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方法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与欣赏的方法

散文阅读与欣赏的方法

散文阅读与欣赏的方法散文是一种以自由散漫的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

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具有朴实、自由的特点,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提供思考的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和阅读散文呢?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散文作品。

一、逐字阅读,细细品味阅读散文时,最基本的方法是逐字逐句地阅读。

散文作品通常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我们耐心和细心地品味每一个字词。

可以逐句思考作者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用意,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种逐字阅读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散文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其中的美妙。

二、抓住主题,理清脉络散文作为一种自由散漫的文体,经常以抒情、抒怀、抒情怀等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抓住散文的主题,理清脉络。

可以从散文的标题和开头段落入手,分析作者所要探讨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整个作品的展开和结构,理解作者对该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通过抓住主题,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散文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三、联系背景,了解作者阅读散文作品时,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生平经历也是很重要的。

散文往往与作者的亲身经历、人生感悟紧密相关,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思想倾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于理解散文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可以将作品和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找到共同点和差异,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四、自由发挥,个人感悟散文作品往往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进行个人感悟和联想。

读完一篇散文之后,可以写下读后感,记录下此时此刻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自由发挥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作品产生共鸣,并且对于我们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是一种释放和表达。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阅读散文作品。

逐字阅读、抓住主题、了解作者背景和自由发挥,这些方法互相补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散文阅读四要决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怎样阅读散文呢?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理清材料正因为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写的是哪些具体材料,懂得作者怎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有的散文写人和事,阅读时要注意理清它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物,然后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写景的,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景,哪些景,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例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找出线索一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

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

阅读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

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写了五件事,从内容上看,不尽是写蜜蜂,还写到农民;从感情上看,文章开头说不喜欢蜜蜂,后来又说喜欢,乍看起来,似乎文章的前后有矛盾,中间又相隔四、五十年,五件事难以缀合,可是,读完全文之后再细细体会,就觉得珠联璧合。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者巧用了线索。

这篇文章正是以感情为线索连贯了全文。

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或用物、或用时间的推移、或用空间的转换作为线索,形式不一,阅读时应该加以辨别。

所以,必须明确一点:散文贵“散”,但又忌“散”。

三、找到文眼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浅谈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散文阅读是我们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阅读形式,但是阅读散文也并不简单。

如何才能读好散文?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几种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要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就要分析这些部分,确定散文的核心和重点。

1.开头:这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因此,读者需要认真阅读,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心理准备。

2.中间:中间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括诸如事实、细节、主旨等。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读者要认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

3.结尾:结尾部分是文章总结和对主题的再次陈述。

这部分的目的是强调文章的主旨和目的,让读者对整个文章的主要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

二、注重散文的情感体验散文的主旨不仅在于它阐述的事实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感受和情感。

因此,读者在阅读散文时,需要注重感受上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把自己代入文章中,试图从作者的角度来体验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三、把握散文的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风格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风格,如果读者能够把握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涵。

在阅读散文时,读者可以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发现其中隐含的思维和情感。

例如,一些作者会使用夸张或者反语等技巧强化文章表述的矛盾、冲突和情感。

这时,读者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并且全面考虑文章中的各种语言技巧。

这需要对散文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读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

四、多读多练多思考阅读散文的能力是一种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的能力,需要通过多读多练和多思考来提升。

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

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

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阅读散文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或把握其主题,那么该如何才能读懂散文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

要认真阅读。

在阅读散文时,要仔细地阅读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以免错过关键信息。

散文是一种精心雕琢过的文章,作者在其中可能隐含了许多深层次的含义和思想,只有通过细心的阅读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奥秘。

在阅读散文时,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地读下去,多琢磨,多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要从整体上把握。

在阅读散文时,不仅要看重每个细节,还要注意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散文通常会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通过描述、议论、描绘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要通过整体把握,找出散文的主题,理清线索,才能更好地读懂散文。

要注重感悟。

散文是一种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文学形式,有时候需要深入作者的内心去理解。

在阅读散文时,不仅要把握表面的文字意义,还要通过感悟和想象去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通过感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才能把散文读得更加深刻、更加有味道。

读懂散文并不难,关键在于认真阅读、从整体把握和注重感悟。

只有通过这三个方法,才能更好地读懂散文,领略其中的魅力,获取其中的启迪,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在阅读散文时能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领略散文的魅力吧!第二篇示例: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通过自由运用语言,描绘文字美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读懂散文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来谈谈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

第一,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每篇散文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例如作者的身份、经历、情感等。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一位从农村来的作家可能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来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初一散文阅读技巧

初一散文阅读技巧

初一散文阅读技巧
初一学生阅读散文时,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 抓住线索,理清思路:散文通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可以是人、物、事、情感或其他抽象概念等。

找到这条线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同时,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这些往往也是文章的线索。

2. 体会情感,深入意境:散文常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时,要善于想象自己置身于文中描绘的环境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这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3. 品味语言,感受文采:散文的语言优美、精炼、生动。

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的修辞手法、用词造句,以及语言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还能更深入地领略散文的美妙之处。

4. 联系生活,思考启示:散文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启示。

在阅读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文中传达的启示或教训。

这可以帮助你拓展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 细读慢品,反复揣摩:阅读散文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阅读时,要放慢速度,仔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段落。

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揣摩。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总之,阅读散文需要多读、多思、多体会。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
经验,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散文阅读水平,更好地领略散文的魅力。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散文阅读答题方法1.明确全文主旨。

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

另外还要留意散文阅读的题目、文中谈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2.留意讨论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简单,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四周,准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

因此,落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精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4.缩小范围,认真取舍,做出答案。

依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

可采纳自组语言表述法(问作用好处的题)、摘取语句组合法、合并同类法、取主去次法、去偏取正法、抽象法、抓中心句法(指出缘由、概括特性要点的题)等。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许多人能依据题干要求,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筛选出来。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语文散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获“线索”,能理清思路。

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1、整体感知(1)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自发人生哲理。

①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②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③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④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主旨即在物与理相通处。

(2)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

(3)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

(4)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祥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

2、注意几种关系。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都会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答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仔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

(2)文章与文段。

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精深入的解。

(3)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

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5)题面与题眼。

题眼,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一一选文写的是什么?善于抓题目。

散文的题目往往有深层含义。

第二遍精读,养成动笔圈画的习惯,随读随把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用铅笔圈画出来。

在精读课文时,要抓关键段落、句子和词语。

要重视开头段、结尾段。

重视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引用句等,尤其注意段首、段尾,画龙点睛的句子。

重视托物言志类哲理性散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方法

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方法

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方法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方法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方法1目标阅读法目标阅读法指直接捕捉目标的阅读方法。

目标就是阅读各种不同读物时所产生的这样或那样的阅读目的。

从数量上说,目标可以是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从内容(或形式)上说,目标可以大到思想倾向、写作特色,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

数量到底选择多少为宜,内容(或形式)究竟选定什么为好,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根据读物的实际情况而定。

阅读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攻击目标,击中目标,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跳开、绕过、跨出、避让与目标无关的内容和章节,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决不在外围知识上去绕圈子。

这是攻击、捕捉目标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便是在先前攻击、捕捉到的目标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从而真正捕捉到目标的实际内容。

平时能阅读的书报杂志,实在不少。

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很博学,在很多领域都很有成就。

检视阅读法检视阅读法是一种搜求性阅读活动,又称为寻读或猎读。

它以检索寻找某项或几项特定的内容为阅读目的。

有的是为了搜寻有关的读物,并从中选择最佳的必读材料;有的是为了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类型之一。

指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以前末曾有过的答案,能超越作者本意,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

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与接受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不同。

接受性阅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作者提出了什么,是怎样提出、怎样论证的。

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集中在读者身上。

探测性阅读探测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通常指为了搜寻某种资料或确定读物是否具有阅读价值的阅读。

这是具有独立学习习惯的人经常进行的一种阅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 1.本文写“溪”也写“心”,请根据文意填写下表。 [思路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从“小时候”“八岁 时”“有一次秋天”“有很长一段时间”等短语来看,作 者用一条时间线索贯穿了全篇,描写了五个场景。所以, 填写“场景”栏中空缺的内容时,首先要明确这一点;其 次,在填写“景物特点”和“作者心境”栏空缺的内容时, 可以分别去找以上五个场景所属的段落,要么摘抄词或短 语,要么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多年以后,我头脑里多次涌现少时所见的那幅图景。虽然我 不是杜甫,身后没有落木的萧瑟背影,眼前也没有长江水倾 注我干枯的眼眶,但我也有杜甫心头的那种沉郁顿挫。“万 里悲秋常作客”,杜甫这种漂泊无依的感觉我同样有,只不 过杜甫的心境是漂泊经历造成的,我的漂泊感与生俱来,深 藏生命深处,如一只飞鸟,总将在苍茫天空的飞翔愿望敛紧 于自己
2.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 见的故乡。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先要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言行、神 态的句子,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然后进行概括、描述即 可。当然,文中的关键词,如“质朴”“依旧”“温暖”等词, 要牢牢抓住。 母亲变得衰老、矮小,但依然质朴,仍是那样的慈祥、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良。故乡仍带着质朴,路依旧,山依旧,仿佛都没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 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面对木兰溪展现给我的轻盈一面,我感觉忧伤竟然是这样 的真实。等到片片白的芦絮驮着红的斜晖沉入蓝的水中时,天 黑了,我明白:我的忧伤与幼时的想像有关。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骑车来到溪畔,什么事也不做,能 与木兰溪宁静厮守,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木兰溪的妙处就在 于它那看不透的、空灵的蓝,就如生命本身的质地。我有时花 几毛钱乘渡船到对岸后又回来,但更多的时候,我赤足站在水 中,让微凉的水意湿淋淋地沿脚踝而上,爬满心窝,我静静地 站立着,不感慨,面对水,原本就无须抒情。黄昏时水面铺满 一层金光,微风拂来,水波漾起,仿佛是一朵花在粼粼开放; 风拂远,水波也渐渐平了,又似花在粼粼凋谢。此情此景,我 仿佛又回到童年的想像。兰溪,是一条开满兰花的溪。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 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 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 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 却是必需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 有些累。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木兰溪的水确实是蓝的,如宝石的晶莹,天空的纯净,兰 花的幽雅,或者如一段逶迤的心曲一样蓝得忧郁。这是我八岁 时初见木兰溪的印象。时值冬天,寒草衰烟凝霜。母亲带我走 亲戚,走在岸畔,凉风的手指不停地扯动我的衣裳,但兰溪的 水仿佛一种忧郁的眼神直照进我的内心深处。多年以后我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词句时,我突然看见兰溪的眼 睛穿透了我多年来的风尘。水声仿佛一段悠扬的旋律,一直缭 绕进我的心底。沙渚上几只银白的鹤或翔起,或停落,给静谧 的画面带来一点灵动的色彩,鹤唳增添了幽静的质地。“渚清 沙白鸟飞回”,这里没有萧萧落下的无边落木,但潺湲的水比 滚滚江水更容易陷入思绪。我感觉一种水意正包围、浸渍了我, 使我渐渐成为另一片在风中如蓝绸展开的水。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2011·泉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滋味 凸 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 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 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 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 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 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 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人教版
例2
│ 散文阅读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 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 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 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 散文阅读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中考示例
例1 [2011·莆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兰溪 王清铭 我家离木兰溪不远,只有二里的路程。我自小怕水,母亲连 小潭也不让我接近,但她无法禁止一个孩子对河的想像,她更不 会想到木兰溪以后会成为我的血脉。在幼时的想像中,木兰溪像 一朵兰花,会开放和凋谢,且有一种深湛的蓝,有天空一样的蔚 蓝色。小时候我经常对着天空发呆,天空除了白云就是那看不透 的蓝了,木兰溪和天空一样,都是幼时的我捉摸不透的,因此溪 水是蓝的,一种与思绪一样的蓝。少时的我,虽未见过溪,但耳 畔总萦绕着木兰溪隐约的水声,那水声也是蓝色的。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1.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 (★)
[思路分析] 把握文章内容,先要理出叙事的线索。“晚 上”“天亮了”“吃过母亲的早酒”标志着本文大体上以时间 为序交代事件。概括时,一是要理清共有几件事,一是要注意 语言的组织模式应为“什么人做什么”。 ①和母亲一起剥玉米吃;②和母亲同睡一条土炕;③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为“我”温的早酒;④重走故乡的山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场景 儿时想像中 的木兰溪 景物特点 蓝(溪水是蓝的, 水声也是蓝色的) 作者心境 木兰溪和天空一 样是捉摸不透的
八岁时初 ①__________ 见的木兰溪 ____________
秋天独自 来到木兰溪 经常骑 ⑤__________ 车到木兰溪 ____________ 朋友告诉 我的木兰溪
灵动、幽静 ②__________ (晶莹、纯净、幽雅) ________________ 轻盈(芦絮 ③__________ 飘零,溪水清冽) ______________
宁静,蓝,水 波如花开花谢 一点也不蓝 ⑦__________
忧郁(与生俱来 的漂泊感)
忧伤(叹息) ④__________ 宁静(平 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静,不感慨) 心中的木 兰溪是蓝的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一位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兰溪水一点也不蓝。我说这又 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的木兰溪是蓝的。谁的内心没有一条 属于自己的河流呢。 水一直在寻找,寻找前方的过程中产生了江和河,水寻 找的结果还是水,于是寻找和漂泊成为水的全部主题。我生 长在木兰溪畔,注定要用流水的脚步踏向远方,寻找一种如 水纯净、空灵的生命过程,我的寻找过程也是结果。 我执著于自己的蓝色旅程。 (选自《沧桑的是流水》,有删改)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 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 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 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2.作者为什么说“木兰溪”后来成为“我的血脉”? (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我的血脉”中“血脉” 一词的含义:比喻极亲近的关系。然后,仔细阅读作者所描 绘的几个场景,把表明“我”和“木兰溪”亲近关系的句子 找到,并据此提取概括即可。 ①我从小与木兰溪相伴成长;②木兰溪使我产生了与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俱来的漂泊感;③木兰溪是我心中的河流;④我和木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溪一样在寻找生命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 散文阅读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 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 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 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 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 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 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