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湘江风光带情况简介

合集下载

美丽的湘江风光带-株洲

美丽的湘江风光带-株洲

株洲市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苍翠灵秀的石峰公园,有气势雄伟的株洲大桥,有风光秀丽的湘江风光带,有美丽如画的神农湖等等,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风光秀丽的湘江风景带。

湘江风景带是散步的最佳出处,在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妈妈就会沿着湘江风光带悠闲的踩着公共自行车,欣赏着美丽如画的风景,即使到了冬天,这里仍然是满眼的绿意,中间点缀了很多叫不出名来的小花,有红的、白的、蓝的、黄的等等,五颜六色,若不是寒风有点刺骨和迎风摇荡的芦苇提醒我们已经到了冬天,让人误以为还是春天呢。

动听的音乐缓缓地传入耳朵,拨动心弦,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老人们在充满古典气质的亭子里演奏着各种乐曲,年青人在龙腾虎跃地打篮球,要数小孩子最快乐了,有的在石桥上蹦蹦跳跳、有的在沙池里堆城堡、有的荡秋千。

远处,三五个人在钓鱼,也有人惬意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各种灯光都亮起来,显得五光十色,整座城市呈现另一幅图画,少了一份白天的喧嚣,更添加了一份夜晚的宁静,湘江里的水轻轻的流淌着,只要仔细聆听,在缓缓地音乐声中,还能听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在鸣唱。

沿江风景带上散步的人更多了,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在这洗尽全身地疲劳。

湘江风光带真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我爱这美丽如画的湘江风光带。

株洲沿江风光带作文

株洲沿江风光带作文

株洲沿江风光带作文The Xuzhou Riverside Scenic Belt is a picturesque area along the Xiangjiang River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株洲沿江风光带是中国湖南省湘江畔一处风景如画的地区。

On one side, the river flows gently, reflecting the clear blue sky and lush greenery on its surface. 一侧,江水缓缓流动,水面倒映着清澈的蓝天和郁郁葱葱的绿意。

On the other side, there are beautiful parks, pavilions, and bridges stretching along the riverbank. 另一侧则是美丽的公园、亭台楼阁和延伸的桥梁沿着江岸。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e and man-made structures creates a harmonious and tranquil environment. 自然和人工结构的结合创造出和谐宁静的环境。

Visitors can stroll along the riverside promenade, enjoying the fresh air and scenic views. 游客可以沿着江畔的长廊漫步,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景。

Walking along the Xuzhou Riverside Scenic Belt, one can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沿着株洲沿江风光带散步,人们可以欣赏周围风景的美丽。

The towering trees, colorful flowers, and well-maintained lawns create a peaceful and inviting atmosphere. 高大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精心打理的草坪营造出宁静而诱人的氛围。

湘江风光带

湘江风光带

湘江风光带:扮靓新湘潭融通长株潭“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从一大桥沿湘江风光带开车去昭山上班。

”9月20日,家住体育中心附近的王涵谈及湘潭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号工程——湘江风光带的建设,面露喜色。

他说,风光带不仅道路通畅,而且一江两岸风景尽收眼底,他的每一次出行都像是一次郊游。

湘江风光带集防洪、交通、生态景观、文化、经济于一体,不仅仅是湘潭确保防洪安全的民生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核心工程,更是文化传承、“两型”展示的平台。

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实质性推进的首个项目,湘江风光带又融通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见证长株潭一体化“关于湘江风光带的规划建设最早要从10多年前说起。

”湘潭市“两型”办副主任、市湘江风光带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龙正辉介绍,早在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就进入了规划先行的阶段,编制了长株潭三市的交通、环境等方面单线规划;到了2003年,省里组织编制了《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整体规划》,作为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两大重要规划之一予以重视。

(另一个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4年,项目建设与规划编制同步进行。

“湘江生态经济带”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实质推进的第一个项目启动。

随后,引进世行贷款、设计、招标、施工有序进行。

“如今,长株潭湘江风光带被列入全省重点推进的13个重大项目和重点调度的50个重大项目,省委、省政府已明确将该项目作为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长株潭新型城市化的重点工程。

”龙正辉告诉我们,风光带建设见证了湖南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到2020年全面建成湘潭段风光带湘江风光带在长株潭三市的建设快慢不一,长沙最早启动,2004年就利用世行贷款,推动了沿江风光带的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湘潭到2007年才正式编制整个湘江风光带的概念规划。

2008年,风光带作为市重点项目,利用世行贷款资金加快了建设防洪景观道路步伐,吹响全面建设的号角。

株洲湘江资料

株洲湘江资料

株洲湘江资料湘江是流经市区的唯一河流,发源于广西海洋山,全长856 km,总落差198 m,多年平均出口流量2440 m3/s,自南向北流经湖南,由濠河口入洞庭湖,最后汇入长江。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湘江株洲市区段由天元区群丰镇湘滨村湘胜排渍站(芦淞大桥上游7.2km处)入境,由马家河出境,长27.7km,占湘江株洲段总长的31.8%。

沿途接纳了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几条小支流及位于河西开发区的徐家港、易家港、陈埠港等小支流。

湘江株洲段江面宽500~800 m,水深2.5~3.5 m,水力坡度0.102‰。

最高水位44.59m,最低水位27.83 m,平均水位为34m。

多年平均流量约1800 m3/s,历年最大流量22250 m3/s,历年最枯流量101 m3/s,平水期流量1300 m3/s,枯水期流量400 m3/s,90%保证率的年最枯流量214 m3/s。

年平均流速0.25 m/s,最小流速0.10 m/s,平水期流速0.50 m/s,枯水期流速0.14 m/s,枯水期水面宽约100m。

年平均总径流量644亿m3,河套弯曲曲率半径约200m。

湘江左右两岸水文条件差异较大,右岸水流急、水深,污染物扩散稀释条件较好。

左岸水流平缓,水浅,扩散稀释条件比右岸差,但河床平且多为沙滩,是良好的夏季天然游泳场所。

2.2白石港流域概况2.2.1区位概况白石港流域位于湘江右岸,为湘江一级支流,干流总长28公里流域面积246平方公里,贯穿我市荷塘、石峰、芦淞3个区。

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育,杂草较多,淤塞严重。

2.2.2经济概况1)荷塘区株洲市荷塘区位于湖南省株洲市东北部,1969年建制为株洲市东区,1997年8月经株洲市人民政府区划调整为荷塘区。

现辖仙庾、明照2个乡镇,月塘、茨菇塘、金山、桂花、宋家桥5个街道办事处,43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9平方公里,总人口22.5万人。

株洲市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株洲市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 0・ 2
第3 8卷 第 8期 2012 年 3月
S HANXI ARC TE T HI C URE
山 西 建 筑
Vo . 8 N . 13 o 8
Ma . r 2 2 01
文章编号 :0 9 6 2 (0 2)8 0 2 - 2 10 — 8 5 2 1 0 -2 0 0
Ke r s i c n i o e r i s n d :ar o d t n d t n ,e vr me tq l t — i a o u y v ai t d l o h
收稿 日期 :0 2 0 -3 2 1. 11 作者简介 : 艳萍 (9 2 , , 奉 18 一)女 在读硕士
带相关配套设施为投资者们创造 了良好 的商机 , 吸引的投 资资本 足株洲地域特色 , “ 将 神农 文化 ” 工业 文 明” 红色政权 ” “ “ 等历史 、 将为带动 当地经济发展 起到 巨大作用 。2 优美 的滨水 风光美 化 人文元素融入其 中, ) 利用有 限的城市 空间 , 临江而立 的山峦 、 将 港 了城市环境 , 给城 市创 造出了良好 的人文环境 , 提升 了城 市 品位 。 湾 、 寺庙 等资源结合起来 , 打造 “ 一江两岸十景” 的特 色景观 , 分 充 据调查 , 八成 以上 的 居 民特别 希望 能居 住在 环境 优美 的滨水 地 展示鲜 明的城市个性 , 寻幽邃 的地方 文脉 , 探 刻画不 同年代 的历 区。3 湘江是 湖南 的母 亲河 , ) 本身具有 足够的人文旅游 热点。发 史 印记 , 营造格调鲜 明、 开放包 容的株洲城市文化 。
c a u e ri r vn e a rq ai ft e t is O a o p o t e e vr n n a ai f e tan . l a me s r s f o mp o i g t i l y o h r n ,S st r mo et n i me t l h u t a h o u q l y o t ri s t h

赞美株洲市湘江风光带的文采

赞美株洲市湘江风光带的文采

赞美株洲市湘江风光带的文采
我的家乡在湘潭,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毛主席故居、彭德怀纪念馆、仙女山......如果你问我湘潭哪里最美?
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湘江。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河面宽广,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

湘江两岸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了美丽独特的沿江风光带。

湘江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春天,湘江碧绿碧绿的。

小草从地底下探出头来,柳树姐姐抽出新的枝芽,长长的辫子随着微风轻轻摆动,樱花妹妹还来不及长出新的叶子就开出了一团团的花朵,我们就仿佛置身在花海里一样。

夏天,湘江成了乘凉消暑的好去处。

傍晚时分,劳累一天的人们陆续来到河边,有的在树荫下乘凉,有的在树荫下打羽毛球,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散步,还有的`人干脆到江里游泳,让凉丝丝的的河水
洗去一天的疲劳,江边到处都留下了欢声笑语。

秋天,湘江两岸的景色更美了。

沿河堤建成的沿江大道十分宽广,两边树木整齐的排列着,就像威严的士兵默默地守护着母亲河。

大道的园林设计师独巨匠心地设计了亲水楼台,让我们更好地接近了湘江。

夜晚还有些钓鱼爱好者在河边静静地等着鱼儿们上钩,这时候,母亲河又为我们送上了天然美味的鱼。

冬天,树落光了叶子,北风呼呼地刮着,柳树婆婆在寒风中疯狂地舞动着辫子,河水在那里静静的流着。

湘江不仅养育了我们,而且还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我爱我
的家乡,更爱美丽的湘江。

湘江水文概况

湘江水文概况

一、湘江自然地理概况湘江又称湘水,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流经广西的兴安县、全州市及湖南的永州市、冷水滩、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湘阴等县市。

其中长沙段经湘潭昭山后,进入长沙县境暮云镇,沿长沙县西南边缘至东窑港流入市郊,再由南而北横贯市区,经三汊矶转向西北至乔口出望城区,至湘阴县濠河口分东南两支汇入洞庭湖,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河流。

二、湘江河道特征湘江全长856km,(湖南境内670km,其中,长沙市境内81km),流域面积94660km2(湖南境内85383km2),多年平均流量亿m3。

河床宽1000-1500米,航道宽20-30米。

枯水季节时水深米,常年可通航。

湘江水系河网密布。

因南面及东面山势较高,河网发育,支流较大。

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和捞刀河等支流均来自东南面,使得湘江发育成为一个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湘江长沙段沿河多为冲击平原,河道宽度约600-1000米,平均坡降‰,具有平原河流特点。

长沙段两岸台地均筑有堤防,河床稳定,滩槽分明。

三、湘江水情特性湘江水量充沛,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300-1500mm,径流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

平均流量为2110m3/s,最大流量20600m3/s,最小流量100m3/s。

每年4-9月为汛期,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

年内水位变幅较大,达。

湘江是少沙河流,湘潭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m3。

四、湘江已有工程设施及水土保持情况湘江长沙以上流域目前已经建有宋家洲、近尾洲、大源渡和株洲等大型枢纽水库。

湘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为蒸水流域,水土总体保持良好,也是湘江成为少沙河流的主要原因。

五、湘江水功能区划湘江流经长沙城南猴子石一带,受坚硬沙砾岩的影响,形成众多江心洲,境内的沙洲由南而北有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柏家洲、柳叶洲、水陆洲(橘子洲)、傅家洲、浏阳洲、龙州、月亮岛、香炉洲、冯家洲、蔡家洲、洪洲、甑皮洲等15个洲岛。

滨江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株洲河西湘江风光带为例

滨江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株洲河西湘江风光带为例

l o g i c a l n a t u r e ,s t r o n g h y d r o p h i l i c i t y o f r i v e r s i d e l a n d s c a p e . Ta k i n g t h e We s t e r n Co a s t o f Xi a n g j i a n g Ri v e r S c e n i c B e l t i n
Ke y wo r d s :Ri v e r s i d e p l a n t l a n d s c a p e ;Ri v e r s i d e l a n d s c a p e ;Xi a n g j i a n g Ri v e r S c e n i c B e l t
I UO J i n f a n g。 W U Yu, FU L u
( Pl a nni ng a nd De s i g n I ns t i t ut e o f Zhu z h ou, 4 12 00 0 Zhu z h ou Hu na n)
Ab s t r a c t :P l a n t l a n d s c a p e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t h e r i v e r s i d e l a n d s c a p e s p a c e ,i t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t o b u i l d t h e e c o —
1 . 2 植 物 种 类 及 植 被 分 析
造 景 和绿地 改 造 中 发挥 的作 用 越 来 越 明 显 。 目前 ,
滨 江 植 物 景 观 设 计 研 究

湖南株洲景点

湖南株洲景点

湖南株洲景点株洲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城市。

这里有着众多的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株洲的美丽之处。

1. 醴陵文庙醴陵文庙位于株洲市醴陵市,是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

文庙始建于唐朝,历经数百年的修建和扩建,现在已成为一座集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文化遗址。

文庙内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代书籍,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2. 株洲岳塘山岳塘山是株洲市的一座山峰,位于市区东南部,是株洲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岳塘山的海拔高度为306米,山上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山上有着古代的观音寺、庙宇和石刻等,还有着美丽的樱花、桃花和杜鹃花等,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3. 红旗渠红旗渠是中国的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株洲市的一大亮点。

红旗渠位于株洲市区东南部,全长约40公里,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项重要工程。

红旗渠的建设始于1958年,历时7年,是中国农业灌溉史上的一项里程碑。

现在,红旗渠已成为株洲市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4. 湘江风光带湘江风光带是株洲市的一条风景线,沿着湘江两岸延伸,全长约50公里。

这里有着湘江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株洲市的一大亮点。

湘江风光带上有着众多的公园、广场和游乐场等,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 株洲市博物馆株洲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是了解株洲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博物馆内有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书画等,展示了株洲的历史和文化。

6. 桃花源桃花源是株洲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市区东南部的岳塘山脚下。

桃花源是一片美丽的山谷,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桃花盛开,夏天是清凉宜人的绿荫遮蔽,秋天是金黄色的落叶漫天飞舞,冬天是银装素裹的雪景如画。

这里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7. 云龙山云龙山位于株洲市区东南部,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株洲湘江风光带

株洲湘江风光带

总体介绍:株洲湘江风光带位于城市的湘江沿岸,其中河西城区段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全长11.3公里,总投资约6.9亿元,总用地面积100.4381万平方米,宽80米~200米不等。

根据规划,风光带将被打造成“东方莱茵河”,体现“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形成首善区段。

株洲湘江风光带将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出“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

按照计划,株洲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2012年年内将开工建设。

简介株洲湘江风光带(株洲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北起湘芸路,南至株洲航电枢纽进场公路(空洲岛),全长33.07公里,概算投资9.43亿元。

是首批入选世界银行在华实施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也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城镇密集区建设项目之一,省发改委为项目总业主。

株洲湘江风光带不仅株洲市民,长沙和湘潭的市民也可在此欣赏到江天一色的美好自然景观。

株洲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将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一道美丽的流动花环。

工程分为城区段、郊区段、株洲县段三部分。

城区段从湘芸路至枫溪大桥(黄河南路),长12.858公里,其中包括延长段(从湘芸路至石峰大桥下游400米处)3.15公里;郊区段从枫溪大桥(黄河南路)至湘胜电排,长10.671公里;株洲县段从湘胜电排至空洲岛,长9.541公里。

沿线路幅设计宽度为8-26米,征地面积2118.95亩,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有人文景点9处。

已于2010年年底基本完成城区段道路工程和郊区段土建工程。

湘江风光带项目以湘江为纽带,沿江岸布线,集防洪、道路、旅游、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

项目建成后,防洪能力株洲市段由30年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该项目原概算投资9.43亿元,由于拆迁资金突破、美元利率下跌及世行最低价中标原则的影响,现调整概算至13.38亿元。

主要资金来源为:世行贷款455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23亿元;申请开行贷款3.5亿元;其余由市政府和县政府自筹。

介绍株洲

介绍株洲

城市各项规划的展示
4D环幕电影展示株洲形 象
中心城区模型
城市窗口(二)
————神农城,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按 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集旅游、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 体,可感受神农文化。
城市窗口(三)
——今——年公9共月交通8日设施,株洲市“城市公交车电动化
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城区现有的627 辆公交车全部换成了纯电动或混合动力公交 车。成为了全国首个实现公交车电动化的城 市。
扛起旅游发展大旗。
株洲石峰公园樱花园,中南地区 最每年大3的到4樱月花株洲园市。都将举行樱花节,供市民
赏花。
樱花树下邂逅属于你的浪漫
城市夜景
长株潭城际铁路,让长株潭人民 享受“同城”生活。
2010年10月正式开工
建设,计划2014年全 线建成通车。届时, 以长沙“人”为中心, 从长沙到株洲只需24 分钟,长沙到湘潭也 只长要株潭25房分价对钟比,(8三月)市,连长 沙为6一118体元/,平方实米现、株半洲小37时22元/ 平生方可活米在、圈长湘沙,潭工三作35,3市3株元市洲/平定民方居米可。 。 以像乘“公交车”一 样的出行快速便捷。
城市窗口(三) ————公共交通设施
今年5月6日株洲启动全省首个公共自行车 租赁系统。其硬件设施全国最好,在城区 已建成502个租赁点,投入近万辆公共自行 车 。骑上公共自行车可全方位感受株洲的 新城新貌。
城市窗口(四) ————湘江风光带,打造东方莱茵河。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 拥抱湘江 。
株洲方特欢乐世界:中部最大主题 公园。
调结构,转方式,促两型,株洲大力发展旅游业。今年9月12日,2011 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在株洲方特欢乐世界开幕,该主题公园也同时开园。 总面积37万平方米得方特欢乐世界,是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第四代主题 公园,共有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200多个。转型中的株洲,

株洲市地理环境

株洲市地理环境

株洲市地理环境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其地理环境既受益于
湘江的滋养,又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

以下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系环境和
生态资源等方面进行介绍。

地形地貌
株洲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复杂多变。

境内山地、丘陵、盆地分布广泛,
主要有岳麓山、马鞍山等著名山峰。

这种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为株洲市的气候环境和生
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气候特征
株洲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和宜人。

这种气候特征对株洲市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水系环境
株洲市水系发达,湘江、资水河等河流纵横交织。

湘江是株洲市的母亲河,为当
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活便利。

但同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一些环
境问题,如水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态资源
株洲市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类型多样。

株洲市注重生态
环境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面临着
一定压力。

因此,株洲市正努力寻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之道。

综上所述,株洲市的地理环境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

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好株洲市的地理资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

株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株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株洲要做动起来的休闲城市?2、旅游意义,目前本地有哪些休闲项目?现状分析3、怎样让本地休闲项目动起来?4、动起来会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前景?5、总结,会有怎样的腾飞?株洲休闲旅游项目发展现状分析一、休闲旅游、休闲旅游项目/产品、休闲城市的概念分析二、株洲休闲旅游业:现阶段,我国主要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有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专项休闲旅游、购物休闲旅游等。

同时,休闲旅游产品的设计基本满足高端、中端、低端消费市场的需要。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休闲旅游产品正呈现出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株洲本地:简单介绍,分地区或类型都可市内:神龙公园等、炎帝广场等、石峰生态园、大京风景名胜区、方特欢乐世界;株洲县:空灵岸、伏波岭、仙庾岭、杨得志故居、航电枢纽等;醴陵市:先农坛、陶瓷旅游示范点、李立三故居、渌江书院、红拂墓、仙岳山等;炎陵县: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湘山寺、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等;茶陵县:南宋古城、南浦铁犀、笔之塔、云阳森林公园等;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三、总体分析株洲休闲旅游发展现状1、分析优劣势:交通状况、客源状况、旅游资源质量(稀缺性/吸引力、分布状况:密集/零散、旅游景区服务设施设备建设情况)等;2、提出改进措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组合3、将会带来怎样的效果4、对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株洲古称建宁,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

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是江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衡阳、郴州2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株洲市现辖天元、芦淞、荷塘、石峰、云龙五区和县级醴陵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5县市,以及113个乡镇。

株洲正朝着中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实力继续保持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全国50强的目标奋勇前进。

株洲位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间,株洲夜景(39张)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江南湘江下游,是湖南第二大城市;综合实力第二强市。

节约与特色并重的城市滨江景观

节约与特色并重的城市滨江景观

节约与特色并重的城市滨江景观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株洲湘江风光带原址现状及地域特点,综合考虑株洲现有城市景观具体建设情况,针对城市景观“性格”与“节约”结合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为特色化节约型景观的实现途径提供可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湘江风光带节约地域性滨水景观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1 项目背景株洲湘江风光带是重大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该建设工程始建于2010年,该项目位于株洲城区湘江两岸,分河东、西两段。

其中河西段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长11.3km,宽80~200m 不等,占地100.4381万m2。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段现已投入使用,其余部分的规划设计也已完成,现正分步实施之中。

该项目秉承“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的设计建设理念,严格按照省政府统一的“三市并进、湘江治理、两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实现与长沙、湘潭湘江风光带的融合接轨。

该工程的建设能有效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改善其城市环境,为建设成为生态型、节约型、景观型的宜居城市奠定基础。

2 湘江及沿线地域现状2.1 湘江风光带历史成因及现状首先,湘江河株洲段人口稠密,财产集中,但地势低洼,水情恶劣,易受洪水威胁和侵袭,整体抗洪能力与其社会经济地位不相适应。

再者,湘江水源减少和水质日益恶化,湘江河床每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已处于半裸露状态,部分河段甚至全部裸露。

据数据统计,湘江目前的年流量约为119.8亿m3~157.7亿m3,只相当于二十多年前流量的18%~23.7%,而沿岸城市的人口及废水排放量则是原来的数倍以上。

造成湘江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蓄水功能下降,雨水还未渗入到湘江就已经被蒸发。

据专业人士估算,大概湘江沿岸两边每100km范围内为有效集水区,而湘江沿岸100km的植被破坏是很严重的。

从根本上解决湘江水资源问题,恢复湘江美丽的生态环境,营造湘江特有的景观面貌显得尤为重要。

2.2 湘江沿线环境功能定位的变化对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在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大背景下,对湘江沿线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打造湘江风光带,充分发挥河流综合功能,建设特色化节约型景观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湘江风光带调研报告

湘江风光带调研报告

湘江风光带调研报告湘江风光带调研报告一、引言湘江风光带是指湘江沿岸的一片风景秀丽的地区,包括湖南省及湘江两岸的多个城市。

湘江风光带地处于湖南省的中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了解湘江风光带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我们首先选择了湖南省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包括长沙、岳阳、株洲等,然后在这些城市的湘江沿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向游客和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湘江风光带的认知和看法。

三、湘江风光带的自然景观湘江风光带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

湘江沿岸的山水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包括岳阳楼、橘子洲头和岳麓山等。

这些景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优越的旅游体验。

此外,湖南省还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如洞庭湖和湘江等,为湘江风光带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四、湘江风光带的文化遗产湘江风光带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湖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如岳阳楼、岳麓书院等。

湖南省还是许多伟大人物的故乡,如杜甫和毛泽东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湘江风光带的独特之处,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湘江风光带的旅游资源开发当前,湘江风光带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尽管湘江风光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但公共交通、酒店和餐饮等方面的设施还不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游客反映,湘江风光带的旅游服务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如导游服务不专业、景区环境脏乱等问题。

最后,旅游开发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湘江风光带的自然环境是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旅游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六、结论与建议湘江风光带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拥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湘江自然环境状况

湘江自然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现状
表23 湘江中下游各水文站水位变幅统计单位:m
表24 湘江水文站流量特征变化表单位:m3/s
c)湘潭以下河段7~9月受洞庭湖洪水顶托,水位有所抬高。

洞庭湖水位越高,顶托的影响越大,这种影响在湘江下游流量较小时,非常明显,随着湘江下游流量的加大,洞庭湖顶托影响逐渐减弱。

以湘阴站水位为参数分析长沙、湘潭两站的水位,具体情况见表25和表26。

表25 湘江下游流量350m3/s时,长沙、湘潭两站顶托统计表
表26湘阴站水位30.0m时,长沙、湘潭两站顶托统计表
表27 湘江老埠头、衡阳、湘潭三站实测悬移质泥沙统计表
1.1.1.7 洪水
表 29 湘江干流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表(m3/s)
表 210 湘江支流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表(m3/s)
表 211 湘江干流城市洪水位表单位:m
气候。

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

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

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1上周,由住建委组织赴湖南株洲市考察学习城市绿化建设工作,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概况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

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

株洲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

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综合实力一直位居湖南第二。

近几年株洲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也是我们此次参观学习的重点。

市内主要有神农公园、石峰公园、文化园等各类公园14个,广场有炎帝广场、中心广场、长江广场等35个,还有街头街头绿地及小游园86处,公共绿地总面积543公顷。

在株洲的几天,我发现株洲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逢插绿,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工程后,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林,绘就了一道道优美的城市生态风景线。

二、株洲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纵观株洲园林建设的做法及经验,特色鲜明,成效明显,株洲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积累了丰富绿化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株洲市重视园林绿化建设。

09年提出“栽大树,大栽树”,并大力开展拆墙透绿,不断提升城市绿量。

截至2010年底,株洲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绿地率达4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城市园林打造园林精品,大力推行乡土植物及花卉在造景中的运用,色块丰富植物景观,达到“城市园林美化,园林艺术化”的效果,市中心的“市花市树”绿色广场清新宜人,建设路的“花卉一条街”美艳动人,沿江风光带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枫溪大道改造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大道,让株洲市民身处一片“绿意盎然”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湘江风光带情况简介
株洲湘江风光带建设工程是株洲市2010年十大基础工程、四大百亿工程项目之一。

整个项目分河西段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河西段生态治理及防洪工程、河东段沿江景观道路工程及河西、河东提质改造工程五个子项目,总投资116.45亿元。

该项目位于株洲城区湘江两岸,河东段南起枫溪港沿江区域,北至石峰大桥,全长10.4公里,目前规划设计和初步设计均已完成,现正分布实施;河西段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长11.3公里,宽80—200米不等,占地100.4381万平方米,投资约6.9亿元。

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

河西、河东提质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株洲湘江风光带秉承“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的设计建设理念,严格按照省政府统一的“三市并进、湘江治理、两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实现与长沙湘江风光带和湘潭湘江风光带的融合接轨。

同时,立足株洲地域特色,将“神农文化”、“工业文明”、“红色政权”等历史、人文元素融入其中,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将临江而立的山峦、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充分展示鲜明的城市个性,探寻幽邃的地方文脉,刻画不同年代的历史印迹,营造格调鲜明、开放包容的株洲城市文化。

首期实施的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段全长9.5公里的休闲
自行车道贯穿始终,它给市民造就了亲水、运动、旅游、休闲的绝佳空间,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城市环境的舒适度。

株洲湘江风光带十分注重公共活动空间建设。

在众多的主景观区内,设置大量的体育设施,如12万平方米的沙滩广场,划分出沙滩排球区、沙滩足球区以及沙滩浴场区,不仅能让球类爱好者一显身手,也将为游泳、晒日光浴的市民提供专属区域;高标准打造的航模广场,具备承办国际赛事的能力,将成为航模爱好者的乐园;极限运动广场则是发烧友们的天堂,不仅能玩滑板,还能玩极限单车,将成为寻求刺激和心跳的绝佳场所。

此外,水涧、湾池、湿地也让株洲市民感受到湘江的原生态美景。

此外,株洲湘江风光带还独具人文特色。

设立了株洲故事墙,以浮雕的形式,讲述株洲的各种典故,记录株洲的发展历程。

滨江广场上,株洲城市精神——“火车头精神”将在这里实景展示,包括不同时代的火车头、轨道等元素将艺术再现株洲工业发展进程……
株洲湘江风光带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结合,它是一首意境悠远的抒情诗,又是一曲大气磅礴的交响乐,让每一位置身其中的市民和游客去感受、去遐想、去解读它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