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电离水解知识点

合集下载

化学盐类的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

化学盐类的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

化学盐类的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一、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是指盐溶解在水中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离子或分子物质的过程。

水解反应通常发生在弱酸盐或弱碱盐溶液中,分为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两种类型。

1.酸性水解当酸性盐溶解在水中时,阳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酸性溶液。

这是由于阳离子是强酸的共轭碱,与水分子结合生成氢离子(H+),使溶液呈酸性。

示例反应:铵盐(NH4Cl)+H2O→NH4OH+HCl2.碱性水解当碱性盐溶解在水中时,阴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碱性溶液。

这是因为阴离子是强碱的共轭酸,与水分子结合生成氢氧根离子(OH-),使溶液呈碱性。

示例反应:铝盐(AlCl3)+H2O→Al(OH)3+HCl需要注意的是,盐类水解的程度受其溶解度和离子的水合能力的影响。

溶解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离子的水合能力越强,水解程度也越小。

二、盐类的电离盐类的电离是指盐类溶解在水中,离子与水分子发生解离反应,形成游离离子的过程。

这是由于水是一种极性分子,能够与离子相互作用,将盐分子解离成离子。

1.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能够完全电离的盐类。

在水中完全溶解的强酸、强碱和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它们的分子在水中离解成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溶液具有良好的电导性。

示例:NaCl + H2O → Na+(aq) + Cl-(aq)2.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只部分电离的盐类。

它们的分子在水中只有一部分离解成离子,溶液的电导性相对较差。

示例:NH4Cl + H2O ⇌ NH4+(aq) + Cl-(aq)需要注意的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是根据离解程度而定,而不是盐的种类。

同一个盐在不同条件下可能表现出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的性质。

三、影响水解和电离的因素1.温度:温度的增加会促进水解和电离反应的进行,提高溶液的电导性。

2.浓度:较高的盐浓度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但也可能限制电离反应的进行。

3.溶剂:溶液中的溶剂性质,如极性和离子溶解度,会影响水解和电离的程度。

高二化学_电离水解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_电离水解知识点整理

电离平衡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吗?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C(H+)pH 中和碱的能力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与活泼金属反应的υ(始)一元强酸大小相同相同大一元弱酸小大小②相同pH 、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见下表:C(H+)pH 中和碱的能力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与活泼金属反应的υ(始)一元强酸相同小小小相同一元弱酸大大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特征(动态平衡)(1)逆:可逆反应(2)动:动态平衡(4)定:平衡时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3 .影响因素( 1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会减小。

( 2 )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因电离是吸热的,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电离方向)移动。

( 3 )同离子效应:醋酸溶液中加人醋裁钠晶体,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人稀盐酸亦然。

( 4 )能反应的离子:醋酸溶液中加人NaOH ,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盐类的水解(有弱才水解)1)单一离子的水解都是微弱的,都用“”连接,气体、沉淀都不加“↑”“↓”2)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例:K2CO3的水解第一步:第二步:3)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具体为:1.正盐溶液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④弱酸碱盐不一定 如 NH 4CN CH 3CO 2NH 4 NH 4F2.酸式盐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 4)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 碳酸氢根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碱性:NaHCO 3、NaHS 、Na 2HPO 4、NaHS.酸性:NaHSO 3、NaH 2PO 4、NaHSO 44) 影响水解的因素:① 温度: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高考水解知识点总结

高考水解知识点总结

高考水解知识点总结一、水的化学性质1. 水的组成和结构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

每个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键角为104.5度,形成了一个呈V字形的分子结构。

2. 水的电离与自离在纯净水中,极少数水分子会自发地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这种自离的现象使水具有酸性和碱性的特性。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如盐酸)和碱(如氢氧化钠)在适当的条件下混合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中盐是由酸中的阳离子和碱中的阴离子组成。

4. 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非常好的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这是因为水分子具有极性,它可以与其他极性分子或离子发生氢键或离子键的相互作用,使其溶解在水中。

5. 水的电导性纯净水中自离子的浓度很低,导电能力较弱。

但在加入少量电解质(如盐)后,水的电导率会显著增加,因为这些电解质能够提供更多的离子。

6. 水的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水中可以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水的物理性质1. 凝固和熔化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熔化点也是0摄氏度。

当水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分子排列成规则的晶体结构形成冰。

2. 水的沸腾和蒸发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在此温度下液体水转变为气态的水蒸气。

蒸发是液体表面分子不断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3. 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使得其表面呈现一种像弹性薄膜一样的特性,使得水滴能够在平坦的表面上形成较小的接触角。

4. 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意味着水可以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而温度变化较小。

这种特性使水适合作为生物体内的热稳定剂。

三、水的生物学意义1. 水是生命的基础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很高,它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参与到生命体内众多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中。

2. 水的溶剂性由于水的极性和良好的溶解性,许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离子能够在水中溶解和运输,为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提供支持。

高考化学水解知识点大全

高考化学水解知识点大全

高考化学水解知识点大全水解是高中化学较常见、也是较重要的一类化学反应,说到底就是和水发生的复分解或取代反应。

那么你知道高考化学水解知识点有哪些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化学水解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化学水解知识点1.概述:水解是高中化学较常见、也是较重要的一类化学反应,说到底就是和水发生的复分解或取代反应。

均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

2.实质:被水解是物质,在水分子作用下断键后,其阳性基团结合水分子中的阴性基团OH,阴性基团结合水分子中的阳性基团H,可表示为:3.分类:⑴卤代烃(卤素原子)的水解:氢氧化钠水溶液(NaOH作催化剂)生成醇。

⑵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醇和酸;酸做催化剂可逆,碱作催化剂不可逆,(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

⑶蛋白质的水解:生成氨基酸,酸或碱均可作催化剂,且均不可逆。

⑷多糖的水解:蔗糖水解得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得两分子葡萄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纤维素水解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他三个水解用稀硫酸作催化剂。

⑸一些特殊金属化合物水解:①碳化物:CaC2+2H2O=Ca(OH)2+C2H2↑,Al4C3+12H2O=4Al(OH)3+3CH4↑,②氮化物:Mg3N2+6H2O=3Mg(OH)2+2NH3↑,③硫化物:Al2S3+6H2O= 2Al(OH)3+3H2S↑,④非金属卤化物:PCl5+4H2O=5HCl+H3PO4,ICl+H2O=HCl+HIO,⑤氢化物:NaH+H2O=NaOH+H2↑⑹盐类的水解: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酸和碱。

除少数强烈双水解外,通常都十分微弱。

处理该部分问题需要牢记: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4.延伸⑴醇解,⑵氨解,⑶酯交换等盐类的水解第一片:概述1.概念: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结合水电离的H+或OH_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初高中化学段的水解反应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段的水解反应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段的水解反应知识点一、无机物的水解1.单质的水解:Cl-Cl+H-OH == HCl + HClO2.氧化物的水解:Na2O + H-OH == 2NaOH3.盐类的水解:化学反应原理:盐的离子(一般是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如:NH4++H2O=NH3·H2O+H+4.非盐型离子化合物的水解这类水解主要是指活泼金属的氢化物、氮化物、磷化物、碳化物等的水解。

如:CaH2+2H2O=Ca(OH)2+2H2↑Mg3N2+6H2O=3Mg(OH)2+2NH3↑CaC2+2H2O→Ca(OH)2+C2H2↑不难写出BN、MgC2、Al4C3等.如:Al4C3+12H2O→4Al(OH)↓+3CH4↑35.非金属卤化物的水解(1)卤素互化物:IBr+H2O=HIO+HBr(2)氮族元素卤化物的水解,如:NCl3+H2O(少)=HClO + NH3 (初级产物),或NCl3+2H2O (多)=2HClO+ NH3·H2O。

而在一定条件下,HClO是强氧化剂,能再将NH3氧化成N2和HCl.(一般不考虑)注意:NH3能在加热条件下被HNO3,浓H2SO4,HClO氧化,在水中NH3,NH4+均不易被氧化。

此外还有:PCl3+3H-OH= H3PO3+3HClAsX3+3H2O=H3AsO3+3HXBCl3+3H2O=H3BO3↓+3HCl↑等.二、有机物的水解1.卤代烃的水解;2.醇钠、酚钠的水解;3.羧酸衍生物的水解;4.糖类的水解;5.多肽、蛋白质的水解。

口诀:离换离、基换基,异电相吸去分析,初级产物优先写,二级反应后考虑。

化学水解电离总结

化学水解电离总结

电离水解平衡一、电离水解平衡的特点①弱电解质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弱电解质分子的离子化过程和阴阳离子的分子化过程的速率相同建立了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的移动遵循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性规律。

②影响电离平衡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的升降;溶质浓度的降低(稀释);通过离子消耗降低生成离子的浓度;同离子效应――增大生成离子的浓度。

③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逆转外界条件的改变.例如:加水稀释醋酸,平衡正向移动,但是溶液中的C(H+)依然是减小的,增加的只是n(H+)。

例1.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的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第二步的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三步的电离程度.今有HA、H2B、H3C三种一元、二元、三元弱酸,根据“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①HA+HC2-(少量)=A—+H2C—②H2B(少量)+2A—=B2—+2HA③H2B(少量)+H2C—=HB—+H3C回答下列问题:(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2)A—、B2-、C3-、HB-、H2C-、HC2-6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最难结合质子的是(3)判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填写标号)A.H3C+3A-=3HA+C3-B。

HB-+A-=HA+B2- C.H3C+B2-=HB—+H2C—(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 H3C+OH-(过量)B。

HA(过量)+C3-某些盐溶液的配制、保存在配制FeCl3、 FeCl2、AlCl3、CuSO4等溶液时为防止水解,常向盐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酸Na2SiO3、Na2CO3、NH4F等不能贮存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因Na2SiO3、Na2CO3水解呈碱性,产生较多OH-,NH4F水解产生HF,OH-、HF均能腐蚀玻璃。

某些离子间因发生又水解而在溶液中不大量共存,如①Al3+与S2-、HS—、CO32-、HCO3-、AlO2—、SiO32—、ClO-、C6H5O—等不共存②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共存③NH4+与ClO-、SiO32-、AlO2-等不共存想一想:Al2S3为何只能用干法制取?小结:能发生双水解反应,首先因为阴、阳离子本身单一水解程度相对较大,其次水解一方产生较多H+,另一方产生较多OH—,两者相互促进,使水解进行到底。

化学盐类的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精选)

化学盐类的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精选)

一、盐类的水解反应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由于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H+)和c(OH)-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

3.特征(1)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中和反应是放热的,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3)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都很小。

(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4.表示方法(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水⇌酸+碱如AlCl3的水解:AlCl3 +3H20 ⇌Al+3+ 3Cl-(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离子+水⇌酸(或碱)+OH-(或H+)3+ 3H2O ⇌Al(OH)3 + 3H+如AlCl3的水解:Al+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的本性(1)弱酸酸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碱性越强。

(2)弱碱碱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酸性越强。

2.外因(1)温度:由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过程,升温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减小。

(3)外加酸碱:H+可抑制弱碱阳离子水解,OH-能抑制弱酸阳离子水解。

(酸性溶液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酸性溶液促进强碱弱盐盐的水解)三、盐类水解的应用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1)多元弱酸的强碱盐的碱性:正盐>酸式盐;如0.1 mol·L-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2)根据“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判断。

如0.1 mol·L-1的①NaCl,②Na2CO3,③AlCl3溶液的pH大小:③<①<②。

2.利用明矾、可溶铁盐作净水剂如:Fe+3+3H2O ⇌Fe(OH)3+3H+3.盐溶液的配制与贮存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一定量酸(盐酸)抑制水解;配制CuSO4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抑制铜离子水解。

高考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考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 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 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3S2- + 6H2O == 2Al(OH)3↓+3H2S↑9、水解平衡常数(Kh)对于强碱弱酸盐:Kh=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强酸弱碱盐:Kh=Kw/K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

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

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水解是指物质与水反应并产生产物的过程。

在水解反应中,水分子会参与反应,并将分子中的原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中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水解反应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也可以是酯水解反应、醇水解反应等。

常见的水解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酯水解反应、脂肪酸水解反应等。

电离是指物质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的过程。

在水溶液中,电解质可以通过电离反应产生离子。

电离反应可以是完全离子化反应,也可以是部分离子化反应。

完全离子化反应指所有电解质分子都发生电离产生离子,而部分离子化反应指只有一部分电解质分子发生电离产生离子。

在化学水解电离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1.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水和盐。

酸会释放H+离子,碱会释放OH-离子,当H+离子与OH-离子结合生成水时,反应达到中和。

2.酯水解反应:酯与水反应会产生醇和羧酸。

在酯水解反应中,酯的酯键被水分子断裂,酯中的酯基与水中的H+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醇和羧酸。

3.脂肪酸水解反应:脂肪酸与水反应会产生酸和醇。

在脂肪酸水解反应中,脂肪酸中的酯键被水分子断裂,生成酸和醇。

4.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如乙酸(CH3COOH)和氨(NH3)。

5.离子的溶解度:离子的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形成离子的能力。

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6.水解平衡常数: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描述了水解反应向离子化方向或非电离方向偏移的趋势。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偏向向离子化方向;平衡常数越小,反应偏向非电离方向。

化学水解电离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溶液中离子的生成和反应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水解电离的知识可以用来设计和控制反应条件,以实现所需的反应产物。

水解和电离知识点总结

水解和电离知识点总结

水解和电离知识点总结一、水解的概念和原理水解是指将某一物质(通常是化合物)与水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

水解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常见于盐类、酯等化合物。

水解反应的原理是溶质与溶剂(水)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在水解反应中,通常涉及到酸碱中和和水解的两种类型。

水解是溶质在水中被水分子进攻,生成离子或者分子的过程。

水分子可以进攻锯环之中的原子以解锯环,则产生两个分子或离子。

二、水解的类型1. 酸碱中和水解酸碱中和水解是指在水中将酸、碱或盐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酸性或碱性的物质。

酸碱中和水解反应通常可以表示为:H+ + OH- -> H2O。

例如:NaCl + H2O -> Na+ + Cl- + H2O在这个反应中,NaCl溶解在水中,产生Na+和Cl-离子,同时还有Na+和OH-和Cl-和H+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分子。

2. 酯水解酯水解是指酯类化合物在水中分解为醇和酸的化学反应。

酯水解的一般化学方程式为:RCOOR’ + H2O -> RCOOH + R’OH。

例如:CH3COOC2H5 + H2O -> CH3COOH + C2H5OH在这个反应中,乙酸乙酯在水中分解为乙酸和乙醇。

3. 蛋白质水解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蛋白质水解是指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被水分解为氨基酸或肽链。

三、电离的概念和原理电离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失去或增加电荷的过程。

溶质中的分子或离子在水中溶解后,它们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失去或增加电子,形成离子。

电离通常伴随着物质的溶解过程,是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重要现象。

电离的原理是溶质与溶剂中的水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质分子或离子中原子或基团失去或增加电子,形成离子。

四、电离的类型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电离度的不同,溶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一、化学水解的概念1. 化学水解是指物质在水或者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或者离子的过程。

水解反应可以是酸催化或者碱催化的。

2. 化学水解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应用广泛。

例如,碳酸氢钠在水中水解产生碳酸钠和二氧化碳;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醇和钠盐;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而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3. 化学水解的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溶液的PH值等。

二、化学水解的影响因素1. 温度:化学水解反应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

一般来说,每升高10摄氏度,反应速率会增加大约2倍。

2. 酸碱性条件:酸催化的水解反应和碱催化的水解反应具有不同的机理和速率。

酸性条件下,通常是由质子提供催化作用,例如,葡萄糖在稀硫酸中发生水解反应。

碱性条件下,通常是由羟基离子提供催化作用,如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3. 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化学水解反应速率越高。

这是因为反应物的浓度越高,有效碰撞的概率也越高。

4.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促进化学水解反应的进行,通过提高反应物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是酸、碱、金属离子或者酶等。

5. 溶液的PH值:溶液的PH值对化学水解反应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一些酯类物质更容易发生水解;在碱性条件下,酸性物质更容易发生水解。

三、化学水解的应用1. 化学水解在化工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纤维素、淀粉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中都需要进行化学水解来获得单糖、葡聚糖等单体物质。

2. 化学水解在生物工程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水解,可以将生物质转化成可燃气体或者生产生物柴油。

3. 化学水解在生物技术、医药制药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酸水解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再制备多肽药物。

四、化学电离的概念1. 化学电离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被溶解成离子的过程。

通常是指电解质在水中产生离子。

2. 化学电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现象,大部分物质在水中都会发生电离,形成离子和非离子物质。

化学盐类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化学盐类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 一、盐类的水解反应1. 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 实质:由于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c(H + )和 c(OH) -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

3. 特征(1) 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 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中和反应是放热的,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3) 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都很小。

(4)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4.表示方法(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水⇌酸+碱如 AlCl3 的水解: AlCl 3 +3H 20 ⇌Al 3+ + 3Cl -(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离子+水⇌酸(或碱)+OH -(或 H +)如 AlCl3 的水解:Al 3+ + 3H 2O ⇌Al(OH)3 + 3H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的本性(1)弱酸酸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碱性越强。

(2)弱碱碱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酸性越强。

2.外因(1) 温度:由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过程,升温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减小。

+可抑制弱碱阳离子水解,OH - 能抑制弱酸阳离子水解。

(3)外加酸碱:H(酸性溶液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酸性溶液促进强碱弱盐盐的水解)三、盐类水解的应用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1)多元弱酸的强碱盐的碱性:正盐>酸式盐;如0.1 mol·L-1 的Na2CO3 和NaHCO3 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2)根据“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判断。

如0.1 mol·L-1 的①NaCl,②Na2CO3,③AlCl3 溶液的pH 大小:③<①<②。

高中化学电离水解精品讲义

高中化学电离水解精品讲义

高中化学电离、水解精品讲义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活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3.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类别电解质强电解质溶于水后或熔融状态下概念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化合物类型合物电离程度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水分子不计)完全电离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强酸:HCl、部分电离既有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极少数盐;弱酸:CH3COOH、H2CO3、等;弱碱:非金属氧化物:CO2、SO2、ClO2等;部分非金属氧化物:NH3、CH4、SiH4等;大多数有机物:C2H5OH、C12H22O11(蔗糖)、CCl4等都是化合物不电离只有非电解质分子的电解质某些共价化合物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HNO3、H2SO4等;强碱:HClO实例 KOH、NaOH、Ba(OH)2等 NH3・H2O、Cu(OH)2、Fe(OH)3等;水也是弱电解质相同点思考:一种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原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分析:不一定!关键要分清发生电离散是否要原物质本身。

有可能溶于水时就发生了化学变化如(1)Cl2(2)CO2?溶于水??? 碳酸溶液↓ ↓ 非电解质 H2CO3电离(3)Na2O?溶于水??? 氯水 ?溶于水??? NaOH溶液↓ ↓ 即不是电解质 HCl、HClO 又不是非电解质发生电离↓ ↓ 虽不是本身电离子 NaOH电离但可在熔融态电离,故它属强电解质注意:(1)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O4、CaCO3等,虽难溶于水却是强电解质,因为它们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尽管很难测出它们的导电性。

某些盐如HgCl2、Pb(CH3OO)2等尽管能溶于水,却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

电离水解知识点总结

电离水解知识点总结

电离水解知识点总结1. 电离水解的基本概念电离水解是指盐类、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水中发生的离子反应。

在溶液中,盐类分子会被水分子所分解,形成对应的离子。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会发生如下的电离水解反应:NaCl + H2O -> Na+ + Cl-同样地,酸和碱在水中也会发生电离水解的反应。

酸会释放出氢离子(H+),碱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这些离子在水溶液中会起着重要的化学作用,影响溶液的酸碱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酸性物质的电离水解酸性物质是指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例如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当这些酸性物质溶解在水中时,它们会释放出氢离子并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氢氧根离子。

例如,盐酸在水中的电离水解反应如下:HCl + H2O -> H+ + Cl- + H2O -> H3O+ + Cl-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盐酸分子释放出氢离子,同时水分子也发生了电离水解反应产生了氢氧根离子(H3O+)。

这些离子在水溶液中会相互作用,使得水溶液呈酸性。

3. 碱性物质的电离水解碱性物质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当这些碱性物质溶解在水中时,它们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并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氢离子。

例如,氢氧化钠在水中的电离水解反应如下:NaOH + H2O -> Na+ + OH- + H2O -> Na+ + H2O + OH-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分子释放出氢氧根离子,同时水分子也发生了电离水解反应产生了氢离子。

这些离子在水溶液中会相互作用,使得水溶液呈碱性。

4. 盐类的电离水解盐类是指由酸和碱中和而成的物质,例如氯化钠(NaCl)、硫酸钠(Na2SO4)等。

当这些盐类溶解在水中时,它们会发生电离水解反应,将分子分解成对应的离子。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水解反应如下:NaCl + H2O -> Na+ + Cl-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氯化钠分子被水分子分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高中化学知识之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解析

高中化学知识之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解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知识精讲一. 学习内容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二. 学习目的1.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2.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3.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掌握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4. 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以及水解平衡的移动,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三.学习教学重点、难点盐类水解的过程四.知识分析(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 电离平衡(1)研究对象:弱电解质(2)电离平衡的建立:CH3COOH CH3COO— + H+(3)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4)电离平衡的特点:动:v电离=v结合、定:条件一定时,各组分浓度一定;变: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2. 电离平衡常数(1)定义:电离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溶液浓度无关,温度一定,电离常数一定。

根据同一温度下电离常数的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相对强弱。

(2)表达式:CH3COOH CH3COO— + H+Ka = [CH3COO—][H+]/ [CH3COOH]注: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H+]越大,酸性越强;反之,酸性越弱。

H3PO4H2PO4— + H+ Ka1 = 7.1 × 10—3mol·L—1H2PO4—HPO42— + H+ Ka2 = 6.2 × 10—8mol·L—1HPO42—PO43— + H+ Ka3 = 4.5× 10—13mol·L—1注:多元弱酸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少,且一般相差很大,故氢离子主要由第一步电离产生弱碱与弱酸具类似规律:NH3·H2O NH4+ + OH—K b=[NH4+][OH—]/[NH3·H2O]室温:K b(NH3·H2O)= 1.7 × 10—5mol·L—13. 电离度α=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原始溶质分子总数× 100%注:①同温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的电离度不同②同一弱电解质,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中,电离度不同;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精选30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篇1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篇2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高考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

高考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

高考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在高考化学中,水解电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溶液的酸碱性质、离子平衡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从酸碱概念、酸碱溶液的离子平衡、强弱酸碱的水解电离等多个角度来详细讨论水解电离的相关知识。

一、酸碱概念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即氢离子)的物质,它能够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即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它能够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这是我们常见的酸碱概念。

但是在化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溶液是否导电来判断它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导电的原理是由于酸和碱在水中发生了水解电离。

二、酸碱溶液的离子平衡当酸和碱溶解在水中时,会发生水解电离反应,产生离子,从而形成酸性或碱性溶液。

水解电离是指溶质的分子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的过程。

对于酸和碱来说,它们的水解电离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酸和碱都能够完全电离。

例如,硫酸是一种强酸,它在水中完全电离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而乙酸是一种弱酸,它在水中只有一部分电离,大部分存在于分子状态。

同样,钠氢氧化物是一种强碱,完全电离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氨水是一种弱碱,只有少部分电离。

三、强弱酸碱的水解电离强酸和强碱的水解电离可以看做是一个完全反应的过程,反应的正方向和逆方向同时发生,但正逆反应速度相同,达到动态平衡。

例如,盐酸溶液的水解电离方程式为:HCl + H2O ⇌ H3O+ + Cl-。

在动态平衡状态下,溶液中存在相应的离子浓度。

对于弱酸和弱碱而言,它们的电离度较低,仅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

以乙酸溶液为例,它的水解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 H2O ⇌CH3COO- + H3O+。

在这个反应中,左右两边溶质的浓度并不相等,而是达到了动态平衡。

四、酸碱水解电离的平衡常数对于酸碱的水解电离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

平衡常数(Ka)等于反应物离子浓度乘积与产物离子浓度乘积的比值。

对于酸的电离反应,Ka越大,说明酸的电离程度越高;反之,Ka越小,说明酸的电离程度越低。

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

化学水解,电离知识点

一、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来的某些离子(一般是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结果溶液中c(H+)、c(OH-)发生了相对改变,从而使溶液呈一定的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程度一般都很小,且是可逆反应,书写水解方程式时以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生成物不应加沉淀符号(↓)或气体符号(↑)。

二、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1、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pH>7,如CH3COONa、NaCO3等。

多元弱酸根离子是分步水解的,且第一步水解程度>>第二步水解程度,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第一步水解程度。

如Na2CO3在水溶液中水解应分两步写:①CO32-+H2HCO3-+OH-,②HCO3-+H2H2CO3+OH-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同时具备电离和水解两种趋势:HRH+---+R2(电离,呈酸性),HR+H2H2R+OH(水解,呈碱性),这需要具体分析。

很显然如果电离趋势占优势,则显酸性,如:---H2PO4、HSO3,如果水解趋势占优势,则显碱性,如:HCO3、HS-、HPO42-等。

2、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pH<7,如NH4Cl、Al2(SO4)33、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7,如NaCl、KNO34、弱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什么性由水解生成的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比较来决定。

当遇到某些弱酸弱碱盐两种离子都发生水解,应在同一离子..方程式中表示,而且因强烈水解,若是水解产物中有气体或难溶物质或易分解物质的话,这类水解往往能进行到底,这样水解方程式应用“=”号表示,并在生成的沉淀和气体的后面标上“↓”或“↑”。

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5、三大水解规律。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盐类本身的性质这是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

2、温度由于盐的水解作用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高二化学电离水解

高二化学电离水解

高二化学电离水解
电离水解是指长期以来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或催化的化学反应,由于质子化以及质子
和电子的不同迁移能力,使化合物分解为离子,从而直接被分解,成为电离水解的核心原理。

电离水解可以将复杂的混合物,例如含有氯离子的水溶液,分解成单一的离子,如氯
离子、钠离子和氢离子。

有作为负电流(anicurrents)电迁移的电催化剂,催化电离水
解过程。

当化学反应进行时,化合物在催化剂的影响下被分解成离子,相关电荷通过催化
剂迁移,最终形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离子结构。

电离水解过程也可以催化其他物质的反应,例如甲烷的水氧化反应。

在此过程中,用
电催化剂催化的电离水解将甲烷水氧化分解为碳氢键中的氢原子和二氧化碳,可以充分利
用甲烷。

此外,电离水解还可以将有机物形成的络合物分解成离子,从而安全的运输和储存。

此外,电离水解还可以用来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减少对人体和动植物的有害污染。

由于本质上,电离水解是一种物化反应,因此它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当饮用水中含有比较多的离子时,可以通过电离水解的效应,使水的电导率降低,
从而改善水的口感。

从上面可以看出,电离水解在日常生活、分离、保存和防止污染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是一项技术重要而且广泛应用的技术。

尽管电离水解已有很多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当电离水解作用于复杂的混合物时,其结果不是完全有序的,部分有机物可能被完
全分解,影响结果的一致性。

因此,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和专业技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平衡
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吗?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C(H+)pH 中和碱的能力与活泼金属
反应生成H2与活泼金属反应的υ(始)
一元强酸大小相同相同大一元弱酸小大小
C(H+)pH 中和碱的能力与活泼金属
反应生成H2与活泼金属反应的υ(始)
一元强酸相同小小小相同
一元弱酸大大大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特征(动态平衡)
(1)逆:可逆反应(2)动:动态平衡
(4)定:平衡时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3 .影响因素
( 1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会减小。

( 2 )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因电离是吸热的,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电离方向)移动。

( 3 )同离子效应:醋酸溶液中加人醋裁钠晶体,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人稀盐酸亦然。

( 4 )能反应的离子:醋酸溶液中加人NaOH ,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盐类的水解(有弱才水解)
1)单一离子的水解都是微弱的,都用“”连接,气体、沉淀都不加“↑”“↓”
2)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例:K2CO3的水解
第一步:
第二步:
3)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具体为:
1.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④弱酸碱盐不一定
如 NH 4CN CH 3CO 2NH 4 NH 4F
2.酸式盐
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 4)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 碳酸氢根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NaHCO 3、NaHS 、Na 2HPO 4、NaHS.酸性:NaHSO 3、NaH 2PO 4、NaHSO 4
4) 影响水解的因素:
① 温度: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所以,升高温度会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② 浓度:溶液浓度越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最好用勒夏特列原理中浓度同时减小的原理来解释)。

③ 加入其它离子(根据酸碱性判断)
同性抑制,异性促进
溶液中的几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代数和为零。

(2)物料守恒(原子守恒):即某种原子在变化过程(水解、电离)中数目不变。

(3)质子守恒:即在纯水中加入电解质,最后溶液中[H +]与其它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式(由电荷守恒及质子守恒推出)
加热浓缩或蒸干盐溶液,是否得到同溶质固体
① 弱碱易挥发性酸盐
−−→−蒸干 氢氧化物固体(除铵盐)
② 弱碱难挥发性酸盐−−
→−蒸干
同溶质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