赐,更不是居⾼临下的施舍。

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

陶行知思想与师德建设

陶行知思想与师德建设

陶行知思想与师德建设摘要: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与求真精神是构成行知思想的四大精神,如何用在四大精神来指导当前的师德建设,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笔者尝试着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①学习陶行知“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敬业精神,教师必须以爱岗敬业为基础;②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必须成为教师工作的精神动力;③学习陶行知“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教师必须于时惧进,在创新中求发展;④学习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求真务实才是教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敬业精神; 奉献精神; 创造精神; 求真精神Tao Xingzhi thought and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With notifies the thought and the spirit builds on the new time teacher's ethicsand the teacher soulWu Jin-shun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dedication, the sacrificing spirit, the creative spirit with strive for really energetic are the constitution notify the thought four big spirits, how to use in four big spirits instructs the current teacher's ethicsconstruction, is a need key research topic. The author attempted has been carrying on the shallow elaboration from four aspects: ①Learns from Tao Xingzhi “the life is an important matter comes, to make an important matter goes”the professional dedication, the teacher must take love the hillock professional as the foundation; ②Learns from Tao Xingzhi “to hold a heart to come, does not have half grass goes”the sacrificing spirit, the sacrificing spirit to become the energetic power which the teacher works; Learns from Tao Xingzhi “to dare not to search the invention new principle, dares into the savageness the border area”the creative spirit, the teacher must progress together with the time, strives forthe development in the innovation; ④Learns from Tao Xingzhi “to teach the human to ask really, studies is the honorable person” asks really energetic, is practical is the teacher completes each teaching profession the basic guarantee.key word: Professional dedication; Sacrificing spirit; Creative spirit; Asks really energetic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与求真精神,构成了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的完美品格,也高度概括了陶行知先生崇高的师德修养。

知行合一,提升素养—在幼教实践中感悟陶行知师德规范

知行合一,提升素养—在幼教实践中感悟陶行知师德规范

知行合一,提升素养—在幼教实践中感悟陶行知师德规范摘要:在幼教实践中,感悟陶行知师德规范,可以帮助教师提升素养,实现知行合一。

陶行知提倡教师要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不断追求教育的专业化和卓越性。

在幼教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持续学习和提升教育知识和教学技巧,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知行合一;素养;幼教;实践;师德规范引言:陶行知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独特个性和潜能。

在幼教实践中,教师可以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一、知行合一,提升素养—在幼教实践中感悟陶行知师德规范的意义在幼教实践中,感悟陶行知师德规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师德规范体现了教师的理想境界和责任担当。

通过感悟陶行知的师德规范,幼儿教师可以塑造出令人尊敬和信赖的优秀教育者形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形象。

陶行知强调教育事业的专业性,他注重教师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

通过感悟陶行知的师德规范,幼儿教师可以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持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陶行知的师德规范强调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特个性。

通过感悟陶行知的师德规范,幼儿教师可以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别化的教学和关爱,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陶行知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幼教实践中也可以借鉴这一理念。

通过感悟陶行知的师德规范,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勇于表达、独立思考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强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幼教实践中也应该注重这一方面。

通过感悟陶行知的师德规范,幼儿教师可以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关怀,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师德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师德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师德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教育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提倡“爱、理、信”三字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应该以爱为本,以礼为标,以信为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对于当代教师来说,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高师德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爱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强调教师应该以爱为本,倡导“爱学生、爱教育、爱自己”的教育理念。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真心的关爱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沟通,传递正能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理的教育观念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观念之一,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注重理性思考和行为规范。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信的教育原则信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观念之一,强调的是教师要言行一致,重信守诺,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教师要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言传身教,注重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

在与学生之间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尊严,严格保护学生的权益和利益,不做损害学生利益的事情。

四、提高师德素养的重要性提高师德素养是教师自身的修养与发展,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和社会的责任。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能够有效地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具体做法要提高师德素养,关键在于研究和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将其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

陶行知师德理论研究

陶行知师德理论研究

陶行知师德理论研究作者:魏振方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7年第02期加强师德建设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受到质疑的当下,这就要求要有着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因此陶行知师德理论就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在师德建设的研究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德建设;师德理论;当代价值陶行知师德理论思想主要借鉴于国外和中国古代师德的优良传统与成果,最终集成果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的师德理论体系。

本文就是对陶行知师德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其内在的思维和理论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于师德建设的价值和启示进行全面的揭示。

1 陶行知师德理论思想的来源1.1 中国古代的师德思想“有教则无类”是孔子对受教育对象的一种教育理念。

陶行知传承了孔子的“有教无类”,提出平民教育、普及教育等,主张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因材施教”在我国的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孔子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定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因材施教”可以充分的发挥着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不足也可以及时的弥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成绩就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陶行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扬了这种教学理念,着重的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教学的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

陶行知主要是参照着孟子的“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的的这一理念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这是陶行知师德观的体现。

陶行知借鉴古代师德观的优秀成果,根据自己在教育上的实践,并且结合着具体的社会背景,就创造出了符合任何时代的一种师德观。

1.2 西方国家的师德思想陶行知早期在教会开办的崇一学堂学习,接受中西文化结合的教育。

在金陵大学期间,陶行知饱览西方各文化领域的书籍,奠定了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摘要:在当下倡导构建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应在众多方面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优化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进而强化师德建设的时效性与时代性。

文章从陶行知师德观所涵盖的主要思想和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两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师德建设;时效性;时代性中图分类号:g40-092.6;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08-02 陶行知是二十世纪我国杰出的爱国者,伟大的教育家,更是进步知识分子的楷模,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极其重视师德修养,对师德建设有很多深刻、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德观和教育思想尤为重要。

一、陶行知师德观所包含的主要思想1.奉献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诸多师德观的论述。

例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捧着一颗心来”等,他的人格是高尚的,是为师者的典范。

作为一名教师,为教育事业献身,对其用心忠诚,是其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同时也是职业行为、感情和道德的首要条件。

这种献身精神被陶先生称之为“教育的命脉”。

在他看来,教育者要时刻谨记:教育是没有尊荣无名无利的事情。

此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直是陶行知先生的行动准则,是他此生的不懈追求。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教育缺失的年代,他有着关于这方面的至高理想和抱负,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献身精神越加义无反顾。

在这个背景下,陶行知先生在少年时代就立志要振兴民族。

留学归来的他更是坚定了要使全国公民享受教育的这一理想。

他深知教育不可贪求一时的成效,教育是大有可为、永久利世的。

因此,陶行知将教育事业看作关系到民族兴衰的事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

投身教育事业这一领域之后,陶行知先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

在他认准教育事业能够救国救民之后,先后拒绝了高校校长、教育厅长等职务,放弃了高标准待遇。

“行知精神”引领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研究

“行知精神”引领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研究

沈 烨师德师风是教师立身之本。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教育的光辉篇章。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先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想理论以及奋斗经历,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行知精神”——“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精神。

“行知精神”与新时代师德标准一脉相通,高度契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意义,对师德素养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我园将弘扬“行知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效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探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科学路径,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积极探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针对师德师风现状,我园根据教师现有的结构特点,在“行知精神”引领下,着力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师德形象。

(一)抓住根本——坚持思想铸魂一是把握师德师风内核。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突出师德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

”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二是明确师德师风价值。

对于幼儿成长而言,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能给予幼儿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为幼儿创造快乐成长的空间;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师德素养能够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在专业发展上有所建树;对于幼儿园而言,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园所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是筑牢师德师风底线。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近年来,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未认真履职尽责,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我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使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坚守教育初心,坚决筑牢师德师风底线。

陶行知主题教研活动(3篇)

陶行知主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其“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特举办以“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深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四、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厅、教室五、活动内容(一)开幕式1. 时间:2023年10月20日上午9:002. 地点:多功能厅3. 内容:- 校长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和意义。

- 陶行知教育思想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 教师代表发言,分享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二)专题研讨1. 时间:2023年10月21日至10月23日2. 地点:各教研组活动室3. 内容:- 各教研组围绕“如何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开展研讨活动。

-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践等形式,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教学观摩1. 时间:2023年10月24日2. 地点:各年级教室3. 内容:- 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展示如何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

- 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交流教学心得。

(四)成果展示1. 时间:2023年10月25日2. 地点:多功能厅3. 内容:- 各教研组汇报研讨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 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闭幕式1. 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上午9:002. 地点:多功能厅3. 内容:- 教师代表总结发言,分享活动收获和体会。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师德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师德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师德修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1、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教育界在中国陶行知研究地的倡议下,已由纪念陶行知,发展到学陶研陶、师陶的阶段。

这一重要的发展,对于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势必起到踊跃推动作用。

当前社会的飞快发展,致使出现物欲横流的状况,怎样守住教师安静的内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下一代的必需保证,提高教师素质成了时代最强的呼声,所以是时代的需求。

2、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整个思想系统的中心。

学习陶行知先生热爱学生、尊敬学生,“爱满天下”的思想。

把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思想作为师德建设的座右铭,热爱学生、尊敬学生、关怀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果断根绝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

这样环境教育下的学生也会有爱心、有长进心、有责任感;有宽泛、健康的兴趣喜好;有优异、崇高的审美情味;在此前提下的学生,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对他们的终生会得益无量!3、适应师德涵养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崇敬的职业,但,部分教师缺少认识,平常思想素质不高,在教育学生方面不够耐心、仔细,有的老师心理素质欠佳,经不起挫折,受不起失败,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缺少爱心,不愿花时间仔细研究业务,走出教室就看不到人影,甚至做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切合的事,这是不该当的。

针对上述状况,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的睁开,经过认识、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把陶行知对师德要求以及他的教育思想作为教师的精神支柱,从“爱学生”和“教育的使命感”两个方面,狠抓师德建设,找准改变这类状况的切入点,从爱字着手、知字感悟、行字落实,使我校的师德师风提高一个台阶,提高我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题界定有道是:“致天下之治在人材,整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师德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1、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界在中国陶行知研究地的倡导下,已由纪念陶行知,发展到学陶研陶、师陶的阶段。

这一重要的发展,对于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出现物欲横流的情况,如何守住教师宁静的心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下一代的必要保证,提高教师素质成了时代最强的呼声,因此是时代的需求。

2、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学习陶行知先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满天下”的思想。

把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思想作为师德建设的座右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坚决杜绝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

这样环境教育下的学生也会有爱心、有上进心、有责任感;有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有良好、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此前提下的学生,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对他们的终身会受益无穷!3、适应师德修养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但,部分教师缺乏认识,平时思想素质不高,在教育学生方面不够耐心、细致,有的老师心理素质欠佳,经不起挫折,受不起失败,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爱心,不肯花时间认真钻研业务,走出教室就看不到人影,甚至做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合的事,这是不应该的。

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了解、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把陶行知对师德要求以及他的教育思想作为教师的精神支柱,从“爱学生”和“教育的使命感”两个方面,狠抓师德建设,找准改变这种情况的切入点,从爱字着手、知字感悟、行字落实,使我校的师德师风提高一个台阶,提升我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题界定有道是:“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

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对学生影响的严重性。

陶行知先生师德修养的精华在于“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崇高理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和治学做人标准;“以教人者教己”的言传身教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满天下”的思想以及他的教育创新理念。

通过陶行知先生修养、师德修养要求的熏陶,使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德思想,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个人良好的品格,廉洁自律,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符合新课程理念,完成党和人民交付我们的任务。

三、理论支撑(一)陶行知关于道德、师德修养的论述,作为课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陶行知师德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爱”,二是“使命感”。

1、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和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尤其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我们一定要把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思想作为我们师德建设的座右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全心奉献,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

2、从“爱”着手,提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用感,为国家、为未来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是更高层次的爱。

在此思想的熏陶下,根据陶先生强调的教师要“以教人者教己”,言传身教。

要学生学的东西,教师首先要弄明白,融会贯通;要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带头做。

教育学生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有声的言教,一是有形的身教。

对“言教”、“身教”的要求,陶先生有着精辟的论述和光辉的实践。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现代社会对师德的要求,作为课题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奉献精神尤为显得重要。

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我们一定要学习陶行知先生关于言传身教思想,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责任感,努力实现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告诫的“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的衷言。

提高素养,提高社会对教师、对学校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教师素质的提高,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事业,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一代新人,从而赢得社会支持,顺从时代的需求。

通过陶行知教育理想的引领,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把所有的学生看作是可以发展的对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那么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取得全面的胜利,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且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我们的学校也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1、个案分析法:通过认真学习,切实贯彻陶行知教育理论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使教师了解陶行知师德思想,从而解决教师的“道德信仰”和“精神支柱”问题,以调整教师的行为规范,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将成功的、进步的案例积累起来,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案例分析机制,进行个案的分析与研究,并将突出事迹的加以推广和运用。

并将活动引向全面开展,达到预定的目标。

通过做案例入手,通过抓某个点展开,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2、行动研究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研究目标,把握研究理论的框架,通过“实践—总结--提高—设立更高目标—再实践—再总结……”的演进,不断总结提高,纠正错误,认准方向,将教师的日常行为纳入规范,并努力完善其行为,切实提高教师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水平。

通过检查、交流、总结、评比、表彰、推广等方法,使学习成果得以推广和巩固。

3、调查研究法:对目前我校的师德现状通过调查、汇总,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实验结果,采信目前的相关数据,经过实践进行对比,取得第一手资料:教师对研究进程进行自我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格评价等方法,评价涉及多元智能评价、发展和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可以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小结,通过学生满意率、家长满意率、社区满意率等各方面了解课题效果、发展情况。

五、研究目标1、探索乡村学校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陶行知先生一生最注重的就是乡村教育,课题通过学习、宣传陶行知先生教师“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即把每一个学生看作可以发展的人,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崇高师德的核心是通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切实提高教师师德,扶贫帮困,不歧视差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通过学习兄弟学校、借鉴城市学校的先进经验,学习政策、理论,又献身手段、了解、掌握先进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目前形势下乡村学校加强师德修养一条更好的途径。

2、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全面成长:言传身教即“以教人者教己”。

要求教师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通过课题研究、学习,弘扬道德规范主旋律,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甘于奉献等优良作风;改变原先不良习惯和言行,比如禁止有偿家教、教师不再参与赌博,迷信、酿酒等,使教师队伍更加纯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各项考核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课题设计的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和实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完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学以致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行为规范。

3、提升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取得办学成果,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教师师德具有高度性、示范性、自觉性,内容也涉及到许多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应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倡导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风范;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通过师德教育内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环境。

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教师热爱学生,坚决禁止体罚现象,禁止流生出现;热爱教师工作岗位,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家长满意率达95%以上,从而赢得社会声誉,取得良好的办学成果,办群众满意的学校,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研究内容在陶行知有关教师师德:“爱满天下”、生活教育论、言传身教的要求指导下,主要通过探索,逐步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师师德具有高度性、示范性、自觉性,内容也涉及到许多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应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倡导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风范;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通过师德教育内化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环境。

本课题拟就从这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一)陶行知教师道德修养理论的研究(领题人:张灼姬成员:杨志勇、魏瑶仙、刘照康):1、通过学习陶行知师德素养的论述,认真进行汇总,出版有关陶行知师德教育的材料(文章、论著、言论、行动和实践),以便教师的学习有针对性。

认真研究、钻研陶行知教育思想、师德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找到切入点,对全校教师进行宣传、教育,力求全面、系统地掌握并实施到平时日常工作中去。

2、认真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宣传布置,在全校、社区造成一个强大的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行陶行知师德修养要求的声势,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已的一言一行,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

3、通过多方面、全角度的研究、学习和宣传,使全体教师掌握陶行知师德素养要求,营造创设学陶、研陶、师陶的氛围,创设弘扬陶行知师德要求的主旋律,为课题正常、有效地开展打好基础。

(二)加强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方法途径的研究(领题人:范春生成员:杨志勇、周彩妹、杨水英)学习只有转变为行为,学习才有效果。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以致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行为规范,在教师中开展扶贫帮困,不歧视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行为落实,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教师行为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